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一九九三年出版。题名为写作,但并不局限于写作本身。作家的点滴回忆与感受:孤独、酒精、情人、独居的乡村别墅、电影、乃至对小哥的爱都融入其中。全书收录了五个短篇,分别为《写作》、《年轻的英国飞行员之死》,《罗马》,《纯洁的数字》、《画展》。
玛格丽特·杜拉斯
短篇小说集,共由四个故事组成:《成天上树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和《工地》。《成天上树的日子》讲述一位年迈的母亲去看望居住在巴黎的儿子,描写了母爱这种特殊、永恒的爱,偏重于叙事,张力十足;《蟒蛇》中主人公回忆她还是小姑娘时,每周日都不得不接连观看两个场景,巨蟒吞噬活鸡,和遗恨吞噬七旬老人巴尔贝小姐,这两个场景平行展开,互为补充,引发思考;《道丹太太》讲述了门房太太和清道夫这一对忘年交的故事,诙谐幽默,发人深省;《工地》篇幅相对较小,描写一对男女因一块特殊的工地相遇,一段爱情缘它而起,以小见大,意味隽永。四篇作品中都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分析,笔触细腻,富于哲理。
玛格丽特·杜拉斯
晚年的玛格丽特·杜拉斯生活在疾病的困扰之中,写作、孤独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扬·安德里亚·斯泰纳的到来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去呼吸,去回忆。去挥洒最后的激情。痛苦的力量仍在,但已转向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以情人的名字为题,这本《扬·安德烈亚·斯泰奈》亦如对情人的喃喃私语,八〇年的夏天,也因此充盈起来。
玛格丽特·杜拉斯
闷热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突如其来的谋杀扰乱一家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卷入案情。小说围绕一场旅行与一桩凶杀命案展开,展现相似的两段爱情三角关系,迷乱、绝望的情绪似乎已进入杜拉斯的创作风格。爱,像船,但它没有更多的航线,它只能沿着忠诚这条唯一的线路行驶下去;一旦偏离,结果不是船毁,就是人去。爱,最深刻的表现就是专一,是双方都具有的一种独占欲望。爱,就意味着永远不要说对不起。爱,绝对不能分享。一对夫妻,同时出现了感情出轨,同床异梦的他们,徘徊在忠诚与背版之间;两段婚外恋,同时进行中。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一个夏季午后,七十八岁的昂代斯玛先生在山上新为钟爱的独生女买的房屋前等候露台工程承包人到来的几个小时中的活动,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起伏的思绪与山中光影的交错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前景。昂代斯玛先生坐在一个孤独的房子前,在一座孤独的山里。远处不断传来歌声,昂代斯玛先生回忆着,他的爱,疯狂地付出,透射在一头金发的女儿身上。一个黑洞,深不见底。这样的疯狂,欲望。爱的欲望。产生于缺失与依赖的欲望。除了女儿,他不知如何安放心中漫溢的情感。一座房子不算什么,他有钱,他可以买。买下整座山,甚至整个小镇。只要女儿愿意,他能付出的他都愿意付出。只要,只要女儿不离开,不长大,不从他手里脱离变成另一个男人的宝物。是的,他有钱,很富裕。但是,他怎么买也买不到女儿的爱。歌声不断传来,一首爱情的颂歌,多么优美的旋律,仅仅是文字就可以让人听见天籁。昂代斯玛先生不断构想女儿,那个在建好的露台上活动的她,那个在水塘边玩耍的他,那个贪馋的她,永远不会长大就连女儿的车停在了广场上都刻意不看:他拒绝失去。他顽强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