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祭酒
第十八章祭酒
此前,国子监并非没有学子退学之事,不过那都算得上是十分严峻之事了。
先帝时期,有国子监学子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为当时有名的青天所擒,按例当斩,后来虽多经波折,最后却也终究是天理昭昭。
先帝虽然也是一个甚为荒唐之人,尤好杀戮,但整个大魏并未在先帝手上就分崩离析,除却这一百多年来皇族杨氏力集君权、积威甚重,这些报于帝王家的、愿以身换浊世涤清的大臣,也是一股不可多得的力量。
常徽曾想,也许,在大魏的最后几年,朝堂上若是出现先帝时期那样的铁面青天,又或是前几任帝王时期的名臣,这辆即将坠入悬崖的四驾马车,或许不会以这样离奇而又迅捷的姿势,毫无挽留余地地奔向前方的悬崖。
……至少,这些贤臣名相,多少能拉一拉这辆即将失控的马车。
常徽如今刚入国子监不满两年,年未满十八岁,身世清白,无作奸犯科之事。细算起来,他在国子监做得“最严重”的一件事,当属前段日子他在年终大考上交了白卷。
不过这样的事情虽然严重,也不过得了博士们的几句惩戒,国子监的学子那么多,恐怕连祭酒都不会在意这种小事。
与此相对的,是学子退学之事。
国子监毕竟非同小可,能在这里念书的,非富即贵,即便有那么几个出身贫寒的,也是有大名气的才子。
常徽虽然两样都不沾,但他是宠妃之弟,帝王诏令之下入的国子监。他即便算不上简在帝心,也是景明帝面前报过名号的人了,就这一点,在国子监中,便算一种殊荣,能得祭酒和博士们平时多看一眼。
这样的人,即便在国子监学业倒数、惯交白卷,也断然没有直接勒令退学的道理。
重锐意乍听此事,反应比常徽还要强烈些。他面上先是惊讶,而后是不可置信,最后恍然大悟,转为满腔愤懑。若非一旁的赵博士年老体衰,还需要他搀扶,并且紧紧拽着他的胳膊,只怕重锐意现在就要冲进祭酒所在,当面质问了。
他怒道:“徽弟素来规矩,怎地无端就要被退学?莫非是前些日子,程显那厮动的手脚?是了,他们一行人素来看我们不顺眼,上次闹出那样的动静来,却是反噬自身,以他们的脾性,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
重锐意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就是如此。
常徽在国子监确实老老实实,但是程显这样的人的恶意是毫无来由的。更何况,此前程显就已经对常徽有诸多方面的看不惯,肆意欺凌并非罕见之事。常徽虽势弱,因了幼年之事也能惯常忍耐一时之辱,但双方都年轻气盛,一来二去,难免有几分龃龉和火气。
此前常徽虽然受了伤,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还是程显一行人的伤势更严重些,听说若不是宫中太医诊治,程显这个堂堂尚书之子,就要破相了。
在破相就等于永绝仕途的时候,这无异于滔天大恨。
赵博士微微垂着头,在重锐意探寻的目光中,眸中似有泪光,在微弱的烛火下闪烁。
虽然没有多言,但是此时此刻,他的沉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默认了。
重锐意见此,心中愤懑之意愈发波涛汹涌,澎湃着炸开,一时不能停歇,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过一介尚书之子,竟能因一己私欲勒令国子监学子退学,此等以权压迫的歹行,竟然也能做的如此明目张胆。这朝堂,难不成就是他程家一人的一言堂了吗?!”
常徽一介白身,此前又因种种之事未能在户籍地参与科考,后来进了国子监,又是这般得博士们看重,已经算得上是半只脚踏进朝堂了。如今要是被赶了出去,还是被堂堂尚书之子赶了出去,常徽能落得个什么下场,重锐意已经不敢想象了。
他们两个都算得上是在国子监出身不好的人,在这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年代,科考入仕是一种鲤鱼跃龙门的改变命运的方法。
如果是被尚书之子被赶出了国子监,常徽的这条路,多半要断绝。
光是想想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重锐意就已经头重脚轻、头脑发胀了,他看常徽,却见他眉目微垂,面上竟无甚悲色,甚至隐隐地,有一种解脱般的意味。
这点叫重锐意愈发的心中难受。他自以为,常徽是早就受够了在国子监这种备受欺凌的日子,如今若是被赶出去,也算是逃脱了程显的魔掌——不行不行,越想越难受。
他这样风光霁月的友人,还只有十八岁,却要在少年得意之时被压迫至此,不得不用永绝仕途的代价换得一个自由身——
重锐意泪目了。
重锐意大声道:“博士,我们要去找祭酒要个公道!”
国子监长官,为正三品的祭酒孔甲。他的官舍,学子们并不常去,但赵博士在旁,重锐意盛怒之下,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就两只手挟着赵博士的两条臂膀,两个人一溜烟地功夫,就跑得不见了踪迹。
常徽本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对重锐意的那般愤懑没有放多少在心上,他心中甚至还有种解脱之感。反正大魏迟早要亡国,这个朝廷迟早药丸,这样看来,做不做官,对于常徽来说其实并不十分重要了。
他这样自私自利之人,起初做官也绝非是为了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只是想要掌握权势,做人上人,不愿再被欺负罢了。而且他要做官,也不愿做被诸多条例和规矩束缚的庸碌之辈,而是要潇洒肆意的一介权臣,再也没有谁能欺压他们姐弟二人。
这是野望,也是奢望。
上辈子的常徽做到了,但是最终,随着大魏的分崩离析,这段他年幼时迫切想要的生活,不过短短几载光阴就消散了。
况且,要常徽来说,他即便是走到权势巅峰,也并没有他幼时所想的那般畅快。
年少时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要的那些奢望,在都一一实现过后,并没有给他带来极大的充实感,反而是一种极大的挫败感。他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一种从心底深处而来的苦闷之意遍布全身,像是一座大山压在心头,叫人呼吸都十分艰难,若是情绪激动了些,只能虚弱地喘息,苟求朝夕的生命。
这般想来,做官,其实,也并不如意。
放弃做官,放弃走仕途这条道路,在这大魏亡国的最后几年,肆意地活那么几天,似乎便也够了。
重锐意一路上拉扯着赵博士,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赵博士在国子监素有名望,重锐意这么个多年大考榜上有名的才子,也算是声名远扬,往来的不少诸门诸道学子,外加几位助教、讲师,见他二人如此步履匆匆,神色焦急慌张,一时起了好奇,也跟在后头。
常徽往前走了几步,就听得有学子在议论此事,他顿了下脚步,最后还是跟了上去。不管如何,常徽哪怕此前再想要与这位“重兄”分割,但他这般讲义气,常徽也不能这般冷待,好歹也要去看一眼。
一行人浩浩荡荡,在昏暗的雪夜中,踩着廊下微弱的灯火,顶着凛冽的北风,过了集贤门,绕到崇圣堂,方才止步。已是傍晚,按理来说诸位国子监的大小官吏,都该散去归家了,但今日算是开学,事情难免多些,孔祭酒待到这个时辰还没有离去。
重锐意一进院门,方才的狂躁感被冷风一吹,倒是冷静了不少。他发胀发热的脑子清醒了不少,恭恭敬敬地给空气鞠躬行礼,而后高声喊道:“孔祭酒,学生重锐意有要事相见!”虽然行了礼,但是看得出来,满腔愤懑并没有少多少。
他才喊了一句,已有一旁静候的小吏们凑上前,板着脸问他所谓何事。
重锐意遂道:“学生不知,友人常徽,因了何事,要被踢出国子监?”
这话一出口,站着的几个小吏们面色陡然一变,而重锐意身后跟来的几位学子,顿时噤声竖起耳朵,有的愤懑,有的不解。
有一主簿面色冷然,森然呵斥道:“就为此等小事,重学子便要强闯祭酒官舍?你在监中素有才名,怎地也这般无状行事,你且下去,自领监罚。”
说罢,又对赵博士道:“博士,您老人家也是在国子监几十年了,怎地连这般规矩都不懂?”
赵博士在一旁掩面,长吁短叹,涕泗横流,呜呜咽咽地,并不回话。
重锐意不依不饶,还想再继续问下去,但他一只嘴,终究不敌对面三张嘴,更何况对方到底是势力更高,重锐意面对他们即便再心有底气,也不免以寡敌众,力不能支。
他是怀着一腔愤懑来此的,就是为了见孔祭酒一面,将这件事问个一清二楚,最好还能叫他收回此意。他自觉己方一行人占据高义,便是程保保再是位高权重,程显再是嚣张跋扈,在国子监中,孔祭酒到底还是要对学子的话语思量一二的。
可是现在,他们连孔祭酒的面都没有见着,不过是两三个身边小吏,就足以将他们打发走,将此事定为定局,甚至还能以此惩戒他们一二。
重锐意心中怒意难消,最开始还是有着为友人遭此“横祸”的不忿,到了后面,已经是有一种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的心如死灰。
他忽而振臂,狠狠地一甩衣袖,高声道:“学生来此,就是想问一句孔祭酒,常徽退监一事,是否有程显在其中作为?若当真如此,孔祭酒为了媚上,竟将自己的学子驱逐出监,此等行径,未免过于阿谀谄媚、卑躬屈膝,毫无孔门风骨!”
重锐意是懂得什么叫拉看客下水,火上浇油的。他回身望着身后跟来的几个同窗,面上愤懑之色未曾消散:“祭酒今日能为了尚书一席话,便将学子驱除,他日,这等行径,也会落在我等身上!今日,他能驱除学子,明日,焉知没有学子会为了能继续留在国子监,而在学业上作假,甚至在大考上委曲求全?”
这话一出,后头跟来看戏的几个学子,略一思量,便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了。
纵然有人知道这不过就是重锐意的激将法,为的就是让他们也下场,这样才好闹大,闹大了不好收场,才好逼迫孔祭酒出来说一句话。但是细细想来,众人未免又唏嘘起来,便是心知肚明这确是重锐意拉众人助阵的阳谋,他们也不能不下阵了。
因为科考入仕,确实是他们乃至整个家族的心之所向,如果这种事都能被诸位朝中大臣和祭酒操控一二……他们不敢深思。
“此等大辱,我等绝不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