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热播剧清平乐原著) 取舍
今上没有废后,全赖陈执中、何郯、梁适谏言,这是后来流传的说法。
据说,那夜君臣细论皇后阁中事,何郯劝谏说:“中宫仁智,内外交钦。所谓宫乱起自皇后阁中,须制狱锻炼,这是奸人之谋,有意中伤中宫,觊图非分。陛下不可不察。”
今上再问陈执中意见,陈相公也称不可制狱勘鞫中宫,且持议甚坚。今上反复又问,一旁的梁适倒不耐烦了,直言道:“陛下废后,一次已够,岂可再来第二次?”
他语气凌厉,声彻迩英阁内外,闻者无不变色。
今上默然,遂按下制狱之事不提。众人见他采纳谏言,这才告退。今上独留梁适,特意向他承诺说:“朕只欲对张美人稍加妃礼,本无他意,卿可安心。”
当晚三人去翰苑,遇见儤直的学士张方平,将此事一说,且提到今上所说“稍加妃礼”一节,张方平当即便称不可,力劝陈执中道:“汉朝冯婕妤身当猛兽,并不闻元帝因此对她有所尊异。况且皇后有功却尊嫔御,自古皆无这道理。如果相公同意迁张美人为妃,将来天下人论及此事,必会将罪责全归于相公。”
陈执中深以为然。此后今上再提尊异张美人之事,他只是不答。
于是这月里,宫中并未听到张美人升迁的消息,倒是关于张先生的旨意终于下达:内西头供奉官、勾当内东门张茂则迁领御药院。
领御药院,就宦官而言,这是很重要和尊贵的职位。
御药院即宫中御用药房,是最重要的内廷官司,掌按验医药方书,修合药剂,以及药物的管理进御等事。皇帝所用药品是由御药院制成后进奉,责任重大,因此任领御药院的宦官非寻常之辈,朝廷规定,入仕三十年以上内臣,十年未升迁并屡立劳绩者才可入选。
而通领御药院的勾当官平日所掌并不仅仅是医药之事,还兼供职皇帝行幸扶持左右、奉行礼仪、御试举人、传宣诏命及奉使监督等事。另外,还会在皇帝坐朝时,侍立左右或殿角,以供随时召唤。
出任此职的内臣被视作皇帝近习亲信,这工作也充分地为他们提供了向上晋升的机会。许多押班、都知,乃至两省都都知皆曾任过此职。
因此,我对张先生的升迁倍感意外,虽然他符合入选御药院勾当官的三点规定。私下猜测,也许这并非今上本意,是陈执中或梁适等人决定的罢。但,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然而最出人意料的关于升迁的消息来自秋和。今上与中宫商议后,命司饰顾采儿代领尚服局,以接掌多病的楚尚服的工作,而秋和则被迁为司饰,继顾采儿之后,成为新任梳头夫人。
“这事,是那天官家与你定下来的罢?”我问秋和。
她自然知道“那天”是哪天,黯然颔首。
如此一来,她出宫之日更遥遥无期了。我在心里叹气,实在为她与崔白之事觉得遗憾,“你愿意么?”
她抬目看我,双眼空濛:“我也说不清楚……那天,我以愿望为代价,求他让皇后长伴他身侧,他最后那样说,算是答应了罢……然后,他很无奈地笑着叹息,说:‘怎么连你都在为她奔走?我身边原本就围满了她的人。’我低头不敢接话,他又说:‘以前我每次出行,左边是杨景宗,右边是邓保吉,走不上几步,迎面撞见的又是张茂则……凡我所为,事无巨细她都知道……我被她困在这里了。’”
我被她困在这里了?我微微睁大眼睛——这话好生耳熟。
“‘你也是她的人么?’官家问我。”秋和接着说,“他那么好脾气地跟我说话,声音柔和得像四月的风,不知为何,却听得我心里很是难过……见我不答,他又说:‘你可以到我身边来么?让我不至于太孤单。’”
“什么?”我蹙眉问,“他说孤单?”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他是这样说。”秋和似乎有些困惑,但语气是肯定的,“那时我也只疑是听错,抬头看了看他,见他目视窗外,但眼神空洞,像是什么也看不见,眉间竟有些忧伤意味……我想不明白,脱口问他:‘孤单?真的么?有那么多娘子在身边,官家还会孤单?’”
如果是我,也会想这样问罢。我没掩饰我的好奇:“他怎么回答?”
“他像是瞬间回过神来,对我笑笑,轻声说:‘假的。’我又低首无语,他却这时倾身过来,在我耳边说……”秋和面色如胭脂扫过,声音越发低了,“他说:‘那只是我好容易才想出来的借口,为了让你不再把铅华香药往皮肤上抹。’”
我一下想起在仪凤阁初见今上时,他对秋和的着意关注,依稀可以理解秋和的迷惘。纵然不喜欢这样的男子,但这样的细心与关怀,是世间女儿都难以抵御的罢,这时候向他表示拒绝一定是很艰难的事。
“我想拒绝的,可是……”秋和犹豫着,难以准确描述当时心情。
“我明白,不必多说了。”我和言再问她,“那么,皇后知道你的决定么?”
秋和点头:“官家向她提调我过去的事。她随后私下问我是否愿意去,说若我不愿,她会如约在乾元节将我放出宫。但是,怎么可以?如此一来,官家必会追问原因……我怕他和大臣们知道,皇后阁中除了双玉,还另有宫人曾与外人……来往。”
这倒是应该考虑到的。若他们知道此事,事态发展会更糟。
我可以猜到她给皇后的回答:“你对皇后说你改变主意了?”
“对,”秋和恻然一笑,“我跟她说,是我自己想做梳头夫人,不想出宫过苦日子。”
重臣进谏力保皇后,只是向夏竦展开反击的开始,宫乱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夏竦罢枢密使,判河南府。
这年四月,御史何郯上疏弹劾夏竦,直指“其性邪,其欲侈,其学非而博,其行伪而坚,有纤人善柔之质,无大臣鲠直之望,事君不顾其节,遇下不由其诚……”再提他与内臣杨怀敏素日勾结,宫乱时曲为掩藏之事,说如今杨怀敏既已罢黜,而夏竦独留京师,仍身居高位,“中外之心,无不愤激”。恳请今上弃用夏竦,“上为社稷之谋,下慰臣庶之望”。
他估计到夏竦可能又会拿今上忌讳的“朋党”一点做文章狡辩,事先便在章疏中说明:“臣料夏竦知臣上言,必是指臣为矫诬,目臣为朋党。然竦明有过恶,安得谓之矫诬;臣素无附丽,何以谓之朋党?竦若犹饰其过,臣请面议其辜,仰祈圣明,俯临肝胆。”
继他之后,又有多名言官上疏论夏竦奸邪。正巧那时京师有地震现象,于是今上夜间御便殿,召来翰林学士张方平,对他说:“夏竦奸邪,以致天变如此。请学士为朕草制,将他外放出京。”
张方平大喜,请撰驳辞,欲在制书中直斥夏竦之罪。今上想想,最后叹道:“还是给他留点面子罢,且以‘均劳逸’的理由草制,别提他过错。”
虽给夏竦留足了面子,但夏竦仍心存侥幸,负罪不去,上疏乞留京师。何郯便又怒了,再次进言:“朝廷进退大臣,恩礼至厚,竦之此拜,已极宠荣,安可更不顾廉耻,冒有陈请?况竦奸邪险诈,久闻天下,陛下特出圣断,罢免枢要,中外臣子,莫不相庆,固不宜许其自便,留在朝廷。孔子谓远佞人,盖佞人在君侧,则必为政理之害。其夏竦,伏乞不改前命,仍指挥催促赴任。”
“后来,今上在内东门便殿召见何郯,何郯仍极力争辩,意态激扬,表示此事毫无商量余地。”张先生从我手中收回存档的章疏副本,告诉我,“今上便揶揄他:‘古时有碎首谏者,卿亦能做到么?’何郯则回答:‘古时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而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其美誉,而将罪过归于君父!’”
听得我不禁笑了:“他这话说得好,既避开碎首威胁,又给了今上接纳谏言的台阶。”
张先生亦笑:“不错,今上听后欣然纳谏,不改前命,坚决将夏竦外放到河南去了。”
有一事,是我近几日经常思索的,遂此时拿来请教张先生:“先生,今上是否也看出了夏竦陷害中宫的险恶用心,这次外放,表面上看是今上为言者所迫,但其实,是他顺势借此惩戒夏竦?否则他是可以像坚持留用陈相公那样,把夏竦留下的。”
张先生没有明确作答,但说:“你没听他说,‘夏竦奸邪’么?孰是孰非,谁能骗得了谁,不过看他怎样取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