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暖房外飘着股淡淡的甜香,还夹杂着微微的炭香,金盏翻动着手里的玉米,不时的往上面撒些调味料。
刚吃饱的胤祈胤祚眼巴巴瞅着,奈何金盏得了康熙的命令,不许再给二人吃的,金盏只能忍下心不去看他们。
另一边康熙带着匆匆而来的大臣称玉米,看到和自己不相上下的惊呼,康熙满意的点点头,示意胤礽为大臣们解释一番。
“这些是孤大哥特意让人从南边寻的良种,名为玉米,耐寒高产,做法也颇多,这次便简单做了些给各位大臣尝尝鲜。”
众臣早早就被烤玉米的香气吸引,偏偏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会听了太子的话,这才恍然大悟。
梁九功叫人传了膳来,做的还是方才康熙他们用过的那几样,康熙父子几个已经用过了。
康熙笑道:“众位爱卿可觉得这玉米如何?”
御膳房的手艺十分好,再加上嫩玉米本就香甜可口,众臣用的十分满意,又晓得这产量极高,自然一个劲的说好。
挖完春笋的胤祈挤到了大人堆里,“汗阿玛,这玉米的种子可是我找了好久,寻的最好的种子,这点种子可不够分。”
胤礽笑眯眯道:“大哥不用担忧,汗阿玛在温泉庄子上种了许多,除了送进宫的,剩余的都留下做种子。”
胤祈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忍不住得意起来,南边种的玉米又小又少,到了他手上却能种的又大又好,果然他还是有金手指的。
没错,胤祈还惦念着金手指,香皂滑铁卢后,他就忍不住开始捣鼓别的东西,虽然还没弄出来,但玉米是实打实种了出来。
用完玉米宴,康熙带着胤礽同群臣开始商议推广事宜,种子是从南边来的,那就意味着那边早早种了玉米,但产量过于低,所以没能推广开。
胤礽提议道:“汗阿玛,大部分百姓都未听过玉米,若强行让百姓种玉米,恐引起反抗,不如先选个下县,种上一年试试。”
康熙明白胤礽的顾虑,这种子是胤祈发现并种下的,若强行让百姓种下却欠收,胤祈的名声极有可能受损。
佟国维道:“太子殿下说的有理,只是下县土地贫瘠,只怕种不出多高的产量,不如上县中县下县各选一个。”
佟国维话音刚落,纳兰明珠就站了出来,对康熙恭敬道:“佟大人所言有理,臣亦有个提议,这新粮种是从乾清宫出来的,不如挑选一位阿哥主持此事。”
纳兰明珠的话让众臣变了脸色,这事分明就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无论谁得了这个差事,那便是板上钉钉的功劳。
索额图眼珠子一转,“即是太子殿下提议的,不如就交给太子殿下练手,京城周边的村镇也不少。”
纳兰明珠恶狠狠瞪了纳兰明珠一眼,“大阿哥身子骨不好,太子殿下尚年幼,不如交给二阿哥来办。”
不出意外两党人又吵吵起来了,就为了哪位阿哥揽下此事吵得乾清宫房顶都要掀了起来,康熙额角的青筋微微暴起。
他总算知道几个儿子为何水火不容了,有这些个奴才在一旁煽风点火,再好的兄弟也会被挑拨成仇人。
“够了!”康熙屈起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此事交给曹寅去办,几位阿哥年纪尚小,读书为重。”
。
天色渐暗,胤祚恋恋不舍的从乾清宫离开,跟在身后的小太监提了几个食盒,里面全是今日御膳房用玉米做的菜,胤祈让他顺带给胤禛带上一份。
回永和宫前,胤祚专门转道去了阿哥所一趟,送完东西又在胤禛院里玩了一会,才慢腾腾回了永和宫。
刚到门口,胤祚就看见守在门口的德妃,迈着小短腿跑到德妃跟前,扬着小脸道:“额娘,我给你带了好东西,这个是给七弟带的。”
德妃早听说了儿子在乾清宫发生的事,也得知万岁爷赏了个庄子给胤祚,这会子见着儿子,德妃打心底里高兴,搂着儿子亲香了好一会。
“额娘的好孩子,你可真给额娘争气。”
胤祚趁德妃不注意,偷偷往嘴里塞了块玉米烙,方才在乾清宫被盯的紧,一口多的都没吃上。
一旁的乳母忙抢走胤祚手里的饼子,“阿哥可不能多吃,方才在乾清宫里已经吃的够多了,当心夜里难受。”
胤祚小嘴一撇,直接嚎出了声,吓得德妃慌了手脚,抱着儿子对着乳母呵斥道:“该死的奴才,六阿哥也是你能管的?滚出去跪着。”
乳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一面哭一面为自己辩解,“六阿哥方才跟万岁爷用过膳了,奴才担忧阿哥吃多了难受,奴才是好心为阿哥着想。”
德妃哄着儿子连眼皮都未抬一下,不一会,便有两个小太监拖着乳母出了正殿,压着乳母跪在院子里。
胤祚脾气上来谁也哄不好,噼里啪啦砸了一大堆东西,躺在榻上又哭又闹,急得德妃心里直骂方才那个乳母。
屋内闹得鸡飞狗跳,门外的七阿哥母子俩也不敢进屋来,只得下次再来谢六阿哥的礼,而另一边的毓庆宫也是闹得鸡飞狗跳。
胤祈站在榻上骂了纳兰明珠足足一刻钟,他从小就没学过什么骂人的话,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句。
“………要不是他插一手,这事就是咱们的了,我还没出过京城呢。”
越说越气,胤祈抱着胳膊一脸不高兴的坐了下来,望向闷头看书的胤礽,又凑上去问他,“保成你说,我要是再弄出个好东西,阿玛会不会让我出京城玩?”
沉迷于书中世界的胤礽终于抬起头来,皱眉思索了好一会,始终不明白胤祈这些奇思妙想从哪里来的,若说是书里看到的,但问题是他从小就不爱看书,连门都没出过几回。
如今的胤礽年纪尚小,哪里能想得那么多,真以为在胤祈在曹府那几年,得了什么机缘。
胤祈叫李仲拿了个火折子来,打开火折子轻轻吹了吹,一股小小的火苗窜了起来,看见这一幕,胤礽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想法通通消失,一直紧紧盯着胤祈。
胤祈也察觉到了他的目光,“你一直盯着我干嘛?”
胤礽:……他可不想刚住了几年的毓庆宫变成废墟。
“我有个很好的方子,一根木棍只需要在纸上轻轻一划,就能点燃,比火折子方便多了。”
胤礽实在想象不到木棍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划一下就起火,“我觉得你要是好好上课,汗阿玛说不定会答应你出京玩的要求。”
胤祈没理他的话,拿着火折子心里默念起自己的金手指,他知道有火柴这东西,但是怎么做的还不知道。
一个月后,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宫人们褪去厚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夏装,而位于阿哥所的一处院子里,穿着短衫的胤祈手里捏着一根小小的木棍,用圆润的另一头快速在擦纸上划动,只听‘嚓’的一声,一小簇火焰从木棍头上冒出。
胤祈一双圆杏眼里盛满了兴奋,他可是为了研究这个火柴特意从乾清宫搬到了阿哥所,足足一个月才成功。
试问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滚滚怎么知道这些?
胤祈拍了拍桌上的书,这可是他从康熙库房里翻出来的书,堪称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一种类似于火柴的工具。
胤祈就根据书上的记载,又结合后世的火柴,做出了大清第一根火柴来,虽然用时长,但好歹也是做了出来。
一想到这,胤祈又兴奋地翻起了桌上的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点好东西,翻了快半刻钟一无所获,胤祈不满的嘟囔了几声,不一会又满血复活,兴冲冲整理做好的火柴。
外间忽然进来个太监,叫德清,是他搬来阿哥所后,康熙特意寻了个稳重的来照顾他,德清躬着身子,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焦急。
“大阿哥,万岁爷这会正在上书房考校各位阿哥的功课。”
逃课的胤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