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北沟村,迎新饭
一行人加快速度终于在太阳没下山之前赶到了北沟村,或许是最近几天都没活动,这么一段路就连女知青都没喊累。
北沟村并不大,一共也只有40多户人家,人口倒是有300多人。
也难怪了这个年代的人特别能生,北沟村还没通电,晚上没有活动,除了造娃就是睡觉了。
北沟村的住房由北向南,呈现一条直线,前面有一条河流横穿整个北沟村。
河水有三四米宽,河对面就是树林了,树林包裹着北沟村。
河面上时不时就有社员们搭建的简单木板,也就三脚宽,有的地方只有两脚的宽度,供社员们过河使用。
村子西面就是村里开荒种出来的田地了
顾如璋他们进村前就看到了成片的农作物,一眼看不到头。
走进北沟村,北边房屋密集一些,知青点在最南边。
原本是村里的小学,不过后来北沟村小学和下沟村小学合并了,小学都搬到下沟村了,现在留下的位置就做了知青们的宿舍。
一行人在村里穿过,村里的路也都是土路。
已经到了下工的时间了,一路上有社员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知青们都热情地和社员们说着话,问。
“是哪里人呀?”
“今年多大了?”
“家里兄弟姐妹几个?”
“之前有没有干过农活呀?”
“海市是不是特别繁华?”
社员们的问题五花八门,知青们也都热情回答,一路跟到了知青院。
他们是北沟村第二批来的知青,之前来了两女三男,已经来了快两年了。
不过他们基本都是林市附近的,下乡的地方都离自己家并没有那么远。
他们到的时候知青点早就收拾出来了。
环境其实还不错,前面原本是孩子运动打球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种了一些菜。
一排十来个房间,都是泥土堆积的茅草房,顾如璋上辈子都没住过的房间。
房间也有不少,原本知青都是一人一间房,现在人多了,都是两人一间。
顾如璋选了一间房间,最后和徐小花一起住,老知青见他们来,也热烈欢迎。
“你们刚来,组织上今天特意发了口粮,用来招呼你们的,你们先去收拾房间,等会饭菜好了,我们再来叫你们吃饭。”
顾如璋住的房子感觉还好,采光还不错,进门左手边有好几扇窗户,里面都贴了窗纸。
顾如璋还特意摸了摸,想着电视剧里常演得沾点口水就能捅出一个洞。
手欠的试了试,没想到这窗纸还挺结实。
顾如璋摸了摸,应该是涂了油的油纸。
房间内只有一个炕,和徐小花一人睡一边,顾如璋选了靠内的方向,到时候做个帘子,也算有了隐私空间了。
炕两边靠墙的位置都有两个柜子,也叫炕琴。
原木颜色,上面可以被子,
顾如璋拿出报纸铺在土炕上。
“顾同志,你能借我一些报纸吗?我没准备,到时候我有了再还你。”
徐小花见顾如璋在炕上铺报纸,才想起自己没有准备。
“嗨,不就几张纸吗?你拿去用,我特意准备了不少。”顾如璋并没在意,不过几张报纸罢了,特别小姑娘才16岁就背井离乡的,不容易,不过还没了解性情,自己也不必太过热情了。
“谢谢顾同志。”
徐小花开心的接过,开始铺在炕上。
最近听到的不是顾同志,就是顾知青了,她还真有些不习惯。
“你以后就叫我如璋吧,我叫你小花,怎么样?”顾如璋开口提议。
“好呀,我爸妈,同学都是叫我小花的,听着亲切。”
两个女孩子有说有笑的收拾起屋子来,铺好报纸,上面又垫了一层垫背,然后把棉被和枕头拿出来。
知青下乡国家都是有补贴的,像她们来北方的基本都是250元的补贴。
之前吴干事就给了自己30,剩下的220都是由公社支配的,其中50就是建房的费用,不过他们这本来就有房子,这个补贴估计就没了。
其它的钱用于购买农具,家具,医疗用途,反正这钱到不了她们手上,房间内还有洗脸架,上面还有一个黄色的脸盆。
另外还有两个书桌,还有马灯,锅碗瓢盆都有准备。
看着这些,顾如璋觉得还是挺不错了。
第一年国家还有津贴补助,每人每个月35斤口粮,还有猪肉票,每个月半斤菜油,食盐,煤油等,算下来差不多每个月7.5元的生活补贴,不过这也有第一年有。
墙上都是泥土,有的角落有不少灰尘,还有些墙面还有裂缝、
顾如璋又用报纸,把睡觉靠着的墙面都用报纸糊面,好在她有先见之明多准备了一些报纸。
等到她们收拾得差不多了,饭菜也好了。
一共分了两桌,男知青一桌,女知青一桌,两菜一汤,还有一个脸庞大小的馒头。
青菜汤,不,应该叫汤青菜。
汤里面有一些菜叶子。
顾如璋看着这菜汤,里面一点油水都没有,可以直接看清碗底了,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寡淡的汤水。
另外一个西红柿炒蛋,一个炒豆角。
“大家都吃,这馒头可是掺了白面做的,口感还是很好的,这鸡蛋也是特意拿过来吃的。”
说话的是杨建华,他们知青点的班长,今年也有22岁了,皮肤黝黑。
他们第一批的五个知青,不管男生还是女生,皮肤都有些黝黑,不过女生还是比男生要好一些。
这不废话吗?都下乡快两年了,干这么多活,皮肤早就晒黑了。
另外两人一个叫徐志明,一个叫王勇,女知青一个叫梁雪梅,一个叫葛红华。
年龄都比他们大上一点。
“啊,我们这么大老远过来,就给知青吃这个呀?”
俞邵青有些不满的说道,嘟嘴,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面前的饭菜。
这俞邵青就是鲁耀武看着脸红的女生,皮肤白皙,五官也不错,特别是现在委屈的样子,很容易获得男同志的好感。
“条件艰苦了一些,大家将就着吃吧。”
杨建华心里直摇头,这新来的女知青连这伙食都看不上,想起他们平时吃的,以后怎么受得了哦。
“爱吃不吃,我们这么辛苦的做饭,你不吃我还能多吃点。”
说话的是葛红华,这新来的几个女知青她都不太喜欢,吃个饭都这么娇气,这么好的伙食还不肯吃。
她才不管,直接拿起馒头开始吃,她都多久没吃白面了,味道就是比玉米面的口感好。
葛红华开始吃了,大家也都拿起筷子吃。
“邵青,你先吃一点,要是不喜欢,我还有海市带来的糕点,也可以填肚子。”
徐文生在一旁劝着俞邵青,别说邵青了,就连他也不怎么想吃。
可是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他们两家出了点事,没办法,只能下乡来了,下乡之前想好了以后吃苦的准备。
听着徐文生的劝阻,俞邵青才开始吃,只是神情十分的委屈。
一行人加快速度终于在太阳没下山之前赶到了北沟村,或许是最近几天都没活动,这么一段路就连女知青都没喊累。
北沟村并不大,一共也只有40多户人家,人口倒是有300多人。
也难怪了这个年代的人特别能生,北沟村还没通电,晚上没有活动,除了造娃就是睡觉了。
北沟村的住房由北向南,呈现一条直线,前面有一条河流横穿整个北沟村。
河水有三四米宽,河对面就是树林了,树林包裹着北沟村。
河面上时不时就有社员们搭建的简单木板,也就三脚宽,有的地方只有两脚的宽度,供社员们过河使用。
村子西面就是村里开荒种出来的田地了
顾如璋他们进村前就看到了成片的农作物,一眼看不到头。
走进北沟村,北边房屋密集一些,知青点在最南边。
原本是村里的小学,不过后来北沟村小学和下沟村小学合并了,小学都搬到下沟村了,现在留下的位置就做了知青们的宿舍。
一行人在村里穿过,村里的路也都是土路。
已经到了下工的时间了,一路上有社员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知青们都热情地和社员们说着话,问。
“是哪里人呀?”
“今年多大了?”
“家里兄弟姐妹几个?”
“之前有没有干过农活呀?”
“海市是不是特别繁华?”
社员们的问题五花八门,知青们也都热情回答,一路跟到了知青院。
他们是北沟村第二批来的知青,之前来了两女三男,已经来了快两年了。
不过他们基本都是林市附近的,下乡的地方都离自己家并没有那么远。
他们到的时候知青点早就收拾出来了。
环境其实还不错,前面原本是孩子运动打球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种了一些菜。
一排十来个房间,都是泥土堆积的茅草房,顾如璋上辈子都没住过的房间。
房间也有不少,原本知青都是一人一间房,现在人多了,都是两人一间。
顾如璋选了一间房间,最后和徐小花一起住,老知青见他们来,也热烈欢迎。
“你们刚来,组织上今天特意发了口粮,用来招呼你们的,你们先去收拾房间,等会饭菜好了,我们再来叫你们吃饭。”
顾如璋住的房子感觉还好,采光还不错,进门左手边有好几扇窗户,里面都贴了窗纸。
顾如璋还特意摸了摸,想着电视剧里常演得沾点口水就能捅出一个洞。
手欠的试了试,没想到这窗纸还挺结实。
顾如璋摸了摸,应该是涂了油的油纸。
房间内只有一个炕,和徐小花一人睡一边,顾如璋选了靠内的方向,到时候做个帘子,也算有了隐私空间了。
炕两边靠墙的位置都有两个柜子,也叫炕琴。
原木颜色,上面可以被子,
顾如璋拿出报纸铺在土炕上。
“顾同志,你能借我一些报纸吗?我没准备,到时候我有了再还你。”
徐小花见顾如璋在炕上铺报纸,才想起自己没有准备。
“嗨,不就几张纸吗?你拿去用,我特意准备了不少。”顾如璋并没在意,不过几张报纸罢了,特别小姑娘才16岁就背井离乡的,不容易,不过还没了解性情,自己也不必太过热情了。
“谢谢顾同志。”
徐小花开心的接过,开始铺在炕上。
最近听到的不是顾同志,就是顾知青了,她还真有些不习惯。
“你以后就叫我如璋吧,我叫你小花,怎么样?”顾如璋开口提议。
“好呀,我爸妈,同学都是叫我小花的,听着亲切。”
两个女孩子有说有笑的收拾起屋子来,铺好报纸,上面又垫了一层垫背,然后把棉被和枕头拿出来。
知青下乡国家都是有补贴的,像她们来北方的基本都是250元的补贴。
之前吴干事就给了自己30,剩下的220都是由公社支配的,其中50就是建房的费用,不过他们这本来就有房子,这个补贴估计就没了。
其它的钱用于购买农具,家具,医疗用途,反正这钱到不了她们手上,房间内还有洗脸架,上面还有一个黄色的脸盆。
另外还有两个书桌,还有马灯,锅碗瓢盆都有准备。
看着这些,顾如璋觉得还是挺不错了。
第一年国家还有津贴补助,每人每个月35斤口粮,还有猪肉票,每个月半斤菜油,食盐,煤油等,算下来差不多每个月7.5元的生活补贴,不过这也有第一年有。
墙上都是泥土,有的角落有不少灰尘,还有些墙面还有裂缝、
顾如璋又用报纸,把睡觉靠着的墙面都用报纸糊面,好在她有先见之明多准备了一些报纸。
等到她们收拾得差不多了,饭菜也好了。
一共分了两桌,男知青一桌,女知青一桌,两菜一汤,还有一个脸庞大小的馒头。
青菜汤,不,应该叫汤青菜。
汤里面有一些菜叶子。
顾如璋看着这菜汤,里面一点油水都没有,可以直接看清碗底了,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寡淡的汤水。
另外一个西红柿炒蛋,一个炒豆角。
“大家都吃,这馒头可是掺了白面做的,口感还是很好的,这鸡蛋也是特意拿过来吃的。”
说话的是杨建华,他们知青点的班长,今年也有22岁了,皮肤黝黑。
他们第一批的五个知青,不管男生还是女生,皮肤都有些黝黑,不过女生还是比男生要好一些。
这不废话吗?都下乡快两年了,干这么多活,皮肤早就晒黑了。
另外两人一个叫徐志明,一个叫王勇,女知青一个叫梁雪梅,一个叫葛红华。
年龄都比他们大上一点。
“啊,我们这么大老远过来,就给知青吃这个呀?”
俞邵青有些不满的说道,嘟嘴,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面前的饭菜。
这俞邵青就是鲁耀武看着脸红的女生,皮肤白皙,五官也不错,特别是现在委屈的样子,很容易获得男同志的好感。
“条件艰苦了一些,大家将就着吃吧。”
杨建华心里直摇头,这新来的女知青连这伙食都看不上,想起他们平时吃的,以后怎么受得了哦。
“爱吃不吃,我们这么辛苦的做饭,你不吃我还能多吃点。”
说话的是葛红华,这新来的几个女知青她都不太喜欢,吃个饭都这么娇气,这么好的伙食还不肯吃。
她才不管,直接拿起馒头开始吃,她都多久没吃白面了,味道就是比玉米面的口感好。
葛红华开始吃了,大家也都拿起筷子吃。
“邵青,你先吃一点,要是不喜欢,我还有海市带来的糕点,也可以填肚子。”
徐文生在一旁劝着俞邵青,别说邵青了,就连他也不怎么想吃。
可是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他们两家出了点事,没办法,只能下乡来了,下乡之前想好了以后吃苦的准备。
听着徐文生的劝阻,俞邵青才开始吃,只是神情十分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