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男人戒烟(1)
有个词叫盖棺定论,是指在一个人生命结束之后对其一生作出一个总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具有高度的归纳性与概括性。
但有些定论往往长篇大论,君不见许多纪念性的文章,虽然也算盖棺定论,但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所以我喜欢的盖棺定论越短越好,像司汤达墓上的墓志铭,就三个词——
“活过,爱过,写过……”
这是多好的盖棺定论啊!
所以我们要为曾国藩作个盖棺定论的话,我认为可以比司汤达的墓志铭还要简单,只要一个词就够了——
自省。
“自省”这个词,真是非曾国藩莫属。
首先,这是遗传决定的。最有名的有关自省的一句名言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一个人每天都应该不断的反省自己,要不断的自省,并非每天三次,“三”在这里是多次的意思。但千万不要因为这句话出自《论语》,就以为这是孔子的话。事实上,这话的版权不属于孔子,而是曾国藩他们曾家的老祖宗——曾子。
曾子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是儒家学说重要的传承者,也是孔子到孟子之间最重要的一个桥梁。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据说就是他写的。
曾子一生最有名的一句名言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而他提出的最重要的儒家学说,就是自省论。一个人只有反复不断的自省,才能最终超越自我。而在后世两千多年的时光里,能体现这种自省论的人固然很多,但最突出、最典型的无疑是曾子那位两千多年后的曾家后代曾国藩。所以说,这大概也是冥冥中注定的,或者就是两千年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其次,曾国藩一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光环,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概括他的人生,最重要的关键词,首推“自省”莫属,这几乎也是后代曾国藩研究者的一个共识。
说到曾国藩的自省,不得不说到他一个有名的生活习惯——写日记。
曾国藩的日记写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自他29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了下来。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写过日记,只要上过学,小学老师就会让我们写日记。虽然大家都写过,但很少有人可以坚持一辈子。这个很少能坚持一生写日记的人里,就有一个叫曾国藩。他甚至到他临死前的前一天,还在写;甚至到眼瞎了,手抖了,甚至也笔也握不住了,但还能坚持写下去。就这份毅力,已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在曾国藩自己,他可能并不认为写日记最难坚持,事实上他认为最难坚持的事儿,是他在日记里反复提到的一件事。这件让曾国藩苦恼了小半辈子、甚至让他也觉得是很难坚持的事儿,其实也是很多男人的一个苦恼,就是——
戒烟。
说到戒烟,又要说到遗传。曾国藩年青时染上烟瘾,就是受了他爹的影响。
曾国藩的父亲,叫曾麟书。他虽然是曾家第一个读书人,但也是曾家最不得志的一个读书人。不要说考进士了,就光考一个秀才,也就是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曾麟书就整整考了十七回,也真是“活到老,考到老”了。后来人到中年,好不容易考上一个秀才,然后心灰意冷,发誓再也不考了,所以他到死都只是一个秀才。他因为科举考试不得志,就一直很消沉,再加上身体也比较瘦弱,所以就当了个私塾先生,曾国藩一开始就是在他爹的私塾里接受启蒙教育的。
曾麟书因为不得志,心里时常烦闷,就养成了一个宣泄的习惯——抽土烟。
请注意,是“抽土烟”,不是“抽大烟”。晚清时候说的抽大烟,是指抽鸦片,而曾麟书抽的这种烟不是鸦片,是当地老百姓自制的土烟。
但这种土烟,说起来不是鸦片,倒也胜似鸦片。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湖南人自种的烟草,就其种植来说,还是非常讲究的。一般都要选择地地道道的沙土种植,平常还要不停地加肥料。都什么肥料呢?一般要用陶末灰、土砖灰,而且都要那种放了很久的那种淘末灰和土砖灰,还有就是鸡粪灰。这些肥灰,功效胜得过化肥!“黑化肥发黑会发挥”,这段顺口溜号称顺口溜之王,这些肥灰种出来的烟草,也可以称为烟草之王。那个劲道,据湖南人自已说,是既恼,又辣,劲头十足,吸上一口,刚学吸烟的能呛个半死,抽上瘾的那就快活似神仙了。这种土烟,岂不是列胜鸦片!
因为老爹有这爱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不正,儿子也容易歪,曾国藩在十七岁的时候受他爹影响,染上烟瘾,从此,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烟民。
大概只要是烟民,就都有过戒烟的历史,曾国藩也不例外,而且他的戒烟史还特别有典型意义。什么典型意义呢?曾国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那句话——
“男人戒烟,就和女人减肥一样,永远都有明天!”
曾国藩开始学抽烟的时候,因为他老子也抽,所以也没多管他,所以他也并没觉得抽烟有什么不好。后来他21岁的时候,不跟他爹读书了,等于是转学了,到了一个叫涟滨书院的地方读书。当时涟滨书院的山长,也就是校长,叫刘元堂。刘老师很擅长赏识教育,对并不出众的曾国藩青眼有加,曾国藩就是在这时候立下了一生的远大志向,所以说赏识教育在青少年阶段那是非常重要的。
刘元堂虽然欣赏曾国藩,曾国藩也确实进步非凡,但刘老师、刘校长最不喜欢曾国藩的地方,就是他的烟瘾。有一次,向来对曾国藩和颜悦色的刘老师借题发挥,居然就因为曾国藩抽烟,把他狠狠训斥了一通,说他并无大志,因为一个年青人居然喜欢上抽烟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儿,他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呢?
刘老师这时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一般,要是另外一个一般的老师就抽烟训他一顿,可能也不会让年青的曾国藩产生那么大的震动。但刘老师不一样,他最欣赏曾国藩,曾国藩当时也最佩服他,越是这样的老师,他的批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越大,这也可以看出这位刘老师的教育艺术来。
曾国藩受了他敬爱的刘老师的一顿骂,有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仿佛听了佛门狮子吼,一下子幡然醒悟,认识到抽烟确实是个恶习。于是他平生第一次发誓戒烟,而且为了表决心,21岁的曾国藩甚至做了一件对他来说可以算是惊天动地的事。
什么事呢?
改名励志。
曾国藩原来不叫曾国藩,他祖父给他起的名字原来叫曾子城,字伯涵,号居武,曾国藩考中科举之前,一直都叫曾子城。曾国藩曾经跟人回忆过,说他这个曾子城的名字,原意是说孔子的学生曾参,也就是曾子,他们曾家的那位老祖宗,曾经居住在武城,所以“曾子居武城”,拆一下,就成了曾子城,号居武。而“国藩”这个名字则是他考中科举之后,他的另一位老师帮他取的。
那么,这个科举前就立志戒烟的曾国藩又改的什么名字呢?
其实,他当时改的是那个“居武”的号,后来一般人都不知道曾国藩曾经有个“居武”的号,但一般都知道他号“涤生”。这个“涤生”的号后来大大有名,一般都称曾国藩为曾涤生。这个“涤生”,就是曾国藩为了戒烟而专门起的一个号。
那“涤生”两字是什么意思呢?
望文可生义,很简单,曾国藩自己解释说:“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全集·日记》)
“涤”就是洗涤污垢的意思,“生”就是获得新生的意思。曾国藩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就是说以前那个喜欢抽烟、没有志向的曾国藩,打今儿起,就算死了;说“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是说我曾国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戒了烟,那就宛如新生!
你看这志向,这决心,这勇气,还有这架势,摆得那叫一个足。为此甚至改了名号,可见其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所以按理说,按他这个改名励志的表现来看,曾国藩的戒烟运动应该会有比较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