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八节
1933年,溥仪在日本的扶持、操纵下粉墨登场,当上伪满洲国的皇帝。他三岁登基,三年后在清朝覆灭中退位;十二岁又在张勋的一通胡闹中复辟,十二天后再次退位。当\"满洲国\"皇帝,已是他一生中第三次登基称帝了。
东陵被盗对他的刺激实在太大,再次上台的他当然不过是日本人手里一傀儡,但护卫祖陵的能力还是有了。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军\"强行进驻东陵地区,把东陵划归\"满洲国\"热河省管辖,并在这里设置了\"东陵地区管理处警察署\"。已被严重破坏、并仍然让无数匪徒盗贼眼红欲滴的清东陵,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安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末日来临的日军和\"满洲军\"纷纷向长城以北退去,伪警察机构也立即溃散。此时日本人的统治已经终结,国民党没来得及接收,而八路军也未在此地开展工作:东陵地区再次出现管理真空。
1945年底,一刻也不忘记东陵宝藏的盗贼又开始磨刀霍霍,砍伐陵区树木、撬拆地面建筑等零零星星的盗墓活动逐渐出现。这个苗头一动,中共冀东区党委立即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守卫;不料后来因国民党军队进攻玉田、武清,护陵部队紧急开往前线。
庞大、奢华、珍贵的清东陵,又一次失去了所有呵护,暴露在历史的风雨中。
1928年,马福田、王绍义匪帮正准备掘开陵寝,却为孙殿英盗陵做了嫁衣。孙殿英以围剿马、王盗墓匪帮为极好由头,开进东陵自己大干了一把。马、王被孙殿英击溃后,其团伙做了鸟兽散,但骨干分子一直贼心不死,特别是年轻时当过陵工、熟悉陵寝构造的王绍义。
因溥仪对东陵的严密保护,王绍义多年来无从下手。193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绍义定居东陵附近的新立村,和两个儿子种地为生,农闲时弹棉花补贴家用。看似金盆洗手的当年匪首王绍义在农家生活之下,依然与周边地痞时通声气,只等机会来临的一天。
东陵护理真空一出现,狐狸般灵敏的王绍义一跃而起,抓住这难得的缝隙机遇,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盗陵事宜。清东陵一次更大的浩劫就要降临。
王绍义首先串通一帮惯匪、地痞和流氓,以他们为盗陵主力;又勾结地方基层干部为靠山,主要是八路军十七团敌工部部长张尽忠、蓟县八区区长介儒、公安助理郭正、民政助理纪新等人。张尽忠在抗日中有过不小功劳,但胜利后,在东陵珍宝的巨大诱惑下,被王绍义拉下了水,成为1945年东陵第二次被盗大案的主犯之一。
王绍义也考虑到事发后的对策,他没有当年孙殿英恃以自重的军队,就想钻个\"法不责众\"的空子,拼命发动民众参与。除了素有联系的旧匪外,他串联了包括村民、村干、民兵在内的大批人等,仅附近十五个村镇,参加他这次盗陵的就有二百多人。
庞大的盗墓大军在王绍义、张尽忠带领下,在明楼内影壁墙下挖开一处洞口,沿石陵而下,然后用炸药炸开石门,入室劫掠如山财宝。
不说陵寝地道的复杂构造,单是帝陵石门共有四层,后陵石门也有三层,每道石门厚达一尺半,均为汉白玉、大理石制成。帝后棺椁放入地宫后,用粗绳牵引石制千斤顶入槽,将石门禁闭,陵寝便永久封闭。这番坚固,非人力所能掘破。
强烈盗宝欲望的驱使,让王绍义团伙\"克服万难\"。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一道道石门被炸药炸开,一座座地宫被掘破,一具具帝后棺椁被劈烂,昔日肃穆万分的清东陵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无数珍宝被盗出。张尽忠、王绍义规定,参加者人人有份,但必须由他们俩先挑。
打开康熙的景陵之时,一个叫田大化的旗人,平日在一些闲书中看到康熙墓里有个稀世之宝--九龙杯,在盗陵中就不断嚷嚷他啥也不要,就要这个九龙杯!
景陵洞开,田大花的儿子田广坤和同村的一个村民一马当先,奔到康熙棺前,瞪着血红的眼睛二话不说就拼命撬棺;棺木刚被撬开一条缝,两人急不可耐就朝棺中看去,不料棺中设有机关,一团绿火忽地喷出,将两人脸部烧个稀烂。
到分配财宝之时,虽二人被烧伤后中途退出,但给大家做了回挡箭牌,也有\"功劳\",财宝也给一份。康熙墓里还真有个九龙杯!就分给了田广坤,他爸田大化也就真的得到了这个他日思夜想的稀世之宝。
这伙财迷心窍的匪徒在陵区肆无忌惮劫掠达三个月之久。头一次孙殿英盗陵,用七天时间掘开了乾隆、慈禧二陵;而在这次大规模的盗陵犯罪中,数百人盗掘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和同治的惠陵,一共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