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壹(33)
王熙凤毕竟跟着元春读了一两年书,眼界虽不如贾琏,但她素来聪慧,一点就通。
“姑妈是想拉拢我,让我觉得她是真心为我好?”到时候管家权虽然归还了二房,但……实际的掌权者还是她的好姑妈。
王熙凤的脸色渐渐难看起来,要这么算,她岂不是二房的一个管家婆?
这算什么?!
最重要的是,她那好姑妈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贾琏还没有看清她的真面目,没有打算读书科举。
若是这样,贾琏就像从前那样混吃等死,就想混日子,等他爹死了继承国公府,那她嫁到荣国府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丈夫不成器,在荣国府就是个摆设,她就没有话语权,即便她拿到了管家权,贾琏也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帮助,她能求助的,只有她的好姑妈。
这样一来,岂不是越陷越深?
再联系二婶他们送元春参加小选的行为,王熙凤只觉得浑身发冷。
欺人太甚!!
“明白过来了?”见王熙凤脸色难看,贾琏了然道。
王熙凤眼眶通红,“她是我嫡亲的姑妈啊!为什么要这么害我?!”
见状,贾琏心里叹了口气,心疼的揉了揉她的头,温柔宽慰道,“别生气,现在她的盘算基本上落空了,你还会相信她吗?嫁到我们家,你是一定会拿到管家权的,不管我二婶让不让,我祖母都不会让她继续管着家里的庶务。”
不过,贾琏冷眼瞧着,自打宝玉会说话开始,她祖母对贾宝玉的喜爱日渐深厚,他和贾珠都倒退一射之地。
看贾母的意思,似乎是期盼着贾珠和贾琏这两个当哥哥的日后多多提拔照顾贾宝玉。
贾琏心中嘲讽:凭什么?
表面上对于贾母这些明里暗里的期盼,贾琏不做任何反对意见,但内心早就打定主意,等他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必要打压得二房喘不了气。
想住在国公府?
当然可以!
但你想霸着荣国府的掌家权,充当荣国府的主人,那就别想了!
得到贾琏温柔的宽慰,王熙凤心里好受许多,心里不免对她姑妈带了些许恶意。
她的好姑妈一心想坑她,可也想不到贾琏能再站起来吧?
好好的一个火坑,突然就成了个福窝,她的好姑妈快要呕血了吧?
可别急,这还早着呢,等她嫁过去,拿到管家权,保管叫二房吃不了兜着走!
想拿她当管家婆?
想得倒美!
“琏二哥是想搅黄了我姑妈他们送元春表姐入宫的盘算?”王熙凤道。
贾琏笑着道,“聪明。”
“那需要我做什么?”王熙凤了然道。
贾琏将自己的计划向王熙凤道来,“明年是秋闱大比,我们最好得赶在年前做好这件事。”
其实也没别的,就是让王熙凤经常约元春出去,或是去寺里上香,或是去别的地方,总之要经常出门。
至于陈元恺这里,自然由贾琏来联系。
贾琏与陈元恺同龄,且都是去年的小三元,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而且,贾琏不缺机会认识陈元恺。
既然都是要入仕的人,那么参加诗会必不可少,因为这是除了参加科考之外,另一个结交朋友的场合,说不准这些参加诗会的人当中,就会出那么几个考中进士的人。
即便不熟悉,但也算是点头之交,多认识些朋友,没有坏处。
跟王熙凤商量好之后,贾琏笑着道,“那你就等我的消息。”
“好。”
送王熙凤回府后,贾琏便开始参加诗会,但他挑的都是一些真正读书人的诗会,剩下那些沽名钓誉的,贾琏不会去,相信陈元恺也不会去。
参加诗会的次数多了,贾琏同陈元恺也熟悉了起来。
贾琏很会交朋友,不上一个月,就同陈元恺哥哥弟弟的叫了起来。
陈元恺生在三月,比贾琏要小一些,因此,贾琏称其贤弟。
混熟了,天气也开始回暖,二三月正好是放风筝踏青的时节,贾琏约了陈元恺和几个同好一起去京郊踏青,同一天,王熙凤约了元春出门放风筝。
这遇上自然就不稀奇了。
元春同陈元恺本就有一面之缘,且相谈甚欢,再次相逢,因天气回暖,元春换了春装,没有上元节那日穿得厚实,就更突显了少女的风姿。
陈元恺远远看见元春一袭嫩黄色的春裳,差点看直了眼。
因是踏青,跟贾琏和陈元恺一块儿来的众人并没有待在一起,只有贾琏和陈元恺同路。
如此‘恰好’的遇上了他的堂妹。
贾琏带着陈元恺上前打招呼,王熙凤一袭红衣,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
论起颜值,显然王熙凤要比元春更出众一些,但陈元恺却没有多看王熙凤一眼。
“这是我的未婚妻,王姑娘,”贾琏很满意陈元恺的反应,但还是介绍了王熙凤的身份,介绍完王熙凤又介绍元春,“这是我堂妹。”
“你堂妹?”陈元恺显然不清楚这一点。
上元节那晚,他虽然与元春相谈甚欢,但他是守礼的人,再有好感,他也不会去询问未出阁姑娘的闺名,他只知道她姓贾。
京中姓贾的人家,也就只有宁荣二府。
他猜元春是贾家的人,但却没想到竟是荣国府的小姐。
其实贾家的族人不少,在京中的就有足足八房。
这八房从何而来?昔年宁国公贾演生了四个儿子,贾代化居长,继承了宁国府,隔壁荣国府老国公贾源,生的也是四个儿子,贾代善居长,继承荣国府。
两位国公的其他三个儿子,再加上继承爵位的两位长兄,就是在京都的八房。
贾家在京中的八房,儿女们都不少,与元春年龄差不多的姑娘,就有四五个,但都不是嫡枝的。
因此,陈元恺没有想到元春是荣国府的小姐,也是很正常的。
贾琏笑着道,“你忘了?上元节那晚,我们是见过的?”
闻言,陈元恺愣住。
上元节那晚,陈元恺只是将元春送到他们汇合的附近,并没有同贾琏他们打照面。
当时天色已晚,虽然到处张灯结彩,可陈元恺隔得稍远,并未看清灯火夜色中元春那两个哥哥的长相。是以,被贾琏这一提醒,他才反应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前面改了bug
现在的时间线,是崇宁九年,贾琏是崇宁八年考中的小三元,参加的是岁试(院试),院试有两种,一个是岁试一个是科试,前面文里就详细的解说过。
因此崇宁九年是科试,而不是乡试。
乡试在崇宁十年。
我给看花眼了。
我自己做了个表格,前几天没有标高亮,就看混了。
前文已经修改bug
^_^
另外,本章有二十个小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