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与挽歌:\"辫帅\"张勋复辟 第六节
复辟失败,复辟派树倒猢狲散,康有为剃掉头发,躲进法源寺做起和尚;杨度一溜烟跑到上海,做起\"名士\"。倒是被\"封\"为\"法部尚书\"的劳乃宣,在大堂上刻下一行\"生是法部官,死是法部鬼\"的字句后,在法部大堂悬梁自尽。
昙花一现的复辟梦破灭,溥仪又伤心又害怕,放声大哭。
黎元洪鲁莽失计,征召张勋进京,惹来这弥天大祸,自感再也没脸当大总统,就辞去职务,搬到天津私宅养老,从此基本消失在民国史上。
段祺瑞迅速平定复辟,在一片\"再造共和\"的钦赞声中,于7月14日雄赳赳回到北京,复任国务总理。
祸首张勋,被德国使馆派出汽车接走,送到荷兰使馆躲避。张勋又蹦又跳,决心以死相争,最后还是几个洋人七手八脚死命把他塞进汽车。
这场闹剧,形同儿戏,性质却极严重,因为关乎国体;同时,这十二天的闹腾,让中国的首都在国际上出尽洋相。北洋政府说张勋不是政治犯,而是国贼,要求荷兰使馆引渡张勋。而张勋在使馆内声称他依然握有北洋政府要员怂恿、参加这次复辟的八十二件证据,并命部下着手编写徐州会议回忆录,以表示这件事北洋政府同样有份。
在荷兰使馆内,张勋为了便于逃出国,在荷兰公使的建议下,\"辫帅\"居然剪掉了他爱如生命的辫子。他对小妾说:\"以前不剪辫子,是因为我是中国人,现在要去入外国籍了,就剪掉!\"也就是说,他不肯承认自己是民国一员;他说的\"中国\",其实就是大清国。
段祺瑞投鼠忌器,也不敢对他逼得太狠。也许是觉得内心有愧,一些军阀,如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等纷纷通电或致函段祺瑞为张勋说情。张勋的儿女亲家张作霖,更是多次致函段祺瑞请求恢复张勋的自由,保证其人身财产安全。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民国大总统,于当年10月22日下令赦免张勋。
张勋终于获得了自由,并发还了财产。
晚年的张勋,对忠君、复辟的顽固思想和荒诞行为也有所反思。1920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对关于他企图再次复辟的凭空指责,他辩诬说:\"……至于往事(指复辟),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止于一击……勋年将七十,但求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
这位一手导演了民国最大闹剧的粗率武夫,此时已是心境淡然、与世无争的皓首一翁。他有时也和人饮酒赋诗,但遇到有人问起当年复辟,都只淡淡几句,不再多谈。
从一名书童出身的士兵,当到清朝的高级军官,金银美女,无所不有,张勋深感皇恩浩荡。报恩,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心理动机,支配了江西农家子弟张勋几乎一生的思想行动,而不管公意公理、历史趋势和时代大潮。
1917年7月21日,孙中山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说:\"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孙中山对张勋的这番评论,可算公正、体贴、豁达。
1923年9月12日,张勋病死于天津,终年七十岁。为了表彰他忠于清室,溥仪赐谥\"忠武\"。不知在另一个世界的他,是否还会涕泪横流,伏地大呼\"虽肝脑涂地,无以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