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视富贵如浮云?
明朝思想家李卓吾认为人有私心是人的天性。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他说,孔夫子虽云视富贵如浮云,到了相鲁三个月,还是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缁衣羔裘,对这些华贵的安排显然并不抗拒。利己之心的确是人类秉赋之自然也。查先生当年在《明报》天天写社评议论世局国事,有口皆碑,不少人都想知道他判断政情为什么都那么准。查先生私底下总爱说,人是自私的,推测个人或政府的用心和行动,必须推己及人,先从其自私的角度衡量其得失,然后判断其下一步之举措,一定不会离题太远。这话大有道理。
马卓安这次在香港总商会午宴上的演说指出英国要确保《联合声明》的内容全部落实,说是“我们决定这样採取主动,并非纯綷出於道义上的责任;英国亦有本身的利益,驱使我们要採取主动”。这是实话。这篇讲稿有政府发的中译本,似乎没有错译之处,只是文字远不及原文之轻松浅白。\"Our commitment to take such a lead does not stem just from our moral responsibility. It is powerfully reinforced by Britain\'s own self-interest.\"我试用另一种方法演绎:“我们率先这样做,并非纯粹为了我们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英国本身的利益实在相当大,我们更需要这样做了。”文中有一句话说,“香港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英文却白得多了:\"Hong Kong has changed greatly\"(香港变了很多)。“无可否认,在这些日子里,曾有接二连三的争论”;这一句的原文只说:\"There have been Arguments certainly\"(当然,争论是有的)。“不过,这些争论并未带来任何事故”(\"Arguments, but no disasters\"),中国人大概会说:“只限於争论,并没有惹出祸来”。翻译也要自私,先考虑中国人听了会有共鸣的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