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再遇
舔掉手指上粘着的糖浆和酥皮渣,林聪聪将眼巴巴的目光投向林大海
——面前还没来得及动的“元宝塔”。
五颜六色的小元宝里盛满了枣片、玉米饴、碎果仁和葡萄干。
上面是一层亮晶晶的蜂蜜糖浆,下面是奶香味儿浓郁的酥皮挞托,带着刚烤出来的黄油香气。
隔壁小孩儿闻到都要馋哭了。
吃完属于自己的那块还觉得意犹未尽,林聪聪知道这种时候去求妈妈和姐姐总是没用的。
果然,在他渴望的目光下,爸爸大方地把手里的“元宝”一掰为二,还把其中大的那一块分给他。
林大海觉得好笑。
明明两种糕点的原材料都差不多,做出来的口感其实也大差不差。
但小孩就是会对一切亮晶晶、五颜六色糖果状的点心没有抵抗力。
目光收回到眼前的千层酥上,做了快三十年点心的林总厨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够酥,够香,甜味绵密而不油腻。”
“这道千层酥不光口味有创意,样式也精巧,我觉得如果拿它上品鉴会参选,十成十能获奖!”
“但是嘛……”
说到这里,林大海话音一顿,卖了个关子。
林彤彤急得脱口而出,
“但是什么?”
林大海的眼里闪过兴味的光,
“但是,我认为给这道千层酥加分最多的,却不是它的创意。”
“而是里面添加的干货!”
至于林大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不要小瞧传统的中式点心。
古往今来,从北方的“官礼茶食”到南方的“嘉湖细点”,潜心钻研各式点心的名厨不胜枚举。
从满蒙到汉,从官方,到民间,火出圈的点心品种更是不计其数。
眼前这道千层酥虽然把饼皮做出了新花样,又用上了过去中式点心里不大会用到的黄油来替代清油。
不可否认这是一道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心。
但是要说多惊艳到林大海,那还真没有。
真正打动他的,是添加在千层酥夹层里的果仁。
林大海以前没吃过巴旦木,但他听说过它的另一个名字。
——美国大杏仁。
林大海在进口商店里见到过这种长长扁扁的坚果,据说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还能治病保健,所以售价自然也是十分不菲。
今天还是他第一次尝到这“美国杏仁”的味儿,果然够香!
除此之外,叶明月带来的干枣、核桃仁和葡萄干的味道也是他以前从未吃过的新鲜和香甜。
在好奇地问过叶明月,知道这些东西在新疆的产量足够大,且无一例外的物美价廉之后,林大海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吧,只要这两样点心真的能在国营饭店里上架出售,原材料的事儿我保证帮你解决。”
开玩笑!商场里的美国大杏仁,光是小小的一铁皮盒就要卖十块钱。
这东西他以前可不知道中国也有产的。
到时候他们中点房只要打出来用“美国大杏仁”做的千层酥的招牌,光为此慕名前来的客人,估计就能把隔壁西点房一周的营业额给比下去。
畅想着美好的将来,林大海又和侄女细细讨论起这道千层酥的改良之处。
从一个专业点心师傅的角度,在一些细节的选材和工艺上,林大海当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下午的时间转眼过去。
晚饭前,林大海和叶明月约好,周三在饭店举办的品鉴会邀请她一起去现场围观助阵。
//
周一一大早。
一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剩下叶明月一个人在家里。
家里走空了,这周没什么别的安排,叶明月准备趁今天有空,提前去一趟医院。
北京南山血液病医院其实是以我国血液病之父陆南山教授的名字命名的,建院至今不过二十余年,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的血液病诊疗中心。
上辈子佟闻海的爷爷和父亲一系都在医疗系统里工作,所以阿娜的主治医生也是通过佟家的关系帮忙联系上的。
主治医生姓孟,叫孟观澜。
作为陆南山的首徒,孟观澜在四十出头的年纪就成为了我国新一代血液病学科的领头人,也是医院里最年轻的副院长。
孟医生人很好,叶明月相信即使没有人从中引荐,她也一样会尽力帮助她们母女。
只是有一个问题,孟观澜目前人还在德国外派进修访问。
——上辈子她是因为佟家的请托才提前结束行程回京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同一个主治医生,又要再说回阿娜的病情本身。
作为血液病里最为罕见的一种,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六十年代前一度被称为绝症。
直到六十年代起,第一例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治愈的病例成功,又随着这些年血液病学科的发展和异体骨髓移植资料库的建立。
再障的治愈率才逐渐提高。
但伴随着骨髓移植的风险始终存在。
从配型、手术到术后异体的排异,任意一步的不慎都有可能导致病人的感染和死亡。
上辈子移植手术是成功了,这辈子叶明月也不敢赌。
自她重生后许多事情都改变了。
为求稳妥,她希望孟医生能继续作为阿娜的主治医生,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的复制同一套治疗方案。
所以今天叶明月准备先去医院看看情况,最好能确认孟观澜回国的具体日期。
这样到时候她就能掐着时间带阿娜来北京,不用提前在路上折腾。
不管什么时候,医院里永远都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前世阿娜住院期间,她每天都会来医院里探望,对这里的环境再熟悉不过。
在诊室外排队等候时,叶明月被排在自己身后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吸引。
小姑娘不知得了什么病,瞧着面色有些苍白,但是精神倒还好,提着一个鸡毛毽子在走廊里蹦蹦跳跳地踢毽子玩,为沉闷的候诊室注入一丝活力。
目光追随着小姑娘的身影,恍惚间,叶明月似乎在走廊尽头看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再定睛去看时却已经不见了。
不会这么巧吧。
叶明月打消自己心里的念头。
一刻钟后,坐在诊室里接待她的是一位年轻的男医生,姓周。
周主任在听了叶明月描述的病人情况后,先是锁紧了眉。
“等一下,你说你这个诊断是在哪里做的?在新疆省乌市人民医院?”
叶明月点点头,其实最开始乌市医院的诊断也只是疑似白血病。
是当时医院里一位精通中西医的老教授再三看诊后,又结合研究过的病例才做出的推测。
但因为新疆没有做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条件,这根据人为判断得来的最终诊断结果,北京的医院显然不会承认。
果然,只见周医生不认可地摇摇头,
“你们那里的医院简直瞎胡闹!”
“再障的诊断不是根据病人自述就能做出来的,我建议你还是先带病人来医院里做一遍全面检查。”
“有需要的话我们再通过骨髓穿刺做进一步的确诊。”
虽然语气不客气了些,但作为医生,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其实没问题。
毕竟如果不是前世的经验,叶明月也不能百分百肯定阿娜就是这个病。
叶明月点头应下,又问起周医生关于此行的真正目的。
“周医生,如果我家里人真是这个病的话……”
“我听说咱们医院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有一位经验很丰富的老师,叫孟观澜,孟医生。”
“但我前面在门诊挂号时没找到她的号,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在医院呢?”
这话其实有些得罪人。
同为血液病领域的医生,她在没有进一步问诊的情况下就要求点名孟观澜,岂不是直接表达了对眼前周医生医术的质疑与不信任。
但好在周医生虽然在前一个问题上严厉些,此刻却很大度,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你说孟院长啊,她要十月底才回国呢。”
“你不用着急,如果真是再障就需要等待配型,配型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没有那么顺利的。”
眼前的周医生也没有把话说死,
“我建议你先尽快带病人本人来看诊,到时候孟院长回医院了,像这样罕见病的病人,她都会和我们一起看病例的。”
叶明月再没有其他问题了,谢过周医生后她就离开了办公室。
却不知道在她离开后,有另一道身影紧随其后,与叶明月前后脚进了周医生的办公室。
看着眼前穿皮衣留大背头的青年,周志罕见地露出了头疼的表情。
“你来干什么?我还在给病人看诊呢。”
佟闻海笑着走上前,把皮外套往椅子上一搭,坐下翘起二郎腿,
“我来医院还能干嘛,帮老爷子跑腿呗。”
“不说这个,刚刚出去那姑娘来找你看什么病的?不是什么大毛病吧?”
周志看着眼前人,面无表情地拒绝回答,
“她是来看病的患者,我有义务保护患者隐私。而且你耍流氓都耍到医院里来了,能不能有点样子。”
佟闻海噎了一下,
“不是,哥,你这就没意思了,明明小时候拔自行车气门芯的事儿你也没带我少干,怎么披了两年白大褂就装正经呢。”
“我真认识前面那姑娘,担心她有什么事儿这才来问问你的。”
周志打量佟闻海,但见他脸上坦坦荡荡不像有什么心虚的样子,这才松了口,
“不是她的事儿,是她家里人,现在还没确诊呢也不好说。”
“不过她居然知道小姨,前面还问我小姨怎么没在医院坐诊。”
叹了口气,周志望着天花板感叹,
“也不知道哪天才能有患者进医院点我周志的名。”
见状佟闻海默了默,
“算了吧,点你们的名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是重症就是疑难杂症,我倒希望我的毛病都是随便门诊里哪个小大夫就能看的。”
站起身,佟闻海和周志挥挥手也往外走。
一直走到医院外两条街都过了,他才停下脚步,望着街上步履匆匆穿行而过的人群,神色难辨。
作者有话要说:1.文中人物原型是中国第一代血液病专科医生、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在那个年代阻力重重的背景下从零搞血液病研究创造了很多亚洲第一,值得被记住。
2.读到这里的小伙伴点个收藏再走吧!鞭腿前十里这篇收藏涨幅最少(我要碎掉了)(也不是)(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绝不认输)感谢在2024-03-01 00:11:06~2024-03-02 22:5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艾莉丝♚ 8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