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探路
余桑盯着大舅娘手里的三百个钱。
这买陶罐的钱有了啊!
这大舅一家,太好了!
等到吃了晌午饭,送走大舅娘,余桑就开始制石灰水,石灰水泡稻草,可以对稻草进行杀菌消毒,还能软化稻草,让平菇菌丝更能吸收稻草的营养。
石灰水浓度在5%-10%最佳,门口的大石缸早就清洗干净了,平时用簸箕盖着,今天又清洗了一遍,余桑大致估计着石灰和水的比例,调制石灰水。
石灰水调好后,将之前存在家里的稻草拿来,一一泡在石缸里,泡了满满一缸,再用一块干净的大石板压在稻草上,免得稻草浮起来。
怕邻家的孩子乱往石缸里扔东西,余桑又让余满山拿大簸箕盖在上面。
隔壁刘家的刘大丫站在一边看,周家的王老太还有周三郎这个小男娃也站在旁边看热闹。
王老太问:“哟,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这石灰这么多丢进水里多可惜啊,把这些稻草泡着干嘛?”
刘大丫也直呼可惜,“余大叔,你们这样好浪费。”
余满山很有警觉心,没往外说,“泡点草有用处。”
余满山又问刘大丫:“你爹又出去赌钱了?”
“嗯。”刘大丫抱怨,“新收的谷子也被他拿去卖了赌......”
余桑其实和这些邻里不怎么熟,她本身就不是真小孩,也不爱跟邻里的年龄相近的小孩一起玩。
她最爱跟着余满山去下地,她干不动,但是可以在旁边看,她没有忘她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在这古代,将杂交水稻种出来!
她原本就是城市人,除了一些理论知识,对种地种田完全不熟,第一步她必须先熟悉土地再说。
跟着余满山,也可以知道他的一些种地经验,她还可以根据她所知道的,来改善余满山的一些做法。
王老太听刘大丫说的,吐槽道:“你爹把粮卖了,你们吃啥?还没交秋租吧?到时候里正怕是催着来要......”
“可怜呐,娘死得早,爹不靠谱......”
刘大丫仿佛这话听多了,也不伤心,她兴致勃勃地看着余满山泡稻草,最后又将石缸盖上。
余桑一直对她印象很深刻,感觉她长大了干活一定很厉害,她是粗壮那种身型,看起来就有力气。
她现在好像也只有10岁,她爹刘大叔完全不靠谱,家里总共就两三亩田,口粮都不怎么够,她爹也不佃地主家的田来种,只每年种些稻和麦子,其余也不种,稻和麦子也种得很敷衍。
刘大丫10岁这个年纪,余桑来不久的时候已经看到她在帮她爹收稻子背稻谷回来了。
余桑觉得,她很是能干活!
余满山泡完稻草,就听余桑的,拿着余桑大舅娘带来的钱往镇里赶,趁着天黑前,将需要的大陶罐买回来。
第二天,稻草终于泡好了,余桑让余满山先把稻草捞起来晾到稻草不滴水。
她将菌房清扫干净,用石块围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坑,再用用石灰水泡过一遍的油纸铺地。
听说草木灰和石膏粉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她在余满山已经扭干水,并且切成一截一截的稻草中混入干净的草木灰和石膏粉。
将稻草平均铺在石板围的坑里,一层稻草放一层摆好的菌种。
总共五层稻草,放了五层菌种,两罐新得的平菇二级种就这样用完了。
用油纸将石块围出来的坑盖好,压严实,免得蛇鼠虫蚁的进去影响平菇生长。
余桑叉着腰在新种好的平菇坑前歇气,从现在到出菇前,只需要注意平时的管理和维护就行了。
种完这第一批菇,余桑稍微歇了歇,就开始用原种接种栽培种的事,余满山昨天买回来的陶罐,已经全部清洗晾晒干净,余桑又让魏老太和阿李用蒸笼将这些陶罐熏蒸杀菌消毒。
虽有些细菌不能通过一般的高温杀死,但也只能暂时做到这样。
将栽培种接种完,家里的麦子也用完了。余桑准备明天再看看香菇的母种是否制作成功了,还有之前很莽地直接用带有孢子的部分平菇培制平菇母种的罐子,也可以看看有没有成功。
香菇比起平菇来说,价格更贵,因为香菇的用途更广,可以炖鸡,可以鲜炒,包包子,以及作为各种食材辅料,到处都用得上。
而且香菇要是新鲜的卖不完,还可以晒干,干香菇也很有市场。
余桑已经打听过,香菇的价格比平菇高很多。
但香菇也比平菇更难种,种植周期也更长,需要的材料也更贵。
因为要看香菇是否成功,魏老太依然坚持要先拜祖宗拜神仙。
种植平菇和香菇,现在是余家的头等大事,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但余桑看出来了,余满山带着全家大人都在赌,因为靠老老实实佃田种,这辈子都可能翻不了身,不止是余满山这辈,就连余大郎几个孩子,也很难攒到钱买田。
依然是余桑自己进菌房去看,为了怕香菇和平菇两者相互影响到,平菇在菌房最里侧的位置种着,相关的罐子也摆在中间侧,外侧靠门口,就是摆香菇罐子的地方。
有平菇保证第一桶金,余桑没什么心理压力地把香菇的母种罐子全看了。
最终也成功了两个!
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余桑觉得很不错了。
母种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接种培养香菇原种了。
家里麦子不够了,又用钱去隔壁周家买了三斗。
还有用平菇直接培养母种的陶罐没看。
这种方式,她好像在现代的时候随便刷到过视频,那视频中的成功率也不高。
她不过也是试试,广撒网总能捕到鱼。
这种罐子做了几个,而且培植周期要比用培养基的久很多。
余桑打开几个罐子一看,大部分都被污染了,只有一个罐子还是干净的,且菌丝长得也还可以。
家里好像生石灰没用完,当初她爹虽说去买三斤,实则怕不够,多买了两斤,干脆再用稻草种半坑,反正这一罐子她不打算用来做栽培种之类的了。
再一次用石灰水泡了稻草。
第二天,又种了半坑平菇。
十月份的天,前面院坝边桔子树上的桔子已经变成青黄,快要成熟的季节了。
余家的阳畦已经挖好种上了菜,余满山只种了一亩田,其余的田地仍然种麦子,即使是晚秋季节,余家一家也很忙,只有余满山一个主要劳动力,阿李和魏老太自然也要跟着下地干活,13岁的余大郎同样如此。
余桑除了在家种菇和平时维护管理外,其他时候都跟余满山在地里,尤其是挖阳畦和种菜的时候。
对于这亩“阳畦”田的分配,余桑和余满山做了商量,小白菜、菠菜、大蒜、冬萝卜、芹菜、香菜等,合理分配了每种菜的种植面积,余满山甚至还去认识的那里挖了韭菜根来移植。
要是她穿过来再早点,还可以种植黄瓜的,现在天气冷了,已经赶不上阳畦秋延迟栽培黄瓜,明年应该就可以了,到时候如果有了自家的田,就更好操作了。
路边坡上长满了野菊花,余桑采了烘干,预备着泡茶喝。
天气越来越冷了,余满山每次赶场都编了簸箕箩筐之类的去卖,卖了钱,又买了一些麦子,余桑又继续做了香菇的栽培种出来。
本来也可以不用麦子,但是其他的基本材料很多都没有,又怕换了差的材料种不好,一年也就这时节比较合适先把菌种做出来了,到时候刚好接种,等到明年年末左右,就能出香菇了。
经跟余满山商量,才决定依然花钱买麦子。
同时,平菇的栽培种也长好了,20罐栽培种,居然得了5罐好的,直接又买了一些生石灰,又种了两坑平菇,比第一批平菇晚了一个月,到时候出菇应该也会晚一个月左右。
冬天这个时候,最适合砍树准备进行做椴木香菇的准备了。
然而余家并没有什么适合的树,农历十月初一那天暖炉会,余桑大舅一家特意喊了余家一起去他家过暖炉会,余桑提了一嘴这个事,她现在当大舅家特别亲,李老大说起分家的时候,他分的田地里刚好有五棵合适的桦树。
趁着农活闲下来了,余满山带着余大郎和余二郎去大舅家砍桦树。
刚砍完的桦树不能立刻用于种植香菇,而是拖到大舅家先晒着,过了段时间,余桑觉得差不多了,才去李老大家将这些桦树剔了枝叶,砍成一米多长,然后往余家背回来。
在每截椴木截口用浓石灰水消毒,然后呈“井”字型架晒在檐下。
原本檐下冬天是要堆放些柴草之类的,但今年柴房和大门檐下都被余桑占了,柴草之类的只能堆在院坝边,怕淋湿的只能放在屋里或者厨房,能塞哪里就是哪里。
阳畦中种植的菠菜、蒜苗、冬萝卜、小白菜、葱、香菜等都可以采摘去售卖了,只韭菜芹菜还不到采摘的时候。
余家一家坐在堂屋吃晚饭,因冬天天黑得早,晚饭自然也吃得早些。
“爹爹,明天我们摘些菜去镇里卖吧,趁着冬至前,先去镇里探探路,看看能卖到什么价,也能先卖些钱过冬至。”
这时代的冬至据说比现代的冬至过得浓重得多,其重要程度仅次于过年。
好像这一天大家即使是很穷,也要拿出积蓄添换新衣、置办饮食、祭祀先祖。
余桑想,冬至前,肯定能将家里的菜卖出好价钱。
但那之前,他家并没怎么去镇里摆过摊,卖菜也没经验,必须得先探探路。
余满山道:“后天吧,得先去借杆秤,不然没法称重,田里的菜也可以再长长。”
“隔壁杨家好像有秤,可以去借下。”魏老太建议。
余满山接话:“那我等下去问问。”
“还是我和二哥去吧。”余桑放下碗道。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3-04-27 20:30:21~2023-04-29 18:39: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c 2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