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敢对我耍手段
然而他们手中并无枪械,方天对此毫不在意,立即冲向两人,不出几下便成功制服了他们。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沙沙声响,只见范静雯正拖着刘聪的一条腿蹒跚而来,刘聪的头颅不断撞击着地面的石头。
“静雯,你这样是不是太狠了点?活生生一个人被你这么拖着,就不怕把他摔成脑震荡吗?”
方天望着刘聪狼狈不堪的模样,忍不住揶揄范静雯。
“哼,这个混账东西竟敢对我耍手段,撞死他也活该!”
范静雯愠怒地回答。
方天心中暗想,范静雯才是真正的母老虎,刚才刘聪刚露出占便宜的念头,她就示意要动手教训。
尽管如此,为了抓住曹顺,眼下还需借助刘聪的情报。因此,方天只好提醒范静雯适可而止,因为目前还需依赖刘聪提供线索。
“好吧,你先去解决前面望风的人,这边由我来审问刘聪。”
范静雯言毕,眼神中闪过一丝冷酷之色,令人不寒而栗。
方天并未反对,只是叮嘱范静雯下手不要太重,然后便朝着先前与刘聪一同出现的大汉离去的方向摸去。
待方天返回时,却见范静雯仍在对头破血流的刘聪施以拳脚,他赶忙上前制止。
“范大小姐,你也曾是特警精英,怎么审讯逼供起来毫无章法?就这种皮肉之苦,哪能撬开他的嘴巴啊。”
方天满脸无奈地说道。
“方天,你少说风凉话!这家伙就跟茅厕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死活不肯开口。换了你,你能让他吐露曹顺的下落吗?”
范静雯满腹不服气地反驳。
方天这下明白,范静雯的确缺乏有效的审讯技巧,不再多言,径直来到刘聪面前,在其身上拍打了几下。
仅仅过了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躺在地上的刘聪骤然脸色通红,像发疯般在身上乱抓。
“刘聪,你的罪行至多判个三五年,但若说出曹顺的消息,不仅有机会戴罪立功,还能免受这份折磨。
当然,曹顺的藏身之处,我已经从你手下的口中得知大概方位,所以你说不说在我,全凭你自己决定。”
方天语气平淡从容,与范静雯先前的焦急模样截然不同。
范静雯听方天说得如此轻松,刚要嘲笑他也没啥真本事,可就在此刻,刘聪却因痛苦而向方天开了口。
“曹顺去了西北方向两里远的山林躲藏,那儿有一片白松林,非常好认……”
刘聪详细描述了位置,仿佛生怕指引错误,述说完毕后,痛苦地哀求道:“我说了,求你别再让我难受了。”
方天确认了刘聪所说与他之前从其手下的情报相符,满意地点点头,随手将刘聪打晕,然后拉起范静雯离开。
“喂,方天,这刘聪刚才还宁死不屈,现在却如此轻易招供,能相信吗?
再说就算刘聪说的是真的,我们也无法精准判断曹顺的具体位置,何况他还有个随从,万一他们手中有枪,我们贸然追击,处于明处的我们将会非常危险。
所以我建议等我们的大队人马赶到,再联合搜捕曹顺。”
范静雯急于劝阻。
“范大小姐,逃亡之人心理必定极度紧张不安,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曹顺一直安稳地等待刘聪他们回去,这是不可能的。
一旦曹顺失去耐心或是产生疑虑,很可能就会离开现在的藏身处,所以我们必须把握住当前已知的信息,尽快行动,以防出现变故。”
方天虽然在专业抓捕方面不如范静雯,但他前世坐过牢,接触过众多罪犯,因此对于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有一定了解,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范静雯呆望着方天,心中不禁疑问,究竟谁才是特警,谁才是专家。
毕竟,方天身为公认的鉴宝大师,却同时具备超凡的格斗技艺和洞察犯罪心理的智慧,这样的综合素质,实在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能拥有的。
要知道,范静雯本人也是公认的天才人物,但在方天面前,她感到自己的才华似乎略显黯淡。
察觉到范静雯眼神中的疑虑,方天迅速行动,再次拉起范静雯前行。
“方天,我刚从刘聪那里找到一件东西,来历不明,你能帮我鉴别一下吗?”
范静雯回过神来,边走边将一物件塞到方天手中。
夜色中,方天起初未能辨识此物,然而凭借他深厚的鉴宝经验,立即感知这是一块形态奇特的玉石,份量颇重,体积不小,显然并非吊坠类饰物,更像是块玉佩。
这块被曹顺犯罪团伙二号人物刘聪贴身藏匿的物品,连范静雯这位对古董文物颇有研究的人都无法识别,这让方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未停下脚步,但他仍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线,审视着手中的物件,这一看之下,方天震惊得立刻驻足不前。
“嘭!”
紧跟其后的范静雯没来得及刹车,一下撞到了方天的背脊,但方天此刻全然不顾,只是专心致志地重新审视手中的东西。
原来这是一块雕刻成鱼形的玉佩,长约半掌,宽约两指,正面雕工精细绝伦,背面则平整如镜,仿佛一条完整的鱼被从中剖开一般,其中央赫然刻有一个“同”字。
“这……难道是玉质鱼符?”
方天难以置信地低语。
“鱼符?你是开玩笑吧?玉做的鱼符怎么可能浮在水面上呢?”
范静雯满脸困惑地问。
“我说的不是垂钓用的鱼符,而是类似调兵虎符的调兵鱼符,古代用于调动军队的信物。”
方天急忙澄清。
“方天,你该不是在逗我吧?调兵虎符要么是虎形,要么是令牌形状,哪有用鱼形状的道理?
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块玉佩,虽然工艺稍显粗糙,但从包浆来看,应是唐宋时期的产物。
说它是兵符,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范静雯满脸不相信,这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
兵符,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当时人们对百兽之王的崇敬,因此将其铸造成虎形,作为武力的象征。
虎符常由玉、铜或木石制作,通常分为左右两半,右半保存在国君手中,左半交予将领。调动军队时,需两半契合方可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