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统秦两汉(十一)
刘彻满怀雄心壮志,向祖母窦太后请安。
窦太后自从双目失明,久居宫中不出外走动,但耳目灵通,天下消息皆掌握在手。
见皇帝来,就已经猜到他的想法:“皇帝是想提前出兵?”
刘彻笑了:“祖母您听到了吗?”
双目失明的窦太后稍稍扭头侧耳倾听,然后轻声问刘彻:“皇帝,你听到了吗?”
刘彻疑惑:“什么?”
窦太后:“你没有听到声音吗?”
刘彻不解:“除了仙人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窦太后面无表情冷淡道:“国库穷的叮当响的声音啊。”
刘彻:“……”
祖母听仙人讲故事果然活泼了不少,还会开玩笑了。
“祖母明鉴!天幕已然赐予了大汉西域舆图,不用再等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若匈奴已经看见天幕,此时陡然发难才能攻其不备!”
不快速进攻,他怕匈奴被仙人吓跑了!
怎料,这位历经四朝、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微微摇头,并不认同他的观点:“若行兵打仗,便如钱财进火盆,顷刻间灰飞烟灭,是多少都填不完的。”
刘彻:“仙人不是说了,‘文景之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库丰盈,正是最好进击匈奴的时机!”
窦太后反问:“那若是耗空了国库也打不下来呢?”
刘彻眼神明亮,灿若之火:“没钱?仙人也说了,盐铁钱酒收归国有!偷税揭发抄家!”
窦太后:“……”
烦了,说一句这小崽子顶一句嘴。
“仙人说,仙人说,你是大汉天子,也不该把仙人的话奉为圣旨!”
还是臧儿教得不好,天子怎么如此沉迷鬼神……她心下暗想,当然,这话窦太后不会在孙儿面前说。
窦太后冷哼一声:“七国之乱刚过,国内百废俱兴,如今的国力相比仙人说你真出征那会儿,必然不可及,即使那时,你也打没了国内一半人户,现下,你是不管以后,只为成就你‘武帝’霸王之名,不惜大汉十室九空吗?!”
说到最后,窦太后已是厉声喝道。
刘彻沉默了一会儿,诚实道:“……若是能一击匈奴向西而去,能保大汉四百年太平,也不是不值。”
他确实是如此想的,只要内忧外患全都解决,即使剩寥寥星火,大汉也能逐渐恢复生机。
由此可见,他的行事风格脱不开一个“赌”字。
可惜朝政不是他说了就有用的。
少年天子初初登基,权利与脉络都掌握在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手里,而这位老太后的执政风格只有一个字——稳。
稳住当前大汉的局面,稳住因为天幕事件浮躁的重臣与皇帝,稳住自从自己丈夫汉文帝开始大汉贯穿始终的君王之道——无为而治。
即使已经双目失明,也无法忽视这位老人手中的权利,她对自己的孙儿亦是不解:“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是我大汉立国之本,你听儒生胡说妄念,乃是动摇国本!”
毕竟她是如此过完了一生,丈夫汉文帝,到儿子汉景帝,亲眼见到大汉是如何从“史上最穷皇室”发展成深受百姓爱戴的合格皇室的,大汉一直会如此发展下去,愈来愈好,是她认知中根深蒂固的念头。
而现在,皇帝被那些夸夸其谈的儒生蛊惑,行事愈发出格,真是不知所谓。
她要是还行动利索,恨不得也摇晃皇帝,怒吼:“你清醒一点!”
可惜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只能在自己最后的关头,稳住孙儿不浪翻车。
刘彻沉默许久,才道:“因为朕的道……是霸王道!”
他的眼中燃起熊熊烈火。
大汉沉寂的局面是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面对刘彻要颠覆汉朝统治指导思想的行为,窦太后不置可否,只是打蛇打七寸,对于眼下最紧要的问题给出致命一击:“那仙人和你说了吗?你的冠军侯在哪呢,哪些西征北伐的将军们都是谁?”
“你善兵法,不用我讲将帅于战役中的重要性,若主将是废物,百万雄师有去无归;若主将智勇双全,以弱胜强亦是锐不可当。”
“所以你如今兵有了,将呢?”
刘彻:“……朕已经遣人去寻了。”
现在朝中大将,只听仙人完全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就明白了并非对敌匈奴的关键,关键是,他要找到那位“冠军侯”和“大司马大将军”!
大汉还从来没有个武职是“大司马大将军”。
可想而知,是为此人额外加封,何等威武,何等风光!
然而,窦太后泼了一盆冷水,触发被动技能“言灵术”,悠悠道:“你就没想过找不到吗?”
她叹息:“天降猛将,适时出世,我听寺人描述,天幕中那个‘汉武帝’的样子可不年轻,那时年仅二十岁的年轻将才,恐怕现在还没出生呢……而你可以实施自己的雄才抱负,想必那时我这个老太婆,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早就作古,拦不住你喽!”
她的猜测无疑是正确的,但刘彻从不愿去想这个可能,大为心恸,不知是为自己的劝说无果,或是为汉室中难得对自己慈爱温暖的长辈伤心:“孙儿明白。”
最终,他只能退让道:“朕最近觉得打猎十分利于放松,过几日便去郊外狩猎游玩,请祖母不要担心。”
窦太后颔首,对于小辈她是十分宽容的,孙儿稍稍放下国事休息也无妨。
别担心,她会出手。
皇帝离开,窦太后已经轻声询问身旁的寺人:“朝堂之上,是否有人提议哀家之事?”
寺人禀报:“赵绾和王臧请求太后还政。”
“呵。”窦太后讥诮一声,“先打入牢中。”
——
刘彻回到未央宫,反而加快了出宫围猎的准备。
既然是大汉天子,行猎多带一些兵士保护自身安危很合理吧?
多带几个大将很合理吧?
哦,你说大将身有要职,不能擅离职守?
朕是顶头上司,朕说了算,而且现在哪有战争给你打?
看得过眼的将军,打包打包都跟朕打猎去!
嗯,看地形如此之妙,听说你们武人一日不练功,退步三年,那将军顺便训练训练士兵,也是很合理的吧?
刘彻:计划通!
然后表面上,祖母不理解自己的理想抱负,刘彻心里苦啊,跟吃了黄连一样。
他对左右叹息:“我虽然登基为帝,实际政事都要经过祖母之手,我明明已经成年了!”
他吩咐寺人:“来人,朕要喝酒浇愁!”
寺人一脸为难:“可是陛下,仙人说,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不能喝酒。”
刘彻:“???”
“朕,已经十六,成年了!”
在这个普遍寿命三十多的地方,你拿我的年纪和仙人比?
他的怒斥没有被人听见,因为一朵烟花自天幕而起,继而炸开漫天繁星。
天幕:崩,沙卡拉卡。
——
白白:“比如上个月酒泉的火箭发射,要知道在汉武帝时期开置酒泉郡,那时候估计汉武帝都没想到酒泉现在会被用来做这种事情。对了,我强烈安利所有人去现场看一次火箭发射,真的太燃了!这不比博燃?!”
小酒:“哈哈哈,我要飞上天和月亮肩并肩,嫦娥与我手相牵~”
白白:“不,嫦娥不在酒泉,在海南文昌发射的。”
“嫦娥要奔向月球,射入地月转移轨道要求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我们选择利用地球低纬度较高的线速度,让航天器获得较高的初速度,可以节省宝贵的推进剂,更容易挣脱地球引力。”
“而酒泉发射场纬度位置在40度,处于中纬度地区,发射运载火箭或低轨道卫星不需要那么高的初速度,天气更重要。”
“过年时玩的窜天猴,里面是一团黑.火药,点燃这团火药产生的推力使之能“嗖”一声飞上天空。最初的火箭也是用黑.火药作为助推燃料的,和窜天猴倒是异曲同工了。”
“不过,在方士炼丹炸炉中被发现的,作为中华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只作为烟花爆竹等娱乐,而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功能。”
普普通通充填火药的烟花,放在早期朝代也是相当炸裂的。
字面意义上的——炸裂。
千千万万个人惊讶地仰望天空的,说不出此时内心的震撼。
他们聆听着天音,天音是两位仙人的话语:“我就说太上老君天天对着个炼丹炉煽风点火有什么用,除了成就猴哥的火眼金睛,还不如……”
两位“仙人”嘻嘻哈哈满嘴跑火车。
当仙人说到“在方士炼丹炸炉中被发现的”这句话时,天幕中一个画上去的金光璀璨炼丹炉,真就脚底着火被烫到一般,开始跳脚。
凡人:你可以永远相信天幕的特效。
他们就看那太上老君炼丹炉犹如难驯的野马,抑或是夕阳下奔跑的孽子,抱着一去不归的气势,窜天猴一样“咻”地飞上天。
丹炉支离破碎的盖子:我自由啦!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章略有修改)
丹炉:我免费啦!
天幕:是时候感受科技侧的力量了,颤抖吧凡人。(天幕,知名跨时空平台,做着最灵异的事,说着最科学的话)
窦太后看着小崽子:你现在干不过,知道不?
雍正冒头:抄家的快乐我知道。
臧儿,即臧夫人,就是前文说过,给刘彻讲神君的故事,给小刘彻埋下修仙梦想种子的刘彻外祖母。
王臧,西汉儒生,经学大師申培公的弟子,汉武帝即位之初受到重用,官拜郎中令,推行独尊儒术。后因和赵绾上书建议武帝不再向太皇太后窦漪奏事,被罢免,死于狱中。——来自百科。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汉书·武帝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史记·封禅书)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史记·儒林列传)
对于是否会使热武器提前到来的疑问,作者思考之后觉得,道具没有错,错的是使用的人。
在仙人指引之下用的好,可劈山炸石,成为工程利器,也可以是攻城利器。
首先,古代人们知道是炸炉产生的,想要研究出来已经是要花一段时间了,想要得到稳定的更难,推动化学发展。
而黑.火药最重要的硝石其实是很难靠大自然大量获取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也很难有足够的硝石制作肥料,直至引进外国设备。
如果只是单纯的爆炸效果,没有塞入石头铁片,伤人效果有限,而且相比起古代真刀真枪干架,不一定能导致多少伤亡。
在古代刀伤疫病甚至伤寒都会导致大面积伤亡,前线士兵有许多可能迷路失踪甚至被冻死,水土不服等等。
并且一场战争,其实死亡最多的不只有前线士兵,运送的后勤徭役民夫更是大量损耗,这是在战损数字上看不见都伤亡。
古代路不好,粮草太难运了,全靠百姓自带工具,一个人也运不了多少,走远路风险又大,刘邦起事之前,押送囚犯也一路上死的死跑的跑,最后没能按时到的还要受罚。
发散太多了,其实只是想说,古人们开始接受科学理念,未来过几代可能会有一些科学雏形出来,希望我们尽早拥有保护自己的强大力量,希望因为国之重器有强大力量,能使内外安定,海内升平,海外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