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明志
惊蛰,一道雷声炸开。
雨水从天空倾落,雨滴敲在房檐上,听起来倒是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陈璟之坐在窗前,正在读书,忽然听到雨声,不经感慨道,“春雨贵如油,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了。”
邹明先是敲了敲门,还未等少爷应答,便自行推开门跑了进来。
他站在门口将身上的雨水抖了抖,听到自家少爷的话,倒是抱怨了起来,“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起了雨。老天保佑,后日咱们出门可不能下雨。”
“你这是什么道理,天上不下雨,地里没庄稼,我看你到时候吃什么去!”陈璟之白了一眼邹明,将手中的书放下,继续说,“不过,这季节下雨倒是常事。你再去检查检查行李,多带张油布,换洗衣服多带上几套,别是到时候干不了。”
邹明听了少爷的话,嘟囔一句知道了,还是跑进了内间查看行李,是否有什么遗漏。
陈璟之十岁了,因习武的关系,他的身量比着同龄人都要高一些。他自己估摸,身高有一米六左右,现在站着看上去已经和母亲一般高。
眼看着自己这辈子有望突破一米八,陈璟之对习武的热情愈发强烈了起来。习武是每日必要进行的项目,只是时间从傍晚放学变成了清早起床。
七岁那年,在他万般抗议下,邹叔终于教他一套刀法。他每日勤学苦练,如今这刀法已是小有所成。再配上他的“龙泉宝刀”,瞧上去颇有几番江湖少侠的味道。
陈璟之不禁得意自己身手,又重新做起了武侠梦,他想要仗剑骑马,去闯荡江湖。
只是现实狠狠地抽了他一巴掌,让他迅速清醒了过来。
在陈璟之九岁那年,隔壁胡大娘家中失窃。
胡大娘家具体丢了多少银子,谁都不清楚。只是胡大娘报官后,县里立刻来了一班衙役。
这些衙役一到镇上,还未仔细追查案情,便敲开了自家大门。他们认为窃贼与自家有关,并凶神恶煞地索要赔偿。家人的解释都是苍白无用,见自家不肯就范,衙役们甚至还威胁道要拿了段菁菁去坐监。
陈璟之自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感受到官府的贪婪残暴。自己满心的愤懑,委屈与无助,最后都化作无用。
为了化解这场无妄之灾,母亲将自家的十亩中田都送了出去。
得了这许多好处,衙役们心满意足,这才高抬贵手。
只是,衙役们一个个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镇子,胡大娘家的盗窃案却不了了之。这些人马在镇上为非作歹,受到勒索的人家远不止自家。
所有与胡家相隔不远,无权无势,没有功名的邻居,都是衙役口中嫌疑人。这些人家被衙役们找上门后,不花销小半副身价,哪里脱得了身。
衙役们在镇上如此行径更半点也不曾遮掩。如此处理案件已非首例,陈璟之听闻隔壁镇子上也有居民深受其害。
原来,淮河流域几年大旱,他们县也受到波及。百姓们的田地产出甚少,哪里有钱来缴税,县衙收不上来银子,县里的老爷们就默认了衙役们自己捞油水,还给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贼开花”。
陈璟之幡然醒悟,成为少年游侠或许能自在畅意,但在这个世道只有科举功名才能保护家人。
他自此之后更加努力读书。他只有通过科考,获得功名,才能守护自己的家。
还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出名要趁早”。虽然年幼,但陈璟之打算下场试试看。
为了准备县试,一年前,他就不去庄秀才那里读书了。
正当他绞尽脑汁,想如何说服家人同意,却发现家里人知晓他的打算后,很支持他。
原来,自己在私塾遭受孤立的事情,邹叔早就报与母亲知晓。母亲曾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觉得是她拖累了自己。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见他虽然小小年纪,但没有因此厌学,反而更加刻苦用功,便也顺着他的意装作不知。
怪不得,这几年母亲给庄秀才的送的年礼都十分敷衍。陈璟之暗暗发笑,知道她原来是为自己鸣不平呢。
镇上人都知晓,他家为了交“贼开花”舍去了半副身价。他便以家中困难为由,在庄秀才那里休学。
庄秀才得知陈璟之要离开私塾后,心中颇为畅快。但他表现的极为不舍,叫来陈璟之,在学生们面前勉励了他一番,告诫他还是要在家苦读,行事万万不可堕了读书人的名头等等。
陈璟之低下头领训,暗自翻了一个白眼,心道这个道貌岸然的酸秀才果然很没品。
陈璟之其实是整个私塾中学习进度最快的学生。靠着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八岁的时候就学完了四书和十三经。庄秀才将将讲完五经,剩下的都是他自学的。
这还得归功于六岁那年买的一套书,他回家仔细翻阅后,惊喜地发现至少可以用到考举人。
在这批书里面,他找到一本家训,其中介绍这是一支严姓的书香世家。
在开国的时候,祖宗考中了状元开创了家业。后传承到第三代,家中出了一名御史大夫,为人清正,刚正不阿,在京城遭到奸人陷害,贬官后就隐居回家教导族人。这本家训就是他写的,他希望族人可以读书明理,重振家业。
陈璟之算了算,这批书至少距今已经一百五十年了,从这些注释能看出并不是一个人努力,至少是几代人的心血。
只是不知道这家人后续又经历了什么,子孙后代居然连书本都卖了出去。
想到这是流传了一百多年的书籍,他对这批书本则愈加宝贝了起来,为了减少翻阅对书籍的伤害。他将书本内容和注释都抄了一份下来,原书都放进了书箱好好保存。
只是《史记》,《资治通鉴》一类的史书,实在是鸿篇巨制,他只得央了姐姐得空与他一起抄写。合两人之力,也仅仅抄写到了屈原列传。
将课本都抄录了一遍,陈璟之对于四书十三经的理解倒是又深了一层。
备考这一年,陈璟之严格的安排了自己作息的时间,按照前世高考的强度。每日辰时初刻习武半个时辰,用过早饭后,便开始温习课本直至亥时。
他还拜托书铺的白老板,将本县和周边几个县历年的县试考题与头名答案一并收来。
陈璟之用这些考题检验自己,最近半年每隔半个月都要来一次“模拟考试”,测试结果还都不错。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一模”、“二模”,但他自己倒是考了好几次,故此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
下午,段菁菁拿着新做的一身衣服给儿子送来。
段菁菁对儿子想要去考童子试很是赞同,倒是没强求儿子一定考中。
在她看来,儿子还小,既然要走上科举这条路,先试试也无妨。只是儿子这一年来,手不释卷,刻苦努力,她有些心疼,有心让儿子放松一下,便劝道,“璟之,明日镇子上有大集,家里人都去,你也去逛逛,买些喜欢的小玩意。”
陈璟之却摇摇头,拒绝了母亲的好意,“娘,您带着外婆和姐姐好好玩一玩,我就不去了。”
看着已经有几分大人模样的儿子,段菁菁又是骄傲又是担心,“那你读书的时候可要悠着点,千万别太累了,晚上我让赵氏给你熬鸡汤。”
陈璟之好不容易将母亲送走,又回到桌前看起书来。可能是因为从小没什么朋友,他更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读书,倒是不觉得孤单。
而且家里开销如今都是靠母亲做绣活儿来维持,他更是要早日取得功名,反哺家中才是。
到了出发去县城的日子,陈璟之轻装上阵,除了换洗衣物只带了一本《左传》。
邹叔早就将骡车收拾好,站在一旁等他。邹明背着自己的包袱,手上还拎着赵婶做的点心。家人都一大清早起来,站在门口送他。
陈宝珠看着跟自己一般高的弟弟,很是舍不得,她将亲手绣的一副步步高升的笔套递给弟弟,哽咽道,“璟之,我祝你旗开得胜。”
陈璟之知道母亲和外婆已经在给姐姐相看人家了,但是碍于自家高不成低不就,到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姐姐终将会嫁人,他与姐姐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他能做的就是早日考个秀才回来,为姐姐撑腰想到这里,他用力点头道,“姐姐放心,我定会考过的!”
段菁菁本来还有一肚子的话要交代,却被儿女们的话给逗笑了,“璟之今年不过十岁,你啊,别想太多了。赶紧走吧,还能早点到县城去。”
听到女儿的话,王老太太摸摸外孙的头,有些不赞同道,“我们璟之刻苦用功,这么小考上了也是应得的。璟之,别听你娘的,对自己要有信心,外婆等你的好消息!”
陈璟之手提着自己的书箱和“宝刀”,向家人一一作别。等他坐上了骡车,看见车厢里的两床被褥和生活用品,忍不住发笑,从窗子探出头看向还在目送他的家人。
直到再也看不见家人的身影,陈璟之才坐回车厢,将被褥都铺放好,躺在车厢中。
陈璟之对坐骡车这件事是巨大阴影的。
还记得当年,母亲带着他们从县里出发到镇上,那一整天,陈璟之被颠的怀疑人生。
这次出发前,他跟姐姐念叨了一次,觉得坐车太颠,不知道铺床被子躺下会不会好受一点。没想到,姐姐放在了心上。这种时刻被人惦记的滋味真好,陈璟之心里美美的想。
此刻,也是他这一路最快乐的一点时光了。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即使躺下来,陈璟之还是觉得自己脑仁儿都要被晃出来了。
晚上到了客栈,陈璟之根本站不起来,还得邹明搀扶着才能走下马车。
店小二看到这一幕,暗自感叹,这书生果然文弱啊!
作者有话要说:陈璟之:神TM的文弱,老子乃新集镇小霸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