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快削三藩
赵昌带她躲避不及,只得调头迎接行礼。卫素瑶被晾在一边,乖乖靠墙垂头而立,因这时转过身了,看清那中年大官,仪态儒雅,眼神精明,应当就是明珠了。
那两个背对她的年轻侍卫,一个清瘦温雅,行走翩然如仪,比较安静,另一位个子略高一点,有说有笑地同明珠拱手作揖,一边走一边寒暄,隐隐有被簇拥之势,他谈笑侧头间,浅赭色领口上露出一截白皙脖颈,线条修长,筋骨分明,英爽气质与那腰间佩刀十分相称。
几人寒暄走到暖阁门口,正要进去,那个子略高的少年侍卫忽然顿足,引得簇拥他的几人也均停步,他往卫素瑶方向一瞥,问赵昌:“皇上可用过晚点?”
赵昌如实答:“还不曾。”
那少年侍卫向明珠笑道:“瞧咱们多糊涂,可不能叫皇上饿肚子。”又低声向赵昌吩咐两句。
赵昌即刻回头对卫素瑶招手,“过来!”卫素瑶上前,因分不清明珠之外的人是什么来历,只低眉垂目,屈膝福礼。赵昌伸手对她道:“你把食盒给我吧。”
梁九功把赵昌的手臂拍下去,道:“你甭去,让这丫头伺候皇上用膳。”赵昌迟疑看梁九功,梁九功笑他:“你连里头放的吃食都说不明白,去了做什么!”赵昌也觉有理,且看梁九功的神色古怪,知道其中定有他不清楚的情状,非得这宫女送不可。
卫素瑶应声,回头看日精门处,小铁棍对上她目光,对她点一点头便走开了,想是准备去辛者库。
她回眸,于身前几人打了个照面,灯光里几副面孔,有年轻有年长,似都十分姣好,眼前生辉,只是不及细看,都一律进了东暖阁。她也跟着进去,心里却惴惴,若单独见康熙,尚能应付,可现在有这么多人在旁,不确定因素太多,她的胆子缩了缩。
进门就看见最中间的康熙,他今日着香色缂丝夔龙暗花长衫,负手站在当中,旁边另坐有二人,一律有些年纪。阁中一下子进数人,东暖阁内难得热闹,甚至嫌拥挤。
因着大家都穿深蓝或浅赭色的制服,黯淡颜色,相似形制,康熙这身冷黄衣衫,便衬得他真个如众星捧月了。
卫素瑶知道这些人能于夜里进暖阁议事,又与明珠同列,想必都有来头,说不准就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思及此,她这个小喽啰更添几分紧张。
几人齐刷刷打千行礼,康熙抬手漫道:“都坐。”
他目光扫视一圈,待众人都落座,开口说道:“诸位爱卿都知道了吧,今日韶州大捷,咱们扳回一局,今后形势就变了。”他说了一半,目光扫至门口,倏然一凝。
梁九功上前解释:“皇上,卫姑娘送了宵夜,您看是否要先用膳?”
康熙看到,门口垂立的少女,一身杏黄衫子,低着头用一对垂髫髻对着他,发髻未戴任何饰物,十分素净,不过衣衫鲜亮,亦十分惹眼。他一低头,发现她与自己穿了相似颜色,不由莞尔:“你也来了。”
这一句过于随和日常,像是对老朋友说的话。众人不知道“你也来了”的“你”指的是谁,面面相觑,而后听到角落处响起一个充满自我怀疑的女声,“额...是,奴才带了宵夜。”
“拿来瞧瞧。”
众人侧目而视,只见那妙龄少女快步上前,乌发缕缕流转丝光,睫飞眸转,唇珠娇润,婴儿肥未退的脸上带了几分妩媚,众人瞧了都十分震动,眼中纷纷闪动八卦之色,只不知她是何来历。
卫素瑶正与康熙擦肩而过时,康熙问:“昨日朕与你说的,你可都做到了?”
卫素瑶脚步顿住,愣了愣方抬头答说:“都做到了,是奴才自己喜欢的,还是奴才亲手做的,”末了她补充说,“非常用心!”
康熙点一点头,“嗯,这才像样。”
众人不知他俩在说什么名堂,但见康熙神色淡漠,语调训肃,知道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大概是这宫女犯了什么错,皇上在教导她。
卫素瑶松了口气,往前笔直走,一张书案收拾得干净,有一大块空处,她把食盒放在上面。这时,底下传来窸窣议论声,她听不清是说什么,心想难道是做了什么不妥的事?目光扫及旁边,是一沓奏折,是了,不该把食盒放公文旁边的。
她抬眼看对面窗户旁的炕桌,想到昨天是放在炕桌上的,于是准备转移阵地,收回目光时,无意瞥到睽睽众目中,下首坐的一人,剑眉星目,正含笑打量她,就是方才一起进来的年轻侍卫,与她对上视线,便问她:“怎么不拿出来了?”
卫素瑶扭头去瞧康熙的意思,康熙只盈盈望她,负手等待。她心里各种念头一时都消散了,立即取下盖子,拿出最上层的玉箸、银匙和湿手巾,接着端出一盘红薯酪子,热气尤蒸腾,奶香缕缕散开。
众人望来,见圆盘中分立三只红薯,模样一致的胖圆敦实,红薯皮身上镂刻几圈花纹,远远瞧着倒像是什么紫砂或是瓷器,也真有趣。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是烤番薯吧。”
“里头放了□□,倒是香。”
“用料太粗鄙了。”
“怎么,伊大人,皇上不能吃番薯么?”
康熙走上前来,只是一笑,“好好的红薯,怎的雕成了这样?”
卫素瑶确定康熙是在问她,这一问在她意料之内,把准备好的措辞说了,“回皇上,这是红薯酪,皮上打洞加□□进去,奴才做了半天,做坏半框红薯,才成这三个,”她语气万分恭敬,一字一顿如同背课文,“一将功成万骨枯,请皇上品尝。”
康熙闻言微笑,坐到案前,“怎么吃?”
卫素瑶从食盒里拿出一柄匕首,众人瞧了,不免“啊哟”咋舌,连康熙也是一惊。
卫素瑶看了他们反应,知道差点被误会行刺,比他们更害怕,紧张得呼吸都快忘了,战战兢兢递上匕首,双手发抖,“皇上,须得削开了吃里面的酪子。”
底下传来一声呵斥,“胡闹!御前递刀,大不敬!”
卫素瑶肩膀一颤,见是个满脸黑髯的汉子,目如铜铃,义愤填膺瞪着她,她急忙对康熙道:“我不知道大不敬,不行就把小刀还给我吧...”
康熙眉头轻轻一蹙,却不还她,手中匕首调一个方向,利落拔出鞘。
下首的少年侍卫长眼一眯,撑着下巴,语气懒洋洋的,“伊大人坐得远瞧不清,我看这小刀其实钝得很,似是专切熟食用的。”
卫素瑶像遇见救星,对他拼命点头,“正是!这是我特地准备的,也就拿来切熟红薯,熟肉都切不动!”
康熙指尖按着一只红薯,匕首一横,轻易就削去一头,扑鼻一股奶香袭来,橙红薯肉里渗着奶黄酪子,掺杂核桃碎仁。
香气充斥阁内,底下窃窃私语声一时止了,都巴巴等着康熙品尝评鉴。
康熙道:“看着还像模像样。”
卫素瑶道:“皇上,您削开的这个红薯洒了核桃仁,烤得偏干,有焦香,另两个口味略有区别,”她还没说完,康熙已手起刀落,把剩余两个都削开了,那蛋奶焦香一下冲出,勾起所有人食欲,卫素瑶指了另外两个,“这个放了蜜柑果粒,肉软而绵湿,这个呢,放了杏仁碎和鸡蛋清,糖较多,奶味重。”
康熙拿起盘子上的小银匙挖一口品尝,点了点头,接着又挖一勺。
卫素瑶瞧他脸上并无任何不满情绪,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那黑髯的伊大人看了全程,实在忍不了,团紧眉头道:“胡闹!胡闹!你切好了送来不成么?非弄这古怪名堂。”
康熙点着银匙道:“嗯,朕想来你冒大不韪带刀进来,必有缘故,你说说看。”
卫到此刻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皇上问得好,您有所不知,这道点心非得这样送上来,因它有个名字,叫快削三蕃。”
康熙听完一愣,阁内一静,大家在宫女口中听闻政事,均觉不妙,无不屏息凝神,目光在中间那穿得黄黄的两人身上来回逡巡,等着后宫干政的惩罚发落下来。
康熙垂眸沉吟,嘴角却微微牵起,抬起脸时,凤目里正巧映着两点灯光,灯光之侧是卫素瑶的小小倒影,他忽然无声而笑,宛如昙花夜放,静静的深浓的笑意,陡然间毫无克制地漾开,让人觉得稀罕和惊艳,他笑着摇头说:“实在刁钻。”
众人神色一轻,也跟着一齐笑,一片片的笑声搅动着凝固的空气,大家都感到轻松了。
卫素瑶的肩膀也已回落,舒了口气,好嘛,马屁拍到点上了,今天一下午不算白忙活。
康熙手臂搭在案上,偏斜身体,凑近了对卫素瑶道:“朕方才得到捷报,你这快削三藩就送来了,朕现在告诉你,快了,快啦,真快了。”他起先像是说玩笑话,说到最后,两句“快了“,语气遽然变化,目光如电,眉宇间透出威压气势。
这时,底下突兀走出一人,肩膀绷耸,左右袖子噗噗拍打,郑重跪地,八字胡往上跃动,中气十足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韶州大捷,三藩平定指日可待,吴三桂这狗贼终究逃不过皇上掌心!”
声震暖阁。
这马屁拍得刻意又突然,叫人反应不过来。
寂静之中,卫素瑶替地上那人先感到几份尴尬,看到那人犹自堆笑,十分卖力地讨好,眉梢下巴水光闪动,是汗水下淌的痕迹。卫素瑶的脚指头抠完一座宫殿,实在有点受不了,开始同情这人,满座竟无一人替他解围,人缘这么差。
今年是康熙十六年,据她看过的影视小说所提供的信息,等到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就死了,三藩战事告罄,所以这人说得其实十分准确。
害,毕竟跟自己的马屁一屁同承,好心给他解个围吧。
她作惊讶状:“啊,这位大人说的,正是奴才想借这道点心表达的。”
底下有人轻咳一声,似是在提醒她不该说。
卫素瑶掀起眼皮,见康熙看着她,不喜不怒,饶有兴致,便继续道:“皇上,奴才知道后宫不得干政,奴才小小宫女,更是不得妄议国事,可是天下百姓谁不知道皇上在乾清宫大柱上高悬三藩、河工、漕运六字三事?谁不希望皇上安邦定国后能心系民生呢?奴才不能说、不敢说,却又十分想说,只得托物言志,将期盼寄于这道点心中。”她郑重转向地上那中年官员,做了个揖,“多谢这位大人将我不能言明之义告知皇上。”
那官员抬起脸,凉帽之下现出一张大汗淋漓的脸,眉心早已团成一个疙瘩,眼里既感激又惊异,嘴唇抖了抖说:“我也是有感而发。”抬手在下巴上揩了把汗。
康熙眸中精光收敛,哼哼一笑,松弛靠在椅背上,指着地上那人,“徐乾学,你说得不错,吴三桂难逃朕掌心,他日子不多了!”康熙顿一顿道,“你那么紧张干什么,快起来。”
徐乾学“哎哎”两声,双腿已麻,艰难起身。
“你既然与这道点心投缘,这快削三蕃中的两蕃,朕便赏你了。”
徐乾学猛抬头,惊讶得张开嘴,手足无措。
康熙额头一皱,“怎么,你不想要?”
徐乾学惊疑不定,“皇上您都没用,就赏给臣...臣...臣受不起...”他作势又要下跪。
康熙摆手笑道:“诶,朕一会儿还有事央你呢。”
徐乾学愣愣抬头。
康熙下巴抬起,目光放远,沉吟说:“快削三藩,得更快才是!他吴三桂两朝逆臣,又亲手杀了朱由榔,这些英雄事迹,朕要替他弘扬宣传,绝他民心,这是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所为事一,第二桩事,咱们得开始修撰《明史》,兹事体大,需得征集汉人名士前来顾问,朕寻思,那些前朝遗老不会放心咱们修史,必要亲来指导,这样最好,”康熙微微一笑,食指一点,“徐乾学,此事由你牵头。”
阁中众人都是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