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 7 章
“好家伙,这个老头是谁啊,之前都没见他开口,怎么一开口火药味就这么浓哇。”
“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这位网友口中的“老头”名叫孟海福,他从十六岁起开始学厨,钻研厨艺四十余年,精通川菜,被誉为泰斗级川菜名厨。他年轻时曾远赴京城参加“全国烹饪名厨表演鉴赏会”,以豉汁雪芋、藤椒仔兔、开水白菜三道菜一举夺魁,名扬天下。后来又多次远赴重洋,为国争光,使得巴蜀菜在国外名声大噪。(注1)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受早年经历影响,曾放言道,平生最恶两种人,一是恃才傲物者,这种人虽有才却不可成材,连豆腐渣都不如;二是心浮气盛者,自以为有了点名气,便抖起来了,菜也不好好烧了,只知道博人眼球,这种人迟早要栽跟头。
孟海福本来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万事皆休。但迫于多年好友陈石梁的多番请求,他这才出山来担任这个比赛的初审评委。
作为一名殿堂级的厨师,孟海福并非只专注于那些需要煎炒熬煮,使出十二般花样的功夫菜,民间小吃同样有它的特色所在。
若能烹饪得宜,再贱的猪下水也比那鲍鱼海参更能夺得食客们的青睐。
可关键就在这上边,怎么才能做好吃?
景慈的那碗臊子面,在孟海福心中算得上是个近乎满分的答案。
没错,他就是看了景慈抻面的视频后,给出了“可比肩五星级厨师”评价的那个人。
也正是因为看了那个视频,孟海福才起了惜才之心,不仅答应了陈石梁的请求,还特意早早从老家赶到澄江市,派徒弟买来景慈的臊子面亲口品尝。
“嗯,大师之作。”当时,孟海福在尝了一口面条后,幽幽说道,惊得小徒弟双目圆睁。
小徒弟深知孟海福对他们这几个师兄弟要求极为严格,就算是已经出师在某家五星级饭店做首席厨师的大师兄在师父的嘴里也讨不了几句好话。
小徒弟撇撇嘴:“师父,我托人打听过了,那小孩儿才十八岁,就算她打娘胎里开始揉面团,也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准吧。”
孟海福横他一眼,也不多话,只把筷子一递,说道:“你自己尝。”
小徒弟心里偷想道,尝就尝呗,怕不是师父年老体衰,舌头失灵了。
谁知第一口,就把他给整懵了。
怎么可能……这面的韧劲、味道,没个三十几年的经验,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哼,比你那拉稀摆带的面点功夫强多了,这就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孟海福小小地教训了一下自己那不知天高地厚小徒弟,又来了一句:“只不过这熬臊子的功夫还欠些火候。”
小徒弟琢磨出师父的心思,于是笑嘻嘻地道:“师父,我看这孩子的天赋比我们几个师兄弟加起来还要高,不如您老人家把她给收了,也好给我个小师妹作伴嘛!”
收徒么?这个小姑娘倒的确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若是悉心培养,说不定他们川菜系从此后继有人啊。
于是,抱着这番心思来到初赛现场的孟海福在听到景慈出人意料的选择后,像是被踩了雷区一般,一腔期盼骤然化为了愠怒。
他并不是看不起蛋炒饭,而是气愤于景慈对自己天赋的不珍惜,在场高手如林,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竟妄想靠剑走偏峰赢得比赛,实在是太过于眼高手低。
就像他方才所说,蛋炒饭并没有它表面那么简单。
选材、火候、调味……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极其考验厨师的水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让孟海福一举扬名的开水白菜有着和蛋炒饭殊途同归的意义。
景慈,以你的功力,真的能支撑起蛋炒饭这道菜吗?
孟海福心中默默地想道。
面对质疑,景慈并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说道:“在场的各位评委都是我的前辈,我想,我的蛋炒饭到底能值几分,片刻后就能见分晓。”
哦?
此话一出,弹幕里如沸水般闹腾起来。
“哇塞,这小姑娘好狂啊。”
“忽然开始期待了。”
“还是持保留意见,蛋炒饭而已,真心炒不出什么花来。”
话毕,会场变暗了,唯有台上的景慈和料理台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如果说在一周前,在如此多的美食界大拿面前,景慈是决计不会选择蛋炒饭作为自己的参赛作品,哪怕是做酸辣凉面或者是狼牙土豆这些味型突出的小吃,都要比蛋炒饭要强的许多。
越是简单,越是难。这个道理,景慈何尝不知。
可如今,她的蛋炒饭已不再是普通的蛋炒饭,而是融合了王小余厨道哲学的“黄金蛋炒饭”!
咔的一声脆响,景慈徒手将蛋清与蛋黄分离,分置于两个瓷碗,随后直接将蛋黄倒入早已准备好的米饭之上,用筷子搅拌均匀,使每一粒米都裹上蛋黄,呈现出金黄的颜色。
“怎么回事?这妹子一开始做饭,怎么气场都不一样?”
“感觉她在发光是我看错了吗?”
拌好米饭后,景慈开始起锅烧油,炸蛋清。
这一步的关键是油温,油温太低蛋清不能蓬松,炸出来也会过油过腻,油温太高蛋清则容易糊掉。
景慈几乎不必用手去感受,只是用眼去看,就能把握好油的温度。
只见在火焰不断的加热下,平静的油面开始波动,气泡微升,同时有少量的青烟冒了出来。
六成热,就是现在!
下入蛋清,锅中瞬间炸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景慈面不改色,用勺子在油锅中轻轻推动,蛋清就像吹了气一般迅速蓬松起来,变成了云朵状。
而香气也在此时迸发出来。
紧接着就是重头戏——炒饭。
将蛋清盛出备用后,锅中只留少量的底油,而火焰却调制最大。
炒饭的秘诀就在于猛火。
哗——
火焰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跳得猛高,从镜头里看,景慈就像是处于火焰的包围之中。
“刺激刺激。”
“天哪,这么大的火,不怕烧到眉毛吗?”
景慈左手倒入米饭,右手开始翻炒,在火焰的激发下,米饭不停地在锅底跳动,而蛋液也愈发的变得金黄,紧接着勺子一勾,将蛋清也加入进来。
“看!是颠勺!”
“好帅!”
为了让味道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需要颠勺这一技巧的帮助。
在加入盐和胡椒的调味后,米饭随着锅与勺的晃动腾空而起,几乎与火焰交融。在锅气爆发中,炒饭翻滚着划出一道灿烂的波浪。
饭很快熟了,景慈却做出了一个不太寻常的举动。
她在锅边淋入了半勺高汤,而汤在高温下霎时蒸腾出丰富的水汽。
“炒饭放汤是什么操作?”
“也许是人家的秘诀吧。”
最后景慈在碗底一一放入切好的细葱,把炒饭盖了上去,等上四到五秒,让饭的温度把葱粒闷熟闷香,再用盘子将炒饭倒扣而出。
镜头拉拢,只见如同山一般堆砌而成的炒饭,粒粒分明,闪耀着黄金般的光泽,其上的小葱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使炒饭的颜色变得更为丰富诱人。
“我去,第一次看见黄金蛋炒饭。”
“快来人啊,有人把中华小当家里面的黄金蛋炒饭搬出来了!”
“好像真的会发光一样耶!!”
而网友们不知道的是,除去这份炒饭的外表不谈,更加让人躁动的是它的香气。
好霸道的香气!
在场的主持人SICO在镜头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和吞咽的动作,可即便是这样也还是被弹幕里的列文虎克们抓到了细节。
“主持人都在偷偷咽口水,感觉快要香晕过去了。”
“求广大的网友们集资V我一部能闻见味道的手机。”
“哇靠,大半夜的还要不要人活了!”
“赶紧爬起来点了一份外卖。”
“好家伙,搞得我手里的鸭锁骨都不香了。”
SICO靠着最后的职业素养把口水咽了咽说道:“选手制作完毕,请各位评委品尝并打分。”
灯光拉亮,一盘盘蛋炒饭被送上了评委席。
面对着这份飘散着奇异香气的蛋炒饭,评委们脸上颜色各异。
比起其他人,孟海福显得镇定许多,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蛋炒饭,先是放在眼前端详,再用鼻子轻嗅,等得都让网友们捉急了,才将炒饭放入口中细嚼。
而弹幕上也在此刻疯狂滚动。
“什么味道什么味道?”
“一人吞,万人咽。”
“我服了,就非得逼我明天飞去澄江吃是吧?”
好丰富的味觉层次。
舌齿先接触到的是饭,很明显,景慈选用的是隔夜的米饭,但她处理米饭的方法极为高明。
孟海福能尝出来,这碗米饭是先用清水泡了一夜,沥干再放入木桶中隔水蒸煮,煮熟后放凉,最后置于冷藏室中冷藏一晚上,因此才能香气扑鼻、粒粒分明。
那淳厚的米香并没有在炒制的过程中流失,反而被牢牢锁住,激发着人对碳水化合物最原始的欲望,而每一口米又是如此的饱满而弹牙。
孟海福瞬间想到关火前,景慈加入高汤的那个举动,原来是借用了高汤产生的水汽将炒干的米饭重新恢复到饱满的状态。(注2)
一嚼,又是蛋香,蛋清与蛋黄都散发出格外抓人的香味,像小钩子一样,让人忍不住再吃一口。
再一嚼,葱香爆发,让整个味觉体验升华到另一个层次。
饭香、蛋香、葱香、咸香……等等还有什么……
对了,是油!
炒饭的三要素:隔夜米饭、火候、油。
前两样,景慈已经处理得十分完美,让炒饭的味道既丰富又融合,而这油便是令炒饭散发出奇异香气的关键。
孟海福又舀了一勺炒饭送入口中。
嗯……
他明白了,景慈用的是料油。
一勺猪油、一勺菜油,在锅中融化,加入洋葱、姜片、葱段等小火慢炸,待料渣炸制金黄后捞出,这一步可去除油本身的油腥味和腻感,使蛋炒饭香而不腻,润而不油。(注3)
孟海福吃着眼前的蛋炒饭,不免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在京城参赛时的时光,那时他二十四岁,为了决赛的菜品而彻夜不休地改菜单、试菜。
直到那道开水白菜盛开在比赛现场,看似普通的清汤寡水的一道菜,其实光是汤底就在火上调制整整四个小时,凝炼了鸡、鸭、火腿、排骨、干贝等食材的精华,再用鸡肉蓉、猪肉蓉倒入锅中吸附杂质,使本身略浊的汤底呈现出如同开水般的清透。(注4)
那些评委尝过后纷纷夸赞道:把极繁和极简归至化境,实为上品。(注5)
而今日他在这道蛋炒饭中,吃出了同样的意境。
初赛的最后,景慈没有悬念地斩获下了第一名,网络上也开始流传起了《天才厨师把评委直接吃哭》、《中华小当家走进现实之黄金蛋炒饭》等剪辑视频。
当孟海福的徒弟问他为何没向景慈收徒一事时,他只是微微笑道:“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中的菜谱及注1—注5都参考自百度,非作者原创,仅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孟海福的履历部分参考自李跃华。
审签成功,哈哈。谢谢编辑、读者们的厚爱!!
今天本来想早点更新,但是停电了,一直到傍晚才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