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璧山书院
虽然比不上国子监办的弘文馆,但也是京城鼎鼎有名的学院了。
在璧山书院学习之后,如果能通过弘文馆严格的招生考试,进入弘文馆读书,就更有机会成为国家栋梁了。
课程跟二十世纪的大学教育模式居然相同,唐王果然是个牛人!
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三类。
必修课《孝经》《论语》两兄弟早就在自家的私塾学了。
目前宋雨墨和宋雨清就在选修《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国语》《说文解字》《字林》《仪礼》《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共九经。
律学以历代律、令为专业课;书学以《石经三体》(三年)《国语》、《说文》(二年)《字林》(一年)为专业课;算学学习《孙子》《五曹》《九章》《海岛》等为专业课。
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1年;《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各为一年半;《易经》《诗经》《周礼》《仪礼》各为二年;《礼记》《左传》各为三年。
……
可别说,学子在哪个朝代都苦挖……
宋府对男丁一向管教颇严,两个少爷自小都没养就纨绔气,根正苗直的好少年。
相比之下,雨墨天赋强些。
雨清则勤奋有余,天资不足。
先前说了,璧山书院是帝都的那些富豪团集资创办的,来这里读书的自然都是富二代。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金子堆里长大的。
先说这韦书简,当朝韦贵妃的远房侄子,京城所有的粮油都由他家供给。
民以食为天,哪个人离得开每日的口粮。
在那个一人得道全家升天的时代,就算是远房亲戚,也是能沾光的。
韦贵妃在贞观元年就被白册“四夫人”也就是正一品之首。是皇十子纪王李慎和十二公主临川公主李孟姜的生母。
二十世纪的一些杂史称,韦贵妃的是嫁过人的,夫君死后嫁给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
传言李韦两家可能是世交,李渊建国之初用联姻的方式拉拢隋朝旧臣,而李世民不过是次子,韦氏二嫁为妾都是双方家族可以接受的事。
而她封妃也并非是“洛阳城下风流王子对美丽寡妇的喜好随意设置”,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杀李建成逼父退位后,为了稳定潮剧,拉拢高门贵阀,平衡朝堂势力有关。
种种这些揣测,都没被得到论证。历史多是记大事要事,并非处处都毫无遗漏。
滚滚上下五千年,多少历史是不能亲自一一考证的,姑且听之,且莫全信之。
所以,这韦家是真富。宋府可比不上。
再说韦书简这人,放在二十世纪就是高富帅。
那眉眼就跟描画出来似地,每一笔都是精华。
长得这般动人心弦,偏偏又还有个好性子。放在二十世纪就是暖男。
也可以说是情商高,他在这些富家子弟之中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跟谁也不太近,但跟谁也不太生分。
本来依照他背后的那层关系,是可以直接去弘文馆读书的。但他父亲却不迂腐,既然已得到诸多韦贵妃的眷顾,又何必处处有求与她。
若自己这儿子真个有出息,就靠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
韦书简也是如此想,他可不想给自己那张绝世美颜的脸上抹一丝黑。
都是些十几岁的少年,除了在先生讲课的时候正经危坐,但凡到了休息的时候也是极尽闹腾。
文子山和朱世杰追逐得不可开交。文子山跟宋雨墨是亲滴滴的表亲,偏文子山就是拒不肯认。
这还不是因为他自小都听到祖父咒骂宋名仕那个薄情寡义的家伙……
昨儿晚朱世杰跟着自己那年长的堂哥偷偷去了“花纤阁”,被那里的姑娘狠狠调戏了不说,还被红杏姑娘赠了一贴身肚兜。
肚兜翠绿色,上面绣着鲜艳夺目的一枝红杏。
无比香艳,也无比旖旎。
朱世杰就连上课都偷偷把那肚兜攥在手心里,每看一眼,心里就荡漾几份。
青春期的少年嘛,正常……
文子山怎肯放过这样戏耍他的好机会,先生一出门,他就伸手将那肚兜夺了过来。
然后,满书堂奔跑着喊:“看哇,朱世杰思春了哇……”
富二代们一起起了哄。
旁人也就算了,只因这朱世杰最是害羞,但凡他们聊到女子的时候,他都会涨红了脸。
这般害羞的人物,居然……
追了几圈追不到文子山,朱世杰都快哭了。
文子山把手里的肚兜一抛,就抛到了宋雨清的怀里。
这宋雨清可是先生经常表扬的好学生,平时里都是那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模范样儿。
宋雨清就像被蜜蜂蛰了,跳起身来躲开了老远。一张脸也是涨得通红。
那肚兜掉在地上,引起了一群人的疯抢。
得手的杜兴邦像只猪趴在地上,把肚兜死死护在怀里,嘴里还喊着:“好香哇……”
杜兴邦的老子是个粗人,是二十世纪那种暴发户。
去年才到京都来置房安家,据说是靠盗墓发家致富的。
杜兴邦满身都是油水,肥得可以过年宰来吃。平素也最是猥琐,说起小姑娘就哈喇子只流。
宋雨墨和韦书简两人一模一样的态度,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
但他们偶尔对视一眼,相互微笑。搞不清状况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好基友。
惺惺惜惺惺。而已。
宋雨墨受不了这番吵闹,起身走出去,在廊下站着。
韦书简跟了出来。先矜持了几份,还是忍不住了。
“听说,你家那个哑巴妹妹昨儿死了,后又活过来了,而且能开口说话了,可喜可贺。”
长安城虽大,但消息就是灵通,但凡哪个大户人家有点事,不出半个时辰就传得人尽皆知。
宋雨墨点头,回礼:“多谢韦兄关怀。”
韦书简挑眉一笑,笑得就像是雨后的彩虹,有些炫目。
“无需多礼,我看你素来冷清,今儿一进学堂就掩饰不住喜悦,定是为此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