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三月大考终于结束,纪元也好奇,自己能考多少分。
除此之外,还要去县城一趟。
一个是他来这么久,还没去过县城,二是墨已经没了,纸也不多,必须买一些。
他要早点去,不能让赵夫子发现,否则肯定会挤出自己的用度给他。
赵夫子家里人口多,还有两个病人,生计不容易。
自己不能老占这个便宜。
说去便去。
虽然大家都在忧心三月考试成绩,纪元却已经跟着安五叔去县城了。
趁着今天私塾放假,安大海帮着他放牛,纪元也能出去一趟。
纪元同样好奇,这个世界的县城是什么样的。
他也想早点知道外面的世界,好为将来做打算。
只是不知能不能考到县学。
坐上牛车,安五叔道:“你年纪小,也不收你的银钱,一会去县城了不要乱跑,咱们快些去,快点回来。”
幸亏他们安纪村离县城很近,坐着牛车,来回一趟只需要一个多时辰。
便是走路,也顶多两个时辰。
在如今已经算近的。
纪元道谢,坐到牛车后面,他小小一个,确实不占什么重量。
这牛车是村里其他人的,也是看在纪元年纪小的份上不收钱。
其实除开村里有纪三婶一家之外,整个安纪村的民风还算淳朴,纪元受了很多照拂。
坐上车后,纪元开始默算手头的银钱。
二月那会,手头出了七七八八,还剩六十文,整个三月他没怎么花钱。
卖了些草药,又从纪三婶家要了养小黄的银钱。
来来回回,手头竟然攒了一百五十文。
这也是他起早贪黑挣到的。
安大海有时还说,真怕纪元睡眠不足。
感觉他每日都精力充沛。
纪元只笑,如今看着攒下的小金库,比什么都开心。
但再算下即将要买的东西,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最紧要的纸墨都要花去一百文,剩下的五十文再买两支最便宜的笔,也就所剩无几。
剩下的三十文纪元并不打算花,手头总要留下一点。
安五叔把纪元放到书铺,便去卖农具的地方,纪元头一次到书铺,看得眼花缭乱。
这书铺面积还不小呢,不仅卖文房四宝,还卖时兴的话本,以及去年乡试的《乡试录》,里面收集了本地乡试前一百名的科考试卷,看样子十分畅销。
“你这小孩,过来作甚。”书铺老板腰有水桶粗,不像读书人模样,却穿着类似儒生的衣襟,对纪元道,“看你穿得破烂,是想讨水吗?”
伙计连忙倒了碗凉水,想把纪元打发走。
纪元看看自己,确实有够破烂的。
他这一个月还长高不少,原本就小的衣襟,如今更是不像样子。
哎,没办法,谁让他穷。
现在天气暖了,衣服破就破吧,能穿就行。
纪元喝罢水,开口道:“多谢掌柜,还请扎五十文的毛边纸,再买半斤臭墨,还要两支青竹笔。”
掌柜见他小小年纪,说话却井井有条,不由多看两眼。
不过纪元要的全都是最差的文具,倒是跟他穿着匹配。
左右无事,掌柜道:“你这小孩,有钱不去买身衣裳,却要买笔墨,合算吗。”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纪元见掌柜无恶意,又给了水喝,开玩笑回道。
两人一问一答,倒是让旁边来买书的三十多岁生员多看两年,这生员问道:“苏轼的诗,小孩口气倒是不小。”
掌柜道:“这是咱们县学的黄夫子,专治明经。”
纪元拱手:“见过黄夫子,小童信口胡说,还望夫子不要见怪。”
黄夫子摆摆手,见他衣衫褴褛,又见他买的笔墨俱是最差,开口道:“口气虽大,话里的意思却好,怎么会怪你。”
“这是要准备十月的考试?”
纪元点头,黄夫子笑:“既如此那便好好学吧,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做师生呢。”
等黄夫子走后,掌柜才低声道:“这位夫子可是县学的佼佼者,一边备考一边教学。今年乡试,他还要去府城考试,最近就是在采买物件,不日便回去府城。”
纪元所在的县为正荣县,上面统归建孟府管。
考试,自然要去府城考。
八九月份的考试,若考中便是秀才变举人,考不中就回来。
这么看来,若黄夫子考中,他上县学时候,也不会见到。
考不中则回来继续教书。
黄夫子讲,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做师生,这话着实豁达。
纪元对县学又有了些好感,心里自然更加期望可以过来读书。
当然,重点还是免学费,或许还能包吃住跟学杂。
后者就不想了,能免学费已经很好。
纪元并未走远,只在书铺附近逛了逛,翻了翻书铺其他书籍,只等着安五叔回来。
安五叔办事也快,接着他便回村,时间一点也不耽搁。
他这一下午过得充实,私塾三月大考的成绩却已经出了。
蒙学跟小学分开后。
蒙学那边也有几个小孩欢欣鼓舞。
学霸们走了!他们终于可以拿甲等的成绩了!
不过大家更关注的,还是小学的成绩。
小学只有五人,每次考试都关乎去县学考试的名额。
最紧张的,莫过于安家。
安家长房跟三房平时互有比较。
现在都上了小学,更是要比。
所以早早等着赵夫子出成绩。
纪元回到安纪村,刚把自己买来的东西藏到自家厨房里,就去找安大海。
安大海帮他放牛,他肯定要赶紧接手。
没想到找了一圈,安大海竟然不在外面,问了才知道,安家大娘子把他喊回去了,一起去了赵夫子家中。
去赵夫子的家中?
这是出了什么事?
纪元快步过去,赵夫子的私塾距离家里不算远,平时互不打扰,很少有学生主动过去。
被安大海带着的小黄远远看到纪元,开心地跑过来。
其他人也看了过去。
纪元来了!
只听安家三娘子道:“他一个孤儿,读书不过两月,凭什么能比得过我弟弟的文章?!”
“赵夫子,你莫要太过偏心!”
这话一说,旁边安大娘子道:“什么叫太过偏心,你儿考不好,拿不了第一,便质疑别人吗?还把我儿喊过来,像什么话。”
听着样子,应当还是为成绩惹出来的事。
纪元快步上前,先跟脸色铁青的赵夫子行礼,这才低声问道:“大海,怎么了?”
安大海正发愁得很,直接把事情简单讲了。
三月末,私塾照例大考,这原本没什么问题。
问题出在考试成绩上
二月考试的时候,纪元便拿了第一,安大海跟着他学,竟也得了第二。
把原本第一的安小河挤下去。
安二娘子面上没说什么,私底下给自己在府城读书的秀才弟弟写信,求他帮忙。
秀才弟弟寄过来他抄写的集注,又找了些时文送来。
为了这些,安二娘子贴补了娘家不少银钱。
这些事自然是背着安家其他人做的。
送来的集注跟时文,只有安小河一个人背了。
约等于自己偷偷用课外资料,不告诉别人。
本以为有了秀才弟弟的帮忙,儿子安小河这次肯定能重拿第一。
所以下午干着活,安二娘子就让自家小女儿去赵夫子那取成绩。
赵夫子这次批改用了些时间,等到快要日落,小女儿才拿到最后的成绩送回安家。
这成绩先到安二娘子手中,又被听说出成绩的安大娘子看到,立刻凑过来看。
三月大考的名次。
还跟二月一样!
第一是纪元!
第二还是安大海!
“好啊!我家大海又是第二,你家小河是第三。”
“说起来,经学班也就五个人,你家小河既是正数第三,也是倒数第三。”
安大娘子说完,只见安二娘子气急。
这肯定不公平!
她弟弟是秀才!
秀才给的集注时文,怎么会有错。
怎么会不如其他人?!
这一闹,自然找到赵夫子这里,纪元听到的,就是他们为考试成绩的事吵架。
纪元听到时文两个字还反应了一会。
等会才意识到,他们口中的时文,应该就是市面上卖的高分作文。
等会,安小河不会是把高分作文照抄到卷子上了吧?!
这,这肯定不行吧。
事情比纪元想得还要离谱。
安二娘子还在喋喋不休,赵夫子已经把三人的试卷拿出来。
试卷分为默贴跟四书义题两部分。
后者先不说,在场大多数人都看不懂。
但默贴却是实打实的,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五十道默贴。
安大海对了三十五道,剩下的涂涂改改,缺漏不少。
纪元对了四十七道,便是错的那三处,涂改也不多,应是知道自己差在哪,很容易查漏补缺。
而一向成绩最好的安小河,五十道里面只有十三道对了!
要知道默贴就是默写,这是一切做题的基本功。
之前的安小河,在背默上一向第一。
这次竟然缺漏如此之多?!
很多内容甚至填都没填。
安二娘子都不敢置信,眼神锐利看向安小河,想问他是不是偷懒。
赵夫子刚想解释,屋子里传来一阵猛烈咳嗽声。
像是夫子的老母亲在问原因。
赵夫子连忙进屋,剩下一群人在外面面面相觑。
安二娘子看着安小河最基础的默贴,低声骂道:“你平日做什么吃的,安大海都会背,你却不会?”
安小河有心解释,却只好低头。
“三娘子,我们二月下旬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四书本就难背,也只有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里,若背了旁的,只怕真的没时间背四书。”
纪元忍不住开口:“四书乃科举根本,不要本末倒置才是。”
如今的情况是。
安二娘子为了安小河能拿第一,直接揠苗助长。
等于课文本身不背,让学生直接背别人写的阅读理解。
这哪行啊。
就算背了,也不知道原文是什么。
又有什么意义。
时间就那么多,背四书已经很吃力。
再加上根本理解不了的时文,纪元都有些佩服安小河,是怎么背出来的,这跟背天书又有什么区别。
安大海下意识道:“是啊,赵夫子最重我们的基础,纪元也说赵夫子必然会多考默贴。若文章本身都不会背默,更不可能理解意思,也不可能根据文章的含义,有自己的见解。”
赵夫子听到两人的话,暗暗点头。
那边安二娘子已经羞愧难当。
她确实急功近利,想要安小河拿第一。
没想到却成了这样。
可,可她弟弟的文章,难道真的不如纪元?
赵夫子把试卷后半部分拿出来。
四书义题。
赵夫子拿出纪元的三篇文章,轻声叹道:“纪元的文章,行文先不论。”
“其中观点,远超于我。”
正在安抚小黄的纪元抬头。
他?
远超赵夫子?
做梦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天才之句。”
“以此作开篇,已经远超于老夫了。”
纪元猛地一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先生对不起!
我成文抄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