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淡与静
除了静坐之外,曾国藩练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
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说:“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就是说碰到的事儿的时候,心中不静,不仅事儿做不好,而且还不养生,还容易导致困乏。
“心正气顺”是什么呢?
就是淡泊守志。
所以他在家训里说过一名言,说:“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那意思是说,一个人临事淡定、冷静、从容,不要问他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这个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心中不藏万卷书,没有很深的识见,断难养成临事不躁的从容气质。
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
17世纪,在荷兰有个非常普通年青人,他家境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也只勉强读过几年书,后来就跟人去做学徒。再后来,他的家乡荷兰代尔夫特市政厅需要招聘一个看门人。这个位置工资很低,地位也很低,一般没什么人愿意去做,而这个年青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应聘了这个位置。
他在这个看门人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谁也没觉得他会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也没什么人特别尊重他。而这个人完全可以用我们常说的不思进取来形容,他从来不想换个更好的工作,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也只有淡然一笑,大概不用忍就过去了,所以他在这个看门人的位置上也一直平静地干了几十年。
但就是这个平凡的看门人,开创了整个微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他就是荷兰著名的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列文虎克。
原来列文虎克之所以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这么低调,也可以说是这么淡定,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最大的爱好是磨镜片,开始只是磨放大镜,后来因为他的看门人工作也简单,不易受到干扰,所以他能静下心来把镜片磨到一般打磨工难以想像的地步。
如果你配过眼镜,你就会知道,把那个镜片打磨到刚好的地步有多困难。现在因为有精密的仪器,所以磨起来一会儿就可以了,看上去也简单多了。但当年都是用手工磨制的,那真是叫水磨的工夫,心不静怎么可能做到呢?
大概在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比列文虎克更静的人了,所以他本来只是想磨制放大镜,但却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他一生磨制了五百多个镜片,制造了四百多种显微镜,带领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精子、细菌、微生物那些原生动物。列文虎克因此也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开创者。
这就叫“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列文虎克就是得静之道的楷模。因为这种心静的境界,他还很长寿,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被英国皇家学会尊称为荣誉会员,荷兰女王甚至亲自到他住的小镇去拜访他。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时候,你猜这位神奇的科学家会如何回答?
他什么都没说,还是一如既往地那么安静而从容,只是把自己长满老茧的磨镜片的手伸出来给记者看了一下。这就是他最好的答案:安静地守住时光,打磨岁月!
当然,列文虎克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他告诉我们,你只要能静下来,就能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做到纯粹,而这种极致与纯粹就一定孕育着人生最大的价值与成就,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真学问”。
所以曾国藩有一句家训名言,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静”这个字之所以能与代表心情舒畅的“恬”字组词,就是因为安静可以带来健康、美丽、智慧与人生的价值。
正是靠这个“静”字,曾国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渐渐的有些浮躁,很多人的心态也日渐浮躁,能从曾国藩的人身经历里学到一个静字,我想,一定会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静下来之后,曾国藩果然开始心地空明了,看问题也看得更清楚了,他终于认识到要成就人生必须要克服两个字。
那么,这两个字会是哪两个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