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书肆
这到府城,是要做船的。地点在平县码头,是一种福船,可容纳四五十人。
无论大小,都要买船票,林思泽去买票,买了船票,三人上了船。这儿已有好几个读书人,立在船头正在吟诗作对呢。
林瑜借口风大,绕到里面去了。这文绉绉的,念得人头疼。
但林瑜不感兴趣,两兄弟感兴趣啊,他们现在每日每夜想的都是科考,每看到一个读书人,感觉都是竞争对手,县试碰不上,府试也能碰上。
他们两人出战,倒没什么问题,就是功名压不住;要是庭洲在就好了,他可是秀才!说到秀才,庭洲不在,他们的爹在啊。他们的爹是洪德九年的举人,在这种小地方够牛了吧。如今又是名声在外。
所以,他们就算输了,也不打紧。
两兄弟达成一致,要前往切磋切磋,闷头学是没用的。
林瑜正在里头休息,抬头就看见两个儿子过去跟人舞文弄墨了,他嘶了一声,心道,他们不会指望他吧?可介啊,他一个现代人来古代等于半个文盲呢。
一共三个读书人,来自崇雅书院,这书院他们知道,是平县唯一的大书院,招生资格还蛮高的,要求至少过了县试。
还真是竞争对手呢。
林思泽听说他们都过了县试,心中不太是滋味,恨不得现在就参加县试,扳回一局。
双方互报门生,几个人听说林思泽没过,林思清过了,年纪这么小,态度就亲切不少,还问他是否有意来书院读书。
还说那里的夫子是个老举人,讲课引经据典,他们是受益匪浅,听得林思清也很激动,还问了学费之事。
原本是切磋的,学问没交流成,反倒聊起了在哪念书,以及过了府试,该去平县念书呢,还是去府学,还是去府城的紫云书院。
讨论的是不亦乐乎。
这一下,林思泽彻底被排挤在外了。
他自觉没趣,便到林瑜身边,林瑜一切都看在眼里,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背。就在这时,那几个读书人似是认出了林瑜,忙走过来给林瑜行礼,“主簿大人,刚才我还以为认错了,还真的是您啊。久仰大名。”
林瑜呵呵了两声。
其中一个转向林思清,“这是您爹啊,你怎么不早说啊。”说着也拜。
林瑜哪里受过这个,这你也拜我也拜的,林瑜嗯嗯地受了。心中道:“你们刚才冷落了我儿,你们就拜着吧。”
几个读书人尴尬地笑了笑,还在那吹彩虹屁呢,“主簿大人,您的光伟事迹,已在县里传开了。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您的指点。”
“能得巡按大人的赏识,主簿大人定有过人之处!”
这一个个,官没当上半个,官腔打得好啊。
这一句,林思泽听着都想笑,也不郁闷了。
听了这话,那几个崇雅书院的学生自觉没趣,也绕到他处去了。
林思清好不容易有几个朋友,就被这样说开了,也觉不爽,但他又不敢忤逆爹爹,闭着嘴不太高兴地立在一旁。
三人各怀心思,那边纤夫喊着:“嘉禾到了!”
林瑜眯着眼,看着广阔的江面,哟,这么快?
嘻嘻,他可要好好玩一下子,谁也别拦他。
嘉禾的书肆大多分布在南湖、子城、曝书亭、范蠡湖畔等。若遇乡试,书肆就会聚在贡院前,到时会有一万名考生聚在那,相当热闹。
而今日是城隍庙市,书肆靠近城隍庙,过去的时候,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林瑜没见过古代的街市,就跟个孩子一般,看哪都新鲜。
看到一家铺子,外面挂着幌子,就要停下来仔细地瞧,看它写什么,以及它是卖什么的。
比如这一家酒肆,外面挂着酒旗,写着“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还写“四时应饥食店”。
林瑜喃喃自语,好奇地问叫卖的小贩,“什么是荷花高酒啊?”
听他们介绍才知,这是一种中药陈酿而成的酒,还是京城的御酒呢。
他这边看得有趣,那边林思泽两兄弟可被爹爹熬死了。
就这样走走逛逛,消磨了大半个时辰,他们才来到书肆,一列过去就是书铺,有些没铺面的,就直接摆在地上。
林瑜也算是见识了古代辅导书销冠,基本是一些名家的选本,《皇明今文定》、《戊辰房选删定》等等。
因为两个儿子都得听他的,林瑜当机立断,去了这里最大的书肆,买了销量最好的,反正跟着买准没错。
就是价格挺贵的,买了十本,就要一两银子。
买了书,三人又去刚才卖莲花酒的酒铺吃了午饭,米是冬舂米,菜分别是筒骨白干、红烧桂鱼、船娘茄子,还加了个鲜菱虾仁豆腐汤(都是嘉禾名菜),吃得三人笑逐颜开。
全程无话,努力干饭。
原本林思清肚子里还有火儿,此时也笑眯眯的,一口一个爹爹了。
林瑜:花钱就是爹,不花钱你就是我爹。
吃了东西,两兄弟提出要去瞻仰一下府学,行吧,反正他也没去过。
府学学子也不多,但好些读书人进进出出的,府学外头还贴着去岁过了府试的名单,红榜黑字,光荣之至!今年逢院试之年,不少学子又要摩拳擦掌了。
光看府学,没什么感觉,但站在那红榜之下,压力就来了。林瑜摸了下鼻子,幸好幸好,他已经不用再考试了。
心中默默为两个儿子默哀三分钟。
两个儿子:“……”
“县试在即,思泽,你准备得如何?”默哀完,林瑜问道。
林思泽道;“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林瑜:“爹看好你啊。”他又转向小儿子,林思清挑眉,“我也没问题。”
林瑜笑得更开心了,好好好,大家都没问题,哈哈哈。那就再吃点小吃,回家!
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