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三星概况与产业升级(前天的章节被放出)
涅斯塔的实体分身在几天的时间内,基本上将现有的三座宜居星逛了一个遍,并对精灵所实际掌控的可居住土地,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中,母星的变化整体看上去并不大,只不过随着居民数量抵至560亿左右的规模后,为了能将之容纳而进行了相应规模的开发。
说实话,母星的表面积虽达至了20亿平方公里上下,但其内里适合陆地生物居住的区域也就只有北大陆、北方高原、南极大陆、以及海面上的大大小小岛屿而已,陆地总面积计约莫有7亿平方公里出头的样子......
这实际上已经很大了,涅斯塔前世的家园即便海陆相加也不过才5亿平方公里左右,且其中陆地面积虽只有区区1.5亿平方公里,却是足足塞下了70亿左右的人类、以及数量更多的野生动植物;
其间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虽也很明显,但从程度而言却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遏制贪婪来进行克服的。
对于共和国、及其所控制下的联盟来说,前者的技术与软硬实力足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规避破坏,而在源源不断的聚变能源堆叠、以及信仰思绪消费的情况下,后者发展至今也已走上了基本无污染的神恩工业之路,从而将口数增长对环境的压迫降至了最低点。
在如今,陆续进入的城市化进程又导致了诸族人口的超量聚集,并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造成了深刻影响;
但由于即便是土地占用率最高的农业,于当今之时也部分的走上了在室内进行之无土栽培作业阶段,因此有大量足足数百米高的立体农田遍布于诸方城市的外围区域,而它们的存在又极致缩减了各方势力对野外土地的使用需求;
所以从广域的角度来说,这里所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于是将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让渡给了野生动植物种群,让它们能在无有文明介入的状况中继续生存下去,使当初暴猿袭城那般的桉例成为了昨日花黄。
再加之,共和国于更高视野中对环境所进行的持续养护,最终让此方世界并没有因智慧生命的数量暴增,因文明在早中期阶段的破坏性底蕴累积,而遭受到太大且不可遏止的摧残。
且及至今日,随着对头顶上之炼狱星与死星的陆续宜居化改造完毕,其上所被营造出的环境虽还稍显脆弱,却也足以在时间的持续推移中、渐渐赋予文明与野生种群更多的生存空间,而母星上的精灵及其附庸势力便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选择.....
其间,共和国虽从之内部掏走了大量重元素与珍惜稀土资源,但同时所进行的类星体改造进程、却是让它们如气球般「凭空」大了两圈;
也即是说,此时的炼狱星与死星相当于两个被撑大的胖子,单论起表面积的话已有母星的小半数规模,均达到了7亿平方公里左右的程度。
从它们的结构来看,在越过内部纯粹的造物空间、穿过了上方的防护外壳后,其表面除了被称之为「大裂谷」的众多推进区外,都被保留了厚重的一层岩地壳;
而地壳外部最表层,有55%的区域是平均深度为3600米的咸水大海,剩余45%的区域则被均分为了三块椭圆形大陆,两座星体相加后就是六块大陆、总面积约为6.3亿平方公里。
于此时,其上大部分区域虽然都还很贫瘠,只被一些速生速死的环境反哺型生物所覆盖着;
但已有少部分被重点经营的地区,在更强力的干涉下拥有了更复杂的生态,并生存着一些被刻意挑选过的生物种群。
而以现如今的这个进度来看,共和国也有把握在之后的百年中、将它们的地表生态彻底改造为母星翻版,从而拥有更大规模的完善生态圈、进而投入更多的物种进行繁衍生息。
~~~
~~~~~
在完成了这一次的进阶后,涅斯塔在微观领域的观测与行为能力都有了一个超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无干扰观测能力在精神力与魔晶视野的双重配合下,已能够做到对分子量大于等于2之任何单位进行实时观测;
也即是说,凡是以任何形式达成了双原子结构的物质,便都处于他的视野直接捕捉范围之内,且不会如过去那般受内面扰动的混淆。
反之,如果想要对单原子进行直接观测,那无论观测对象的原子序数有多高、原子核内正子中子数有多少,他都无法将之有效纳入至现如今的视野当中,而只能依靠术法与铭文机械来对之进行间接探查。
在身体操控方面也同样如此,涅斯塔的「自我」概念仅只触及到了最低也得包含2个分子量的结构,而一旦该结构被以任何形式解离,便会直接从「我」中消失、再次回归至陌生的「他」状态。
且由于「微观加工」能力在事实上为前两者所共同结合而成,因此以「分子爬虫」为媒介的直接加工能力,便会受到来自于前两者的视野与操作限制;
所以他必须结合术法与铭文器械作为媒介,才能完成从原子至分子这一阶段的影响;
与之相反的,直接破坏能力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倒并不算太大.....
在这一方面,分子爬虫虽因同样的原因而无法直接感知到单个原子,但并不影响他通过断键来完成类似于「分子刃」的微观攻击,只不过攻击的结果往往就会是一刀两断后的看不见;
比如,分子刃在攻击金属结构时,所被「削」去的部分便会消失于他的视野中,而面对由2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目标时,则会在被断键后不分主次的全数消失。
但即便如此,即便有着源自于「自我」下潜范围的种种限制,也并不能否定从细胞级跃升至分子级后所能带来的诸般效果。
也因此,当涅斯塔逛完了母星内外诸方,进而了解到了如今共和国之大致局面后,便立刻开始了后续的正式工作.....
于其后,他一边收回了自己的绝大多数投影身,以收拢所分配出去的多余思维线程;
而在另一边,他又再次分出了近亿的实体分身,并同时进行着好几方面的一番大事。
其一,如过往的数次进阶那般,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共和国的类法术扰动模型,从而提升术法方面的精密度与强度;
为此,他专门分出了百万具躯体,在同一时间几乎对所有从低阶到高阶、从兽王阶到近神阶的类法术模型,进行了一次由简到繁的系统性重构;
此间,他前后花费了2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了这一步骤,并切实达成了对术法库的质变升级;
而其所能造成的影响,也实实在在的有好几点....
比如,下降了术法难度、下沉了术法强度,从而让低阶施法者能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消耗,进而达成更强力的术法效果;
虽说,这一方面所能形成的进步是对于单体而言的,但当将这种进步再一次转化为了铭文结构后,所能造成的影响却会是翻天覆地的,就如同当初那几次进阶的后续行动一般;
而由此,便也引申出了他这次出关后的第二件正事,即为铭文结构升级、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铭文机械升级;
且不同于过去那般的繁琐过程,此时已能够分身数亿的涅斯塔,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在能源的支撑下,凭自身的一己之力同时面向整个「三星绕月」系统,进行一次全方位覆盖的大规模改造。
所以,这正事中的「其二」便是在指此番行为,而改造重点则在于被三星环绕着的中心月球.....
如
今的月球,是一枚直径达三千公里左右的半空心造物天体,同样也是共和国当下最坚实的一座星际堡垒,当然其攻击与防御能力从未有过经历实战的机会。
月球***计有互相囊括的好几区,分别为能源区、现实中控区、虚境中控区、科研区、元素储备区、产业区、环境调控区、育儿区等等。
而在此近三百年间,精灵学者们也非是什么进步都没有.....
除了此前有所提及的类星体内置引擎与光帆推进系统外,他们又基于「内面扰动破解」在聚变堆小型化方面达成了显着成效,将当初起码需要9公里直径才能成型的聚变堆,于能源效率不减反增的情况下、成功缩小至了如今的3公里规模;
所以在今天,中心月亮中即便被塞进去了多达百多座铭文聚变堆,于空间利用率方面而言也还是绰绰有余;
因而,其内还囊括了大小五百余座兽王与近神囚笼,有一台千米直径的现实中控彷生智脑、一台三千米直径的虚境中控彷生智脑、以及两者的未展开备用核心体;
其余,与生产、储备、功能分区核心等等相关的结构更是数不胜数,并控制着整个三星绕月体系于轨道、生态、产业、智控、育养等诸多方面的事宜。
但此间月亮所具备的功能,比之涅斯塔现在所正在进行的改造,似乎也就有些不足为提了.....
首先,在他于微观加工领域又前进了一步后,对于智脑软硬件系统的升级就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而凡是涅斯塔所经手改造后的智脑,均在大幅度提升了原先功能强度的基础上、又于体积方面被缩减了百多倍有余;
其次,对于工业母机的改造也是同样的成效巨大,在已然被改造之智脑的操控下、其加工精度被提升到了大分子级别,这样的精度甚至都超过了艾萨拉她们的非术法直接操作极限。
而当他完成了这两步的改良后,三星绕月之核心功能区便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缩水,从而空余出了更大的可利用空间。
其后,便是对更为重要之能源端的改进了......
在结合着学者们此前的进步,又完成了从类法术、到术法、再到铭文结构的优化升级后,于技术层面而言,制造更极致的高温与高压已然不是问题,如果再辅以涅斯塔当今所获得的分子级铭文刻蚀能力,便已经有条件去完成真正的聚变堆小型化了。
于是,在经过了于虚境进行的模拟实验后,涅斯塔的分身就化为一股股分子液、进入了三座暂且被关停的聚变堆中,准备以此为目标展开一次在现实中进行的技术验证。
当然,这些堆体已被事先移出了月亮内部,以防止几率实际上很小的破坏性意外之发生。
而后,原始状态下达到了三公里直径的三座堆体开始分化着骤然缩小,并在一段时间后形成了一批从3000米到1米直径不等的验证堆,且开始在涅斯塔的操控下分批次进入至试运行阶段,从而让他与智脑得到了一系列相关实验数据......
其中,1米直径的堆体被证明是铭文结构稳定运转的最低需求,但其内部的聚变发生仓只有不足1厘米的规模,且整套体系所能形成的温度与压力、仅只是1号元素之同位素的聚变最低所需;
并且,这套体系在输出与消耗方面无法做到自我维持,因而只能算是一种技术验证、而无法形成稳定且有效的应用。
而后,及至5米直径的堆体时、就基本做到了自持与有限度的输出,但能源输出率与自身铭文运转所产生的消耗差值太小,同样也不太适合产业化应用。
再往后,当堆体直径到了10米规模时,其最中心处的发生仓虽也仅有不到半米左右,一次性所能注入的聚变燃料依旧是相当的有
限;
但是,在加装了一套燃料储备罐再去进行运作的情况下,它就已经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产品被推广出去,有希望成为其余中小型设备的能源输出端。
而当堆体直径抵至30米时,其最大输出功率便与旧型号的三千米聚变堆相等同,如若再辅以配套的聚变源储备室、就具备了成为跨恒星系飞船动力源的可能。
再向上,当越过了数十米程度、再经过数百米的直径区间、最终将堆体增大至千米乃至更大之时,其内部所能形成的温度与彷重力便发生了质变,进而又让堆体运行过程都有了些许的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