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与校长的谈话

从“桃源村”石碑旁的硬化水泥路乡道往里走大概两公里,接着就是一条一百多米的分叉小路一直连接到桃源小学的校门口,桃源小学座楼在一块地势较为宽阔平坦的土地上,旁边紧挨着是一片水稻田还有菜地,一座三层楼高的长方形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教学楼,旁边还连着一排老师的办公宿舍,整个学校及一个小操场被两米多高的围墙围住。

学校的正门口被一扇大铁门把守着,门口上面的横梁刻印着的“桃源小学”四个大字被清晰的刷了一层红色油漆。

走进校门口时,葛长宁跟门卫处的王宗泉打了声招呼,随后葛长宁把自行车停放在了小操场旁边的一颗桃树底下。

葛长宁回到自己的宿舍,将学校资料放在办公桌上,随后又从宿舍走了出来,来到了隔壁校长王军的办公室,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一个小小的“家”。

“长宁,你回来了啊,一会就准备吃饭。”

葛长宁刚走进来,只看见校长王军已经在自己的厨房里准备着做晚饭了。在小小的办公室窗户台前摆放着一张陈旧的办公桌,桌上工整的摆放着各类文件夹以及批改的试卷和作业。办公桌侧边的一面墙上,有一面用红色纸条圈出来的长方形大框,里面贴着许多照片。靠在墙边的一个档案柜和一个书柜整齐的摆放着各种资料以及各种书籍教材。一套老式的木质沙发和茶几靠在用砖头切起来的一堵墙旁,这堵墙把房间隔成了一个小小的厨房,厨房的灶台上面摆放了一套用来炒菜的电磁炉和铁锅、一个做饭用的电饭锅还有一些做菜用的油盐调料等,旁边的菜篮里摆放着一些青菜。

“是的王校长,刚从外面回来,要不要我一起帮忙。”

“不用,不用,一会就好。”校长王军从里面回应道。

“长宁,我们这里生活条件会比较简单点,住的也有些简陋,伙食也没有你们省城的好,以后你在学校这里吃住只能委屈将就一下了。”王军一边在办公宿舍的厨房里忙活着炒着菜一边跟葛长宁继续聊道。

“王校长,这个你放心,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的生活饮食我都能习惯,你倒不必担心。”

“那这我就放心了,我就怕你们过来支教的老师在这里生活不习惯。”葛长宁的的话打消了校长王军的顾虑。

“长宁啊,这两天对我们桃源村、桃源小学都有所了解了吧。”王宁接着问道。

“嗯,这两天认真的看了一下我们学校的各种档案资料,还有就是在我们桃源村大概走了一圈,不过接下来我还是要多花时间好好的去深入了解。”葛长宁一边从王军的手中接过炒好的一盘青菜一边回应道。

“长宁,你老家应该比我们这里要繁华吧。”王军问道。

“我老家啊?怎么说呢?靠近县城,原来种的水稻田也慢慢被征收改造,乡村逐渐也变成城市了,比起这里的话,人更多点,交通各方面也比较发达吧,消费什么的也比这里方便点,不过环境肯定比不上这里的好山好水。”

“嗯,我们这里就是偏僻了点,好多人都搬出了这座大山,有些搬到了镇上,有些去到外面发展、定居,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老家。比起以前,留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也少了许多,好多留在这里读书的学生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里只有老人在照顾着他们。”

“我看了我们学校这几年的档案,就像你说的那样,读书的学生少了,而且我们在这里正式任教的老师也好像走了不少。”

“是的,学生少了,这里的条件也比不上县城的教育资源,很难留住年轻的老师,再过几年我也要退休了,希望到时县教育局能够派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校长过来这里任教、管理,这里的学生需要他们。”王军的话里流露出一种无奈。

“王校长,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我们桃源村的吗?”

“有一部分是来自隔壁其他几个村的,也是因为学生少的原因,前两年教育局就做了学校整合,把就近的几个村合并在一个小学上,我们桃源村因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多点,就保留了下来。但是按发展趋势,也不容乐观。”

“来,我们边吃边聊,这些都是自家种的菜,自家做的腊肉。”王军把做好的的菜端了出来,把装好饭的碗和筷子递给了葛长宁。

“王校长,真是太麻烦你了!”

“别说麻烦这两个字,是我要感谢你们前来支教的志愿者老师才对,这些年,每一批过来支教的老师都帮了我们学校好多的忙,给了我们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很多新的知识,也希望以后你们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打好基础,树立目标,更好的成长。”

“王校长,这次驻点支教尽管只有两年的时间,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协助你们做好我们桃源小学的教育工作。”

“长宁,吃菜,吃菜,不要光顾着聊天,这道大蒜炒腊肉感觉如何?”王军爽朗的笑了笑。

“好吃!好吃!比我在外面吃的腊肉香多了。”

“以后你住在学校要做饭什么的,就自己在这个小厨房来做。就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家里自己种的青菜还有这些腊肉,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就自己拿来吃。我家就在隔壁的元丰村,晚上我一般都会回家住,中午就在这间办公宿舍自己做饭吃,所以家里的青菜啊什么的我都会带回来学校自己做。”

“不行,王校长,怎么可以白白吃你的菜。我如果要买米买菜的话我会跟桃源村这里的村民买就是了,或者骑着自行车去到镇上买。真不能白吃你们的饭菜,这也是上面组织对我们支教老师的严格要求。还请王校长多多理解。”

“长宁啊,你们真得很优秀,所有过来支教的老师都是这么跟我说的。”

“王校长,刚才我看到靠在办公桌旁边的墙上贴了好多照片,有一些照片应该是之前支教的老师吧。”

“是的,这是其中一部分照片,这些好多照片都是支教老师在学校工作的点滴瞬间,他们在这里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知识、眼界、欢笑。当然更多的是不舍,每次支教老师临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舍得他们走。”王军放下手中的饭碗,走到了办公桌旁边,深沉的看着墙上的照片说道。

“现在我们大山里的这些孩子们其实基本已经不缺乏物质生活上的条件了,他们更多的是缺少关爱、缺少沟通交流。大部分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学习上、生活上的知识技能只能在学校的教育下来完成,但学校毕竟不能代替家庭代替父母,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性格上的形成都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着他们未来走的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有很多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但毕竟我们大山里的老师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孩子们需要更好的老师带领他们去见识世界。”

葛长宁默默的聆听着王军说的话,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出声。

“长宁,你过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葛长宁把碗筷放下,从茶几旁站了起来,走到了王军身旁,只见王军从办公桌上的抽屉里拿出来一包用塑料袋子包裹好的旧信封。

“这些信封里面装的都是过去几年支教老师们给孩子们的回信,我都替他们好好保管着,这些回信给予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孩子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读书早日走出大山,去到外面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每年暑假的时候,支教老师们都会通过搞夏令营活动的方式帮助一些孩子来到省城,带着他们去开阔眼界,去认识和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王校长,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些信我可以拿回去看看吗?我想更多的了解一下这些孩子们。”葛长宁说话的语气里透了出一种期待。

“当然可以,你就拿去看吧。对了,还有这些相册,都是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些照片还是支教老师去到学生家里家访时拍的生活照,支教的老师们都很喜欢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王军从身上掏出钥匙打开档案柜,又从里面拿出了几本相册出来。

“太感谢王校长了!这些信和相册都是学校珍贵的资料,也是孩子们心中永久的记忆。”葛长宁满怀兴奋的从王军手中接过信封和相册,手里一下子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