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学术推广

朱樉在第一阶段的建设中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中央学术宫由朱樉全权负责,在三年内搭建完善渼洲的一级学术宫配备,不过其地点不是在渼洲都城鄀郢,而是设在昆阳。

双城生产区的特殊地位也将得到保留,不过其最高行政主官的任命权归于渼洲,学术宫有资格审核及建议更替之权。

原来的邑宰高子也将重新返回昆阳,只不过是以昆阳学术宫协正的身份,率领从九宗九挑选的一百名学术宫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边着手营建坐落于湛阪的学术宫,一边开展第一阶段的学术推广及认定事宜。

为了与传统行政体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诸子们大多喜欢僻静的环境,又或许是不忿于后世那句

“天下名山僧占多”,目前学术宫的选址几乎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昆阳学术宫也正处于湛阪与湛水之间,熊槐也效仿周地那样,非常大方地将整个湛阪租借给了学术宫,在此范围之内,将享有比较大的自治权,除非涉及叛乱等重罪,否则将不受渼洲管辖。

双城生产区则是渼洲上缴的

“会费”,从最高行政官员到各级吏员,学术宫都拥有审核建议权,这些人的俸禄将由自负盈亏的生产区负责支出,只是名义仍然属于渼洲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表面上看,熊槐可以说是下

“血本”,毕竟目前的双城生产区,其富庶程度甚至还要在鄀郢之上。可实际上他这却是在慷人之慨,更占尽了便宜,还名正言顺地收回了孔德这个最后的实封领主的治权。

整个双城生产区的财务盈余便抵充了渼洲的会费,目前来看倒还是不亏,不过渼洲的发展潜力如此之大,用不了多久,双城生产区便根本抵不上其国府收入的两成了。

不过朱樉这个提议倒是非常满意,学术宫虽然没有什么

“领土”的追求,但有一个拥有较大自主权的实践基地,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看起来,昆阳的工农业潜力已经不大了,可他却知道一个中心城市的价值几乎无可限量。

朱樉鼓舞大家只要努力将其打造为渼洲的商贸、教育科研、高端制造中心,这笔交易绝对不会亏。

所以第一阶段的任务里,昆阳不仅将承接大量一级专利的研发任务,同时也要负责为渼洲培养足够的相关技术人才。

学术宫的每一个产业落地,都需要相应的软硬件配套,比如要独立冶炼出目前最好的钢材,采矿、选矿、精炼等诸多环节所需的专业人才便数以千计,如果再涉及到成套设备制造,更攀升到万人以上的规模。

目前即使周地也不是独立来完成这个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大量的初级部分还得靠各国合作进行,单采矿和运输这两项,便得投入数万青壮,远不是周地那点人口规模所能支撑的。

作为一个大国,渼洲当然希望将一切掌控在手中,也确实拥有这样的底气,不过也只能针对其中一项而已,真要想把学术宫目前拥有的技术全部掌握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所需的产业工人将达到上百万的规模。

“全球化”将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渼洲也与学术宫达成了人才交流方面的诸多协议,不仅在国内允许并鼓励人员的流动,与各成员国之间也将达成相关的交流协议。

第一阶段主要是完善昆阳这颗种子,到了第二阶段,则是建立渼洲的

“双一级”模式,在鄀郢建立起第二个一级学术宫,同时开始将学术宫推广到条件成熟的其他城邑。

朱樉觉得要享受学术宫的各项

“福利”,学术资格是必备的。比如要完成教育普及,从规则支持到硬件设立,这些都是行政体系的任务,而软件方面的师资力量等,则由学术宫进行完善。

只有当双方条件都已具备时,学术宫才会展开相应的服务项目。渼洲地域辽阔,人口更以千万计,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只能采取成熟一地开展一地的递进模式。

这不仅是教育和医疗,其他产业亦是如此。比如要建立纺织工业,地方必须解决原材料、场地,学术宫则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相关的技术工人数量,只有在都达到要求之时,才会开始协助推进。

第一阶段只是蓄力,学术宫将为渼洲培养其所需的各方面种子人才,到了第二阶段才能大规模铺开,建立成百上千的各类学校及技术推广中心,逐步培养出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各领域技术人才。

到了第三阶段,则是

“三中心”的多点爆发了。渼洲太大,仅昆阳和鄀郢两个一级学术宫,很难覆盖到其全国范围,所以还需要在淮水一带建立第三个一级学术宫,由此而实现全覆盖。

所以这份协议差不多算是渼洲的一项十年规划,用十年的时间将学术宫的各项技术融入到渼洲之中,实现其各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这也是一份

“对赌协议”,学术宫给渼洲划定了多项必须满足的条件,同样也要实现对应的目标,任何一方拖了后腿,便会承受约定的惩罚措施。

朱樉说通过这份协议,各国这才发现原来合作还可以这样来,自己并不需要被动地接受学术宫的控制,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

“自由组合”,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由学术宫制订方案,由此来逐步展开合作。

学术宫与成员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还可以进行一地一策的试点,看看效果再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合作。

虽然大而全的综合合作效力更高,不过以递进式无疑更让人放心一点。

有了渼洲的示范作用,其他各国也再不能犹豫下去了,先后与中央学术宫缔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所做的约定自然也各不相同。

不过总的来说,都做出了核心成员国的选择,朱樉等人苦心谋划的矩行天下方略总算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将天下各国

“一网打尽”后,七国根据体量的不同及约定的各异,拥有了数百到上千不等的

“保送”名额,朱樉的大学总算顺利招到了足够的学生,这个时空里的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大学开始踏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