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农人

当夜,两人为了不把消息漏出去,就把那东西的尸体抬到屋后面挖坑埋了。

看着掩盖住的位置,刘意的心里也重重的松了口气。

“行了,回去吧。”

张氏眼神之中还带着恐惧,看也不看那块新鲜的土壤,拉着她就往屋里走去,嘴里不断的念叨着:

“娘今晚和你们一块儿睡,也不晓得你爹到底哪里去了,明天要是还没回来,我一定要托人进城看看···”

心知对方这是转移两人的注意力,刘意也没反驳,只是默默的回头望了一眼刚刚埋东西的地方:那怪物腰上系着的布条,看着竟有点像刘老汉的腰带。

两人回到屋里,之前被药昏了的刘小女还没醒,仍然昏睡在床上。

张氏上前细瞧了人,摸了额头,又轻轻的给掖了被角,见刚刚那么大的动静这孩子都没醒,不禁有些担心:“你妹妹这也睡得太沉了。”

“也许是吓着了。”

刘意回了一句,也上前摸了摸刘小女的脸颊和呼吸,见人呼吸顺畅,面色也无碍,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娘还是快些睡吧,明天我们一起去镇上找爹,再说了我也有事要去办。”

“有事要办?”

张氏上前抱起刘小女,一边往她和刘老汉的屋里走去,一边对刘意催促道:“你们这屋的门板都坏了,今天晚上你和你妹妹去我那屋睡。”

刘意看了地上四分五裂的门板,又瞧见外面漆黑的雾气,心里也害怕,点了头跟上去。

“娘你就别问了,我···我不能说。”

她一副为难的样子,落在张氏的眼里就是,肯定是那老神仙交代的事。于是也没在问,只是心里觉得有些好奇,嘴上还是同意了:

“我本来是想托你四爷爷进城去看看的,既然你说有事,那咱们明天就坐村里的牛车一起去。”

走到张氏的屋子,刘意把门关上,转头就瞧见对方担忧的看着床上的刘小女,嘴里说着:“正好也找个大夫瞧瞧你妹妹,我刚刚抱着她过来,这么大动静,她是一点都没反应。”

言罢,两人也安置睡下。

及至第二天,刘意和张氏早早的就收拾了,只有屋里的刘小女还昏睡着,没有一点反应。

两人进村找了同村每日拉牛车进镇上送柴的刘二,一人给了两个铜板算作路费,念着刘小女被抱着,刘二媳妇便只收了四个铜板。

“小女这是怎么了,嫂子。”

刘二媳妇是个热心肠的人,见张氏抱着人,赶紧上前帮着扶了上去,一时又想起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事,又说:“六叔昨儿还没回来?”

在车板的尾巴上坐稳后,张氏先是道了谢,又看着刘意也跳上了牛车,挨着她坐下了,才回道:

“就是他没回来,昨儿晚上小女又这样了,我打算着还是去镇上看看,找王老爷府上的人问问,看老头子到底去哪儿了?”

“哎,这可真是···”刘二媳妇叹了一口气,又看了一眼跟在张氏身边没有说话的刘意,嘱咐道:“大女,你帮衬着你娘一些,去了镇上,要是有什么不方便,你二叔就在镇上的客栈那里拉客,你去找他。”

说完,刘二媳妇又看了一眼自家给牛喂草料的憨实男人,气不打一出来的走过去说:“你听到没。”

“知道了,娘子你就放心吧。”

刘二是个老实人,听到这话,也点了头,对张氏和刘意笑着说:“嫂子和大侄女放心,我也在镇上。”

张氏赶紧道了谢,一旁的刘意也顺着点了头,直说到:“那就多谢二婶子,二叔了。”

今天来坐车的人不多,除了刘意她们三个,后面又来个男人,瞧着身材消瘦,并不是个庄稼人的样子。

“谢相公来了,今天也要去镇上?”

一看到谢中条,刘二媳妇就热情的招呼。

刘意听到这个称呼,就想到了原身的好朋友谢柳儿,也赶紧抬头看过去,只见这人皮肤白皙,一身素色长衫,可是却眼神混浊,瞧着就像是酒没醒的样子。

这人听见刘二媳妇的问话,像是才反应过来,赶紧拱手:“正是要去,不知道今日刘二哥可要去?”

这话也就是个礼貌问语,就像是出门就问别人吃饭没有一样。刘二家的牛车上坐着她和张氏,刘二自己也在给牛喂草料,怎么看也不像是不去。

“要去的,你二哥牛都要喂好了。你再来晚点,他们都要出发了。”刘二媳妇笑了,看了刘意她们,又瞧了谢中条,思考了片刻,顾及着男女大妨,便指着前面赶车的位置:“你和你二哥坐前面,后面也坐不下了。”

“那就麻烦了。”

谢中条从怀里摸出两枚铜板递给刘二媳妇儿,见刘二已经坐了上去,再不多言,也快步走了几步走到前头,坐了上去。

刘意坐在边上,和谢中条擦肩而过时,忽而闻到对方身上散发出来了一股奇异的味道,胭脂香味中混杂着一股腥臊味,相当的刺鼻。

她一时没有忍住,就咳嗽了出来。

“怎么了?”

张氏抱着孩子,关切的转头看向她,刘意摇了摇头,解释:“就是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

“···娘,你闻到没有。”

张氏闻言皱了一下眉头,有些嫌弃的目光一闪而过,低声道:“你离这人远点,瞧着人模人样的,也是污糟得很。”

“知道了。”

刘意若有所思的应了下来,不等她们再说话,牛车便渐渐的动了起来。

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第一次坐牛车的刘意惊讶的发现,其实牛车的速度也不慢。虽比不上以前电视剧里看马车跑得那样的快,可也是比人走路快的多了,而且也不怎么颠簸。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就看到了一处石头砌成的城墙。

过了城门口衙役的盘问,里面热闹的很,走街串巷的小贩,沿街摆着的地摊,青石板的地砖,古香古色的房屋和木楼,看得人是眼花缭乱的。

一进了城,谢相公就下了车。

牛车沿着从城门口进去的主道行驶,两旁的地摊上或是卖甜水的,或是卖包子馒头的,还有的是馄饨,汤圆这一类的,总之到处都是。

若是前面没有摊位的,那都是后面沿街的铺子里自己有卖的,所有才不使外面挡路。

两层高的木楼多是支桌招客的赌坊和茶水铺子,远远望去,里面竟有搓麻将的。

这时候也叫叶子牌,还有一些打长牌的,一些铺子老人居多,一些则是年轻人居多。

当然,民以食为天,各种的食肆也是不少的,有大的,有小的,一路上看过去,竟是不比现代的好些地方差在哪里。

刘二送柴火的地方是龙门镇最大的客栈,这个客栈不仅提供吃饭的地方,还是给过往行人住宿的地方。

地方也挺大,位置也算是在龙门镇的中间,四周都是吃的玩的地方,妥妥的算是当地的黄金旺铺。

刘二到了地方,就把车子停了下来。

回过神来的刘意见车停了下来,赶紧跳下去,接过张氏怀里的刘小女抱着,让对方慢慢的下车。

刘二过来,见她们已经下了车,便赶紧说道:“嫂子,我就在这里拉客,送货,下午回去的时候你可要早点过来,天黑了路可不好走。你也知道晚上赶路的危险,不管找没找到六哥,你可都要早点过来。”

“你放心,我晓得的。”

张氏点了头,见客栈里的活计都催了刘二好几回,赶紧说:“你快去忙就是,我们自己晓得。”

“那好——”刘二心里也着急,可看了刘意手里的孩子,想了想又说:“从右边的路过去,你找个人问问,那边有个杨大夫,听说治病很有一手,你先带着两个侄女往医馆去是正经的。”

“二叔放心吧,我跟娘一块儿。”

“行,有事回来找我。”

眼见那边活计等的不耐烦了,刘二匆匆的嘱咐了,就赶着牛车往平安客栈的后院去了。

张氏第一次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到镇上,见刘二走了,一时也有些局促和不安。

刘意见她手足无措的扯着本就皱皱巴巴的上衣摆处,赶紧提醒道:“娘,咱们先顺着右边路过去悄悄,到时候再问路。”

“也好。”

张氏咬牙点了头,伸手接过刘小女,跟着刘意走。

一路上,刘意都在不停的观察两边的铺子,想要寻个当铺把游戏里得到珍珠给变卖了,也好救一下急。

这法子其实是很冒险的,毕竟不明不白的拿出珍珠,很容易被怀疑是偷的,要是别人告了官没法解释,就真的倒霉了。

也就是刘家实在是太穷了,早上出门的时候她就隐晦的问了张氏今天带了多少钱,哪晓得张氏苦着脸骂了半天的刘老汉,最终才漏了口风,最多恐怕也就5钱。

这个时代银子的兑换率应当是:一两银子=10钱=1000文(铜板)

说起钱这个事,就不得不提一下让刘意困惑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聊斋这个作者生活的朝代有关,很多东西都可以套用明清时候的物价。

可之前她问了张氏,又得知这个国号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而是一个叫做大魏的国家。

路上刘意问了一个行人,得知了医馆的位置后两人就匆匆的往医馆而去。

“这孩子这就是睡得沉了点,让她睡饱了自然就醒了,这倒是不妨事,就是身体上其他的毛病有点多。”

老大夫罢了脉,摇了摇头,想说点什么,又瞧见张氏母女两衣服上,补丁比完整布料还多的地方,最终只是叹息了一下,说:

“她的脾胃已经伤了,脉息很弱,需要好好的调理,不然只怕···”

“那您看看,给孩子吃点什么好?”

张氏看了病床上的刘小女,犹豫了一下,最终咬牙问道:

“不晓得您这诊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