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火车站接活
周五。
苏木忙了一上午,中午路过京城火车站,才停下吃两口饭。
慰藉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
自从体能变异后,苏木感觉的出自己饭量变大了很多。
饿肚子的频率也比过去快了些。
这些苏木倒也能理解。
能量守恒定律嘛。
都是与众不同的代价而已。
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段,增加饥饿频率让苏木看上去会有些捉襟见肘。
倒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方便吃。
一碗卤煮,配两个素火烧。
苏木狼吞虎咽的吃进肚子。
不快一点不行。
一上午的拉货其实是起重社接的订单,几十辆板车一起出动的大活。
过往有相熟的如果看到苏木这么‘奢侈’,总是不太好。
跟苏木过去的人设不符。
“师傅,东城图书馆能去吗?”
苏木刚要上车,身后就有个斯文的南方口音传来。
转过头。
看到貌似是一家三口。
男的戴着个眼镜,短平头,看上去挺精神,也挺文雅的。
后面还有母女俩,女儿看样子也十几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白底碎的布拉吉……
嗯,现在不能叫布拉吉了,要说音译词,连衣裙。
他们的脚下有两个大木箱子,看着挺大,也挺重的。
“三毛五。”
活到眼前,苏木也不好不接。
随口报了个差不多的价儿。
“给你五毛,把我们也捎带上吧,行吗?”
男子态度很诚恳,旁边妻子和女儿也齐齐看了过来,眼神的渴望几乎溢出来。
苏木突然就心软了。
其实他还要骑回去继续参与拉货的。
只是忍不住饥饿,偷偷溜过来开小差而已。
“行吧。”
主要是少女眸子里期待的神色,让他不忍拒绝。
上一世苏木就有这种老毛病。
对于漂亮女孩的哀求,不懂得拒绝。
当年可没少为了这个弱点吃亏。
至今屡教不改。
苏木下车,绕过去把两个箱子抬到板车上,拍了拍手,弹了弹满手弹不掉的灰。
“小伙子力气可真大。”
“嗨,天天干的就这扛包拉货的活儿,没点劲儿也练出来了。”
“持久以恒的锻炼,再弱的身子也能练的强壮,跟熟能生巧是一个道理。”
苏木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年轻的阎埠贵。
还好后续这个男人停止了,没有继续滔滔不绝。
苏木把两个半人高的木箱并排放在后面,这一家三口就能上去坐着。
虽然长度有些窄,但挤一挤还是能坐下的。
“秋叶,让你妈妈先上去,再扶着你坐……”
哦,那个漂亮的丫头叫秋叶。
最终,车上只坐了那对母女,男人歪坐在三轮车的右边车沿儿上。
“老冉,伱小心着点……”
嗯,姓冉,叫秋叶。
名字跟人一样,都挺美的。
京城人蹬车都爱侃,苏木也不遑多让。
前提是遇到了他想要侃的对象才行。
这两天被大哥和大嫂挤兑了好几回,可能也是因此对男女之事更加留意了点的原因吧。
实际苏木自己也清楚,自己才16岁,距离法定结婚年龄,还早着呢。
而且这俩月形势越加严重,听说周边京郊都有山西、山东、四川一路逃难过来的灾民了。
路上饿死的人也不老少。
城里的人,细粮和粗粮比例再次进行了调整,肉类和蛋类,除了特供人群外,已经彻底停了供应。
昨个儿还听后院那个电影社的许大茂埋怨,说要好几张肉票合起来才能兑换一罐肉罐头呢。
现在京城已经用过期的肉罐头来冲抵肉票了。
人心惶惶的,添丁加口这种大事儿,谁不谨慎啊。
三轮车后面多了三个人,两个大木箱,对于苏木而言,也只是在板车起步阶段需要多用点力气。
车子行驶起来之后,就没那么费劲儿了。
“我们一家是从南边过来的,以后就在京城扎根生活了。”
一路走一路聊,虽然大多都是冉先生问苏木一些京城生活的常识问题。
但仅仅几次插科打诨的反问,也让苏木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信息。
这一家是从南方来的,早些年冉先生还喝过几年洋墨水。
是调职来东城图书馆上班的。
东城区图书馆的位置在交道口东大街附近,板车来到图书馆门口,已经有个白衬衫西裤三接头黑皮鞋的中年在等着了。
看样子这冉先生还挺受尊重和重视的。
“小伙子,再辛苦你一下,把行李给送到香饵胡同那边吧。”
可能也是看到冉家行李很大的原因,中年干脆就想着继续麻烦苏木了。
算是个很懂得变通的人物。
肯定不是领导,更像个秘书、或者助理类的。
“小兄弟,再给你加1毛钱,你就再受个累。”
“行。那就……上来吧。”
其实,钱不钱的无所谓,苏木不差那一毛半毛的,就是单纯想要帮一把知识分子,看他们那细胳膊细腿的,索性好人做到底吧。
绝对没有打探漂亮少女住处的念头。
一点都没有。
苏木能对着车轮发誓。
再次从图书馆东门出发,拐了两个弯进了香饵胡同。
这小段距离,左边又增加了侧坐的中年男人,倒是让板车不偏沉了。
实话说,这点重量和距离,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冉先生主动加钱,苏木也不会开口要的。
但人家既然给了面儿,开了口。
作为热心肠的京城人,苏木也不好拒绝不是。
到了位置,中年男人帮着冉先生一起从板车上‘顺’下了一个木箱。
就累得不行了。
真的就是‘顺’下去的。
苏木眼睁睁看着两个大男人拖拽着木箱往下拽,落到地上时,甚至听到了沉重的落地声。
“你们都是文化人,还是我来吧。”
苏木看他们这么费劲儿,也就出手了。
把另一只木箱拽到地上,一手一个拎起来,扭头问中年男子:“放哪里去?”
“里边,里边……”
中年男子有瞬间的失神,然后醒过来立刻往里面走,边走还边从裤兜里往外掏钥匙。
这是一栋三进的四合院,规制显然没有苏木那个四合院大,但看倒座房只有两间,前院的东厢房,顶多两柁大小就很明显了。
冉家被分配的是后院东耳房位置。
实话说,挺小的。
比苏木的耳房还要小很多的样子。
但这个时候进京,还能立刻就有两间屋子住,显然也很不容易了。
至少比和平里那种兵营似的排屋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