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约摸半个月前,方蝉锦忽然找到原主,要原主给她扎一个鸡毛毽子。为此,原主特地跑到街上一个卖鸡毛毽子的小摊上,看摊主扎了一整天的毽子。

回来替方蝉锦弄了这么一个。

甚至为了不让方蝉锦找茬,她还冒着被啄的风险,特地拔了几根大公鸡尾巴上非常鲜艳的长羽毛,加进去。

方蝉锦见过之后,果然爱不释手,除了自己玩,还时不时带出门去显摆。

折腾了这么长时间,也确实该秃了。

和原主那个临时抱佛脚的不同,方蝉锦小时候参加兴趣班,为了手工课拿到好成绩,她可专门看视频、查资料,特地找老师学过。

搞这个,她是专业的。

方蝉衣接过毽子检查一番,就是布包里缝着的隔层和铜钱松了,扎在上面的羽毛也被绳子勒穿,散架了。

这毽子修的意义不大,还不如重新做一个。

“这个毽子已经散架了,没办法修。”

娇纵的大小姐极少遇到不顺心的事,听了这话立刻跳脚。

“那怎么办,我还要把毽子带出去和她们玩呢,怎么能修不好。我不管,要是修不好,你就重新给我做一个,反正这个本来也是你做的呀。”

做肯定是要做的。

她还能在韶光院混下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能哄得好这位大小姐。

但她得让大小姐有点参与感。

“做是能做,可我得攒材料。”

方蝉锦眼睛一瞪,大为不解:“什么材料,还得攒?”

方蝉衣于是把扎毽子需要的所有材料细数了一遍。

需要几个中间有空的铁片,一个完整的铁片,一根大鹅腿骨,和一把大公鸡尾巴上的毛。其他针线之类的东西,她可以出。

“上次找这些材料,我在厨房门口守了好久,才凑齐的。”

方蝉锦虽然刁蛮,却不是不会动脑子的人。

方蝉衣在韶光院的处境,她看的比谁都清楚。只是这些事和她无关而已。

但做毽子的事不能拖,她还等着早点拿到毽子,早点出去跟那些矫揉造作的小女娘们比输赢呢。

“不就是一点材料嘛,你等着,我马上让他们送过来。反正,你得快点给我把毽子做出来。”

方蝉衣立刻笑嘻嘻答应。

面对方蝉锦这种得罪不起的大小姐,她也算完成了材料自备,自己只负责动手的短期目标。

算是她为了扭转命运,走出的第一步。

准备东西尚需要点时间,唐氏那边又一直没有来人叫,方蝉衣就想回倒座房,抓紧时间再绣两针。原主是真真正正下苦功夫练过刺绣的,算是间接导致了她出活速度很快的结果。

手上这件衣裳,再几针就能绣完,等晚上交给时云,她的小荷包里又能结入2个钱。

方蝉衣脑子转的飞快,脚步也快,只顾闷着头往前走。

直到面前的路被一个小厮打扮的半大孩子拦住,她才收回心神。

“女兄且留步。前面是广平王世子与零陵侯世子正朝这边来,为免女兄与外男冲撞,还请您择道而行。”

零陵侯,不就是住在隔壁那家?

方蝉衣脑子还没转过弯,不知道方府什么时候和零陵侯府有了交情,还扯上广平王府;步子却没耽误,垂着脑袋脚尖一滑,就拐进了旁边长出一层青苔的巷道里。

她的身影刚在拐角消失,方珩便提着袍疾步从东厢迎出来,对着两位贵人叉手揖礼:“季兄,秦兄。”

另两位虽然身份尊贵,也都是饱学之士。

一时间,三人拜作一团。

零陵侯世子秦贺作为世家后人,往日从来没有和方府的人打过交道。

这次,也是为了帮广平王世子季归帆拿到鼓谱,才折节下交。

他作为中间引线的人,不便端着广平王世子那份傲然与疏淡,也没有像方珩一样,被犹如天堑般巨大的等级差异压的束手束脚。

只能由他站出来做个中间人。

“方兄不必拘礼,我与季兄是来还你鼓谱的。”

方珩自然知道。

如零陵侯府那样的人家,不管到哪家拜访,都会提前下贴。

即便上次两位世子临时起意,来得急,也是提前差家中下人过来打了招呼的。

只是,面对这两位,方珩总归有些放不开。

“秦兄何苦亲自跑一趟,差人送过来也是一样的。”

说着,急忙请人进东厢,又吩咐小厮去准备茶水。

方珩和秦贺互相谦让着往里走。

季归帆却鬼使神差的落后一步,往边上那条小道上瞥了一眼。

里面果然空荡荡,没有落下一片衣角。

只余秋日徐徐的清风,裹着泥土特有的芳香,钻入他鼻腔。

世家人出行,有世家的规矩。

季归帆方才走在前面,远远看见院子古老的苍树后,一片青色的直裾裙摆往他们的方向来。

他身边也立刻有机灵的小厮上前通名,提醒两相避让。

往日遇到这种事,那些小女娘都是嘴上应承着,脚下慢慢吞吞不愿走。

毕竟,广平王世子的名头一摆出来,就相当于荆棘遍布的野地里,陡然出现一架一步可登天的云梯坦途,多的是公子女娘想费尽心思结交他。

每次都要小厮们花大力气,才能把人打发走。

季归帆以为这次也一样。

他都做好随时回避,或者原地等待的心理准备了。

哪成想,小厮过去一趟,瞬息就回来,还说前面已经搞定。

他本还不大相信。

如今看来,这个搞定,是真的搞定。

那个身着青色直裾的小女娘,半点要和他巧遇的心思都没有。

当真是,少见的很。

看来,方府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不堪,掌家女君虽苛责太过,却实实在在将院里女公子的规矩教的极好。

季归帆心中甚慰,连带着再和方珩说话时,态度都温和了不少。叫方珩受宠若惊。

等他小心支应着,把这两位爷送走后,立刻招来门外伺候的小厮问话,将方才院子里发生的一切都打听了个清楚。

听完小厮禀报,一向十分稳得住的方珩直接皱了眉。

心里更止不住叹息。

“季世子上次进院,遇上母亲正对小六用刑,又因你说漏嘴被他听了去,过后,他让秦世子提点我,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主君女君,从不苛责家里的女公子;这次,又是因为小六。”

方珩心里思忖着,在屋里踱了两步。

“这回鼓谱的事了了,不知我家还能不能继续与那两家有交情。”

想到唐氏惯常薄待方蝉衣的事,方珩决定,亲自往正房走一趟。

正院耳房里,唐氏正在和方蝉琪说几个年纪适宜,家世也与方府相当的少年郎。

方蝉琪心里虽然臊得慌,但也知道这是大事,一直强忍着,从唐氏手中接过一片片简牍。

听外面通传,三公子来了的时候,两人都是一愣。

“不是才请过安,他怎么来了?”

说罢,觉得方珩差不多也到年纪了,又在外面读书,或者见到听到的人更多些。或许比她们更知道简牍上这些少年郎在外面的事情,正好趁此机会旁敲侧击,打听一二。

“让他进来吧。”

又急忙叫谢媪准备方珩喜欢吃的糕饼和茶水。

和唐氏方蝉琪见安后,方珩将刚才院里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看唐氏反应。

唐氏回头与谢媪对视一眼,先是惊讶,接着面上讪讪。

“真是不凑巧。我就是一时没收住脾气,而且,谢媪都那么着急来报信,怎么还是叫贵人知晓了。”

唐氏心里憋屈,难免又嘀咕了几句。

不甘不愿道:“知道了,以后不会再把火撒在那丫头身上。珩儿,这些都是小事,不用你上心记挂,你只管好好读书,多结交对你日后入仕有益处的人,早些从这小不拉几的院里出去,单独开府。这才是正理。”

这是唐氏多年来的心病。

方威一个常年在外行兵打仗的甩手大老爷,根本不知道大宅子里的花费有多高。他女人一个个找,孩儿一个个生,管家下人更是养了一大堆,把个小小的三进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累的方珩这个早该搬去外院的郎君,只能委屈,和一群妇孺挤在一起。

不但院里出入不方便。

说出去,更是影响方珩名声。

“长安居,大不易。城中与我家一样,一座小宅子住好几代人的官身门户不计其数,即便真传出去,也生不出难听的流言。”

方珩日日抱着书本苦读,看的比唐氏远。

“母亲如果真想助孩儿结交那些权贵名流,走到入仕那一步,您就应该宽和对待家中兄弟姊妹,同时整肃家风。若是我家每个孩儿都如蝉衣妹妹那般规矩守礼,何愁门楣不兴?”

旁边坐着的方蝉琪听了,也点头:“那时教我与几个妹妹绣艺的师傅也说过,长安城里的世家大户,最注重的就是规矩。”

她心里也觉得,与其就这么坐在宅子里,对着一大群门当户对的儿郎挑三拣四,不如将这宅内宅外好好整顿一番,压一压藏在暗处的不正之风。

早些把“清正门庭,规矩人家的儿女”这种名声传出去。

到时,自有媒人找上门来。

她可以挑选的,又何止如今手上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