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他后来总是想起那个夏天。
年迈的狸花猫卧在院落的树荫下沉眠,外婆在客厅竹椅上慢悠悠打着摇扇,跟着老式唱片机里转的黑胶片哼着民国旧曲。
“椰林模糊月朦胧/渔火零落映江中/船家女轻唱着船歌/随着晚风处处送…”①
歌声传上楼,又被背景蝉鸣喧嚣撕得零零碎碎。
晏知时躲在书房窗帘之后席地而坐,手里捧着阿加莎的《无人生还》。
日光晒着肩背,书本上的黑体字仿佛曝在放大镜下的蚊蚋将灼烧卷曲起来。
他盯久了亮到反光的书页,又或许是长期垂头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眼前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光点。
闭上眼睛,休憩半晌,再睁开。首先看到的是一双雪白船袜包裹的脚,漏在窗帘以下,踩在油亮的木地板上,露着洁白的脚踝。
“你能不能自己玩?”
他翻过一页,真的觉得女生很麻烦。
窗帘在面前被拉开。
女孩迎光微微眯起眼盯着他。
她的面颊微红,额头出了薄汗,眼尾上翘,唇线抿紧,用标致小巧的五官写了“不爽”两个字,气势汹汹地给他看。
他没有反馈,只平淡接收了信号,又低下头。
女生被冷待,却没有走。
她双膝并起,直接跪坐在面前,语气硬梆梆的:“你在看什么书?”
晏知时余光扫到她裙子有些短,海蓝色荷叶裙勉强覆着白森森的膝盖,一道蕾丝勾边波动平行地压着裙线。
他将书立起来,隔在两人之间。
封页上的红衣卫兵齐肩而立,她看清封页上的书名,慢吞吞地问:“讲的什么?”
“我还没有看完。”他心不在焉地回答。
意思是你不要再问了。
他像不动如钟的冰山,让每一句话犹如小刀掷上盾牌,叮铃哐啷狼狈落地。
女孩生出恼意,最后一点耐心在他半分不想沟通的抗拒下正式告罄。
于是果断伸手揪住晏知时的衣领,在他愕然时,手肘用力将人往后抵到了墙上。
后背衣料猝然磨上墙面,两人中间横着书脊,不妨碍她对着嘴巴亲过来。
他们中午吃的是同一瓣西瓜,瓜在井里浸过,新鲜的脆瓤自带了深井的寒,剖开是粉色的。
外婆没有多给,餐后一人一小块,甜津津的,凉到拔牙。
一个小时以后。当唇瓣相触,他们再次分享了同一瓣西瓜甘甜的滋味。
这次的感觉是热。
不知是盛夏烈阳的炙热,口鼻交换呼吸的热,还是少年心潮澎湃的热。
热到他整个人都焦灼。
当呼吸都暂停,其他的感官突然变得灵敏。
唇齿馨香微甜,触感柔软。
女孩的五官无比清晰,她双眼紧闭,睫毛细密修长,左颊有一粒淡色的小痣,很细很淡。
楼下的歌还在孜孜不倦地唱,那微小的声不知又拨动了何处的弦,灌入耳中变得愈发明显。
“岷江夜/恍如梦/红男绿女互诉情衷
心相印/意相同/对对爱侣情话正浓……”
他在几秒后才将她推开,狼狈地拿手背抵住嘴:“任苒,你有病吗?!”
他眼内情绪波动剧烈,耳后通红一片像是泡完热水。
“晏知时。”而她仰着下巴,眸色深深,倨傲又得意地喊他的名字。
“要不是阿简不在,你当我愿意找你?”
“亲都跟我亲过了,你还有什么了不起?”
这是晏知时第一次听到“阿简”的名字。
在仓促的初吻结束以后的第五秒钟,吐自那个自小相识,骄纵恶劣的始作俑者。
而她搅乱一池春水,终于心满意足,在门前踏上了棕色圆头的小皮鞋,施施然轻快下楼。
楼下女孩同外婆的简短告别。
须臾小院铁门“吱呀”被推开,紧跟着是落锁锁芯“嘎哒”一声清响。
外婆未察觉晏知时的心不在焉,在晚饭时往他碗里夹着清炒茭白,嘱咐他长身体,要多吃饭。
他低头动着筷子,不怎么说话。
外婆絮叨着:“隔壁的小囡,脾气差了一点,人是好的。你不要欺负她。”
他语气不耐:“她那个狗脾气,哪里能受人欺负?”
“话不是这么讲的。”外婆劝解他。
“她爸爸妈妈闹离婚,奶奶身体又不好,见天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心里烦一点也没处讲。你难得回燕山,不要总是对小姑娘臭着脸。”
晏知时喝净碗底最后一点白粥,白瓷碗底嗑上漆木的桌面。
墙上的老式挂钟的黄铜钟摆映在瞳仁里兢兢业业地来回摆动。
他失去了辩驳的兴致,潦草回答:“知道了。”
然后隔天。
她准时又来了。
这次不仅仅是自己,甚至抱上了院子里不许上楼的老狸花。
任苒自顾自地将书房空调打到了22度。
手边一支装着黑色液体的汽水瓶,嘴里叼着半截碎冰冰呲溜吸着,蜷腿靠着沙发坐在地板上。
猫闲适地盘在腿窝,她右手拿了一本书,嗖嗖嗖地翻过一页页。
晏知时后来从电视上看到被打假的量子波动阅读,想来从很久以前,就已经亲眼见识过了。
一本数百页的书,不过几分钟就在她的眼里失去了阅读价值。
等他反应过来,空气已经安静了很久,晏知时抬眼一瞥,对上对方黑黢黢的眼。
“你今天很奇怪,”她说,“怎么没嫌我吵?”
“还好。”晏知时靠着椅背,少年的手指节修长,白皙的皮肤下隐隐现着青筋,手肘压在书页上,他的语气漫不经心。
还可以忍耐。
任苒没听出话外之音,手里捏着碎冰冰化到底部的冰沙,去碰猫的鼻子,了然点头说:“那很好。”
“人活着,要进步。你现在就好多了。”
晏知时没再答。
他只是回来过个暑假,陪陪老人,不过三周就要回S市去了,忍一忍,眨眼就过去了。
就像很多个往年。
///
晏知时的母亲戚少桐同任苒的父亲成长于同一个军属大院,他们是同辈,却差出不少岁数,彼此认识但不熟。
戚少桐考上重点大学的那一年,任国鸣刚刚初二。
他自小就是刺头,又浑又犟,大院外号叫濑尿虾。
不学好、不服听、不能讲,家里皮带抽断多少根,街头巷尾为非作歹,总少不了他一份。
戚少桐研究生毕业结婚的那年,任国鸣靠家里关系混进了大专。
他书没读成,交了女友,一个意外未婚先孕提前当了爸,孩子出生倒赶上了跟戚少桐一起。
晏知时随父母住在S市,回燕山的机会并不多,基本都等着年节。
按说起来,他应该从襁褓中就见过任家人,但是真实地对在脑海里形成印象,已经到三四岁那年的冬天。
那天是暖冬,从头到尾没下过一场雪。
这不妨碍晏知时被奶奶裹得厚实,他皮肤白,穿着蓝色的羽绒服灰色毛衣像个小绅士,被晏波牵着四处串门拜年。
回家,路过大院的一户贴着绿色的春联,他多看了两眼。
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他抬手指过去,问爸爸为什么这家跟别人不一样。
晏波待回答,抬眼突然发现灌木丛里愣生生地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她穿着菫色褂衫,衣角蹭到有些脏,这会儿黑色的眼睛一动不动朝他看着,就在等着,听他讲出什么话。
晏波愣了一下,笑问道:“小苒。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玩?”
小女孩的眼神直勾勾的,带着戒备,没多久一旁的大门开了。
年轻的男人胡子拉碴,裹着军绿的大衣从里面出来,他叼着香烟燃到半截,眼窝青黑神色颓靡,张口便喊:“任苒!回家吃饭!”
往出走了两步,才看清晏波父子,任国鸣抬了抬下巴,打了个招呼:“波哥,带孩子回来过年?”
“是。你家小苒在那呢。”晏波不以为忤,含笑答道。
那是对任国鸣而言,非常艰难的一年。
那个从小到大给他擦屁股,从局子里往外捞人的老人家倒在了那年的中秋之前。
父亲的离世,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巨大悲痛,更在现实意义上,使他的人际关系网全面崩塌。
原本整日同他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在一夕之间都默契失联,就连父亲的老战友、老同事也在参与完那场风光的葬礼后,很难再联系一二。
即便在同一个军属院里,任家也因为后继无人,在一点点被边缘化掉,换句话来说,任国鸣除了脚下这栋房子,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他这年,才22岁。
但他骨子里还是刁钻,还是傲慢,面对着已经在S市大有名堂的戚家女婿也没见得有多热切。
别过头,对着树丛那边喊:“任苒!不要让我叫第三遍。”
大约过了两三秒钟,树丛动了动,小姑娘站起身,揉着眼睛,慢吞吞朝她爸爸走了过去。
天色有些黑了,晏知时面对面没看清她的五官,晏波在那刻动了些恻隐之心。
这个过分年轻的男人,看上去,并不能好好做一个父亲。
他张口想说什么,身后已经有人在唤:“怎么还不回家?在这儿做什么?”
他回头看,是戚少桐。
她下楼寻人,非常匆忙,外套里还穿着围裙。
任国鸣也知道戚少桐向来瞧不上他,抬手掐了烟,潦草说了句:“新年好。我们回了。”
语罢拉着女儿的小手,转身进了院子,当他们的面重重扣上了大门。
戚少桐将晏知时抱起来,捏着他凉透的手,对晏波含了些埋怨:“天这么冷,瞎聊什么?他们家那个样子……大过年的,你还带着孩子呢,也没点忌讳!”
“没聊两句,”晏波儒雅含笑,“就几分钟。过年车难打,回来迟了一些。”
戚少桐觉得晦气没有再讲,抱着晏知时疼爱地亲了亲他的脸。
印象中母亲的手掌温暖,像是晒满日光的棉被有舒服的味道。
但是,他们家怎么样呢?
大人的话没讲完,晏知时一直在想。
他听不懂背后隐含之意,却察觉到母亲的不喜与看轻。
于是他对任家初始的印象也是如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哪怕后来任国鸣从泥堆里爬起来,靠自己做生意,赚了大钱。
洋洋得意地开着悍马在家属院里直进直出,四处招摇。
在晏知时眼里。
或者说,在戚少桐眼里,也只是个吃了时代红利的暴发户,不过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① 《岷江夜曲》歌词
读前高亮:
*不是小甜文。男女主均非完美人格,女主性格骄纵恶劣,没进步没成长
*双竹马,没有n.p情节,在不同的阶段都是1v1
*作者喜欢刺激情节,按xp写,所以高洁党、三观党慎
*善语结善缘,大家理性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