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唇枪舌战
裴舒听完面上没有任何情绪。
这许就是定宁公主自己坏事做尽的下场吧,给自己,给夫君,给孩子造下的杀孽太多,所以……最终想留的都留不住,那孽障都会一一回馈给最为珍视之人。
裴舒带着小安子出了万礼司,上了马车,然而去的地方却不是太子府。而是让小安子驾着车,一路向着乱葬岗去了。
裴舒站在乱葬岗前,一眼望去满目尸山,看着颇为的晦气。
可是这里……却是当初埋葬了整个林家的地方。林家当初是顶着通敌叛国之罪名而死的,自然也是留不下一具全尸,也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将尸身送回林浣县。
只会是被扔在了这乱葬岗中,连神魂也不得安宁。
裴舒深深的磕了几个头:“父亲,母亲……林家的诸位。我终于替大家报仇了,林家的仇我已经报了!还请各位安息吧,等着如今的天下太平,再无纷争之日,我定会让千岁爷还我林家清白。”
小安子将裴舒给扶了起来:“主子,您放心吧。您看……如此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您都做到了,将一切天下大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裴舒点点头,重新上了马车,回了太子府。
裴舒一直在前厅等着,等了许久,直到天色变得昏暗不明,裴舒才看到隋仪景出现。
只是……他整个人瞧起来也带着几分倦怠。
裴舒上前,替隋仪景解下身上披着的那一件大氅:“千岁爷这是怎么了?瞧起来好像十分的疲倦,可是朝堂之上又出了什么事情?”
商议来,商议去,不就是是否出兵去支援闻人庭风的事情吗?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是,或者否而已。
隋仪景坐在桌前,裴舒十分贴心的揉着隋仪景的额头。感受着那一丝松弛,随影才是开口:“今日,前朝上死了两个谏言官。”
裴舒替隋仪景按揉的手一顿:“因为是否出兵支援闻人庭风的事情?”
隋仪景:“没错。”
裴舒:“……”
这事情能够闹得这么严重?裴舒实在是没有想到。
隋仪景:“那些文官,皆是说历朝历代没有以自身去帮别国的说法。若是这么做了,便是违背了老祖宗。那些武官说起话来比较的没轻没重,硬说那些文官是缩头乌龟,是怕他们那些武官军功加身,会让那些文官,日后没了再朝堂上说话的底气。”
“这么一句话,倒是彻底激怒了那些文官。”
隋仪景揉了揉眉心,想到今日在朝堂上,那犹如早市上买菜一般吵闹的场景。他想着,那些武官都还算是克制的,不然……那砂锅大的拳头,一拳就能打翻一个了。
“那些文官被那样骂,自然是不服气的。那话语再说起时,便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武官们的狼子野心上,说他们其实并不是想要为国效力,一个个实际上是想谋了兵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际都是有反心的。”
裴舒惊了片刻,如今夏国动荡。对于造反之类的言辞向来颇为敏感。这个时候将兵权,造反之类的词语汇集到武官的身上,这无异于是逼着那些武官,自裁以示清白啊。
裴舒:“这么一说的话,心思歹毒的人其实是那些文官才是。可是死的怎么成了那些武官了?”
隋仪景,嗤笑了一声:“还不是因为那些文官,有着铮铮傲骨?说着说着,他们自己便觉得热血沸腾了。领头那两个谏言官似是专门为了表明心迹一般,说完之后便一头撞死在了大殿上,以死明志了。”
裴舒:
"……
"
事情的发展会变成这幅田地,属实是远远超出了她所想的模样:“那然后呢?”
隋仪景:“然后,那些文官一个个多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皆是要以死明志。说若是派兵支援,都是那些武官们想要以权谋私,万万不能出兵。”
裴舒眉头皱的极为紧,事情闹腾着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局面。可是闻人庭风那边属实没有继续等下去的机会了。
闻人庭风现如今只是靠着有手段掐掉闻人浩正的吃食和粮草运送,才稍微占了几分天机,可是持续消耗下去。闻人庭风的人手正面上就是敌不过闻人浩正的,一旦闻人浩正回过神来,开始对闻人庭风出手……十万人,对上三万人……胜负已定了。
“没想到竟然会这样。”裴舒道:“既然不能出兵,那我就要赶紧给闻人庭风修书一封过去才成,让他早做打算。若是他现在赶紧带着兵力撤退,保留下属于自己的力量,那他或许最后还有机会争一争那个皇位。”
说罢,裴舒就是要向着书房过去。可是刚走没有两步,便是被隋仪景一下扯住了手腕,重新揽回了怀中。
裴舒在隋仪景的肩膀上锤了两下,似是抱怨,又像是撒娇似的:“干什么呀?爷,现在可正事重要,晚了一刻对于闻人庭风都是坏事啊。”
“急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裴舒:“什么话?”
“本督最后还是说服了那些文官,愿意出兵。”
裴舒一愣:“当真?你是怎么做到的?”
朝堂上的那些老家伙,一个个可是古板得很,怎么会那么容易被说服?除非……
裴舒立刻反应过来:“你是不是答应了他们什么条件?”
隋仪景一笑:“你可真是太聪明了,真是什么事情在你眼前都瞒不住啊。”
“没错,他们所说的字字句句,都在说武官这么做,都是为了以权谋私,想要重掌兵权。所以不能出兵,那么……本督便答应他们,本督也会一同前往,并且亲掌兵马。”
裴舒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文官不愿武官掌兵,却愿意让隋仪景掌兵权了。
在那些文官的眼中,隋仪景是个太监,他是不会有自己后代和孩子的。即便如今的隋仪景再如何的嚣张跋扈,没有子嗣,便不会有将来。
对于这样的一个隋仪景,他掌兵,自然造反的可能性便小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