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第十二章坏了便坏了
被长乐宫卫士令护送回到未央宫,刘彻特地绕过几个弟弟的住所回到他的住处。
小黑一看到刘彻回来,摇头摆尾热情的欢迎他。
刘彻摸了摸它,吩咐赵全:“把门关了,让小黑在院子里跑一跑。”
“诺。”
得到自由,小黑欢乐的围着刘彻转圈。喜儿与宋虎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迎上前,宋虎言道:“殿下,昨日送去的图纸,木匠连夜做好了。小奴搬到了偏房,殿下可要亲眼过目?”
刘彻点头,到杂物房看东西。
这套桌椅的确是按照刘彻定做的款式做的,刘彻坐上去感受了一下,满意地点头:“不错!”
见刘彻高兴,宋虎笑着询问:“殿下可要上漆?”
“嗯,让人来上点漆吧!铁匠那边是什么进展?”刘彻询问。
喜儿不知道这是什么,因为刘彻不喜欢多话之人,她只能默默看着,不好出声询问。
宋虎回答道:“铁匠那边前两日在造模具,昨日开始炼铁,明日应该能将殿下要的东西打造出来。”
刘彻还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炼铁水平,既然对方说能打造出来,他便相信对方。
坐了一会儿,刘彻带着宋虎去隔壁的库房取东西。
这库房的钥匙,原来是由叶才保管,叶才死了之后,钥匙归王娡拿着。王娡现在交给喜儿保管。
跟过去的喜儿出声询问道:“殿下要取什么?”
刘彻没有回答,而是用一种不容拒绝的语气,命令她:“打开。”
喜儿犹豫了一下,拿出钥匙打开库房。
自从封王之后,刘彻就得到了胶东国的赋税。当然大部分收入,都归王娡保管。但是宫中得到的赏赐,归刘彻自己拿着。
搬过来三天,这还是刘彻第一次到库房查看自己的东西。
在库房里转了一圈,刘彻不清楚自己现在多有钱,库房里的东西看着都挺值钱的。
随手拿起一块玉佩,刘彻交给宋虎,问道:“这块玉佩价值多少?只给木匠一块玉佩,是不是赏赐太少了?”
毕竟是人家辛苦了一夜做出来的东西,刘彻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时代的市场物价。
喜儿立马言道:“殿下不应将如此好玉赏赐给一个木匠。能够为殿下做事,是那个木匠的荣幸。”
刘彻笑了,挑眉问她:“所以你的意思是,别人为我做事,不能收取报酬?照你这么说,以后你也别拿赏赐了。我母妃让你过来伺候我,不是让你教我歪理的。”
刘彻虽然笑盈盈的,可是话却十分犀利,吓得喜儿面色大变,赶紧否认:“奴婢怎敢教殿下歪理……”
“我才六岁,请人为我做事,本该给予对方酬劳。你却教我利用身份拒绝支付给他人酬劳,这不是以权欺压他人吗?你回屋好好反思清楚!”
慢悠悠的说完,刘彻随手抓了几颗大的玉珠子带出去。
喜儿面色羞愧地点头:“诺……”
回到主屋,刘彻随手将两颗白玉珠子分给宋虎跟赵全,告诉他们:“这两日你二人表现不错。”
两人欣然收下东西,感谢刘彻。
刘彻指着在外面洗衣服的另一个宫女,跟他们说道:“这个彩儿做事挺认真,赵全,回头你跟她聊聊。”
手里还剩下两颗玉珠子,刘彻把玩了一下。打算晚些时候分一颗给林嬷嬷,另一颗留给叫彩儿的宫女。至于喜儿,刘彻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收服对方。
明白刘彻的意思,赵全点头回应道:“诺!殿下还有何事吩咐?”
然而,刘彻的下一句话吓到了两人。
“我想出宫。”
赵全:……
宋虎:……
“在宫里待着,真是无趣。”刘彻懒洋洋地躺在了席上,无聊摆弄着玉珠子。
宋虎僵着脸告诉刘彻:“殿下年纪尚小,不能随意出宫。得需陛下或者太后的允许,有人保护,才能出宫游玩……”
刘彻的确有这个念头,也知道出宫比较难,改口问道:“你二人可会识字?”
宋虎与赵全摇头,两人哪里会识字!
“在我身边做事,岂能不懂识字。喜儿可会识字?”刘彻觉得王娡既然挑选了喜儿过来照顾她,喜儿多少都认识几个字。
赵全立刻回答:“喜儿识字!”
“从今日起,你二人跟着她识字。告诉她,就说是我的意思。”刘彻起身,打算去书房看书了解这个时代的信息。
刘越下课后,带着两个弟弟过来找刘彻。
“十兄!”
刘彻正在看一篇文章,这《论贵粟疏》是大臣晁错写的。从该文中,刘彻了解到百姓的生活有多艰苦。不单要服徭役,还得给朝廷上交田租费用,以及给封地的诸侯王交税。就连年底,还要掏出一笔钱给诸侯王作为献费上交给朝廷。一年到头,农民都在艰难的生活。商人却从中赚取利益,讨好权贵,不用辛苦劳作,就能过得有滋有润。所以晁错请求朝廷重农抑商。
刘越带着两个弟弟进来,正好看到刘彻叹气的模样。
他脱鞋凑过去,好奇地问道:“十兄在看什么内容?”
刘彻将这篇文章递给他看,跟刘寄与刘乘说话:“今日的肘子肉可好吃?”
两个弟弟眼眸明亮,兴奋地点头,回答道:“好吃!”
刘乘又说:“十兄,我还想吃昨日那个菜。”
刘寄咽了咽口水,点头说道:“我也想吃。”
“明日让人做好,送到你二人那里。”刘彻笑着回答他们。
刘越皱着眉头看了一半,就跟刘彻说:“先生昨日提过此人。”
“说说。”刘彻对这个晁错还挺感兴趣的,看了这篇文章,觉得这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刘越便把他知道的事情告诉刘彻。
晁错是文帝到景帝这一时期的两朝老臣。他的一篇《论贵粟疏》让朝廷开始重农抑商。因为进言‘削藩’损害了诸侯王的政治利益,成为七国造反的借口。景帝为了稳定内乱,腰斩了晁错。然而晁错之死,并不能阻止这场蓄谋已久的七国之乱。好好的一个有才能的忠臣,死得这么惨。
听完之后,刘彻再次叹气。
刘越疑惑不解地问道:“十兄为何叹气?”
“这个晁错是个好官。可惜了。”刘彻回答。
刘越提醒刘彻:“先生说,莫要在父皇面前提起晁错。”
晁错之死,估计景帝心里是愧疚的。刘彻能够理解,点了点头,开始督促三个弟弟写作业。
提起写作业,刘越告诉刘彻:“先生说今日看到十兄了,让十兄明日去见他。”
刘彻却不想去见对方。监督三个弟弟写完作业后,刘彻拿起笔,试着写了几个字。模仿原主的字迹,在竹简上写了一段话。写错了几个字,他就用刀子将竹简削去一层,再写上正确的文字。
写好之后,他交给赵全,吩咐道:“明日送到王先生那里。”
“诺!”
随后,刘彻把林嬷嬷叫进屋里。得知那些猪肉都腌好了,他将玉珠子赏给林嬷嬷,夸了两句对方做事认真。然后教对方明日怎么做饺子,又吩咐对方再做几只烧鸭。
得了赏赐,林嬷嬷充满干劲。
第二日她摸黑起来,一出门就感觉到下雪了。林嬷嬷顶着寒风去领食材,带到椒房殿,开始干活。
食官长听到动静,来到庖厨里,果然见到了林嬷嬷的身影。他打着哈欠哆嗦着身子阴阳怪气地说道:“林嬷嬷真是勤快!天还未亮就过来做事了。”
林嬷嬷没理会对方,动作麻利地剁肉馅。希望在刘彻醒来之前,把饺子做出来。没想到剁到一半,菜刀就坏了。林嬷嬷有些不好意思,食官长却逮住机会教训她。
“这是殿下的命令,我还要继续做菜。”林嬷嬷虽然心虚,可还是要继续做事。她换了一把菜刀,继续剁肉。
食官长瞪着她,拿对方没办法。
直到林嬷嬷将第二把菜刀弄坏,他发怒将对方赶出庖厨。
“耽误了殿下的早膳,殿下怪罪,你来承担责任!”得刘彻重用,林嬷嬷摆出了架子,板着脸面对食官长。
食官长心里犹豫起来,终究是害怕得罪刘彻,让林嬷嬷进入庖厨继续做菜。
看到林嬷嬷又拿起一把菜刀,他心痛地说道:“铁刀如此珍贵,你已经弄坏了两把,若是再弄坏,自己去请罪!”
林嬷嬷心里不安,可还是按照刘彻的吩咐,继续剁肉弄饺子。
天色阴霾,细雪纷飞。
赵全跟彩儿在打扫院子,小黑乖乖地趴在屋檐下看他们。
喜儿烧好了热水,等刘彻醒来洗漱。
小黑耳朵动了动,忽然高兴地摇起尾巴。贴着主屋的门。
见状,院子里的人便知道刘彻醒了。
得知今日下雪了,刘彻穿好衣服,洗漱之后,出门看雪。
小黑高兴地围绕着刘彻转圈。
摸了摸小黑,看到堆积在角落的雪,刘彻带着它过去那边,准备玩雪。
见状,喜儿急忙劝道:“殿下不可!”
刘彻没管她,蹲下来开始玩雪。
“殿下身子刚好,怎能玩雪!若是染上寒气,夫人定要心疼!”喜儿苦口婆心地劝刘彻。
“就玩一会儿。”刘彻动作快速地捏了一个小雪人,放在了小黑的头上。小黑乖乖坐在雪里,露出了舌头,看着十分可爱。
欣然一笑,刘彻把小雪人放下来。招呼小黑跟他走。让人将早膳送进屋里。
喜儿把小黑拦在了门外,看到刘彻在擦手,她松了口气。
刘彻正准备喝粥,林嬷嬷端着饺子小跑回来,送去了主屋,让刘彻品尝。
“不错,包得很好。”刘彻夹起一个饺子,沾了沾醋,然后眯起了眼睛,对林嬷嬷竖了个大拇指。
咽下口中的食物后,他满足地说道:“好吃!这馅料调得不错!就按照这做法,让庖厨那边的人多做一些。送去长乐宫、宣室殿、北宫、太子宫,还有我那三个弟弟的住处。”
“诺!殿下,早晨奴婢剁肉时,弄坏了两把菜刀……”林嬷嬷心中忐忑,害怕被刘彻责怪。
刘彻却毫不在意的说:“坏了便坏了。还有何事禀告?”
见刘彻没有责怪的意思,林嬷嬷心中稍安,又说道:“酱油已经见底,是否要做一些?”
“做吧!让喜儿去领蜜糖。”这种酱油保质期不长,容易变质,所以刘彻没有做太多。
林嬷嬷与喜儿离开了昆德殿,刘彻分了几个饺子给小黑吃,将剩下的饺子赏给赵全他们。
宋虎搬东西回来,正好赶上吃饺子。他没急着过去抢,而是先把东西拿给刘彻过目。
“这些就是铁匠打造出来的厨具。”
宋虎把东西一一摆放在地上。
刘彻走过来,当他看到这口铁锅的时候,期待顿时变成了失落。
不用怀疑,这口粗糙的铁锅肯定达不到做菜的要求!
刘彻抬头问宋虎:“这是生铁做的?”
看着像是铸造出来的。还有不少杂质,凹凸不平。也没有捶打的痕迹。
看出刘彻不满意,宋虎又不知道他问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所有铁器都是铸造出来的,殿下,铁匠做这口铁锅,光是模具就弄了两日。实在是难造出殿下要求的那种薄度。这已经是他能造出来最薄的铁锅了。”
刘彻沉默,站起来环顾四周。拿起一个铜器,开始砸铁锅。
没两下,这口铁锅就被砸坏了。
确定了,是生铁。生铁坚硬,因为杂质多,同时也很脆。只能铸造不能锻造。难怪今日让林嬷嬷剁肉,她弄坏了两把菜刀。
刘彻觉得很糟心!他只不过想吃炒菜而已!如此简单的要求!这个时代却满足不了他!
宋虎忐忑不安,生怕刘彻会恼怒于他。
呼了口气,刘彻跟宋虎说道:“让铁匠进宫,我要见他。”
“诺!”宋虎松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刘彻:是时候该做点正事了。
ps:饺子源于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西汉时期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