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星洲富豪”连瀛洲 8、剪不断对故土的爱
企业家分很多种。有的人富了之后,通过奢侈品消费在外表形态上获得某种标志性满足;还有的人富了之后,始终把养育自己成人的乡亲和培育自己成才的家乡记在心间,用实际行动回报着社会。
吃水不忘挖井人,与其他海外商人一样,连瀛洲也非常重视自己的根。
身为一个典型的华人,连瀛州极重视华人的传统习俗。比如,文华大酒店开张的日期是1973年的8月,扩建的文华大酒店揭幕的日期是1981年的8月,华联银行中心开幕典礼的日子更是从年、月至日都是8字,即1988年8月8日。
连瀛洲身在海外,他怀念祖国的方式体现在他对中国元素的热爱。在他建立的华联银行使用的商标上就有中国钱的标志,有一次,一个下属建议他改变这个标志,结果被他痛斥了一顿:“绝对不行,我在中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喜欢那个硬币了。”
“我是个新加坡人,可是,绝对不会忘记中国。”连瀛洲这样讲过。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直至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之前,连瀛洲虽然没有与中国有直接联系,但是他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动向,注视着有高度增长潜能的中国市场。1970年,连瀛洲就曾精辟地预见到中国的发展。他对友人说:“尼克松总有一天会和毛泽东握手,因为中国正设法打破孤立的局面。”1972年,尼克松果然访问中国,化解中美二十多年冻结的关系。
作为一名海外商人,连瀛洲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地眷恋,他曾多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比如,1978年,他在新加坡会见了邓小平;以后,又陆续与到新加坡访问的乔石、朱镕基、陈慕华、陈俊生、谷牧等中国领导人会面。从1984年开始,他更是以80多岁的高龄连续四年访华,也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热潮。
看时机成熟,连瀛洲开始在大陆扩展他的事业,他愿将自己的热血洒向这片给他生命的土地。
1983年,华联银行集团在北京成立代表处。1984年,成立深圳代表处,1994年把它升格为分行,成为新加坡的银行在深圳开办的第一家分行。1990年,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竣工开业,投资商正是华联银行集团与中国银行集团、上海市政府。1992年,华联集团参股与管理北京首都大酒店。1994年,投资7000万美元,独资兴建海口市文华大酒店。至于参与中资金融机构的集资和融资活动,以及贷款给中国的基础工程建设,更是不胜枚举。
连瀛洲事业的扩展为大陆的经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他还大力投入到内地的慈善事业中去。
从22岁始,连瀛洲就拨出部分收入资助多所华文学校,并且是南洋大学和义安工艺学院的创办人之一。1992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颁发给他名誉文学博士荣衔,并受委为该校名誉副校长。他曾说:“教育乃国家之千秋大业,我既然年少时离开中国,没机会读书,如果能帮助他人完成学业,我自然义不容辞。”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贡献也就更多。连瀛洲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早已经融入新加坡社会与经济,但是他在贡献当地的时候,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始终回馈生养他的故土,他说:“我必须不断有所建树,留下点成绩,让后人知道我曾在这个世界尽力做过事。”
财富课堂 报本意识,让海外商人生意延绵不绝
海外商人有很强的乡土意识,他们看重家族血缘关系。虽然他们一直在海外创业,但是他们仍然放不下故土。许多人成功后都会回报家乡,做投资,或者做公益事业。
知恩图报的人,会赢得信任、口碑和人缘,这对他们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连瀛洲发达以后,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他投身公益事业,奉贤自己的力量,反过来也促进了他在内地的投资和发展。
早年旅居泰国的庄世平,并在香港筹办了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他对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公益事业,倾注了一腔心血。
在庄世平的牵引、协助和极力促成下,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创办了汕头大学,圆了数千万海内外潮人在潮汕大地创办综合性大学之梦。汕头大学从筹办、选址、勘察、设计到校董会成立、内部管理、师资力量、教职工福利等具体工作,庄世平先生都躬身亲为。
庄世平说:“作这一个中国人,这个根不能忘,离开了这个根还能说什么呢?只要我们的国家能够好,这是一个总体原则。国家民族不富强,不自立,做一个中国人是很难过的。在国内大家都在一起,也许感觉不强烈,跑到外国去,这种感觉十分强烈。一个民族有几千年的文化,怎么不能在世界上发挥我们国家的作用呢?现在中国解放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些都是很值得骄傲的。”
许多海外商人事业有成后,都回报家乡,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反过来也帮助他们在商业上获取了更大发展空间。
(1)报本意识赢得尊重和信赖,让海外商人赢得了声望,方便在商业上大展拳脚;
(2)为家乡做公益事业,发展了当地经济,再进行商业投资,容易有更大回报;
(3)在回报家乡过程中,结识了更多商界实力人物,这是宝贵的人脉财富。
当众多海外商人经过努力获得巨额财富的时候,他们不忘回报自己的祖国,这也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