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后院女人
然而魏家的人可长的一点都不像黄令曼。
魏氏其实是魏家在无意中遇见的一个孤女,和黄令曼有五分相似,这让从如月嘴里以及皇上的行为中得到皇上还有点喜欢黄令曼结论的魏家,对于这个孤女是如获至宝,然后让魏氏顶着魏家姑娘的名义入宫。
许是亲眼看见弘历把对自己的宠爱投入到了魏氏的身上,代替了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才会记恨。
反正黄令曼是不见待魏氏的,但比起魏氏,黄令曼自然更恨上辈子那些出手害了她的人。
高家、魏家,还有在一旁煽风点火的富察氏、金氏这些人她一个都不打算放过,如月只是开胃菜而已。
如花如柳伺候黄令曼梳洗用完膳后,如花才将整理好的账本呈给她。
黄令曼看了看,又点了几个弘历赏赐的东西让张富呈上来看,随后选了几个不易被人动手脚的东西摆在了屋子里,其他的东西便分门别类收检好。
“爷可派人过来传话?”黄令曼突然看向张富问道。
张富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
按理说今天主子爆出有孕,为了以示恩宠,表明自己看着子嗣,今天晚上或许不会来主子这里歇息的,但傍晚却会来这里用膳,可是……
张富低着头小声的回答道:“前院那边尚未传来消息。”
黄令曼闻言扫了张富一眼,皱眉,开口问道:“是有什么事发生了吗?”
“启禀主子,爷亲自去给熹妃娘娘报喜后,从景仁宫带回来一个宫女,说是熹妃娘娘见爷后院都是孕妇,怕爷没给伺候的人让福晋带回来伺候爷,这会儿爷正在正院。”
在正院的含义不言而喻,就是弘历今天可能就不来黄令曼这里,而是去新人那里。
要是别人肯定会生气,但黄令曼却早有心理准备,在雍正六年福晋和富察格格都相继怀孕的时候,熹妃就打着这样的理由塞了曲氏进来,还暗中指示严氏爬弘历的床。
可惜这两人都被福晋和富察格格记恨,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可打听到那宫女是什么来头?”黄令曼问道。
张富摇摇头,他要是在皇宫里人脉雄厚就不会来给黄令曼这个阿哥的侍妾做奴才了,不过能来主子身边做奴才,张富在皇宫里也有一点点人脉“奴才不知,但听正院里的秀珠姑姑叫她‘海格格’。”
黄令曼挑眉,原来是珂里叶特氏,未来的愉贵妃呀!
珂里叶特氏虽然也是被熹妃指进来的,但她可比曲氏和严氏聪明多,在争宠无望后,知道自己不讨弘历的喜欢,就龟缩老实本分了起来。
但也因为她不得宠,所以弘历继位后,只得了常在的位分,不得熹妃的待见。
谁知这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倒是在弘历和熹妃闹别扭的时候,意外因此得了弘历的另眼相待,承了几天宠。
而且更是让谁也没想到珂里叶特氏的肚子竟然如此争气,就那么几天的恩露,珂里叶特氏就怀上了,然后生下了五阿哥永琪。
虽然珂里叶特氏不得宠,不用太放在心上,但她到底是熹妃的人,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你起来吧!”黄令曼脸上故意摆出一副失落和无可奈何的表情来。
也是,爷都没有说什么,她这个连格格都没有挣上的侍妾又能怎么样,熹妃可是爷的生母,这种小事谁也不会驳熹妃的意思。
这个时候如柳快步走了进来,禀告道“主子,高格格(慧贤皇贵妃)、金格格(淑嘉皇贵妃)、严格格、曲格格、苏格格(纯惠皇贵妃)、陈格格(婉贵妃),结伴而来,说是给您道喜。”
黄令曼闻言精神一震,坐直了身子,立马说道:“快去请她们进来。”
没一会儿上述几人就走了进来,除了有孕养胎的富察格格和刚刚被指进来的海格格外,弘历后院的女人都来了。
“给黄姐姐道喜。”高格格第一个笑着说道。
几人里以高格格为首,她虽然进弘历后院的时间最短,可却是家世最好的,又是皇上亲自赐下来的,自然地位不一般。
也只有富察格格和黄令曼因为年纪比她大资历比她大得多,又同为包衣出身,才能叫她一声高妹妹,其他人都得叫姐姐。
其他人在高格格说话后,也忙不迭的附和,恭喜黄令曼怀孕。
等所有人都说完后,黄令曼看向高格格几人笑着说道。“几位妹妹有心了,如今秋老虎还厉害着,外头日头依然毒辣着,何必在亲自过来。”
“这可是爷的孩子,听闻黄姐姐被身边奴才害了,我们这些做姐妹的总得过来亲自看望一番才能安心。”说着高格格笑着说道:“见姐姐气色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可不是,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黄姐姐的福气怕还在后面了。”金格格笑着说道。
黄令曼闻言眸光微闪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能进爷的后院谁没有福气,大家都是有福之人。”
“黄姐姐说的是。”苏格格附和道:“姐妹们都是有福之人。”
金格格闻言撇撇嘴,没在说话。
但一旁的曲格格却带着一分嫉妒和羡慕的说道:“这福气也分大小,黄姐姐和富察姐姐就是最有福的,得以怀上皇嗣。”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朝着黄令曼的肚子看去,其目光恨不能看透她腹中情况。
曲格格这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微妙起来。
黄令曼见状笑了起来“曲妹妹此言差矣,福气就是福气,哪有什么大小之分。你们也别羡慕我,你们才伺候爷多久呀,福气既然落到我们身上,那就肯定不会跑,早晚而已。”
这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毕竟黄令曼可是伺候了弘历五年,才得以有孕。
其他人的资历可不如黄令曼,听了这话心里压力顿时也没那么大了。
尤其是前几个月才进弘历后院的高格格和金格格,她们伺候弘历半年都不到,而且弘历也不是天天都歇在她们那里,现在没怀上实属正常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PS1:关于孤女顶替入宫的事情。
===
大选肯定不可能,但是小选没那么严格是可以操作的,而且根据我的考据,在雍正九年到乾隆六年这几年里,可是很多官员都送了美人给乾隆的,有的就是打着XXX侄女的名义,XXX乡绅之女的名义,其实却是瘦马,大家都懂的。
===
就是发现了彼此之间也不会捅出来,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且全朝廷大部分官员都参与进去了,一桶出去就是得罪大半个官场,以江南为最,后面汉女太多了而且引起了民愤,好面子的乾隆才叫停了这事改为自己跑去江南……
===
其实从康熙中期开始,官场和贵族之间流行送苏州女子,康熙本人就是苏州女子的最大消费者,典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事可以看“李熙送八爷胤禩苏州女子事件”,连胤禩这个看上去不怎么好女色的都有这样的破事,更不要说别人了。
===
后宫还有阿哥后院那些父亲只有一个名字的,尤其是瞧着还是汉语姓氏的,八成都是汉女,而且很多都来历不明(指的是:不是通过大选小选),当然也有可能是普通八旗女子,但这种例子不多。
===
上史料
===
乾隆三年五月,释服未久的皇帝命大学士鄂尔泰等密谕南方织造、盐政等不得强买"优童秀女"。
===
这道密谕先说自己"自幼读书,深知清心寡欲之义","虽身居圆明园,偶事游观,以节劳勋,而兢兢业业,总揽万几,朝乾夕惕,惟恐庶政之或旷,此心未曾一刻放逸",然后转入正题:
===
【近闻南方织造、盐政等官内,有指称内廷须用优童秀女广行购觅者,并闻有勒买强买等事,深可骇异!诸臣受朕深恩,不能承宣德意,使令名传播于外,而乃以朕所必不肯为之事,使外间以为出自朕意,讹言繁兴。
===
诸臣之所以报朕者,顾当如是乎?况内廷承值之人,尽足以供使令,且服满之后,诸处并未送一人,惟海保处曾进二女子,其一已经拨回;曾进一班弋腔,因甚平常,拨出外者二十余名。
===
此人所共知者,何至广求于外,致滋物议?是必有假托内廷之名,以惑众之听闻者。尔等可密传朕旨晓谕之,倘果有其事,可速悛改,如将来再有浮言,朕必问其致此之由也。】
===
雍正皇帝去世,乾隆行三年之丧,乾隆二年十一月服满,至上述密谕不过半年时间,南方织造、盐政中海保已进女子二名、弋腔一班。
===
乾隆说"其一已经拨回",另一女子何在?乾隆说弋腔班中因平常"拨出在外者二十余名",未拨出而不平常者又有多少,见留何处?
===
从这个密谕可知在南方担任盐政、织造和税关监督的内府包衣官员罗致貌美艺绝的优伶以进呈内廷本为例行之事。
===
但这些奴才拉太旗作虎皮,把事情搞得太过分了。以至江南流言蜂起,累及圣德,乾隆不得不悄悄告诫他们事情要做得隐蔽点、策略点。
===
PS2:关于令妃得宠的事。
===
看了之前本章说的小天使,有人说令妃这么牛吗?入宫这么短就封嫔,康熙朝荣妃惠妃哭晕在厕所里。
===
但事实的确如此,在早期,乾隆对令妃的确不一样,非常宠爱。但是,我个人觉得乾隆对令妃也不完全是单纯的后妃恩宠,令妃得宠还有她堂兄吉庆的加持。
===
【插句题外话:乾隆从来不会单纯的宠爱一个嫔妃,或是家世、或是子嗣、或是平衡后宫前朝的棋子,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反正肯定会占到一样,乾隆才会宠爱你,对你念念不忘】
===
令妃的堂兄吉庆,乾隆7年到乾隆16年,在这9年里,担任的都是巡盐御史一职,这职位都是皇上心腹才能担任,尤其是能当很长的,更是乾隆的重要心腹,参考康熙朝的曹家李家。
===
绶恩(令妃先祖魏国贤的满语名字)四世孙吉庆官职的史料参考:巡视河东盐政,乾隆7年-乾隆9年(军机处档摺件 ,004102号);巡视两淮盐政(署理),乾隆9年-乾隆16年(军机处档摺件 ,003996号)。
===
所以令妃在乾隆八年小选入宫的时候,出身并不低,甚至于比一般的八旗姑娘还要高,那什么孝贤皇后的洗脚婢,更是无稽之谈。
===
根据乾隆自己写的诗《孝贤皇后陵酹酒》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
乾隆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可以得出结论,令妃的确是从孝贤身边出来的。
===
但从孝贤身边出来,并不代表就是洗脚婢。从目前所有的史料上看,令妃并未做过孝贤的洗脚婢(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这话),只是说令妃曾经待在孝贤身边过。
===
而且无论“洗脚婢”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意思,我都觉得不可能孝贤让令妃做自己的洗脚婢。
===
贬义:令妃作为乾隆心腹的堂妹,孝贤应该没那么低情商,就算看不顺眼令妃,也不可能作贱她。
===
褒义:能触碰主子身体的都是绝对的心腹宫女,为主子洗脚是一种主子信任你的荣耀。
===
《宫女回忆录》的主人公是慈禧的二等宫女,为慈禧点烟的,但她是不允许触碰到慈禧身体。
===
【插一句题外话:“洗脚婢”在当时清宫里面还真有可能是一个褒义词。】
===
但同样因为令妃是乾隆心腹的堂妹,巡盐御史何其重要的位子,孝贤是不敢明目张胆拉拢魏家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后可以看重令妃,但不会将她当做绝对信任的心腹。
===
回到正题,到了乾隆年间,乾隆自己搞了一个潜规则,就是他看上了非八旗选秀途径入宫的女子(这类途径一般有内务府选宫女入宫,外藩蒙古战俘女子被选入宫,江南送汉女入宫),但是身份贵重,或者是皇上很喜欢,需要高看一眼的,就玩了一个花样,先分配在后妃宫里学规矩,然后再进行册封。
===
比如容妃、慎嫔曾是那拉皇后身边学规矩女子,恂嫔曾是纯贵妃身边学规矩女子。差距就是皇帝最重视的女子会分配给皇后,册封时会封为贵人,而分配给嫔妃教养学规矩的起步是册封为常在。
===
和贵人(容妃)、伊贵人(慎嫔),这两个女人一个来自回部一个来自厄鲁特蒙古,是乾隆征准平回的重要战俘,所以很受重视。
===
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二十二日赐封令妃下学规矩女子,内务府满洲正白旗礼部尚书德保之女索绰罗氏为瑞常在。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赐封愉妃下学规矩女子为那常在。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赐封颖妃下学规矩女子为武常在。
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赐封庆妃下学规矩女子为平常在。
===
所以令妃在孝贤身边,我感觉不是去当奴才,而是令妃得到了乾隆的看重(不确定完全是因为堂兄的原因),特意让她在孝贤那里学规矩走个过场,然后直接封贵人,然后乾隆十年大封后宫中封为令嫔(当时已经是众嫔之首)。
===
令妃在这个时候的确很受宠,令妃更是在孝贤皇后去世刚刚过一个月,就晋封为令妃。
===
有人说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后宫是统一大封的,其实不然,是分了两批。一前一后,中间隔了两个半月,然后一起在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册封礼。
===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令嫔为令妃。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陈贵人为婉嫔。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陆常在为陆贵人(庆恭皇贵妃)。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那常在为那贵人(颖贵妃)。
===
乾隆十三月七月初一,晋封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为新后人选。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嘉妃为嘉贵妃。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舒嫔为舒妃。
===
婉嫔、陆贵人和那贵人都是前期不得宠的嫔妃,可以看得出来,乾隆这个时候对令妃的喜爱,是真的非常喜欢,其他人还没封了,就先把令妃提上来。
===
更值得一提的是:孝贤皇后去世,令妃父亲魏清泰几次不预备供品饽饽,史料记载“供品上应用饽饽仅上五、六碟,屡次传取,亦未预备一次。”
===
魏清泰的处罚就是:被罚打了八十大板,然后被销去所加二级抵现降二级,只升二级官。
===
史料:应将内管领清泰、盛观保即比照“大祀牲牢玉币黍稷之属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各降二级留任。查内管领清泰有加四级,应销去所加二级抵现降二级,内管领盛观保并无加级,应降二级留任。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朱批:依议。
===
但同时仅仅因为不够悲伤的皇子永璜永璋,却被治了对先皇后大不敬之罪,乾隆明言他两再无可能继承皇位。
===
这事一方面是体现了乾隆对令妃和对魏家的宠爱,魏清泰屡教不改,被罚后,令妃依然能首先被册封为令妃。
===
从另外一个方面,也体现了从乾隆到各级办事人员对于孝贤身后大事的不重视。即使办事员屡教不改的出错,乾隆的处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结果就是没啥大事。
===
所以孝贤也不是乾隆真爱,要是真爱至少至少也得把这些人砍头,最低也是罢官才是。乾隆在十三年清洗官场杀了很多人,甚至于还创了清朝记录,是不怕在多杀几个人。
===
另外在令妃尚未平安生下一个孩子之前,乾隆就给她抬出辛者库了。《上谕档》: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入包衣佐领。【和仪嫔、裕嫔一个待遇,不是包衣抬旗为满洲八旗】
===
内容明确写了是令妃娘家,而且只有她家一支,后面令妃死了,乾隆四十年,乾隆才将魏家全族抬旗,还给了魏家世袭佐领之位【世袭佐领有多牛逼,可以去看我另外一本《良妃重生记[清]》第185章】,所以在乾隆十六年这里魏家不是因为家族有大佬立功抬旗的。
===
《钦定八旗通志 ??镶黄旗满洲佐领上》载:"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四十年奉旨,将令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拨出,编立本旗"。
===
谢华据《光绪会典事例》:镶黄旗满洲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族属新满洲,系乾隆四十年,奉肯将令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拨出编立,本旗因人丁不敷,作为半分世管佐领。以员外郎,包衣佐领,德馨管理。德馨故,以其子领催,桂林管理。桂林故,以其子马甲花沙布管理。
===
德馨是魏清泰三子之一,是令妃的三哥,德馨的孙子花沙布后面袭了魏家的承恩公。
===
反正从现在所有能查到(我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在令妃身前乾隆的确对她不一样,几乎从令妃进宫起就是一门心思要抬举她。【感觉不像只是因为看重她堂兄】
===
放令妃在皇后下学规矩,那就是等于要给她一个和大选秀世家女一样的贵人起步,紧接着又是无子抬嫔无子封妃(封妃我觉得可能是令妃怀孕但流产了,毕竟怀孕流产这种情况很难找到有史料记载),然后又是抬旗出辛者库,这在乾隆朝的后宫嫔妃里也是独一份了。
===
我严重怀疑,乾隆应该是在其他地方和令妃接触过,心生好感,一见钟情,然后直接内定让令妃入宫,所以才会升的那么快,不然完全不合乎情理。
===
PS3:那令妃是乾隆的真爱吗?我持否认态度。
===
令妃生的十六阿哥四岁夭折还没名字,而20个月大的永琮和19个月大的永璟,虽然也是年幼夭折但有起名。相比之下,四岁的十六阿哥就好像被乾隆遗忘了。
===
而且十六阿哥死的时候继后已经进了冷宫,但是十六阿哥还从葬在继后儿子的坑里,还是石券,继后儿子永璟用的是砖券。
===
还有《啸亭杂录》说令妃的小儿子皇十七子永璘“纯皇帝深恶之”,应该不是一般的讨厌,而是极度厌恶才会被人记下来。
===
令妃还有一个月生孩子,乾隆让她跑去京郊行宫侍候吃饭,完全不担心宠妃生在路上。
===
另外在乾隆二十年时,令妃的老爹魏清泰在职期间产生了亏空,乾隆特意派傅恒去清查魏家的家产,结果发现魏家就没有多少家产,全家祖产总共二十二间房子。
===
全家的经济来源只靠魏清泰的收入养活全家,而魏家当时还欠了外债八百五十两银子,魏清泰根本无力偿还亏空。
===
别说和富察皇后家族比,就是和乾隆继后那拉氏比也差多了,虽然那拉氏家族出身不算太高,但是乾隆很早就赏赐了那拉氏家族不少家产,光房子就赏赐了四十二间。
===
那拉氏的族人也都得到乾隆起用,侄子讷苏肯历任京城税务左翼监督、阿克苏办事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副都统等高级官僚,兄弟伍德、堂侄苏巴尔汉等人也在出任佐领不久即升任其他官职。
===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个时候也就是乾隆二十年,令妃家族的家人根本不受重用,令妃的大哥和二哥每月俸银只有二两银子(差不多就是小吏级别不算官),三哥还没有公职。
===
魏家的家产也十分微薄,令妃家族的家产甚至都比不上汉人出身的怡嫔和白贵人姐妹。
===
乾隆在宠爱怡嫔的时候,特意在在苏州购买住三十间,供其家口十七、八人生活,每月再给二十两的盘缠银,还从苏州接白家全家上京和怡嫔见面。
===
后面怡嫔家族奉旨入旗,入旗后,怡嫔家族得到了披甲钱粮、住房和土地等项赏赐。怡嫔的兄弟多在内务府内当差,如柏永吉和柏唐阿担任养心殿造办处郎中。
===
在傅恒清查令妃娘家的家产之后,乾隆觉得她家挺可怜的,才赦免了魏清泰的亏空,还让令妃的兄弟们到内务府任职,即便如此,乾隆也没像对待继后那拉氏和怡嫔、白贵人姐妹她们家族那样,上来直接赏赐房产。
===
就这样来看乾隆还真是爱令妃吗?至少爱屋及乌根本不存在~
===
插个题外话:令妃父母兄弟穷,不代表魏家穷,魏家另外一房的魏吉庆可是大贪官。乾隆朝著名的两淮盐引案就是他搞出来的,从乾隆十一年起一年轻轻松松贪污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哪怕不可能全部都是他一个人独吞了,但拿大头应该没问题。
===
要知道一直到乾隆二十六年的时候,魏吉庆才因负责西直门的石道工程时被内务府郎中戴保住控告浮销工程八千九百余两,革职交慎刑司,照监守自盗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
===
【好像从这起,令妃就不怎么得宠了,后面能成为皇贵妃,完全是因为继后原因。】
===
所以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令妃父母兄弟穷,还闹得乾隆知道了,我有点怀疑是令妃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目的就是为了等嘉贵妃死后,晋升为贵妃。
===
说到晋升,虽然前面乾隆对令妃的确非常好,但后面有一段时间令妃却被冷落了。
===
要知道之前自从高氏死后,贵妃册封都是位置一空马上有人补上【纯贵妃、娴贵妃、嘉贵妃】,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嘉贵妃薨逝,但是令妃却没有马上补上去,而且那个时候令妃已经怀上了,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令妃生皇七女。
===
后妃怀孕就是有功,但乾隆不但没有嘉奖,而且他这种贵妃批发户还硬是让令妃等了四年,并且应该是在纯贵妃病重的时候,晋封纯贵妃为皇贵妃,才顺便晋封令妃为贵妃。
===
乾隆朝的贵妃里令妃生最多等最久,晋升她的同时乾隆还要顺便提拔一下无子女的庆嫔、颖嫔、博尔济吉特贵人。
===
另外令妃儿子皇十五子嘉庆皇帝的嫡福晋是喜塔腊氏,是包衣抬旗的出身。
===
谨案:新增第十八佐领,乾隆六年五月因原任大学士来保宣力有年,奉旨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赏给世管佐领,令来保管理,续以其子诚伦、孙灵椿承袭。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奉旨作为公中佐领。
===
来保是孝淑皇后的叔祖,其全族在乾隆六年抬入世管佐领。三代之后改为公中佐领。孝淑睿皇后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此时家族已经抬旗二十年了,所以她生下来就是上三旗满洲人,而非包衣。
===
但是包衣抬旗出身和八旗贵女出身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尤其是嘉庆是乾隆二十五年出身的,按照皇子大婚年纪来算,应该是乾隆四十一年左右大选的时候选媳妇,就算当时嘉庆守孝,指婚是没问题。就算守孝,如果真心要指婚,也可以留牌子出孝后指婚。
===
好像孝敬皇后就是这么弄的,孝懿皇后病中看上了,因为年纪小,加上不想让孝敬进门就背上克婆婆的名声,就大选留牌子,然后下一届大选胤禛出孝,指婚。【这事是我自己的猜测,没史料,但这样的操作是肯定没问题的】
===
本来喜塔腊氏做嘉庆的嫡福晋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看见下面这个人,我就觉得有问题了。
===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总督伊尔根觉罗桂林之女,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乾隆四十一年选秀时封为贵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进宫封为循嫔。
===
可以看见,当时不是没有适龄的八旗贵女,但乾隆宁愿自己纳了伊尔根觉罗氏,也不愿意把她指给嘉庆做嫡福晋,可以看到乾隆对嘉庆的真实态度。
===
所以说乾隆三十八年立嘉庆为储君,我觉得是假的,就像某些人说的雍正刚刚登基就立乾隆为储君一样,自己皇位都没坐热敷就立储君,换做谁都不愿意,看当时的雍正也应该没有那心情。
===
同样,要是乾隆在三十八年立了嘉庆为储君,以乾隆的好面子的性子,会给他指一个包衣抬旗出身嫡福晋,然后让其母仪天下吗?
===
清朝对于皇后、嫡福晋和嫡妻是非常看重家世身份的,宠妾家世身份可以随便,但嫡福晋却不能。康熙的五阿哥胤祺娶了嫡福晋后,查其史料几乎是瞬间没有了夺嫡的心思和动作。如果嘉庆当时真是储君,乾隆不可能给他指那么一个嫡福晋。
===
至于立嘉庆是不是心甘情愿,乾隆自己说过曾请求上苍,如果储位所托非人就让儿子短折而死,立永琏永琮的时候乾隆没这么许愿过。果然距离乾隆驾崩不到二十年,天理教暴民就攻入紫禁城。
===
孝仪是乾隆给令妃上的谥号,但是早在乾隆元年,他就追封了黄氏为“仪嫔”。
===
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 追封格格黄氏为仪嫔,遣官读册,致祭如例”。
===
纵观古今,又有哪一个皇帝,会把自己之前已经册封过的嫔妃的谥号,给自己的皇后做谥号的?
===
乾隆就做了,这分明是对令妃的不上心,不然不会出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
===
在追封大典上乾隆发了个上谕: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亦未免失当。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
===
在乾隆眼中,她是不配当皇后的,她不是继后,祭告太庙是亵渎了苍天。实在是因为是现任皇帝的亲妈,不得不这样。前面几个皇后,包括继后都是告了太庙的。
===
前两位皇后的阿玛追封时都是一等承恩公,包括康熙和雍正朝的,包括熹妃这种没当过一天皇后的,阿玛凌柱都是一等承恩公,追封皇太后和皇后阿玛前面都是一等承恩公,到了令妃这里就变成了三等承恩公了。
===
另外所谓的封号问题,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诏晋贵人金氏为嫔的时候,内阁典籍厅为金氏晋封为嫔所拟的封号字样有“令、婉、嘉、粹”四字。
===
乾隆从中选择了“嘉”字,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正式册封金氏为嘉嫔。换句话说令妃的封号,是人家嘉贵妃挑剩下的。
===
还有被人吹嘘的“令闻令望,如圭如璋”出自《诗经大雅》全句“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讲的是周天子美名远播引来诸侯效仿,全诗也都是在赞颂君主美德。
===
我觉得只要脑子正常的皇帝和大臣都应该不会在这种文章里给妃嫔挑封号。【话说那些吹“令闻令望,如圭如璋”完全就是在瞎吹】
===
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魏佳氏的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
===
说令妃是宠妃真爱似乎感觉永远差了那么一点点,主要是对比前面真正的宠妃宸妃和董鄂妃~【我是不认可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有真爱,还玩什么挡箭牌之类的把戏】
===
综上所述我感觉乾隆对后妃的态度,尤其是所谓宠妃的态度就是:你活着,如我心意,对我有用,那我宠你,我非常宠爱你。你不老实了,有野心了,你自己在后宫自生自灭吧。你死了,你是谁?我为什么要给一个无用的死人念旧情?【有用的死人,乾隆会特别“深情”】
===
说一下本文的设定:就是乾隆一直还算喜欢黄氏,然后黄氏在花容月貌之年死了,结果就变成了乾隆的白月光朱砂痣。
===
然后乾隆“巧合”看见了和黄氏长得有几分像的令妃,抱着失而复得的态度,最初把令妃当成了黄氏,所以才会那么快封嫔封妃,封号是黄氏的名字“令”。
===
后面相处久了发现令妃不是黄氏,和黄氏完全不一样,所以冷淡了起来,然后令妃自己争气又复宠,死后又被乾隆抛到了脑后,所以给追封的谥号是“仪”。
【我感觉这是最合情合理的设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