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祭司王约翰

“吾国地大物博,包罗万象,珍奇之物,数不胜数。”

——祭司王约翰写给君士坦丁堡皇帝的信

路易九世回国后继续关注着东方的态势。国内繁杂的事务令他脱身不得,但他依旧尽职尽责地为十字军国家提供金钱和物资,等待着再次东征的机会。因此,他率先得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重大消息:祭司王约翰终于行动了。

东方神秘国度有一位伟大的基督教国王,这个消息早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就开始在西欧流传。尽管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他是耶稣诞生之地的东方三博士的后裔。

人们还知道他信仰景教,这个基督教的旁支既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也不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领导。他身处波斯以东的遥远地区,以祭司王的身份统治着一个无比富裕的国度,为了驱逐占据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而开始了自己的进军。

这些消息传得活灵活现,以至于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筹备过程中,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还曾给他写过一封信,探讨合作的可能性。虽然那些信使从未回来过,祭司王约翰也从未在耶路撒冷现身,但基督教世界依旧坚信东方有一位强大的救世主。

到了13世纪,激动人心的消息开始渐渐传来。阿卡的主教向罗马汇报,称穆斯林大军在东方遭遇了惨败,在恐慌之下四散奔逃。很快,有关伊斯兰教政权垮台、士兵被杀、城市被毁的消息纷纷传来。随后在1258年,最激动人心的事实证实了这一切。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被彻底颠覆了。城中的大图书馆被焚烧,大约9万名居民被杀害,哈里发则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践踏而死。

很多人认为阿拔斯的覆灭是上帝的授意。6个世纪以来,伊斯兰世界的军队征服了基督教世界四分之三的领土,如今正义终于要得到伸张了。祭司王约翰将会把这些占领者一扫而光,引领基督徒进入和平与繁荣的新纪元。

然而,这支战无不胜的基督徒军队似乎有些不对劲。率军入侵叙利亚的将领怯的不花(Kitbuqa)的确信仰景教,不过在他眼里,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和基督徒的友军没什么差别。他以死亡为威胁,强迫安条克亲王臣服。由于阿勒颇和大马士革都望风而降,因此没有遭到破坏。与此同时,他还派了使者去开罗,要求埃及立刻投降。

教皇英诺森四世致信怯的不花,询问他为何进攻基督徒的领土。后者回复称:任何人若不承认他的首领权威,都将遭到灭顶之灾。狂妄的言论震惊了欧洲的宫廷。这种行径与他们想象中祭司王约翰的做法大相径庭。

基督徒猜测,或许世俗君王的运气会更好。于是路易九世试图与对方交涉,提议搁置宗教理念上的分歧,对付共同的穆斯林敌人。但怯的不花却冷淡地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是与盟友分享战果。他继续表示,如果路易真的想发挥一点作用,也免去了他们入侵法国的麻烦,可以现在就臣服,每年进贡礼品即可。

现在每个人都清楚了,这群不速之客与祭司王约翰没有任何联系。这个传说本身就是美好的愿望、断章取义的模糊事实和混淆不清的地理概念结合的产物。在欧洲的东方的确有一个大型基督教王国,不过它位于埃塞俄比亚。此外,景教徒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远到印度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参照这些居住地的整体人口,他们始终都是少数派。

实际上,这些入侵者是蒙古人。他们来自中亚大草原,已经建立了历史上的最大帝国。在军事天才成吉思汗——据说他出生时手握凝血——的带领下,他们似乎决心毁灭一切文明。从任何角度来看,他们都是真正恐怖的野蛮人,常常因为对战斗的纯粹热爱而发动进攻。对于周边的文明国家来说,蒙古人的习惯令人不适。为了生存,他们会吃掉一切动物,无论那是牛、老鼠还是狗——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同一时代的叙述——甚至还包括虱子,痛饮人血也不在话下。

与其他征服者不同,蒙古人的目的似乎是单纯的毁灭。任何抵抗的城市都会从地图上被直接抹去。在罗斯,他们把叛乱的贵族压在一个木质平台的下面,然后在上面举办宴会,听着这些人在惨叫中被慢慢压碎。在亚洲,他们迫使某个被征服的城镇的平民站在城墙外面,然后给每个战士一把战斧,让他们按照配额数杀掉这群人。

这不只是残暴野性的体现。蒙古人会以恐慌为工具,让对手不敢抵抗。他们把头骨堆在一起,把一袋袋耳朵倾倒出来,夸张屠杀的人数,从而让下一轮征服变得更加容易。从黑海到太平洋,蒙古军队几乎无可阻挡。

然而蒙古人在埃及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恶毒的马穆鲁克苏丹拜巴尔直接处死了要求他们投降的使者,集结了大军向北迎击这群入侵者。

拜巴尔的时机简直完美。他从开罗出发的时候,蒙古人的统帅——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刚刚得到消息称大汗逝世。由于旭烈兀是帝国的主要继承人,他立刻带着大部分军队奔袭4 000英里(约合6 400千米),赶回了故土。

1260年9月3日,拜巴尔军与剩余的蒙古军在加利利东南部、靠近现今以色列耶兹列(Yizre\'el)的艾因扎鲁特(Ayn Jalut)展开了激战,并击败了对方。这是纵横亚、非、欧三大洲的蒙古人第一次被迫停下脚步,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尽管他们在日后依然是一股危险的力量,但之前散播的那种绝对恐惧感如今已经消散。

马穆鲁克的胜利让十字军国家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但贵族们没有借机强化防御,反而开始了内斗。闹得最严重的是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他们不断试图削弱对方的力量。出于骄傲,两大骑士团从来不会达成一致,而且常常展开激烈的争论,甚至公开动手。

这对于王国的稳定毫无益处。蒙古人通过征服,在北方开辟了一条新的贸易路线,随着南方的贸易路线渐渐荒废,十字军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崩溃。

与此同时,穆斯林却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了一起。艾因扎鲁特的胜利让他们有了主心骨,拜巴尔的实力从此日益增强。第二年,他就占领了大马士革,扫清了最后一个穆斯林的威胁。随后,他开始了终身的事业,发动了将基督徒彻底赶出中东的圣战。这一次不会有怜悯和妥协了。拜巴尔以身作则,无论何时、在哪里遇到基督徒,他都会杀掉他们,或把他们充为奴隶。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拿撒勒,在那里,他烧毁了基督徒的大教堂。随后他进军到该撒利亚,沿着海岸线来回扫荡。每到一处,他都会展开堪比蒙古人的大屠杀。在围攻以色列北部的一座圣殿骑士的要塞时,他承诺骑士只要投降,就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大门打开的一瞬间,穆斯林士兵就冲了进去,杀掉了里面的所有活人。占领安条克之后,他再开杀戒,城内男女老少一个不留。这是整个十字军时代针对平民最为彻底的大屠杀,甚至连穆斯林的编年史作者都为之震惊。

然而,拜巴尔认为自己只是说到做到而已。他声称,最大的遗憾就是安条克亲王鲍德温四世当时不在城里,没能让他与城市共命运。他得意扬扬地给亲王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鲍德温错过的屠杀现场,还特别描绘了被强暴的贵族女性和被割喉的神职人员。

曾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安条克是古代和中世纪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它于此役遭到摧毁,再也没能恢复原样。照此趋势,十字军国家的残余势力很快就会遭遇类似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