第4章 物价、读书
余桑终于等到第三天赶场。
天还没亮,余桑和余三郎就被余满山从床上薅了起来。
连带阿李都比昨天起床做饭更早些,因为要早点吃了饭去赶场,余家离赶场的地方有十里远,成年人都要走半个小时。
余桑为了这次赶场,已经足等了一天,她精神奕奕地准备出门。
余三郎有八岁,也不算小,他帮余满山扛了几把爪耙,余满山自己挑了几张簸箕还有背篓、米筛、筲箕、刷把等。
余满山即使挑满了东西,也走得很快,余三郎跟在余满山后面,余满山不时回头看看余桑有没有跟上。
路上去赶场的人很多,都是一大早就上路,各自背了自家的东西来卖,也有背空背篓的。
余桑估计,这是去集市上采购买东西的,背了空背篓等下好装。
为了照顾余桑的速度,三人走了快近半个时辰才到达地方。
余满山卖竹编物什有老地方摊位,他到了地方就直往那边去。
因为走得慢,街道两边已经有好些人摆好摊位了,临近摊主在相互唠嗑。
余桑观察起这个临时的集市来。
也不过两条交叉的泥土街道,街道旁偶或搭了一些草棚子,也有房屋齐整的住户,住户并不那么多。
余满山摊位这块地方主卖一些手工做物,余桑看到旁边卖草鞋的老大爷,问:“草鞋多少一双啊?”
老大爷一口黑黄的牙齿笑得乐呵呵,“三文钱一双。”
卖鞋的老大爷转头问余满山:“你闺女啊?往天没看你带来过。”
余满山笑,“她一定要来,她婆婆惯的,我娘让我把她带来看看。”
卖竹编手工的不止余满山一家,草鞋亦如此,余桑看了看周围,兴趣不是很大,她道:“爹爹,我和三哥去别的地方看看。”
她自己一个只有5岁,等下给人拐卖了都不知道,魏老太叫余三郎一起来,估计也有这层意思,让他看着她,别丢了。
余满山嘱咐:“三哥你看紧点你妹妹,别丢了。”
余三郎应声点头,他自己也想到处逛逛,即使兜里没钱,也能过个眼瘾。
余三郎拉着余桑的手往右边走去。
很少有人牵余桑的手,余桑略感不适应,不过余三郎就是个小孩,余桑心里别扭一下就被集市上的摊位吸引走了注意力。
整好他们先去的菜市场。
余桑也有意逛菜市场,她未来主打的就是卖菜这方面。
逛到一家用篮子装着鸡蛋鸭蛋的摊位面前,摊主是个中年妇人,余桑问了两种蛋的价格。
鸡蛋3文一个,鸭蛋5文一个。
鸡蛋的价钱相当于一双草鞋的价钱。
邻近也有几家卖蛋的,价格都差不多。
余桑将蛋的价格记好,以后用得上。
又有卖鸡的。
母鸡250文一只,公鸡190文一只。
也有相互压价的,也不过少几文钱,价格都差不多。
居然不是以称来称斤数卖,和现代有区别,估计是称这种计量工具比较少的缘故。
余桑又问了问附近卖鸭和卖鹅的价格。
此外,还有鱼,鱼21文一斤。
猪肉32文一斤。
羊最贵,有农人拉了活羊来卖,每斤130文。
这是余桑见到市场上最贵的肉类。
猪和鱼是打算未来要养的,余桑把价格也记好了。
不过按理来说,猪肉只比鱼贵一半,按现代的物价,就这种鱼,猪肉应该至少比鱼贵一倍才是。
余桑问余二郎:“三哥,为什么猪肉只比鱼贵一点点啊?”
余二郎觉得这两天妹妹有点稍稍奇怪,尤其是今天,看啥都好奇的样子,看啥都要问问。
余二郎翻了个白眼,“那肯定是因为鱼好吃,猪肉不好吃啊。”
余桑不解,猪肉油水多,按道理,生活水平不高的古人,应该觉得猪肉更好吃才是。
鱼虽鲜美,那肯定还是不及猪肉的。
不等余桑多疑惑,余二郎就咕哝道:“猪肉一股臊味,不是很好吃,听人说羊肉最好吃,但是没吃过......”
猪肉一股臊味?
猪肉怎么会有臊味?
难道?
余桑突然欣喜!
难道这时候的猪还不流行骟掉蛋蛋再养?!
人们一般吃的猪肉都是公猪肉,母猪经常是留着生崽用的,而公猪需要先骟再养,这样养出来的猪,猪肉才不会有臊味。
余桑心里激动,她发现了一个商机!
好像历史上的确是这样,哪个朝代以前,猪肉都很价廉,因为猪肉味道大,不好吃,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点,才开始骟猪再养的。
余桑握紧了小拳头,明年春天一定要养猪!
她家养的猪,保证好吃,好吃肯定好卖!价格上应该也能比现在提高好些!
只是骟猪怎么骟的呢?
她好像匆匆看过这类的视频,没有很仔细留意,但有点大概印象,到时候再实践看看。
如果实践成功了,那她家就掌握了一门独门技术!
至少现在来说,这是独门技术!
将来也可以扩大猪的养殖。
只是到明年春天以前,她家得先攒到一笔买猪崽的钱。
还有鸡鸭崽的钱。
简直是处处都要花钱啊。
怎么先赚到第一桶金呢?
余桑继续注意菜市场上的摊位,有卖豆腐的,也有卖豆芽的。
豆芽她倒是会发,不过已经有人卖了,看情况还是老摊位,应该有熟客,她并不好抢生意,如果作为商品来卖,那就得发很多豆芽,那就得需要大缸。
她家好像没有闲置的大缸。
要做这门生意就得先买大缸。
现在她家穷得响叮当。
这个生意行不通。
米,50文一斗,麦子,20文一斗,粟,24文一斗。
盐,14文一斤,这个是生活必需品。
油,31文一斤。
酒,20文一升。
余桑尤其注意了,菜市场来卖平常蔬菜的基本很少,就算有,也是以少见蔬菜为主,平常蔬菜顺搭卖点。
可能在乡村,平常蔬菜根本没有市场,没有人会买,光是挑到集市上,都要废一番力气,也卖不出去。
刮洗干净的芋儿,2文钱,苦瓜,也是2文钱。
这些都是农户不一定种植的,有市场。
才外还有秋葵等少数几种。
余桑一时对于蔬菜种植这块儿没有什么想法,很显然,这些价钱都不贵,达不到她的预期。
就算来年种莲藕、茭白,也差不离这个价钱左右。
余桑皱起了眉头,这可怎么办?
她一边走一边想。
物以稀为贵......
那如果冬天种植平常冬天没有的蔬菜呢?
余桑一下有点思路了!
大棚蔬菜肯定暂时不做想,但也可以类似种一些蔬菜出来。
走着走着,余桑突然问余三郎:“三哥,为什么没有菌子卖啊?”
“那肯定没有啊,现在大夏天的,去哪儿捡菌子?”
“那东西,又不是时常有人来卖的。”
“而且,菌子比较贵,不是办席,这里一般没什么人买。”
“就算有人买,那也是方家那种地主才买。”
“我听说大通镇那里卖东西的很多,还有卖纸笔和书的呢。”
说到纸笔和书,余桑突然问:“三哥,你想读书吗?”
余三郎:“那肯定想,方大郎就在镇里读书,我听说读书可以做官,谁不想读书呢?”
余桑想了想谁是方大郎,好像是方老头的大孙子,年龄似乎和余二郎差不多。
余二郎11岁,那方大郎应该也是11岁左右。
她知道古代很多人都没有机会读书,能够读得起书,那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
余桑问:“三哥,你认识字吗?”
余桑忽然觉得自己脑抽了,余三郎肯定不认识字啊,他都没读过书,余家似乎也没有认字的人。
别说余家了,就算穿越过来的她,都不一定认识这个朝代的字。
目前,她还没见过有字的东西呢。
正聊着,余三郎说:“认识啊,你看那个招牌上写的,肯定就是个‘酒’字!”
余三郎说:“这个字,我还会写呢!”
余三郎平时就是个斯斯文文的人,比起猴一样的余二郎,余三郎虽然没读过书,倒是有读书人那股味儿。
余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
是有个木头吊着的招牌,上面写了个“酒”字。
余桑看到这个字,心下稍安,还好,她在这里还没有变成文盲,“酒”字简繁同体,而简化字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这应该是个使用繁体汉字的朝代。
她虽学习的是简化字,但是繁体字,总能看见的时候,大致猜出是什么意思。
算不上文盲,也算是半个文盲。
余桑好奇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是个‘酒’字?”
余三郎理所当然:“因为这家店就是卖酒的啊,那挂的招牌肯定就是写的‘酒’!”
余桑看着余三郎自豪的样子,第一次惊叹,居然还有人这样学会字的!
虽然只是一个字,但余桑觉得,余三郎很有读书的天赋!
在这个时代,读书应该是跨越阶级的主要途径!
她一定要赚到钱,让余三郎把书读起来!
就凭余三郎无师就学会了这个“酒”字,而且还会写,肯定私下偷偷练习过。
他既有读书的心,也有读书的天分。
到时候余三郎真考得功名,那她的社会地位也会跟着提高!
不止是余三郎,就连她自己,也得学会这个时代的文字。
说到底,还是缺钱。
尤其是读书,最为花钱。
作者有话要说:物价是参考过北宋记录的日常物价,并不是凭空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