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借戏班小计赚胡子,斥阉孽私语动侯生 当众允诺
“定生,你说,阮胡子他肯借戏给我们么?”侯方域扭过头来,怀疑地问。
陈贞慧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若是别人去借呢,兴许当场闹翻也难说。如今宗子肯去,我瞧准成。他惯会认低服小,又是那一副无可无不可的脾气,这一层,你我都不及他!”
“可你瞧,月亮都升起来了!”侯方域不耐烦地说。
陈贞慧回头望去,东窗外,沉沉的夜色已变得有点透明,青苍色的雾霭浮荡着。远处的城墙上,那星星点点、因戒严而增设的灯笼和火把暗淡了下去,一轮银盘样的满月正从女墙上露出头来,几片薄薄的云彩,边缘上镶着银白色的光辉,冉冉地浮动着……
陈贞慧的目光不无忧虑地在城墙上停留了一下,随即回过头来:“别急别急,我算准了。阮胡子听说是我们借戏,别说一晚,便是十晚,他也会满口应承哩!快去想你的诗吧,看轮到你了!”
“这有何难,我早就有了!”侯方域说着,踱了开去。
他一直走到水阁上首,那里并排摆着三张八仙桌、几副笔墨砚纸,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的正皱着眉头默想出神,有的在胸有成竹地执笔挥写,还有的则在咿咿唔唔地吟哦推敲……这也是顾眉出的主意,要大家都来给董小宛写诗捧场。那已经写好的一二十首诗,就一张接一张地贴在墙上,供大家浏览品评。这当中,顶活跃的要数梅朗中和冯班。他们如鱼得水似的在人缝中钻来钻去,两双闪闪发光、因兴奋而变得出奇相似的眼睛,前后左右地忙个不停,一会儿对这首诗称赞几句,一会儿又对另一首诗大摇其头,再一转身又热心地替别人推敲斟酌起句子来,甚至干脆一把夺过笔,把人家的稿子改得一塌糊涂。
“嗯,这首诗好!好就好在纯乎唐音,绝无半点江西派臭脚丫子气!”冯班站在一首诗前,大声称赞说。
梅朗中撇撇嘴:“纯乎唐音,谈何容易!只这‘雄浑高华’四字,今人便是学足一生,此境也永不能到。何况这诗虽刻意求工,终伤绮靡,结句更已近隐僻。老兄如此推许,只怕有些儿走眼哩!”
“什么,我老冯也会走眼?”冯班顿时瞪大了眼睛,“此诗决无绮靡、隐僻之处,即便是绮靡、隐僻,也不定就不是唐音!我问你,温飞卿绮靡不绮靡?李义山隐僻不隐僻,是不是唐音?”
“那是晚唐,而非盛唐!”
“啊,盛唐是唐,晚唐难道就不是唐?”
“虽则是唐,唯是唐音却应以盛唐为正格!”
“既然是唐,便是唐音!”
“终非正格!”
“也是唐音!”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越争越激烈,弄得大家头昏脑涨,只好都停下来,怔怔地瞧着他们。顾眉见了,不禁大皱眉头。她看见侯方域走近,就连忙朝他打眼色。
侯方域却装作没看见。不过,他也知道梅朗中是有名的“诗痴”,而冯班却是天字第一号的“诗狂”。这两个宝贝凑在一块,如果无人制止,只怕吵到天亮也停不下来,于是便分开人丛,走过去,先瞧一瞧那首引起争论的诗。原来是一首七绝:
温柔婉丽复冰清,
水入山塘便有情。
微雨凭君舟上望,
小帘人影正盈盈。
下面的落款是“金沙吕兆龙”。
侯方域心想:“这诗小有情致,却非唐音,但并不见得绮靡、隐僻。可笑他们却乱争一气。这一痴一狂,只怕已是入魔了!”于是,他大声说:“你们都不要争!等我写出一首来,也让你们瞧瞧是唐音不是唐音!”
说完,他就大步走近桌子,拿起一支兼毫湖笔,把已经酝酿好的一首诗,龙飞凤舞地写了出来:
水阁金荷斗日曛,
双凫惊起隔花闻。
北涛南走三千里,
不解飘零哪识君。
侯方域刚刚抛下笔,站在旁边瞧着的社友们已经哄然叫起好来。侯方域笑了一笑,回头瞅着两个争吵的人,意思是说:“怎么样啊,这可是唐音!”
两个争吵者也显然被这诗的不同凡响吸引住了。冯班一声不响,狂热的脸上现出茫然若失的神情;梅朗中则用贪婪的目光死盯着诗笺,“啊,朝宗,真有你的!”他嫉妒地喃喃说。
这当儿,几个社友已经把坐在一边的冒襄和董小宛拖了过来。
“辟疆,你快来瞧——‘北涛南走三千里,不解飘零哪识君!’朝宗这诗,可是把你俩一笔儿写出来了哩!”一个社友兴冲冲地叫。
“是啊,宛娘若不因飘零,便不会识得辟疆;但既识了辟疆,从此便不必飘零了!妙!”另一个摇头晃脑地说。
“可别放过了‘不解’二字!”有人高声指出,“唯宛娘深解飘零之苦,是以对辟疆一往情深!若不解飘零之苦,哪得如此情深?而情既愈深,则自必愈欲早脱飘零之苦。区区二字,已把宛娘的心事和盘托出,这便是‘诗眼’了!”
“辟疆,莫要辜负了宛娘生死相随之志啊!”几个声音同时敦促说。
“我们写了这许多诗,如今也该辟疆来和一首了!”又一个声音提议。
“对,对!”大家同声附和。
冒襄没有立即作声。自从同董小宛来到水阁之后,他一直很少说话。虽然顾眉那一番话,确实给他指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来解决由于经济拮据所面临的困难,可是他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这样做,尤其拿不定主意娶不娶董小宛。然而,当他来到水阁之后,眼前的气氛却使他吃惊了。社友们上自吴应箕、陈贞慧,下至一般同人,都异口同声地推许董小宛,夸奖她不仅色艺无双,而且品格超群,是风尘中一位极难得的奇女子。他们尤其对董小宛不避艰险,千辛万苦地到南京来寻冒襄这一行动赞不绝口,认为能获得这样一位女子的心,是冒襄的莫大福气。接着,大家就一窝蜂地题诗赠句替董小宛捧场,鼓励她不怕挫折,追求到底。这一切,都使冒襄感到有点意外。他原以为,在名士圈子中,董小宛的身价,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陈圆圆。他既然失去了陈圆圆,如果退而求其次,娶董小宛的话,难免会为人所笑。但现在看起来,情况并非如他所料的那样。经过了这次反复和波折之后,冒襄也渐渐看清了,董小宛有不少好的品质,恰恰是陈圆圆所欠缺的。而且,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看来如果自己仍执意不允,就显得太过褊狭和无情,不仅多少有点对不起董小宛,而且还会大大地扫了社友们的兴。万一董小宛伤心绝望之余,干出诸如自寻短见一类的傻事来——这是很可能的——那么就很难得到社会上的谅解,自己的声誉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想,冒襄就感到一种压力。这是一种柔软的、然而坚韧的压力,就像一张网,而自己则成了网中的一条鱼。他似乎能够逃脱,但事实上却没法逃脱……
“哎,冒公子,你倒是快写呀!我们都等着瞧哩!”一个女人清脆的嗓音在耳边响起。冒襄一回头,发现顾眉那双带笑的、大有深意的眼睛,正在很近的地方紧盯着他。
“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冒襄觉得心里有一个声音这样说。于是,他点点头,拿起笔,沉吟片刻,慢慢地在诗笺上写出了这样几句:
白门柳色向江分,
一棹烟波溅练裙。
莫道啼鹃啼不歇,
皋云犹得似巫云。
他一边在写,梅朗中就在一边大声地读出来,所以不仅站在旁边的人瞧得清楚,站得稍远的人也都听到了。冒襄刚写完,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好了好了,辟疆已经答应了!”
“‘皋云犹得似巫云’!就是说,今后辟疆和宛娘的巫山阳台之会,要移到如皋去了。好句,妙句!”
“喂,这‘皋云’可有出典?”
“老兄何其健忘——‘飞云冉冉蘅皋暮’,便是贺方回《青玉案》里的一句。辟疆移用于此,他又家在如皋,正是一语双关哩!”
“哎,可惜今日不曾请得柳麻子来!”
“怎么?”
“他惯喜说什么时事书。今日这‘众名士大宴秦淮河,冒公子新题巫山咏’便是绝好的一个关目了。”
“那么,其中自然非说到老兄不可啰?”
“老兄何必取笑。你倒说说,这秦淮河上若然少了我辈,又安得有如许风流!”
“哈哈哈哈!”
“快,快拿酒来!”一个洪亮的声音盖过了愉快的逗乐,那是冒襄的拜盟兄弟陈梁。很快地,酒拿来了。乱纷纷当中,冒襄只觉得陈梁把一只酒杯塞在自己的手里,另一个人端着酒壶把它斟满。
“你们两个先饮个交杯儿!咦,小宛,快过来啊,还害羞什么!”那是顾眉得意的嗓音。
直到这时,冒襄才忽然想起:“是啊,我怎么忘了小宛?现在,她自然该高兴了,只不知是什么模样?”他不禁用眼睛寻找着,随即发现董小宛就站在他左边不远的地方,手里也端着一杯酒。不过,出乎冒襄的意料,她并不是在笑,也没有显得怎么激动。她平静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瞅着冒襄,那澄澈的、略带忧伤的大眼睛仿佛在问:“你这一次是真心的么?不会再变了么?可是,我却有点担心,真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