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姐姐的故事(五)
晋河王家的人一直到被押送刑场,才终于从浑浑噩噩中回过神,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然而为时晚矣,痛骂也好,心寒也好,不甘也罢,都化作了一声无力的叹息,王珣的表兄王翎在行刑前遥对着清凉台谢家的方向,他只大声喊了一句话,“祝建章谢氏辅佐圣明天子,千千万万年!”讽刺意味十足。
喊完后王翎收拾好沾血的衣襟,阖眼低头再拜一次西北。
已经元月了,很快又是一年江南春,回想起来,上一次入京,同样的大好时节,得了战功的青州少年们商量着要骑马出游,梁淮河上的河灯没有机会再看了,姑娘们弹着箜篌唱《大道曲》,“长安阁楼互相望,户户珠帘十二行。绿水过桥通酒市,春风下马有垂杨。”不复闻也。
王翎一向不喜欢表弟王珣,有点嫉妒的心思在里头,小时候没少跟人一起欺负他,但他在听到王珣的死讯时仍是下意识心痛,直到这一刻他才深深觉得王珣留在了西北或许是种幸运,大好儿郎战死沙场,总比死在这刑场要好,若是王珣活着回来了,今日也不过徒添耻辱而已。
王珣那是傲的没边的人,一生没跟人低过头啊。
王翎忽然仰头笑了下,若有来生,愿与君重逢,一同再次策马北州。
谢灵玉赶到西武桁时,行刑已经将近尾声,她一下马车直接往刑场上冲去,谢珩没料到她会如此,一时没有能够抓住她,他在那一刻觉得谢灵玉是要去寻死,她像是一阵白色的风,毫不犹豫地、毅然决然地往西武桁冲了过去。他立刻跳下马车追了上去。
守卫只看见有个人冲过来,立刻横戟拦住了她,“谁啊?找死吗?”
谢灵玉亲眼看见了刑场上的惨状,腰斩的人不会即刻就死,殷红鲜血缓缓流淌,他们陆续地哀鸣着断了气,谢灵玉脸色惨白地站了片刻,忽然红着眼睛不顾一切地继续往前冲。
守卫见状以为她疯了,一横长戟将人推倒在地,下一刻手就动不了了,追上来的谢珩单手握住了他手中的长戟,反手迅速将谢灵玉护在身后,桓礼则是朝着那群要动手的守卫喊:“住手!这位是建章谢氏大小姐。”
守卫一片哗然,“谢家大小姐?”再仔细一看这两个少年以及谢灵玉的衣着打扮,确实不像是普通人家出身。
谢灵玉仿佛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她重新从地上站起身,抬腿往前走,守卫下意识还要拦住她,但声音已经轻了很多,“这、这不能够进来啊,这遍地都是脏污……”
谢珩直接对为首的守卫道:“你们的职责是守卫法场,但行刑已经结束,我们进去看一眼,并不会做什么。”
桓礼也立刻附和道:“我们进去看一眼就走。”
守卫们还从没遇到过这种状况,正犹豫不决,谢灵玉却已经拨开长戟走了进去,其他守卫还想要拦,为首那黑甲守卫却抬手制止了他们的动作,他的表情短暂地变幻了下,低声对谢珩道:“进去吧。”
“多谢。”谢珩跟了上去。
谢灵玉慢慢拾阶而上,站在血泊之中,她环视了一圈四周的地上,其中不乏有熟悉的面孔,如此血腥的行刑场面,寻常人连看也不敢看,她却好像感觉不到恐怖似的,一身白衣孤零零地飘立着,她低下身去,伸手将一双没有瞑目的眼睛慢慢阖上,鲜血浸透了她的衣摆,她浑身克制不住地战栗起来。
在西武桁围观行刑的还有不少盛京百姓,他们看见一个如此漂亮的贵族姑娘在为青州的乱臣贼子收尸,不免议论纷纷,猜测她的身份、她为何要这样做,以及她和这些青州的罪臣又有什么关系。
清凉台谢府很快收到了消息,谢家丢不起这人,立刻派了人过来要将谢灵玉强行带回去。
桓礼一直在观察谢灵玉,发现有人来了,他回身去拦。刚刚周围百姓们的议论他听得一清二楚,他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只拦下徐立春,想要低声劝两句,“徐大人。”徐立春却没有理会他,谢照显然是发了大火,徐立春直接示意侍者将谢灵玉带回去。
桓礼一见他这态度,顿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劝,对方毕竟是奉谢照的命令而来,按辈分而言,谢照是他的姑父,又是谢家的家主,他作为小辈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是下意识挡在了谢灵玉面前。
谁料徐立春道:“把他拖开!”
桓礼见那群人朝着自己过来,抵挡了两下,眼见着拦不住,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清亮的快剑出鞘声。
一直没有说话的谢珩右手中握着刚刚那守卫统领的剑,漆黑的剑鞘砸落在地,手往上一抬,剑锋抵上了徐立春的喉咙,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波澜。
旁边的桓礼看呆了,根本没想到谢珩会有如此举动,徐立春是奉谢照的命令,他几乎就代表着谢照,大庭广众之下,谢珩现在拔剑对准了徐立春,这是个什么意思?
果然徐立春的脸色也变了,他是个有分寸的人,并不想把场面闹得太难看,劝道:“大公子,丞相让我带大小姐回去,她若是执意如此,将来会遭人非议,要吃许多苦头。”
谢珩稳当地握着剑,在他身上看不见任何情绪,十二岁的少年只是一脸平静地站在了那里,也没有说一个字。
徐立春莫名相信,只要自己敢往前再走一步,对方会毫不犹豫地一剑杀了他,他心中隐隐感到意外,还有些不着痕迹的震动,在这之前,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与这位别居在外的谢家大公子打过交道,谢照对这个儿子的评价也不多,心思冷淡、性情古怪,每次除了这两句就没话说了。但如今看来,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最终,徐立春抬手让谢府的侍卫退下去,他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停在原地与谢珩对视着。
谢珩的神情自始至终也没变过,一旁的桓礼暗自吸了口凉气,视线在他与徐立春中间扫了两个来回,并没有多说什么。
过了两个多时辰,天渐渐黑了下来,谢灵玉忽然起身,她径自往下走。
谢府中,谢照孤身一人坐在昏暗的深堂前,他没有让人上来点灯,手中端着一盏茶,茶水已经渐渐地温凉了,他喝了一口,他坐了很久,沉重的梨樛木大门被猛地推开,木头凄厉哀鸣的声音传来。
他抬眼看去,一个瘦削的身影远远地站在院门口,谢灵玉的衣摆、袖口都沾满了鲜血,右脸颊也有一道,她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雪还在下,谢照的眼神停住了。
“回来了。”谢照的声音较平时低了些,他并没有斥责或是讲什么道理,“累了回房间去歇会儿,好好睡一觉。”
谢灵玉走了进来,她也没哭,没闹,她在堂下停住了脚步,眼睛望着谢照。
父女二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安静地待在一块了,有那么一瞬间,霜花贴着轩窗,景色昏暗,像极了回到小时候。
谢照的发妻桓郗在世时,身体不好,大夫说她不易受孕,她生下谢灵玉时,谢照欣喜无比,抱着襁褓中的女儿不肯松手,他一直以为这是他今生唯一的女儿,是上天赐给他们夫妻两人的珍宝,连十二年后谢珩出世,他也没再有过那种冲昏了头脑似的狂喜。
谢灵玉小时候活泼,桓郗觉得她没有大家闺秀的文静模样,谢照却一见到女儿就笑,一句也不舍得说她,还总劝多愁善感的妻子说孩子活泼是天性,谢灵玉六七岁大时,偷拿他的白麟玉印出来玩,结果摔碎了,他也没说一句话,反而安慰谢灵玉别告诉母亲就好,气得屋外的桓郗直笑。
桓郗病逝后,谢晁怜惜两个孩子年纪轻轻丧母,原本是想要将两人一起带去邺河亲自教养,谢照却只把一岁大点的谢珩送了过去,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女儿,他对谢晁说,再过几年女儿出嫁了,再也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了,所以想要趁着年纪还小,留在身边多照顾两年。
往事似乎还在眼前,一眨眼间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谁也没说话。
谢灵玉步上台阶,继续往堂中走,沾在衣摆上的雪融化了,把鲜血带了下来,随着她的走动,身后拖着一抹暗红的血色。
她低声道:“父亲,王珣原来跟我商量,开春来接我,顺道来盛京探望您,他知道他这些年做得不好,怕您心里不喜欢他,每次进京都要和我商量很久。”
谢照仍是端着那盏凉了的茶,“别多想了,回去吧。”
“祖父和我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心想祖父说的是,世事无常,每个人都有不得已。”
谢照望着她良久,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了些,“会好起来的,将来父亲会为你挑选一个更般配的丈夫,哪里都会比王珣好,回屋去吧。”
“父亲,我们在您的眼中,都是一颗颗的棋子吗?”
谢照没了声音。
谢灵玉继续道:“您想要拉拢青州,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当发现对方不遂你的心意时,您就推倒一切重来,所以我在您的眼中,是士族的筹码,是一件珍贵的礼物吗?”
“你是我的女儿。王珣是个不错的孩子,你喜欢他,我才将你嫁给他,我心中从来都盼着你们两人好,是他没有好好地珍惜你。”
“错了,父亲,不是他没有珍惜我,而是我害了他。那天夜宴我若是没有喊住他,他不会一生为难,我让他在困境中进退不能,到死都负着一个好色背主的罪名,为了不辜负我,他已经付出一切了。”
谢灵玉重新平静下来,“我对不住他,我把他害成这样,如今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人污蔑,晋河王氏数代人战死沙场,子孙却落得横死街头的下场,我感到生不如死。”
“父亲养育你十数年,供你锦衣玉食,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你今日轻易地说出‘死’这样的话,当真不觉得自己不孝吗?”
谢灵玉的眼角有微光在闪烁,“父亲,一人之心,也是千万人之心,王家人也是活生生的人,西武桁下死的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王家先祖浴血沙场,他们见到自己的子孙被屠戮,又是怎么样的心情?”
“是王家人走错了路。”
谢灵玉在这一刻看着谢照,忽然觉得有些陌生,她低声道:“天下人都是您的棋子,要按照您的命令来,连子女也不例外,一切都是可以利用、可以牺牲的,是吗?”
“你是我的女儿,你要比常人更懂事,听从家中的安排,从小到大,父亲从未亏待过你,我只会给你更好的。”
“您觉得王珣不够好,不够百依百顺,我却觉得他无可挑剔,世上再也不会有王珣了,千万人也不会是他。”她说完这一句,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往外走。
谢照握着杯子的手猛地紧了。
谢灵玉一边往门外走去,一边抬手将头上的珠钗、白色绒花一样样地摘下来,又将耳坠、腕环摘下来,她抬手去解扣子,一粒粒地慢慢打开,她把沾血的外套脱了下来,只穿着一件白色的中衣,赤着脚转身出了门走了,没有再回头。
谢照看着那洒落一地的东西,胸口微微起伏,凝神良久,终于慢慢闭了一瞬眼。
拱形的院门外站着两个安静地看完了全程的少年。
桓礼是半靠在墙壁上的,右手臂一动不动地支着墙,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谢灵玉的背影,昏暗的雪地上一行脚印,他似乎有点看懵了。一旁的笔直站着的谢珩则是转头望着那扇门内,天色已经很暗了,雪下得又迅疾,视野漆黑一片,他看不清高堂之上的谢照,谢照也望不见站在雪中的他,但在那一刻,谢照像是察觉到了什么,睁开了眼,父子俩隔着黑暗对视着。
谢珩转身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