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先发制人

沈青黎想将苞米高产的事情宣扬出去,将苞米种子借给百姓。

萧伯听完后,眉头皱了起来。

沈青黎见状,不由问道:“萧伯可是觉得有不妥之处?”

萧伯说道:“王妃事事想着百姓,但这粮种到了百姓手里,未必就守得住。”

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谁不动心?

苞米种子落在百姓手里,犹如稚童捧着黄金在闹市招摇。

那些高门大户为了分一杯羹,势必会从百姓手中收买粮种,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胳膊都拧不过大腿,在权贵面前,百姓如蝼蚁,根本护不住粮种。

对于萧伯的顾虑,沈青黎早就想到了。

“一亩地差不多要四斤的种子,我借十斤,但来年秋收的时候,百姓需得还回来一担,百姓拿户籍来领粮种,都会登记造册,他们画了押,便是由萧家庇佑,那些权贵惯来会权衡利弊,犯不着得罪萧家。”

一亩地至少有六担的产量,十斤种子能得十五担的粮食,还一担,尚在百姓的接受范围之内,并未吃亏,同时,又能让百姓珍视这十斤种子,不会见钱眼开,转手就把粮种卖了。

然而,萧伯还是有些担心。

他忧心忡忡道:“如此,怕是有人会攻讦王妃,说王妃利欲熏心,利用百姓谋利。”

沈青黎眼中掠过微光,轻勾着唇笑:“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不给旁人发难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萧伯带着写好的告示,往城门口的方向而去,一路敲锣打鼓,吸引了不少人跟随。

“这是发生啥事了?”

“不知道,咱们跟着去就是,保准有热闹看。”

城门口,人流熙攘,络绎不绝,是传播消息最快的地方。

一行人浩浩荡荡而来,城门处的守卫瞧见这阵仗,还以为有人要闹事,但看到萧家的徽记,又安下心来。

萧伯来到城墙下,指挥着底下的人,将告示贴到墙上。

百姓们立即围了上去,就连再城门口排队的百姓,也都好奇地往这边看过来。

有那心急的,跟了一路,这会儿抓心挠肝,大声喊道:“这写的啥?有识字的不?赶紧说说。”

“我识字,我识字,麻烦让让,让我过去。”

人群里,有人应声,一个秀才模样的中年人正往前面挤,帽子都快挤歪了。

萧伯见状,微微一笑,便不急着开口。

中年人好不容易挤到前面来,一边正着帽子,一边瞧着告示,惊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你这人咋回事,咋不说了?这上面写的啥,你倒是说呀。”

旁边有人扯了他一下,中年人这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神情异常的激动。

“宴王妃在闵州寻得一粮种,若是肥沃之地,亩产有八担,即便是贫瘠一些的,也有六担以上,三日后,只要拿户籍到宴王府,每户能借十斤粮种,但来年秋收,需得还一担。”

抽气声此起彼伏,一阵哗然。

“真的假的?”

“八担?什么粮种这么高产?”

“你莫不是不识字,胡诌的吧?”

有人质疑中年人。

中年人差点气得跳脚。

萧伯扬声,笑呵呵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告示上说的都是真的,这位老兄没有胡诌,我们已经种过一茬了,最好的一亩地,有近九担的收成。”

说着,拿出一个晒干的苞米棒子。

“这就是苞米,能当主食,也能做菜,脱了粒还能磨成苞米面,都是扛饿顶饱的,苞米的秸秆茎叶还能喂养牲畜。”

百姓眼神火热,直勾勾地盯着萧伯手里的苞米棒子。

人群里一片沸腾。

原本排队等着出城或进城的百姓,也都不着急了,全都围了过来。

整个城门处堵得水泄不通。

有个老汉殷切地望着萧伯:“老头子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粮种,王妃当真愿意将粮种借给我们吗?”

萧伯点头。

“王妃偶然得知闵州一带有高产粮种,便花重金收购,就是希望大晋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我大晋疆域辽阔,百姓万万户,除了长安,还有其他的州府,粮种不多,分不到所有的百姓,因而,王妃才想出以一还十,诸位来年还回来的粮种,王妃会运往其他州府,希望我大晋所有百姓都能种上苞米,大伙儿若对以一还十没有异议,三日后,便带着户籍来宴王府领粮种。”

百姓还回来的粮种,全部分到其他州府,如此大义,心系百姓,谁敢弹劾王妃,怕是要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王妃仁善,我们没有异议。”

“十斤种子少说也能有上千斤,只还一担,还是我们占了大便宜。”

大家激动亢奋,人群里突然有人说道:“为何要凭户籍领粮种,这也太麻烦了。”

若不用凭借户籍,不就可以多领一些了吗?

很多人都动了心思,纷纷附和。

萧伯一眼就看穿他们的小心思,似笑非笑:“除了凭户籍领粮种,还需签字画押,若有人觉得麻烦,萧家也不会强人所难。”

人群中不乏有聪明人,萧伯话音刚落,就有人指着那些人怼道:“你们这些贪心不足的玩意儿,若不凭户籍,这些粮种,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哪里还护得住?王妃一心为百姓着想,你们倒好,竟然还嫌少,你们的良心莫不是被狗吃了?”

大伙儿都朝那几人投去鄙夷的目光,那些人的脸上顿时臊得慌,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好在大家都很关心耕种问题,很快就有人问道:“不知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又该如何种植?”

萧伯道:“一亩地大概需要四斤的种子,至于如何种植,王妃已经让人编成手册,手册上写得清清楚楚,到时,每个村子,或每一坊发一份,由村长和坊正跟大家讲解,若村子里没有识字,登记好,来年春种,王妃会安排人,大家也不必担心,苞米种下之后,王妃也会定期派人巡视,若发现问题,会马上解决,大家回去后,相互转告一下。”

百姓纷纷夸赞沈青黎,对她感激不尽。

说完正事,萧伯就回去了,那么多粮种还得一份份分好。

苞米这样高产的粮种,随着这一张告示,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大家奔走相告,都往城门处涌来。

这事,自然也就传进各大世家和晋元帝的耳中。

然后,就有人弹劾沈青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