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世寻缘法
刘裳这货虽然远近驰名,但是好歹也是人人认识,有一年多不见了,山下的村民却一眼就认出了他,纷纷打着招呼。
“哟,这不是山上的小道长嘛!哎呀,稀客稀客啊。”
“小道长你好啊。”
“山上一个人寂寞吧,要不要去婶婶屋里坐坐。”这是一个中年妇女,看着小道长眉清目秀的调戏打趣。
“去你啊刘家婶子,就不要欺负人家小道长了,去我家坐坐吧,可是观中无粮了,小道长这是下山寻吃食了。”这是村长大叔,刘裳师父的身后事,就是村长帮忙的,是个热心的大叔。
刘裳对着这些热情的村民,脑筋没有犯二,他把这些人都当做是亲人长辈,很亲切,也很随意,虽然他远近驰名,但是这些人也没有太当回事,小孩子嘛,虽然现在懒是懒了些,不打紧,不打紧。
“叔叔好,婶婶好,村长好,大家好。”
刘裳一一打着招呼,笑眯眯的,生的又俊俏,所以很快就被朴实的村民们接受了。
毕竟曾经,这小子也是村里的一员,只是家里遭了天灾,才家破人亡,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水,至今还在人们心中记忆犹新,小刘裳那时候才三岁啊,要不是山上的老道长,这小家伙也就跟着去了,可怜啊。
刘裳乖巧自然讨喜,一袭打着补丁的灰色道袍干净整洁,手拿拂尘的样子,让村里的村民们都心酸不已,可怜的小家伙哟。
“走,去叔家里,看你瘦的,你师父走了,观中就你一个人,想来也没少受罪,这次下山,就住在我家,让叔好好养养。”老村长五十好几了,是个热心肠,之觉得心酸。
刘裳也不拒绝,起手做礼,学者师父从前的样子,笑着答应,道;多谢村长,那就打扰了,这次下山,我会多待一些日子,大家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来找我帮忙,我师父会的,我以继承他老人家的衣钵,以后,我也会不多下山帮助大家。
这小家伙,小小年纪的就这么懂事了,唉,可怜的孩子,村民们围着他七嘴八舌的,送着他往村长家去了。
刘裳就像是荣归故里的游子,被人簇拥着,虽然他的话没有几个村民相信,可是有这番心意就不错了,总比懒在观中有出息吧,村民们很欣慰。
观中青菜豆腐的,很少有肉食,他师父本姓王,几十年前来到这里,打理山上的道观,从此落地生根,在这里行医布药,修屋补瓦,名声很不错,渐渐被村里人所接受。
王老道一生安贫乐道,以自己的手艺和医术,换取所需,从不要求别人布施,一两斤口粮,一壶清茶,默默行着自己所追求的大道,这才是真正的修士。
有一次下山,小道士懂事后,记得师父高兴的模样,让他记忆犹新,原来师父也吃肉的啊,在他心里,一直以为道士是不吃肉食的,小道士好奇的问师父。
“师父,肉好吃吗?”小小的人儿,一副馋猫的模样,凑近他师父的眼帘。
王老道自碗里夹起一筷子,喂给他后,小刘裳就记住了那种味道,再也忘不掉,每次师父下山,他都会期待,跟着师父换取到肉食,可惜自那次以后,很少能换取到肉食。
因为村民也穷,肉食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的吃,在这茫茫大山边缘村镇,肉食也很珍贵。
王老道很穷,他不求肥厚的回报,哪怕是几根玉米棒子,老道士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手艺和医术来帮助大家。
小刘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不知道世间的险恶,师父交给他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别人对他好,他会拿诚心来换取你的好,别人待他恶,额,那对不起,他手中的拂尘就刚好来拂拭这些恶了。
村长很心疼他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也没有个好吃食,独自一人在山中清修,今天特意做了一顿好吃的,有肉,有鸡鸭,还有一条鱼,比过年还丰盛。
刘裳也不客气,他把这些人当成亲人,那么亲人做好吃的招待你,你不大口大口的吃,就不对。
“慢点吃,小心别噎着了。”村长在一旁看着他抹着眼泪,多好的娃子啊,瞧着吃相,到底是吃了多少苦哟。
嘴巴里还鼓鼓囊囊的刘裳嘟囔道:村长大叔,您不知道,我都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呢,真香啊。
村长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刘缇,老二刘起,都结婚了,只是儿女都不在身边,去了大城市,和老伴儿在村里打理着老宅,看到刘裳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那个心酸啊。
闻言,老伴儿在一旁更是跟着泪人儿是的,当年小刘裳家,跟他两口子可亲了,刘裳一家子也都是村里的老好人,可惜好人不长命啊,幸好留下了这一根独苗苗。
老伴儿越看刘裳越觉得不是个事,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上山修道了呢,要是他将来不结婚,那老刘家不是绝后了吗?
村长在一旁为刘裳夹着菜,那关老伴儿想些什么,刘裳也不知道这些,只是顾着吃饭,不时的咧嘴笑着道,真香。
十几年前吧,这西南边陲的小村镇,那是真的穷,又荒僻,可是现在家家户户的,不说多有钱,肉食不缺,小汽车什么的都有几辆了,村镇里又有卫生所,什么头疼脑热的,也不会那么麻烦了,说实话,刘裳下山,能干啥呢?
“就在叔这住下,好好养养,难得你自山上跑下来,要我说啊,那破道观有什么好的,你一个人也不嫌害怕,听叔的话,啊。”村长老俩口不停的劝说着。
刘裳茶足饭饱,闻言,只是笑着,也不拒绝,也不应承,只是道;山中虽然清苦,有些朋友们每天陪着我,倒也不算寂寞了。
村长不知道刘裳说的朋友们都是些啥人,闻言,点头打听道:这次准备下山待多久,这时节霉雨多也不农忙,要不就多待些日子。
以前跟着师父下山,村里这里一家,哪里一户的有时候跑到邻村或邻镇也是平常,要是在村长家待着,那这下山好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想了想,摇头道;叔,这次下山,我是寻缘法的,可不能再一个地方待着。
村长一愣,老俩口对视一眼,这孩子说啥?
“寻啥缘法啊,难道你要学王道长一辈子守着那破道观?”村长不解的道。
刘裳笑了笑,凑近村长的面前,讨好道;叔啊,您就别操心了,师父仙去前把基业交给了我,可不能不管啊,那师父在天上也会不安心的。
说到王道长,村长不说了,那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道长。
老伴儿也不说了,心中的小九九也打消了,要是刘裳真的青灯古佛的修行,那自己给他介绍对象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唉,算了吧。
刘裳不知道,他差点就要无缘无故的多个老婆,还好他一番话说的人家打消了念头。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从山上下来到现在,已经是下午,刘裳再次道谢,也不留宿,起身道;叔,婶子,天色不早,我想去村里逛逛。
吃完拍拍屁股就要走,也亏得老俩口把他当成是个孩子,要是其他人,不得当场发火吧。
村长起身,再次挽留道:孩子,天马上就要黑了,要不歇息一晚,明天再去吧。
是啊是啊,你看这么晚了,你一个半大小子,跑哪里去。
刘裳心道,叔,婶子,可不要小瞧人哟。
不过他没有说出来,只是感谢老俩口的关心,手中拂尘一甩,起身告辞。
“叔,婶子,谢谢你们,我有我的缘法,告辞了。”
村长无奈,老俩口在门前嘱咐他自己小心。
刘裳点头,没心没肺的离去,不是说他不在意,只是他的道心坚定,难被外物打动,其实最主要是这货,说白点还是不通人情世故,师父是个道痴,除了教授他读书识字,就是经书经意,山中的岁月不是养身练功,就是进山采药,见识的人,也不过是些香客村民,要不是他还知道自己的本事可以换来吃食,只怕真要饿死了。
他下山竟然一点钱都没有带。
渴了就像他师父一样,山涧清泉,饿了就寻一人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各取所需,真和了道家无为啊。
也太清心寡欲了,心中除了大道,好似什么都无所谓了。
不过,与他师父不同的是,至少王老道长还通晓人情世故,这货就是个随性的,也不知道这次出山会不会闯祸啊。
刘裳漫步在村里,他记忆中的村子已经大变了模样,都起了小高楼,以前的烂木房,泥泞的路,坑坑洼洼的,观中说来可笑,到现在,还是用了蜡烛照明,没有电的呀。
至于,电视啊,手机啊,什么电器啊,那就别想了,有着东西,山中也没有信号,他也不在乎有没有这些,反正也不好奇,一门心思的修炼。
所以刘裳过的那真是原始啊,想不到吧,现在还有这样的地方,也不怪偶尔有游客前往观中寻幽探奇了,可不就是奇啊怪嘛。
村镇上年轻点的都出去了打工去了,留在山里哪有出息,大人们都留在家中,操持着薄田,守着几亩地,年年只盼着过年的时候,儿孙们能回来陪陪自己过年。
这就是老辈们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