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气与遗憾

  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曾国藩除了笨,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缺点。

  公元1830年,这时候曾国藩已经19岁了,在跟着做私塾先生的父亲读了好些年书之后,他爹觉得这孩子实在教不了,就把他送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姓汪的老师那儿去读书。同时还把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曾国华也送过去了。

  这时候曾国华才10岁,而曾国藩已经19岁了。可这位汪老师果然像曾国藩自己说的那样,也觉得曾国华比较聪明,而曾国藩比较笨,所以他喜欢曾国华,不喜欢曾国藩。有一次气头上,这位汪老师随口骂曾国藩说:“你这个天生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

  背伞就是仆人跟着主人出行的时候,替主人背着书、背着伞。这位汪老师的意思是说,你曾国藩实在太笨了,你这种人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你要是将来有出息了,我当老师的替你背伞当仆人。

  据说曾国藩当时一声不吭,闷头退下。后来,参加科举考试,那些聪明的同学纷纷落榜,反倒是最笨的曾国藩一下考了个举人。这一下金榜题名,荣耀极了。曾国藩回乡之后特意去拜见汪老师,读书人嘛,要拜谢师恩啊。

  去的时候是个大睛天,可曾国藩特意带了把伞,进了汪家后,随手就把伞放到堂屋的佛龛旁边。寒喧一场,聊完之后,曾国藩起身告辞。汪老师呢,不敢怠慢,一直送出门来。因为虽然自己是老师,但这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笨小孩儿了,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实授朝廷命官了,而汪老师不过就是个私塾先生,哪能再摆当年的老师架子呢!所以汪老师不敢自称老师,一口一个“曾大人”,一直把曾国藩送出门来。

  曾国藩等出了门,才作恍然大悟状,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说:“哎哟,我把伞落在老师家里了。”说着就要回身去拿。

  汪老师一听这话,赶快说:“曾大人留步,我来拿。”说着转身进去给曾国藩拿伞。

  等这位汪老师进去把伞拿出来,再把伞交在自己这位学生的手里,曾国藩突然一笑说:“谢谢汪师啊,今天替我背伞啦!”

  这位汪老师一听这话,猛然想起当年的事儿来了,一下子愣在当场,哭笑不得。

  你看,曾国藩这个人,虽然说不上是睚眦必报,但当年老师的一句气话,一直记在心上,到末了,还是要还给自己的老师。这种心胸,怎么样?可以说——真不怎么样!

  不光是对别人、对自己的老师这样,甚至是对自己,曾国藩的气量也算不上大。

  曾国藩一生的主要事迹在于他组建了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当时,太平天国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占领南京后,把南京改名天京,在此定都,建立了太平天国,同时组建了北伐军和西征军。西征军沿长江一线,一直打到湖北与湖南。当时曾国藩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清朝的二品大员了。这时候正好他母亲去逝了,他回湖南老家丁忧,也就是守丧。因为起义军打到了两湖一带,朝廷就命令曾国藩协助办理团练,也就是地方自卫武装,以对抗两湖地区的太平军。

  曾国藩雄心勃勃地组建了湘军,不仅有陆军,还花重金新建了水师。开始湖北吃紧的时候,清政府一道道命令催着他出山,让他赶快带湘军出战,可他死磨硬推,就是拖着不出来。倒不是他不敢打,是因为他野心大,想把部队练得再精一些,等到出战时可以一战而胜,一鸣惊人。所以他一方面拖着不出战,一方面抓紧时间训练湘军。

  后来,太平军攻占了湖北武昌,起义军一部由林绍璋带领,南下湖南,直逼长沙。这时候曾国藩坐不住了,带着他新训练的湘军倾巢而出,准备跟太平军一决高下。

  说到底曾国藩原来只是个读书人,是个知识分子,也没打过仗,也没带过兵。但他倒是很有自信,不仅组建了湘军,而且他对这支新组建的湘军还特别自信,再加上林绍璋南下的人马也不是很多,所以他以为自己肯定可以一战而胜。

  他本来要亲率湘军主力直攻由太平军占领的湖南重镇湘潭,可是有人在路上给他出了个主意,说现在湘潭附近的靖港很空虚,太平军人少,可以在兵进湘潭的同时去偷袭一下,说不定可以获得意外的胜利。曾国藩一听这主意不错,就把陆军主力交给自己的前锋塔齐步去攻打湘潭,而自己亲率水师和陆营一部去偷袭靖港。

  到了靖港之后,曾国藩一边派水师攻城,一边派陆营的一部搭了浮桥攻城。哪知道靖港守力薄弱的情报完全是个诱饵,靖港的太平军早就埋伏好了等着他呢。

  林绍璋把仅有的一些炮调到了靖港,就等着曾国藩的水师来尝尝火药的厉害。曾国藩的水师都是大船,而靖港太平军只有一些小船。小船虽然撞不过大船,但小船的灵活性却在靖港之战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日开战,湘军大船顺风顺水,很快就强攻到城下。可太平军放炮轰船,湘军水师战船纷纷起火。可因为顺风,一下还退不回来。这时,太平军的小船也围着湘军的大船放火,这一下火烧靖港,湘军水师刚刚组建,也没什么作战经验,一下就乱了套。

  那边水师一乱,搭浮桥攻城的陆营也乱了,大家都没有作战经验,其实靖港的太平军还真不是太多,但军心一乱,一发不可拾,攻城的陆营士兵也纷纷掉头就跑。

  曾国藩一看,怒火中烧,亲自站到浮桥桥头,手握长剑,让亲兵把令旗竖在桥头,大喝一声:“过旗者斩”!

  可并没人听他的,大家只顾着回头逃命。

  据说这位书生督战的曾国藩还真不是吃素的,他手起剑落,刷地就斩了一个跑在最前面的士兵。这一下,大家都一愣,想不到他还真是说杀就杀。但所有人也就只是愣了一下,然后还是没人理曾国藩,哗地一下又往回跑。

  曾国藩再接再厉,手起剑落。可问题是,接下来一个也没斩着。

  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他站在令旗边上,说过令旗者斩,大家一看,跑还是跑,但都绕着令旗跑,都不从他身边过,而曾国藩一介书生,舞文弄墨擅长,舞刀弄剑勉强,斩着一个纯属偶然,等大家有了准备,他就一个也斩不到了。

  前面湘军乱成一团,后面太平军虽然人不多,但还是喊杀震天地掩杀了上来。这一下大势已去,再守在令旗边儿,曾国藩只能一个人对抗太平军了。所以手下看情势不好,赶快把曾国藩拖上了战船。

  靖港一战,曾国藩初出茅庐,却被杀得大败。湘军还在撤,太平军还在追,曾国藩神情木然地坐在船头发愣。手下看他这个样子,谁也不敢跟他说话。曾国藩愣了半天之后,突然立起身来,一声不吭,往前走了两步,然后扑通一下,跳水里去了。

  这时候刚好是三四月份,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而且仗还没打完,所以肯定不是为了下水游泳清醒一下。那曾国藩干嘛跳水呢?很简单,他羞愧难当,情急之下,要跳水自杀了事。

  我们说,是真英雄,自然会临危不惧;是真豪杰,自然会百折不挠。这曾国藩才打了第一仗,不过小小的败了一仗,突然就想不开了,就要寻死觅活,这气量,这胸襟,怎么也不算大吧。

  后来,手下人七手八脚把曾国藩从水里捞了上来,当时的曾国藩,惨相十足。根据当时在现场的人后来回忆说:“文正衣湿衣蓬首跣足,劝之食,不食。乃移居城南妙高峰,再草遗属,处分后事,将以翼日自裁。”(李元度《铜官感旧集》)就是说曾国藩被捞上来之后,浑身湿淋淋的,头上还有水草呢,让他换衣服他也不换,让他吃东西他也不吃。好不容易移师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扎下营来,手下都劝他想开些,可曾国藩呢,自己又写了份遗嘱,准备找个地方,还要再去跳水,还要接着自杀。

  你说不就打了个败仗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不拘小败,至于这么寻死觅活吗?所以后来左宗棠还写过文章,专门嘲笑曾国藩的自杀实在是没有大将风度。

  那么,曾国藩怎么才打消自杀念头的呢?

  其实他的靖港之战只是湘潭战役的一小部分,湘军的主力和太平军的主力都在湘潭,所以湘潭作战的结果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曾国藩身为湘军主帅,靖港小小一败就要自杀,根本不问湘潭那边的情况怎样。结果湘潭方面,塔齐步率湘军主力大获全胜,不仅大败林绍璋主力,还一举攻占了湘潭。直到湘潭的战报传来,主战场获胜的消息传来,曾国藩这才不搞他的“自杀秀”了。

  你看,从靖港之战来看,不能说他临危不惧吧!不能说他指挥若定吧!不能说他眼中有全局吧!也不能说他有多高的军事天赋吧!

  可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曾国藩就能领着湘军最后扑灭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呢?

  事实上,曾国藩不仅天赋不高,智商不高,不仅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身上有着很多性格及个性上的缺点和缺陷,而且,也跟普通人一样,在人生中有过巨大的遗憾。

  比如说,他晚年作为清廷重臣负责处理的“天津教案”,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曾国藩后来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当时天津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一个大案。当时天津有几十个孩子失踪了,说明这是一起拐卖儿童案。当地官衙破案时,发现此案与一个叫王三的人有关,而王三则是法国人办的一个天主教堂下的教民。当时就有很多百姓跟着官府的办案人员到这个天主教堂去抓王三,但天主教堂却不承认有叫王三的教民。两边对质的时候情绪失控,先是官府的办案人员受了伤,结果现场愤怒的天津市民火烧了教堂,导致法国驻天津的领事还有教堂人员的死亡。

  这一下事情闹得很大,慈禧亲自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这个事。当时,曾国藩已经开始在努力促成洋务运动的展开,他的口号是“徐图自强”,所以他老想着通过内部的改良来促使国力的增强,并不想跟法国人开仗。所以,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就软了。最后,就案子查案子,并没有充分考虑当时国人的情绪,反而重办了当时现场放火与杀人的市民。

  这一下天下汹汹之口,都纷纷指责曾国藩是卖国贼,曾国藩百口莫辩,最后也只能背负着这个骂名办完了案子。虽然曾国藩后来也反复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在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下,他这样处理有他自己的苦衷,但当他人生弥留之际,他也表示过对天津教案处理方式的后悔与反思,并认为这确实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

  你看,我们一般人都知道曾国藩名气大,名头响,有人称他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有人称他是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第一人,还有人说他是两千年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更有人说他的思想、他的学问是传统儒家得以延续的关键。这么重要、这么声名显赫的一位历史巨人,他的童年竟然这么资质愚钝,他的身上也有那么多类似于普通人的缺陷与缺点,他的人生更有着不可摆脱的巨大遗憾。

  那么,这样一个看上去应该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了呢?

  这是一个终极的问题,事实上也就是如何成就人生以及发现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可以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内容。

  请注意,是“最重要”,而非“最重要的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