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011 挖的坑坑谁

九月,桂花飘香。

自从上次之后,霍青绵和王爷夫妇的感情总算是又融洽了些。她也逐渐融入这个社会。

最近似乎是发生了一些事,赵元俨回来越来越晚,上午的课程就成了她和王妃学诗歌,下午继续由杨八妹教她武艺。

刚开始她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朝廷有事。也不好问。

只看着他翻了一些舆图,霍青绵才知道应该是边关的事情。也学了一些东西。她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北宋历史上,和辽国以及现在还没出现,将来准备要出现的西夏总是有仗打。边关不宁已经是常态,这次只是稍微严重一点。

已成闺蜜的杨八妹口中知道了稍微准确的消息,辽军大举南下,边关告急。据说急书一夕凡五至,也就是说一个晚上发五封边关急报。刚开始也来教导她的杨六郎早去了边关,杨八妹也想去看,可惜不行。

杨八妹还抱怨,说寇相收到这些情报的时候,没有当即打开,还谈笑自如。果然是文官不懂瞬息万变的局势。

霍青绵听到这,不由得为寇相说话,

“你说了,再早些时候,辽军说是要入侵,但也仅仅放纵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被打了又往后退的时候,徘徊不前的时候,寇相是怎么说的?”

“‘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①杨八妹还能记住。说的是,当时寇相判断敌人侵扰,只是在戏弄他们,但是要开始练兵,据守要害,时刻防备着他们。

“是啊,寇相那时候便预料到要打仗,请了官家派得力的将领,六哥也是这样去的边关。”霍青绵递给杨八妹一块手帕擦汗,“既然寇相早知道,那说明他腹内自由沟壑。不是和一般文官一样,限制武将的步伐。而且应该比咱们想得应该要深远。”

看着杨八妹擦完汗,接过帕子,又笑着接了一句,“我猜,他这个举动,便和孔明弹琴退司马懿一样,自是胸有成竹,并且可能挖了个坑吧。”

“哦,挖了什么坑?”

一个饶有兴味的声音想起,霍青绵一惊,没料到在这里居然有人偷听,便转头看了来人。

来人方正脸,简直成了“忠”的典范,方正脸,自有士大夫的气度,美须髯,不动如山的君子范。

霍青绵看着站在他旁边的赵元俨,希望得到暗示,这人真不知道是谁,言语之间要掌握多少分寸,霍青绵没有底,本来就是姐妹间的话语,霍青绵不由得腹诽,被人偷听了,还偷听地这么光明正大。

一旁的杨八妹先开了口,“请问先生可知‘非礼勿听’。”

“是老夫失态了,的确是很想听这位小娘子有什么高见。”来人越过挡着霍青绵的杨八妹,很诚恳地说。

霍青绵看着没有任何提示的赵元俨,觉得没有提示便是安全的,心里暗自猜测,就赵元俨的为人,若不是和他交好的人,不会在此时经过此地。

的确,若不是他们在书房谈事情,提到杨八妹在此,想通过杨八妹给折太君一封信,再加上寇准也听了仲休收了霍青绵为俗家弟子的事,还有他夫人也提到过霍青绵,就想着顺便看一下她现在的样子,也不会听到她说的话。

赵元俨没出声,则是知道,无论霍青绵说得对不对,以寇相的人品,不会为难她。看着刚才她胸有成竹的判断,也想知道,她能够说什么出来。

她从杨八妹的身后走出,行了个长揖礼,“余之庸闇无状,胡乱揣测之语,当不得真,还望丞相海涵。”

她这只能说这是胡乱揣测的话,希望对方不要介意。

“既当不得真,我亦不会当真。”寇准难得兴起兴味。

霍青绵下意识看了一眼赵元俨,心里想着这两只老狐狸,还是老实把刚才没说完的话语说出来,“正如刚才所说的,您已胸有成竹,不过是因为早有一个必胜的策略,而这个策略,必能让军心大振,哪怕辽国太后和辽国皇帝亲至,亦能退敌。正因这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度,因此才能按而不发。”

老狐狸看着她,便笑了起来。

老狐狸其实问的是,“你说说,我挖了什么坑。”

而她回答的却是,“为什么说他胸有成竹。”然后表示并不知道您想干什么。把自己撇清。

其实这也是这次他来的目的有关,他挖的坑,不能这么直接说出来。而霍青绵话中“哪怕辽国太后和辽国皇帝亲至”已经点明了他的计划的关键环节——官家。

但是不可能直接说:寇相给官家挖了一个坑吧。这句话要是真说出来,那可是大不敬。

寇准只好感叹一句,“果然是默之的女儿,若为男儿身……”说到这,不由得顿了一下。

霍青绵没来由不喜欢这样的论调,看着寇准,便想着丞相肚里能撑船,就开口,“古有‘呼妇好执’,亦有木兰替父从军,更有冼夫人‘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②,又因前朝平阳公主娘子军,原苇泽关才更为娘子关。”

这说得是,古代有“犯人或奴隶逃走了,也让妇好去抓捕”的卦辞,说明了妇好这个大将军也是很厉害的,还有冼夫人能够让各部听话,可以行军打仗,平定越的各个部。

看着赵元俨和寇准的表情,便继续说,“更有折太君退敌,因此巾帼亦不让须眉。”

此时的宋朝还有唐代的遗风,前朝武曌还称帝了呢,只不过这不好说出来,毕竟前朝遗风还在,更何况现在刚开始的繁华,还算是开明的风气,她这些话,并不算出格。

“霍小娘子可是有此打算?”寇准笑着问道。

赵元俨不由得紧张起来,看着霍青绵的表态。

霍青绵摇了摇头,“愿如礼言:‘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若是马革裹尸,亦可。只是那时狼烟四起,百姓不宁。终不愿见此景。”

霍青绵没有将真正的念头说出来,她知道历史,这次会议和。而没有了狼虎之师的虎视眈眈,三十年的安宁,宋代不会再居安思危,迟早还是会亡国的。虽然她没有改变这历史的打算,但是父仇横亘在心,反正都掉到这个历史裂缝中,谁知道当她长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但是,就此时而言,边关不宁已久,此时辽国的侵扰,宋初名将还在,辽国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就现在官家的性格来说,能不战,则不会再战。一个辽伤不起,另一个宋无心追击。最后结果还是会以和为上。

哪怕是暂时的安宁,寇准最后还是会赞成这个议和。

霍青绵不过是顺着他们的意思,而且她隐约觉得赵元俨不会喜欢她去战场,便先按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又转头向杨八妹笑着说,“多亏了杨姐姐这段时间的教导,还有王爷也曾提及,所以对折太君心有向往,觉得一定是位女中豪杰,才有之前一些话语。”

“的确如此,”赵元俨点头,“平日里总缠着问我当年折太君随杨将军抗敌之事。”

赵元俨其实也是送了一口气,内心的紧张,的确是有的。他真心希望的是,她平安,不要再折腾,战场上刀剑无眼,怎能护她一世安宁。她若无从戎念头,那更是极好的。

霍青绵刚才那些话,除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也是为了刷杨八妹的好感,杨八妹的确是最后忍不住握了她的手。她有从军的念头,而且随着杨八妹,总可以去边关的时候。她也清楚,今天的话,杨八妹总会告诉折太君。

如此,哪怕她有点出格之处,也无所谓了。也是还没见人之前,先刷一下好感吧。

此间弯弯道道,刚开始也没想到。不过是看到身边的杨八妹,想着刚才护着她的样子,不由得感激,也想着替杨家在寇相面前刷存在感,毕竟是杨家将,若是能用好了,还是很好的。或许也不需要她来提起,但是能多提一下还是好的。

这倒像是三堂会审的样子,顶着寇准和赵元俨的目光。终于以杨八妹带走一封书信给折太君,寇准离开而结束。

霍青绵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在人前如何保护自己,不显得太妖孽而被烧掉,也不会没有自己的存在,为将来能做铺垫做铺垫。这个之中的尺度,总要她来掌握。

就算开着金手指,也真累。

送客离开的赵元俨仍未能放心,不由得用手揉了揉眉心,暗自想着:

莫不是自己老了?

养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他总算是见识到了,一言一行都会不由自主去分析,这孩子到底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这孩子的打算是什么。

特别是有个聪慧的孩子的时候,她能分析出寇准的意思。在接触的这几个月,她逐渐表现出来的聪慧,已经让他对她的理解能力有认可。

但终究还是要问霍青绵,“你怎么知道寇相的打算的。”

霍青绵心里想着,终于来了,这时候的小脸无辜又在疑惑说,“我不知道寇相的打算,只是您之前看的书,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刚才只能算是急中生智吧。”

“再之前,不过也就是随意一说,我只是本能想着寇相定有解决之道,才会如此坦然。毕竟,您提起的他,是为民着想的,所以才会说他胸有成竹。后来,他问我,他有什么计策。我想着这应该是猜对了。”

霍青绵一边看着他,一边只能试探说,“那我联想到的,您和他应该是同样的计策,又想到您最近看的东西,再说寇相让我猜,做不得数,我就猜了。”

白登之围,说的是,汉高祖时,韩王信在大同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

因此从白登之围猜到天子亲征,也顺理成章。

赵元俨哑然,即便如此,霍青绵这样,正是他担心的源头,慧极必伤。他始终没能放下心。

然后又问,“你自己看了礼么?”

霍青绵摇头,“您没教,我也没学,但刚才那几句,却是在师父那儿偶然得知,于我心有戚戚焉。”

也算是接受了她的说辞。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づ ̄ 3 ̄)づ

①“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宋史 寇准传》

②“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北史·列女传·隋谯国夫人洗氏》

中二作者认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小剧场:

赵元俨:夫人不出家了,要当女将军怎么办?

霍青绵横眼:不行么?

赵元俨:行行行,我问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