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拥挤的月台雨儿胡同】求订阅
一月二十七日,清晨六点多,北京火车站出入口处,李燕歌手上举着一个大牌子,站在人群之中等待着全家的到来。
说起来这是全家老小第一次来北京,当然这是重生后的第一次,上辈子李燕歌毕业的时候,父母特意坐火车赶来参加了毕业典礼。
只不过爷爷奶奶因为想省火车票,便没有过来,随后的几年里,李燕歌赚了点钱,想让全家人来北京一块过年,可爷爷奶奶他们老人家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坐火车太过颠簸了,加上还是想给孙子省钱,一直到去世时,二老都不曾来过祖国的心脏——北京。
如今,李燕歌有了条件,自然是再三叮嘱父母,一定要把爷爷奶奶带过来,这不仅是弥补上辈子的遗憾,更多的是想要让他们看看自己如今在北京的生活,不至于在老家还过多的挂念。
“都已经六点半了,怎么还没来?”李燕歌看了眼腕表,之前电话上说是6.20抵达的火车,怎么过了十分钟还没到?
正想着是不是火车晚点的时候,突然火车出口的拐角处,有四五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了出来。
火车到站了!
眼看有人出来了,两名守在出口处的车站人员,也是让开了一条路,让前来接人的群众们可以进入月台接人呢。
北京站的月台很大,分东西两面,等李燕歌手上提着个大牌子,挤开人群到了月台后,人潮涌动,乌压压的一片,到处都是人头。
马上要过年了,很多去外地打工、出差的人都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回家,一方面能多赚两天的钱,一方面也能够避开过年前两天的拥挤。
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情况下,火车站的拥挤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建国,你说儿子来了吗?”董秋华扶着奶奶的,左顾右盼的同时,也是询问身前的爱人李建国。
“肯定来了,我们不是说过六点二十到的吗?这都六点半了,肯定是到了。”李建国踮起脚尖看了看前方,乌压压的都是人头,根本找不到人。
爷爷拎紧手上的大包道:“建国啊,要不我们先出月台再说吧,这里这么多人,别等会儿遇到贼娃子,扒走了东西哦。”
“行,先出了月台再说,秋华,你带上小程。”李建国点了点头,这火车月台人来人往的,要是来了摸哥儿,那东西可就没得喽。
“知道了,走吧。”董秋华一边扶着奶奶,一边叫上程姨跟着她。
一行五人拎着行李,挤开人群朝着月台外面走去,刚走没几步,董秋华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一个高高竖起的牌子,上面写着“李建国、董秋华”两个名字,见到这个名字,她兴奋的说道:“是娃,是娃,在那边,在那边!”
李建国顺着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牌子,连忙叫上爷爷,几人大步朝着牌子竖起的方向走去。
李燕歌此时艰难的挤开人群,手上的牌子高高竖起,生怕父母看不见一样,等他好不容易挤开面前拿着两个蛇皮袋的乘客后,突然瞧见迎面走来的五人,立马激动地迎上前道:“爸妈,可算是接到你们了!”
“别说了,这火车上人多的不行,在车上就挤的很。好不容易下了火车,没想到来了月台人居然更多了。”董秋华左右看了看,颇为无奈的简单的讲了一下此行路上的不便。
“都是跟我一样来接人的。”李燕歌放下手上的牌子,上前接过爷爷手上的包,转头看向程姨,见她似乎在找什么,笑道:“程姨,芍君没来,她在家准备早饭呢。”
“好的。”程姨一听女儿没来,有点失落,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
边上的李建国夫妻俩,关注的重点却是在儿子的称呼上。
以前还叫芍君姐,现在直接改口叫芍君了。
看样子当初两人猜的事还真的成了。
想到这,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欣喜与欣慰。
去年的时候,两夫妻瞧出儿子与程芍君的关系有点不对劲,明面上虽然没说出来过,但私底下夫妻俩却也是讨论了很久。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芍君这孩子不错,长的好看不讲,最重要的是知根知底,算是打小看着长大的,这要是两人以后真的走到了一起。别的不说,光家庭背景,就值得二老满意的了。
“爸妈,爷爷奶奶,程姨,走,我带你们回去,等吃了早饭,你们休息一下,下午我带你们去游故宫,这几年北京的变化可大了,好玩的地方也有不少。”
见到家人全来了,李燕歌心情很高兴,拿着两个行李箱,也是走在前面,带着家人走出了火车站后,没有在路口等公车,而是直接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雨儿胡同的四合院。
也幸好如今北京的出租车全都是黄色的面包车,载客量可以坐到七个人,挤一挤的话,坐十个人都没问题。
在还没有规定一人一座的时代,李燕歌就经常看到有面包出租车,拉了一车的人在路上走。
……
“妈,程姨,你们看,前面马上要到人民广场,右边就是天安门。”
一路上,李燕歌充当起了导游,坐在车内,指点老妈还有程姨,北京的一些知名建筑,像什么天安门了,地安门,故宫,天坛这些地方,都在哪里。
“北京还真大啊。”瞧着宽敞的路口,几乎比蓉城路口大了一倍都不止,董秋华眼里闪过一丝兴奋。
李燕歌点了点头道:“是啊,明年亚运会,北京的道路也是重新规划了,这边以前还是民居,后来拆迁扩建成了道路。”
“亚运会?对了燕歌,你之前在电话里说你参加了春晚,今天不用去彩排的吗?”董秋华忽然想起儿子如今可是个大忙人,还得去春节晚会参加节目的。
来北京之前,董秋华不知道跟蓉城老家那边的邻居、亲戚说了多少次,反正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我儿子有大出息了,等大年三十你们看春晚就知道了。
此时正在开车的司机,之前还只当载的这些人,全都是来自小地方的乡巴佬,可一听身后那人说副驾驶上的年轻人参加了春晚。
司机不由一愣,侧目看向边上的年轻人,长的的确是不错,可这么年轻能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不会是吹牛的吧!
“已经录制结束了,以后不用过去了。行了,等回家了我再跟您说。”感受到司机的目光,李燕歌不太想聊这个话题。
“行,回家了可得跟我好好说说。”
董秋华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坐在后面,欣赏起北京的城市面貌。
还真别说,首都就是首都,道路大不说,高楼建筑也是多的很,而且一路坐车过来,到处都有施工的地方,想来应该是为了明年的亚运会而做着准备。
过了七八分钟。
面包车停在了雨儿胡同口。
李燕歌招呼大家下了车,拎着行李箱,一步步的往家门口走去。
“这胡同跟我们蓉城的差不多嘛。”董秋华一边走一边跟边上的程姨嘀咕起来,自从猜到儿子跟程芍君或许谈上对象后,她倒是愈发对程母热情起来。
“妈,我们那的胡同那能跟这比啊,你猜猜现在这一套四合院多少钱?”李燕歌笑了笑,不是他瞧不起老家的胡同,而是这雨儿胡同不仅住过一些大名人,日后更是历史遗迹,就连习老总都曾在这里住过。
“多少钱?”
“最少十万。”
“十万?!”
“嗯。”
说起这事,李燕歌心里还有点得意,幸好自己当年买的早,否则这才没过几年的时间,就涨价了三四倍,等到九二年南巡,经济改革彻底放开以后,估摸这的房价没有个几十万是不太可能的了。
“我的妈呀,十万都够在老家买好几套的了。”董秋华膛目结舌,边上的程母也是一脸的惊骇。
十万块啊!
如今万元户都是富豪的时代,十万块就是十个万元户,这种直观的带给人的感觉,不亚于后世十几亿一套的豪宅。
“到了!”
到了家门口,李燕歌连忙过去推开门,此时院子内传来了一阵饭菜的香味,他一边带人进屋一边道:“芍君!”
厨房内正在做早饭的程芍君,听到动静,连忙走出来一看,李叔李婶,还有李爷爷李奶奶都来了,母亲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