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高嫂子的一桌玉兰花宴,色香味俱全,林幼荀吃得很满意,手一挥,赏了五两银子。
捧着规规整整的霜白银饼,高嫂子双手发颤,足足五两啊。细细察看,银筋一根到心,边上起霜白①,地地道道一块九八成的足纹银饼。
大小姐豪气。
高嫂子亢奋了,捧着银饼,在园子里逢人就炫。她感情充沛,说的话特别有感染力,众人虽知道她在显摆,还是围着她听得津津有味。
“你们是没见着,厨房那个干净,乖乖,那墙刷白刷白的……这个厨房是咱们大小姐专用的,大小姐管家有方。”伸出大拇指。
“大小姐出手大方,比那些老爷们都阔气。”再次伸出大拇指。
进林家年头长的人,都亲身感受过大小姐的豪,笑微微听着。
像高嫂子这般年头短的,羡中带酸,卯足劲想着自家有啥拿得出手的,好在大小姐面前出头露面。
高嫂子像个行走的喇叭,没多久,她的话传进了内厨房。
厨娘、丫鬟们听了,大都抿嘴一乐,大小姐出手之阔绰,她们太有感受了。
内厨房有规矩,丫鬟、厨娘备菜、做饭的时候,蓝帕包头,身上罩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挺括靛蓝花布,干净又利落。
唯独一人格格不入,她胖胖的身躯压得身下竹凳吱吱作响,“呸”地吐出嘴里的桂圆核,不阴不阳地说:“哟,夸得一朵花似的,可惜了,这朵‘花’马上就要出嫁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我妹子抬进府,哼哼。”
这胖妇人大约四十岁,名叫金香,旁人唤她金嫂。
她口中的妹子,就是为林老爷生了儿子的那个妇人,那妇人定要八抬大轿进林家做主母,否则决不踏入林家。
林老爷的心头肉——儿子捏在她手里,她坐等林老爷妥协。
那妇人一边挟子等林老爷屈服,一边趁着前些天林幼荀生病,精力不济,借口奶水不足,要好生熬煮滋补奶水的汤,哭着闹着迫使林老爷将她的干姐塞进林家内厨房。
林家上上下下默认的专属于大小姐林幼荀的内厨房。
胖妇人金嫂这些天,日日瞧着厨房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不断,以及给大小姐补身子的燕窝、人参等流水般送进来,看得眼睛出火,恨不得都搂进家去。
偏偏那大小姐,吃厌了好东西,竟然矫情着吃玉兰花,还给那劳什子高嫂子五两赏银。
真是个败家丫头。
等妹子进府,掌了林家大权,死丫头休想再败一两银子。
刚来时,胖妇人金嫂记得妹子叮嘱,说林家这大小姐是个厉害的,要她当心。这些天下来,自个想吃就吃、想拿就拿,每一个人敢说个不字,那死丫头连面都不敢见。
哼,什么大小姐,还不是怕了自个,金嫂越想越得意。美滋滋想着等她妹子进府做主母,自个要在内厨房里当家作主。
平瑶端着托盘在门口踌躇片刻,调整好情绪,才笑微微走进卧房。
“小姐,该喝参汤了。”
自下午吃过玉兰花宴,收到祁家回送的匣子,自家小姐捏着那张皱巴巴的桃花笺纸发了半天呆,平瑶很是担心。
林幼荀终于松了手,笺纸飘落进匣子里,落在一块玉佩上。
玉佩用料倒不很名贵,但雕工古朴,极见功力,刻着个祁字,大约是祁家给族中子弟显示家族身份的。
笺纸被面那行铁画银钩的字,充满了讥诮之意。匣子里多了这么一块玉佩,林幼荀才不会自作多情地以为是祁寰送她的。
最大的可能是他生气之下,不慎落入的。
“小姐,给你讲个好玩的。”
平瑶见林幼荀眉宇笼着愁绪,为了哄她开心,把高嫂子的话学了一遍。
林幼荀展颜一笑:“真是可爱。”
得了鼓励,平瑶将其他的人话也捡着学了学,想起内厨房里那个金嫂的话,她面色一变。
“还有吗?接着讲。”林幼荀看她一眼,催促,“好的、坏的都说给我听。”
小姐教过她们,报给她的信息要全面,不要让她陷入偏听偏信中。
“那个什么金嫂……”平瑶只得把那些混账话学了一遍。
林幼荀倒不恼,淡淡笑,竟也说:“真是可爱。”
平瑶满脸不解。
“高嫂子是直爽的可爱。这金嫂嘛,蠢的可爱。”林幼荀解释道。
蠢也可爱?
林幼荀望着笺纸沉沉叹气,“和这般聪明敏锐的人一比,蠢人也变得可爱了。”
那个金嫂本就是她故意放任的,内厨房是她的,她这人对属于自己的东西占有欲极强。林老爷趁她生病,将这么一个人弄进内厨房,动了林幼荀的逆鳞。
慢慢放纵,最后雷霆一击,金嫂一步一步走入林幼荀设下的圈套。
新仇旧恨,林老爷和那个女人都要承受她的怒火。
如今,和祁寰一比,这些人竟显得可爱了。
那首小令,是她提供思路,孟姨润色。
“娇怯又热烈,足以乱人心肠。”
林幼荀给祁寰写“情诗”,倒没指望乱他心肠,但也没想到他如此冷静,看穿逻辑漏洞。更给她回信,要她亲手给他做鞋。
这个男人,太过聪明,太过冷静,让她心烦。
林幼荀气恼不已,用力推开匣子,里面的玉佩险些跳出来。
“小姐,这玉佩……”平瑶按住匣子。
玉佩丢了,那男人大概很着急,林幼荀拿出玉佩,把挂绳一圈圈缠在手指上,晃啊晃。
“收起来。”
让他急去吧。
林幼荀揉揉眉心,这件糟心事留待明儿烦吧。
她现在有一桩更急迫的事,“平瑶,不止平珊,在我出嫁前,把你的婚事也办了吧。”
平珊、平瑶都已找好了人家,她们原本不愿先林幼荀出嫁,林幼荀也觉得虽精心挑选,嫁了人毕竟要受诸多拘束,不如多留一留她们。
哪里想到她无法招赘,还要嫁入祁家!
前路茫茫,林幼荀必得尽快将平珊、平瑶两人安排妥当。
“小姐,我不嫁,”平瑶急道,“我得陪着你。”
“小姐,我也不嫁了。”这几天,被林幼荀强令休息调养的平珊,忍不住进来侍候,恰好听到,着急地说。
林幼荀一手拉住平瑶,一手扯住平珊,“都得嫁。你们先听我说。”
熬熬海水就能换来白花花的银子,一本万利,朝廷批的盐引,看着是一张纸,实际是银山金矿。
谁都知道盐商暴利,但这个银子不是好赚的。
这些年,林家日进斗金,付出的心血不足为外人道。上要打点盐运使司,下要摆平盐场、廒商乃至漕帮车行。
林家取盐的盐场在淮南的通州。
平珊本是通州盐场灶户的女儿,一场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的飓风,席卷了盐场,死伤无数,平珊成了孤儿。饿得奄奄一息时,遇到了林幼荀。
几年后,林幼荀带着平珊来到恢复了些生机的盐场,遇到个晒得黝黑、双眼狼一样闪着凶光的少年。
林幼荀以为遇到了劫道的。
狼崽子似的少年却向林幼荀磕头,求她将妹妹还给他。
平珊认出了他,先是惊喜,接着对他拳打脚踢,嫌他吓着了小姐。
他皮糙肉厚,全不将平珊的花拳绣腿放在眼里,咧着嘴笑。
他叫谭念七,不是平珊的亲哥哥,而是平珊的邻家哥哥。是那种被野狗追着咬,也把半块窝头塞进平珊嘴里的邻家哥哥。
当年,比平珊还要矮一头的林幼荀,笑眯眯看着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儿女。
后来,林家的钱财助谭念七成了盐场里年轻气盛、一呼百应的廒商,谭念七也让初来乍到的林家盐号在鱼蛇混杂的盐场稳住了根基。
随着林家财势愈发雄厚,谭念七成了林家的人。
他对平珊的心,这些年一直没变。
平珊与他的亲事一办,从此,谭念七不仅是林家的人,更是林幼荀的人。
甚至,在某些时候,只是林幼荀的人。
“所以,以免夜长梦多,平珊,你的亲事必须尽快办。”
林幼荀一锤定音,平珊含泪说:“多谢小姐。”
平瑶也是个孤女,她没有邻家哥哥,倒有个打理林家田庄、桑园的小管事“弟弟”。
“小姐,我的婚事不急。”平瑶急得掉泪,“我必须陪着你进祁家。不然,连平珊嫁了人都不放心。”
在她们眼里,祁家就是龙潭虎穴。
平珊使劲点头。
“好,平瑶,你的婚事先缓一缓。”
两天后,林幼荀安插在祁家一行人居住的寓所外,时刻盯视的小厮报告消息:
祁寰离开扬州了。
林幼荀摔了针线,平瑶心疼地给她扎了好几个血洞的手指缠细布。
三天后,谭念七亲自带船队来扬州接平珊。
扬州有林老爷在,不能太惹眼。
林幼荀给通州分号下了命令,平珊坐船到通州,风光大嫁。
谭念七没有进城,林幼荀将平珊送到码头。
平珊泪别林幼荀上了船,却突发变故,不知哪来的一队士卒,大几十人,呼呼喝喝地涌上泊在岸边的十多艘小船上。
水道本来就窄,这伙士卒划着船横冲直撞,把水道堵得拥塞不堪。
领队的武将十分跋扈,前面的船必须给他们让路。
谭念七皱眉,若是平时让也就让了,可他今日接平珊是为了成亲,今日的时辰也很有讲究,且这伙士卒行动迟缓,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靠海吃饭的人虔敬心重,谭念七袖了一袋银子,对着武将的坐船拱了拱手,待那船一停,搭了跳板,上了武将的坐船。
若是平时,武将见了这袋银子,定然行这个方便。
可今日,他一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被一个七品文官骂了个狗血喷头,心里窝着的火全洒在撞上的谭念七身上。
不仅不行方便,还要将谭念七逮进牢狱。
林幼荀在岸上看见,大急。对付这个狂妄武将,她脑中瞬间想出数个法子,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眼前这场无妄之灾却如何化解?
平珊成亲在即,谭念七绝对不能落在这些人手里,多等一刻,谭念七的危险就大一分。
林幼荀一握拳,十指刺痛。
看着缠着细布条的手指,林幼荀一咬牙,做了个决定。
祁寰如此折腾她,总得给她点好处。
祁家的名头,在南直隶应该好使吧?
随同林幼荀来的管事,得了如此这般的吩咐,跳上一艘小船,向武将坐船划去。
这次,武将连跳板都不许搭。
一艘官船模样的大船,舵工把船停在不远处的水中,一个锦衣公子趴在窗口看得津津有味,可惜一旁风神朗秀的好友自顾自翻书,对这些事不感兴趣。
林家管事无法,只得对着坐船大声喊:“将爷,上元祁家的亲眷,求将爷手下留情。”
上元祁家四个字一出,那武将一个鲤鱼打挺瞬间站起。
“哟,竟是祁兄族中亲眷。”锦衣公子挑眉。
那祁兄并不在意。
“祁家那一房的?休想骗本将军。”
“长房祁四公子的亲眷。”
大船中锦衣公子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好个猖狂的骗子,骗到正主面前了。”
祁寰,字彦和。
“敢冒充彦和兄你的亲眷,小爷今儿让他尝尝什么叫才出狼窝又入虎口。来人,去把人压来。”
祁寰蹙眉,踱至窗前,随意一瞥,身子忽然一滞。
“元朗,住手。”
随即又改口,“让人将那武将带……请上来。”
“他吓着了我的……亲眷。”
周元朗眼神呆滞地看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①引用自《银谱》,九八 名真圆系,系圆面白,系细,边上起霜白,底白细
深。剪开,微白色。此九八色。
一两银子多少钱,根据明代1石大米=118.4斤进行计算,白银1两=10钱=1贯=1000文=2石大米,即236.8斤。以2018年大米均价约为4元/斤计算,则白银1两=947.2元。引用自《中华货币演进史》顾雅君编著。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用这种算法并不严谨,但是为了简单粗暴好理解,一两银子就算1000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