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

中一闪而过的沮丧情绪,便柔声说,“将士征战在外,难免凭生变故。在这满朝文武之中,在下只能信任先生一人,也只能将此事托付给先生,万望先生谅解。”

云霁看了眼陈博涉,叹了口气道:“难道我在将军心目中,竟然是这般孩子气的人物吗?”

“自然不是。”陈博涉知道他是领命了,急忙解释。

——

出征的那一天是夏初时节,天空万里无云,艳阳高照。

全部的士兵整装待发,旌旗猎猎,喊的号子震耳欲聋,斗志满满。

云霁站在公子文怀的身边,同样立于城墙之上。看着蜿蜒的列队,走出城门,走入城郊,看着陈博涉骑着高头大马,头也不回地渐渐消失在了远方。

他要去征战,没有回头。

云霁的心中突然生出了一股不安的感觉,觉得仿佛这一次的离开便是永别,这一眼看到的背影,便是最后一眼。

万一他受伤了,万一他战死沙场,万一他遇到了什么意外,再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

就像当初他看着武孝帝的身影,走了。

走了很久很久。

在漫长的等待的日子里,一切都变成了不确定。

他不知道那个男人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怎样死过一次,又是怎样活了过来。

一次次的分离,是一次次的挂牵,是一次次的孤独。

第47章爱恋

有的时候,云霁经常会把陈博涉与当年的那个男人混淆在一起。

因为不管是陈博涉的声音,还是陈博涉的气味,还是陈博涉对他造成的压迫感,都不由自主地会使他想起,前世那个蛮横而强悍的帝王。

所以看着陈博涉离去的背影,他便渐渐将二人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会担心,会想一些有的没有的。

会去想那个男人到底经历过什么?为什么不告诉他?为什么他始终不能猜透那个男人的内心?为什么他始终没有机会征战沙场或者是立于朝堂之上?

为什么他永远都只能作为男人在需要他的时候的,一个能够取悦他的角色,而不是真正能够站在他身边的,一个足够辅佐他,携手并肩的人物?

——

上一世中,云晗昱之所以想成为一代朝臣的原因,是因为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圣人的贤明,对书中所描述的大同世界有着无比美好的政治理想。有着普天之下读书人共同的,开创太平盛世的愿望。

但后来,云晗昱渐渐发现,他想成为一个朝堂之臣,是因为他想和男人分享相同的喜悦,相同的悲伤,相同的情绪,相同的思考。

他希望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至少让男人在看他的时候,能够以一种平等的,赏识他,对他委以重任的目光,而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

至少让男人能够认同他,而不是被当成一个只能在男人身下承欢的角色。

可惜这一夙愿毕生都没有实现。

那个男人始终将他照顾得很好,变成一只金丝雀,一个宠妃,一个在后宫之中需要保护的角色。

甚至男人在临死之前,还为他安排了后路,以至于文孝帝上位之初一直没能够处死他。

在那个男人死后的那些年之中,云晗昱一直没有主动寻死,是因为他不想让男人处心积虑的安排,付诸东流。

在蛮族踏破都城的几天之前,整个朝廷衰败,朝野上下人心动荡之时,文孝帝终于铲除了男人设下的重重障碍,绞死了他,将他吊于城头之上。

那天云晗昱特地穿了男人最爱的一袭红衣,想着如果九泉之下还能再见的话,至少能够以男人喜欢的样子出现。

这样一来,他便轻松了,也解脱了。

尽管带着一生都没能实现的遗憾,就这么不清不楚地过完了一辈子,但他觉得自己至少也算是尽到了作为了宠妃的责任。

——

这一世中,当云霁以为,他是秉承着云晗昱的未尽的政治理想,为能够成为一代名臣而活着的时候,却渐渐发现,似乎不止于此。

云晗昱对于那个男人始终未能说出口的话语,成了他心头的结,以至于他在陈博涉靠近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有些反应。这样的反应使得他既抗拒,又羞耻。

他渐渐明白了。

可能他在上一辈子,还是云晗昱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那个男人。

他之所以想让那个男人正视他,是因为他不想以张开双腿的姿势出现在那个男人面前。

因为这样的地位,对于同样生为男人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羞耻。

如果他爱一个人,他希望自己至少能够自立于这个世间的姿态,去与那个人平等对话。

去分享那个人的心事,去帮助他,辅佐他,甚至去保护他,而不是反过来被宠爱,被保护,被当作娇花一样地养在温室中。

如果不是因为对那个男人动了心,可能他想成为一代名臣的愿望不会如此之强烈。

而反过来,他之所以会跟着乐弘道人习诡道,学易容,哪怕手段并不光明磊落,也会昧着自己的良心,但他却依然强迫去做着。

为什么?

他开始以为这是为了云晗昱的理想而走上了这条道路。

当成为辅政之名臣之后,他大可以退隐江湖,将云家世代忠良之名,延续着写入历朝历代的正史之中,但当看到陈博涉征战远去的身影的时候,他心底的不安,害怕,妄想和恐惧,却是骗不了人的。

当陈博涉的背影和那个男人的背影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他发现他竟然是这么放不下。那种全部悬于心头的束手无措,是贯穿他一生的无奈,也是他对那个男人的执着。

云霁明白了。云晗昱是爱着那个男人的。

他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代名臣,而是成为那个男人身边的一代名臣。

以足够强悍,足够睿智,足够贤明,足够辅政的姿态,在朝堂之上,与那个男人与平等的姿态并肩而立,运筹帷幄,挥斥方遒。

原来云晗昱的理想,竟然是这样。

——

那么这一世中,云霁的理想是什么?

他明明已经做到了在朝堂之上舌战群雄,出谋划策,并且也确实出奇谋,使得宣国的势力得到了扩张。

他确实已经能够使得陈博涉正眼看他,并且得到了赏识。但他却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不安和怯懦。

他觉得自己像一个鬼魅,一个借着尸体而复活的魂魄,一个剥了别人的人皮贴在身上的怪物,一个云晗昱的傀儡。

理想也好,对那个男人的爱也好,身体的那些令人羞耻的反应也好,都是云晗昱的。

留给他的,什么都没有。

他的心是,空的。

——

边关传来的捷报。

北边,陈博涉在河西走廊一路过关斩将。

由于之前与白蹄兵交过手,并且获得了足够的情报,还特地针对白蹄兵进行了武器的改进和骑兵的加强训练,所以这一次交手,宣国的军队屡次占了上风。

成功突破了西襄公的两次埋伏,还能在一些重要的地点,随机应变进行伏击,以至于桦国的白蹄兵节节败退。

南边,陇中山道行进的军队也因为熟悉地形而迅速进入了桦国境内,并且夺下了涪水关。

从内部攻破了涪水关之后,整个宣国的军队便从邑国越境进入桦国,急速北上。

而桦国的军队多部署在北边的河西走廊,和与邑国接壤的北边关卡阳平关,所以从南部北上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顽强的抵抗。

看着频频传来的行军进度,云霁既是高兴,也隐隐有些担心。

太顺利了,顺利得有些难以想象。

这次几乎是与桦国正面交锋,桦国不可能事先一点儿都未得知消息,也不可能一点儿都不进行防备。

虽然陈博涉在河西走廊遇到了一些埋伏,但据通报的士兵说,都不算特别大的伏击,几乎没有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西襄公始终没有露面,实在是有些不合常理。

西襄公是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人,若是看到前线节节败退的话,极有可能亲自披挂上阵,领兵向前,不太可能会是个躲在军队后面的人物。但现在桦国的白蹄兵已经败退了几百里,西襄公却依然未出现。

云霁想到了两种可能,要不就是桦国出了个高人在指点,想些什么诱敌深入,以断后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法子,要不就是桦国国内出现了变故,西襄公被篡位且被剥夺了领兵的实权,以至于无法出击。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好消息。

而且随着战线越拉越长,宣国的军队越来越伸入桦国的腹地,前一种的可能性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朱雀试图去探听情报,但战争期间,国境全面封锁,消息传不出来。所以他们现在可以说是对桦国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

云霁将宣国两路的行军路线标注在了地图上,根据通报士兵的传信,时时跟进。

陈博涉的军队已经突破了河西走廊开始南下,改为纵深,而南边廉生率领的军队正在北上,与陈博涉的军队汇合。

但是……云霁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北上的行军方向似乎出现了偏差,方向渐渐偏离了正北,而向着葭萌关的方向正在往东行进。而陈博涉的行军同样出现了方向的偏差,同样是往东边阳平关的方向偏移。

究竟发生了什么?

怎么会两只军队全部都失了方向,开始往东偏移呢?而东边的阳平关和葭萌关全部都有军队驻扎,难道桦国是想诱敌深入,然后在这两个关卡将徒步远征的宣国军队全部剿灭?

阳平关和葭萌关二关到底埋伏了多少桦国军队?

之前接到的情报说是兵力主要部署在了河西走廊和阳平关,难道葭萌关也有大批驻军?

云霁急忙招来了留守都城的副将,询问:“现在宣国之中还有多少兵力?”

“守卫都城有一万兵马,驻扎在邑国边境的有五千兵马,大沧国边境的有五千兵马,还有就是在原富南国境内的大约五千兵马。”

也就是说,如果陈博涉和廉生的北南二军遭到伏击的话,宣国国内会无兵可调。

“按照这个行军速度抵达葭萌关和阳平关的话,需要多长时间?”云霁问副将。

副将抬眼看着地图上的行军方向,也是大吃一惊。

“怎么……偏移了?不是往桦国都城的方向?”

尽管现在还只是偏移了一丁点儿,但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极有可能就会在葭萌关和阳平关与桦国的军队硬碰硬。

“现在去报信还来得及吗?”副将问。

第48章援兵

“现在出发去与南北两路大军汇合需要多久?”云霁问。

“单骑快马的话大概需要五天时间。”副将计算了一下。

“行军速度单日三十里的话,到东边的这两个关卡,”云霁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大概是六天的时间。即使堪堪赶上了,如果驻守阳平关和葭萌关的桦国士兵出来迎敌的话,还是不可避免地正面交锋。”

“那就是……来不及了吗?”副将的声音颤抖了起来。

云霁皱着眉头,没有回答,“你先下去吧。”

无论是单骑快马,飞鸽传书还是让朱雀去传信恐怕都是来不及了,如果桦国的军队知道宣国的军队在此改变行军路线,不会往东边行进的话,很可能会出关迎敌,届时无论如何都是会碰上。

况且只是传信的话,并没有多大用途,而宣国国内的兵马只有两万五千,镇守都城的一万兵马为了防止公子文怀策反,不能调动。

眼下唯一的方法……云霁计上心来,去邑国调兵。

正面交锋,两军对垒的时候往往就是人数的比拼,况且这两个关卡都是位于一马平川的高原地带,无险可守,应该不利于设埋伏,也不利于骑兵作战,所以极有可能就是双方步兵的正面相峙。

步兵正面交战,就是人数上的比拼,如果能在人数上压倒对方的话,只有增派兵力。

现在宣国国内已经无兵可调,而邑国再不济也有五万兵马。如果肯调拨四万,哪怕两万也好,就能与宣国的军队,对桦国在阳平关和葭萌关的驻军进行内外夹击。

这样一来,便能够增加胜算。

桦国的十万兵马在河西走廊部署了一万五千,都城近郊应该还留了至少五千兵马,所以在两个关卡可能会各囤积四万兵马。

宣国的南北两军应该也是各为四万兵马。陈博涉那边有些伤亡,应该有三万余。廉生那边在涪水关一役未遭到多少损失,反而俘获了些降兵,所以人数应该还是四万左右。

如果邑国的军队可以与他们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的话,应该还是有把握的。

云霁拿定了主意之后,便没有时间犹豫了。

刻不容缓,只能孤注一掷。

他召唤了朱雀,将原本佩戴的那副季先生的面具给朱雀戴着,朱雀的体型和个头与他相仿,如果不开口说话的话,应该是看不出破绽的。

这次陈博涉将他留守在邺城,并给了他调兵的虎符,赋予他调动都城近郊一万兵马的权利,所以他不能离开。

但此次事情紧急,调兵之事只能是他亲自去做。

他是邑国人,也知道邑国傅太守的秉性。桦国与宣国两强相峙的这么多年,邑国作为一个小国,一再地隐忍退让。傅太守本身是个投机之人,趁着乱世到来而自立为王,但实际上自己也知道自己并没有称王的实力,只是熬过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