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王朔
假如说这个话题仅局限于说金庸的小说到底不是不是好小说?因为我写这个文章就是这么一个目的,我认为金庸的小说不是好小说,是港台俗文化的代表之一。但, 单就这个话题在大众文化的传播中是没有多少可谈的。也谈不长。它不可能允许就是金庸小说的好与坏这个话题进行长时间的争论,更不要说学术性争论了。
王朔
王朔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孤独的,是他在最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直面人生的精神。大多数的人被他表面上的游戏味、痞子腔所蒙蔽,没有看到他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启蒙主义者,对他的小说里流露出来的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对爱情的渴望、对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渴求视而不见。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我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我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关于这些书,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和自我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王朔
王朔早年的文字确实有些矫情,用真情实感让人感动,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少女情怀,是的,总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对爱情抱有幻想的,总有一个时期我们向往着拥有甜美的伴侣,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承认或不承认。空中小姐就写出了这样的感觉,让一个旁观者再次激发起内情几年前曾经萌动的感受,并或多或少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初恋再次浮现,边读边重温,感受不错。
王朔
男主人公何雷与女主人公石静是一对充满青春活力的恋人,他们正在精心布置新房准备结婚的时候,忽然厄运降临——何雷患了一种叫作 肌无力性疾病。他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结婚与否,而是生死存亡。何雷忍受着内心巨大的痛苦决定对石静隐瞒病情并想尽一切办法让石静离开自己。自此,故事便在一种催人泪下的氛围中向注定成为悲剧的结局发展着。其间最为感人的是何雷与石静分手的过程,他们 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甚至与他们相关的每一件事物都充满着难以言状的痛感,包括婚纱、杯垫、沙发靠背饰品,包括那一杯杯缠绵之极的酒……这种痛感弥漫于何雷患病后的每一行文字之间。直到最后,当石静得知了真相,当石静与新婚丈夫向何雷的病床走来,何雷却连笑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有泪水从他眼中流出,点点滴在那只向他伸来的美丽的手上。 谁能不被《永失我爱》所感动呢!
王朔
本书装帧醇厚、书香四溢,把那个时代的成长深刻的流露在你我面前,是难得的收藏与赠友的一个版本。《看上去很美》写的是什么?看书的人各持己见,然而王朔却如是说: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的一帮孩子,时间是六一年到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主要地点是幼儿园、翠微小学和那个大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家。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师、一群小朋友和解放军官兵若干。没有坏人,有一个幼儿园的阿姨有一点可笑,仅此而已。时隔七年之后,在记忆深处泛起的一段时光,值得珍藏与怀念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