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股份激励
新的锂电池公司叫做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简称“星电”,属于星海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星海集团以技术入股占15%,加上目前在建的电池厂,再增资59亿元,总占76%股份;
星海投资公司的锂矿资源股份价值10亿元,再增资20亿元,总占23%股份。
留下1%股份给曾群、黄霖和李评等人入股。
原宁得时代并入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就不再存在宁得时代公司了。
宁得时代公司被星海集团以七千五百万元的溢价估值并入新公司,曾群、黄霖和李评等三人还需要再增资二千五百万元,折合一亿元才拿到新公司1%股份。
钱不够,沐阳借钱垫资。
曾群占0.6%新公司股份,黄霖占0.25%,李评占0.15%,共合1%新公司股份。
如果按照如此投资占比的话,初创公司实际市值为117.6亿元。
实际上,这三元锂电池技术也不仅仅价值17.6亿元,真要卖断给其他公司,卖几十亿元都不是问题。
所以,曾群三人以一亿元拿到1%股份,实际已经占了很大便宜。
而且,不管今后如何融资,这1%股份都不会被稀释,这点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曾群年薪三百万,黄霖和李评年薪一百五十万。
沐阳和三人做了一个赌约,只要公司市值达到两千亿元,同时年利润超过五十亿元,沐阳奖励三人共0.5%股份,拿出0.15%股份奖励其它核心成员;
公司市值达到五千亿元,同时年利润达到一百亿元,再奖励三人共0.5%股份,再拿出0.15%股份奖励其它核心成员;
公司市值达到一万亿元,同时年利润达到两百亿元,再奖励1%股份,拿出0.2%股份奖励其它核心成员。
公司每年年底会拿出1.5%利润奖励公司员工,三个合伙们总获得年终分红不超过0.5%,扣除他们的股份,实际拿到的是0.5%年终分红的99%。
有阶梯目标才有动力,相当于沐阳拿出2.5%股份激励,其中2%是给三個合伙人。
2.5%多不多?
按照新公司的规模来说,已经算很多了。
如果沐阳只是给钱,不给技术,让曾群等人发展,2.5%当然少,给5%都不算多。
所以,给多少,是看下属有多大的贡献。
除了新公司,沐阳还打算拿星海投资公司、星海食品公司和文旅公司来试验,给他们激励目标。
开始不给,有各种考虑,主要是沐阳还有精力去管理这些公司。
现在沐阳开始甩手不管了,这些负责人如果没有股份激励,积极性会下降,感觉怎么样干都是为沐阳打工,心里不平衡后,自己会另起炉单干,这种事太多了。
新公司这边,
曾群担任新公司的总裁,黄霖和李评是副总裁,负责财务的副总裁是从星海集团派出,监督财务收支,星海集团总部不负责人事,由曾群全权负责除财务外的所有人事,可以说,放权很大。
沐阳以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行使对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事项监督管理权,对投资企业依法享有投资收益、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
简单地说,就是沐**有一票否决权,但他只负责大方向,一般事情都不会过问,跟星海投资公司一样,让杨念全权负责。
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星海集团的三元锂电池研发团队没有并入新公司,还是属于集团公司,会派人驻厂,新公司不负责锂电池方向的技术研发。
星海集团负责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研发及后续优化,也就是说,如果星电公司上市了,但实际技术还是被星海集团掌控,并不是说星海集团就能乱来。
比如说,星海集团研发出更先进的三元锂电池,另外起炉搞一家新能源车电池公司行不行?授权给其他公司行不行?
当然不行!
只要是锂电池,只是还是在汽车行业应用,对星电有利益冲突,已经形成投资诈骗,那就不行。
但星海集团研究出更先进的非锂电池,比如核聚变电池,另外起炉,那就是没问题。
或者说,把目前的三元锂电池应用在航空上,另外起炉,那也没有问题。
所以说,星海集团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并不仅仅值那15%星电股份。
如果哪一天,沐阳把星电卖了,星海集团虽然不能在新能源车上再应用锂电池,但可以研发其他电池应用在新能源车上,比如氢电池。
这种交叉控股,在未来融资后,就少了很多麻烦。
星电向星海集团购买三元锂电池的生产线,同样要按照市场价格采购。
星电可以利用星海集团和星海投资公司的资源,支付相应费用就行,曾群的团队,主要工作就是无限地扩大产能,负责生产、质量和销售。
车展最后一天,
沐阳来到车展,随意转了一圈,观众少了许多,但自己公司的展区观众还是很多。
这六七天登记汇总了有意购买悍马EV的客户,登记人数超过两千人,看上去数量不多,但这只是车展而已。
不过,沐阳还是想等悍马EV全球预售之后再决定是否在国内投产。
快要结束时,星海集团召开了媒体发布会,公布星海集团控股子公司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承接全球三元锂电池订单。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计划在宁德建造三元锂电池的加工厂,年产能容量达到20GWh,可以满足30万辆新能源车电池供应。
宁德时代被并购,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华辰宝马公司,直接可以买到成品货了,当然,价格另谈。.
星电的三元锂电池国内出厂价为1500元/度电,出口价是在1500元/度电的基础上增加额外费用。
这个价格肯定很高,如果是几年后,可能三元锂电池的每度电成本不会超过一千元。
但现在星海集团垄断,技术先进。
电池成本如此高价,60度电的电动车,电池成本就占据9万元,按照电池包成本不超过50%计算,使得一辆电动车综合成本至少要18万元,厂家指导价要达到21万元以上才行。
如果真是这个车价,很卖难动。
国家对新能源车车企是有补助的,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在2013年以前,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或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
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国家财政将适当降低补助标准。
还有各种条件,比如2013年以前的要求是: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等。
每度电补助3000元的力度非常大,但纯电动车最高补助为6万元/辆。
以60度电的电池包,实际补助就是6万元,而不是18万元。
这个补助的确是给车企,
但是,汽车生产企业要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
什么意思呢?
比如原本厂家指导价为21万元,卖给客户的实际价格就是21-6=15万元!
而不能从客户那里拿21万元,还能从国家赚6万元的补贴!
这是不可能的!
国家最终针对的还是消费者,让消费者受惠。
实际能补贴多少,会有很多细则,每个时间阶段都不一样,2013年以前比较粗狂,2013年后又不一样,甚至每年都不一样,对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都有严格要求,那些技术落后的车企会被淘汰。
当然,车企也不是没好处,车价低了6万,车子好卖了,实际利润率上升了。
另外,车企还有其它政策补贴,是针对车企的。
国家大力补贴车企,发展新能源车,使得新能源车车价低,民众受惠,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卖得很火,海外卖得一般的原因,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