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和之路 一、歌未竟,东方白
靠着改朝换代(王朝更替)和不断输血(外族入侵),帝国制度风雨兼程走到了20 世纪初,并在这时结果了自己。这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因为帝国并没有从内部产生颠覆它的力量,它也不认为自己的路已经走完。按照过去的经验,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修复的功能来延续生命,却被一下断送了前程,正所谓\"歌未竟,东方白\"。
的确,清原本是不该亡的。
在中华帝国史上诸王朝中,清的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内外蒙古和台湾,全都被它纳入版图,远远超过自秦开始,汉、唐、宋、明因之的\"传统疆域\"。清的人口也超过历朝历代。据统计,秦代人口不过两千万,汉最多六千万,晋一千六百多万,唐四五千万,北宋四千六百万,元末五千余万,明末六千余万,清的人口则至少上亿。所谓\"四万万五千万同胞\", 当有不少是大清帝国留给中华民国的\"人力资源\"或\"人口遗产\"。
清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仅次于元)。大清帝国与列强战争的失利,常常使人们误以为它不堪一击。其实,在传统战争范围内,它是战果辉煌的。我们不妨将其与暴秦、强汉和盛唐作一个比较。秦的军事力量是很强的。秦始皇\"南取百粤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 过秦论》 )。结果怎么样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 阿房宫赋》 )汉的军事力量也是很强的。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铁马金戈,所向披靡。\"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在汉帝国那里不是理想,而是现实。结果怎么样呢?一个黄巾起义,就使它焦头烂额;一个董卓之乱,就让它命若游丝。然而大清帝国即便在遭受重创、国势衰微之际,仍尚能平定新疆,收复伊犁,镇压太平天国。至于前期平三藩、收台湾、对付教门会党,更是攻无不克。清王朝并不是\"纸老虎\"。
唐与清比较也相形见细。唐征高丽,屡征屡败,清则人关前即收服朝鲜。唐征突厥,断断续续,清则人关前即收服漠南蒙古诸部,入关后屡次讨伐准噶尔,皆获大胜,蒙古族几乎全部成为大清臣民。唐征西域,胜败无常,清出兵必胜,平定回疆,将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唐征吐蕃,负多胜少,清六次用兵,五次大获全胜,终其一代,藏不敢叛。一个王朝的军事力量,其用途无非两端,一是安内,二是攘外。无论哪一项,清都不逊于历朝。即便在与列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也没有像宋、明那样至于亡国。
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武力强大,并不等于这个王朝就一定强盛,更不等于其统治者就一定能坐稳江山。元之疆域既广,人口亦多,武力更强,却不过百年而亡。相反,同为\"异族\"入主中原,清的寿命就长得多。而且,清帝逊位以后,尚能享尊号宫室不变,结局并不太坏。事实上,大清王朝的国运十分长久,即便从1644 年入关算起,也有267 年,仅次于汉(426 年)、唐(289 年)、宋( 319 年)、明(276 年)。但汉有新莽,实为两代;唐有武周,实为腰斩;宋则后来只有半壁江山,北宋不过167 年。而如果从1616 年建国算起,清之国祚则还要超过明,竟长达295 年之久。这样算下来,清竟要排在第一。长治久安的秘密不在兵强马壮,更不在地大物博,而在政治清明。在同为集权政治或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清代的状况至少不能说是最坏的。相反,清之所谓\"康雍乾盛世\",持续134 年,远远超过汉的\"文景之治\"( 50 年),隋的\"开皇之治\"( 24 年),唐的\"贞观之治\"( 23 年),宋的\"太祖太宗之治\"( 30 年),明的\"仁宣之治\"( 11 年)。当然,诸朝还有其他\"治世\",但断断续续,远不如清之\"治世\"连续三朝,一贯到底。
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清代统治者(包括皇帝和摄政人物)也大多勤政。除\"三节两寿\"(春节、端午、中秋,皇帝、太后寿辰),几乎日日办公,而且\"当日事当日毕\"。每天披阅奏折数十上百件,不过寻常之事。清帝国制度相当完善,办事效率和保密程度也比较高。从中央到地方,体系严密,结构完整,号令畅通。因此虽然祸乱不断,却从未动摇国本,引起分裂,最后终能以和平方式,将政权完整交出。清之政治,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糜烂。
民生和民族也基本不成问题。所谓\"基本不成问题\",是说其民生状态和民族关系都不是最坏的,至少没有坏到官逼民反的程度。实际上清代统治者生活尚属节俭,皇室年开支不过三万两,远远低于明的年开支一百六十一万两。他们对民生问题相当重视,政策也算宽松。自康熙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后,即宣布\"永不加赋\",以致康熙至道光二百一十余年间,民生富足,百姓多能维持小康。晚清时虽遭太平天国破坏,民族经济仍有不俗的表现。1895 至1913 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竟高达年均百分之十五,这岂是崩溃的迹象?当然,集权统治下广大平民的生活还是艰难困苦的。但这是历代王朝之通病,非清朝而独然。何况,清末民生再苦,也还没有像秦末、汉末、隋末、唐末、明末那样天灾与人祸并行,灾变与民变并举,饿殍piǎo遍地,饥民满国,处处揭竿而起。清王朝,不是因民生问题灭亡的。
民族问题亦然。历朝历代都有民族问题,但清的情况相对较好。汉、唐征伐不断,结果两败俱伤,只好和亲了事;宋、明放任自流,结果无力还手,终于国破家亡。元的情况最坏,公然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政策,结果是自己也被灭了。只有清,刚柔相济,软硬兼施,化敌为友,以少胜多,成功地创造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蒙古是其亲戚(蒙满贵族长期通婚),汉人是其子民(康熙以后实行\"满汉一体\"的政策),西藏是其臣属(达赖和班禅均由其册封),新疆是其辖地(后更正式设省)。曾经让许多王朝都要头疼的\"蛮夷\"和\"外敌\", 连同也曾被视作\"蛮夷\"和\"外敌\"的清朝统治者自己,统统变成了\"中国人\"和\"自己人\"。这真是何等了得!
当然,民族矛盾总是存在的,\"反清复明\"和\"驱逐鞑虏\"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对此要作分析。在我看来,其原因有四。一是\"夷夏之辨\"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伤痛记忆犹新,三是满汉两族在许多方面并不平等(尤其是政治待遇不平等),再就是革命造反需要一个直截了当、具有煽动性的口号了。在一个民族情绪甚浓的国家里,民族主义的口号恰恰是最煽情的,何况汉人原本是多数。但不管怎么说,清末民族矛盾决没有发展到元末爆发民族起义的程度。相反,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各族人民都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共赴国难。清王朝,也不是因民族问题灭亡的(以上综述,参考了赵无眠先生的研究成果,请参看赵无眠《 中国历代王朝大排名》 )。
事实上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言,满清君主之符合中国传统,远远超过前朝本土出生的帝王;而他们所能行使之职权,也胜于历朝历代(请参看《 中国大历史》 )。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对于政权的颠覆时时怀有戒心,因此居安思危,殚精竭虑,扬己(满族)之长,避彼(汉族)之短,从而将帝国制度发展到了极致。也就是说,在帝国制度的框架内,他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并不比历朝历代差。清,有什么理由要灭亡呢?
一般地说,一个王朝所受的致命打击,无非内乱与外侵。历史上有亡于内乱的(如汉、唐),有亡于外侵的(如晋、宋),也有亡于内乱和外侵双重打击的(如明、清)。亡于外侵的,多因国力不强。比如西晋,原本是战乱中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脆弱王朝,偏又实行错误的政治制度(即门阀制度和分封制度),结果导致八王之乱,自毁长城,最后是\"五胡乱华\"。北宋(和晋一样,也是通过宫廷政变获得政权者),重文轻武,积贫积弱(财富集中于都市,兵力集中于京师,农村贫瘠,边防力薄), 结果屡战屡败,不断割地求和,最后是\"靖康之难\"。亡于内乱的,则多因纲纪废弛。比如汉末,外戚乱朝,宦官乱政,皇帝大权旁落。唐末,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皇帝死于非命。他们的灭亡,应该说都是\"理所当然\"。明清则不同。明清两代,国力既不弱,纲纪也算严整(清又胜于明),因此都是享国日久、中间没有断裂的朝代。明代的皇帝问题不少,比如洪武杀人如麻,永乐心狠手辣,正德胡作非为,嘉靖炼丹服药,万历四十年不理朝政。但元首虽有问题,政府却还不错。明代的政府,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套比较严密的官僚体系,又有一个基本称职的官僚集团,可以按部就班地处理军国大事,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皇帝和朝臣,大体上也都能相安无事。除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外,明代那些\"守成之君\",一般并不过多干预内阁事务(不像清代皇帝事事乾纲独断);朝臣也都能恪守君臣大义,绝少觊觎之心。所以,如果明清两代时间倒置,则所谓\"虚君共和\",似乎也并非绝无可能。当然,由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原因,也只是\"似乎\"而已。明之所以亡,原因当然也有多种。其中之一,是太不讲人权,太不把官民人等当回事。明代长时间实行特务统治,东厂、西厂,锦衣卫,横行霸道,草菅人命,正所谓\"视民众为如蝼蚁\"。明代皇帝,口含天宪,滥施淫威,动不动就当众廷杖,剥皮实草,正所谓\"视人臣如草芥\"。再加上宦官用事(如刘瑾),奸臣专权(如严嵩), 皇帝自甘堕落(例子很多),官场腐败成风(例子也很多),百姓走投无路(比如逼反李自成),也就非亡不可。
何况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运气也不好。他接手这个政权时,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江河日下,日薄西山,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就治乱循环的气数周期而言,此时已到王朝末日;而政局的糜烂又不可收拾,王朝的弊病已积重难返。更糟糕的是,明代末年,内忧外患一并发生,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朝廷顾此失彼,哪里经得起这内外夹击?所以,倒霉的崇祯皇帝虽无亡国之德(并不荒淫,也很勤政),却有亡国之命。大明不亡在他手上,也要亡在别人手上。果然,李自成一进京,多尔衮一入关,明就亡了。
清却没有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而立即灭亡。因为此时的清,虽非壮年,亦非垂老,生命力并未完全衰竭。但是,明的灭亡不过又一次改朝换代,帝国制度纤毫未损,反倒又延续了二三百年。清却不亡则已,一旦土崩瓦解,就连同帝国制度一并埋葬,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