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家三口上火场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郭伟是全国消防部队战训领域的优秀人才。

郭伟是福建人,刚毅干练,话语少。他似乎尽最大力量不谈这场战斗。在采访中,他要么画图,标明油罐和阵地的位置,然后把图涂抹覆盖掉;要么在言语中突然陷入深思,眼睛望着远方,回不过神来。他这是在心里跟自己说话。7·16灭火战斗英雄当中,有好几位这样的人,他们沉默寡言,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仿佛把灵魂的一半留在了火场。他们往往是经历危险最多、功劳最大的官兵。

郭伟在这次灭火战斗中的功劳无可替代,他负责的阵地用丛树印支队长的话说叫“生死防线”。这里是整个火场最危险、最关键的103号罐北侧的阵地。郭伟手把水枪站在最前沿,率领官兵死保37号、42号原油罐,保障与大火只有一路之隔的高危化学品罐群的安全。

第三次大爆炸发生后,流淌火顺库区路面、管道井、输油管线直奔一路之隔的高危化学品罐群。

郭伟的任务是在流淌火和高危化学品罐群之间开辟一条生死通道。

这不是预防工作,火已经追过来了。

油罐爆炸前会冒黑烟,眼前的37号、42号罐的罐体被烤红了,正冒黑烟。高危化学品罐体在爆炸之前会冒白烟。郭伟到达时,几座高危化学品罐白烟缭绕,史无前例的大爆炸马上就要发生。姑且说高危化学品罐不会立刻爆炸,而正冒黑烟的37号、42号罐如果炸了,高危化学品罐必爆无疑。这些罐中的任何一个罐爆了,还是那句话——1000多名官兵葬身火场,整个油库区不复存在,大连市包括大连湾难逃劫难。

对这些,让一个亲历者并且是指挥者回忆,他会说什么呢?

郭伟抽烟,掐灭,再点燃,沉思良久,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我问:“这就完了吗?”

他点头,说:“是的,完了。”

我说:“读者需要你还原整个战斗过程啊。”

他又陷入深思,默默地吸烟。

郭伟从火场下来后,看见手机上有许多未接电话记录。他没有查阅,所有的电话都是打探他的生死消息。郭伟刚刚到达北侧阵地的时候,以为自己不能活着回去了,这辈子交代于此。郭伟这个阵地在低凹处,火浪不是如流水,而如瀑布一样卷过来,只有火山喷发可与之比拟。真实的火场和重大灾害救援方案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地面上有火,火流还在排污沟、地下道奔涌。地上火流冒头的时候,遇到空气必然“嘭”地爆响。那时候,郭伟与其他官兵身边左右,到处发出“嘭嘭”声,火已经疯了。没见过这种火,到哪儿烧哪儿,铁器、混凝土墙、铝合金灯柱全在燃烧,没有不燃烧的东西,连土都在烧。

郭伟想起路上遇到企业消防支队的支队长,他刚刚从这个阵地撤出来。这位支队长说:“老郭,守不住,别去了。”此人是郭伟的老相识,跟郭伟说话时,他也是满面征尘,眼里带看泪。谁都明白这个意思,往里冲就是白白送死。

郭伟在103号罐附近看到一台被烧得只剩骨骼的消防车,这是海港消防队的美国产大力牌举高消防车,价值700多万元。这台车的驾驶员就在下车整理水带的工夫,火扑了过来,再上车发动已经来不及了。人跑出去几步回头看,车已被烧成了恐龙标本似的骨骼。胶皮轮胎烧没了,铁轮趴地,车上的漆被一扫而光。

军人和老百姓的区别在此才显示出来:老百姓这时可以选择撤离,即使是担负灭火任务的企业员工也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逃生。美国、英国或中东地区的油区如果出现这样的火灾,一切人包括消防队员都选择放弃,保护个体生命。辽宁消防铁军则不同,一声令下,决无回转之意,因为开发区和大连老百姓的生命不允许军人逃离战场。

郭伟大踏步走向北侧阵地。

混凝土防护堤以及下边的地沟离储油10万立方米的37号原油罐只距5米远,火已经在上面燃烧。如果保持不住这5米宽的隔离带,火浪就会扑向37号油罐。

他下令在这里设了9个水枪、泡沫枪阵地,分分秒秒压制火浪。

消防车没有熄过火,时时刻刻混合着泡沫液,保证“dàn • yào”充足。实事求是地说,官兵们当时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一是恐惧,高危化学品罐冒着白烟,37号、42号罐已经被烤红,谁都怕。二是高温,官兵们穿着最先进、最昂贵的隔热服。它对烈焰具有防烧伤的作用。然而原油燃烧之后,产生大量辐射热能,隔热服根本阻挡不了热能侵入。每个人的身体都像水洗一样,汗水流满了战斗靴。脚泡在自己的汗水里。三是他们没有退路,后面是37号、42号罐,高危化学品罐群,往哪儿退?只能前进。设想一下,官兵们丢弃水枪撤退,火焰会吞噬37号、42号罐,会吞噬高危化学品罐群,不出20分钟,整个库区都会发生大爆炸,吞噬每一个人。同病相怜这句话,在这里要改成“同病相救”,所有的人拥有同一条命。命是大家的,大家只有一条命。从将军到士兵都攥着这条命,保卫库区,保卫大连。

官兵们苦苦忍受着煎熬,他们的水枪、泡沫枪对准火浪进攻。实话说,火浪不见后退,但水枪一停,火浪立刻像野兽一般扑上来。他们苦苦熬着,他们连续奋战了13个小时。

从运动生理学说,高强度、高恐惧性的体力付出,人最多能坚持40分钟,而他们坚持了780多分钟。如果说一个血肉之躯不间断地苦战13个小时,谁也不信。若在平时,这些火场英雄也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人。但现实让大家相信意志力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当大火烧到储油量同样是10万立方米的42号罐时,火浪高度达100米高。不是30米、50米,火浪达到100米。水炮和泡沫炮根本打不到火浪的顶部。他们把水枪、泡沫枪当成铲子,铲火浪的根部。结果,火浪形成一个如同冲浪运动的洞,官兵们在火浪的洞里打,头顶是卷过来的火舌。他们就这样一寸一寸夺取阵地。

在官兵的顽强抵抗下,火浪终于没流过来,没流到37号、42号罐和高危化学品罐群,被阻截流入排污沟里。

火流到沟里?是的,7·16火场的火浪都是液态的、翻卷的、流动的、吞噬的火,有如熔岩。

他们用铲车装载砂石和混凝土筑坝垒沿,用一车车倾泻而下的混凝土捂死流淌火。

花园口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孟布特和他的车是一根钉子,钉在火浪和油罐之间,功勋卓著。郭伟说,孟布特的车始终贴着火浪开,如此勇敢,如此机智,从来没见过。车上有油箱,火扑过来,驾驶员往下逃都来不及,谁敢紧贴着火浪驾驶十几个小时?他就是孟布特,孤胆英雄,一个在火场仍然嘻嘻哈哈的蒙古族士兵。

大火燃烧的时候,郭伟一家三口人都在火场,创造了家庭投身火场的最高纪录。郭伟,他的岳父——退休灭火工程师李士心,他的妻子——现役火灾调查员李秋玲,三人都在火场,见证了惊心动魄的15小时。

提到此事,郭伟并未多说什么,更没渲染——这实在是值得渲染的大题材。郭伟说,当时我不知道他们也在火场。

大火扑灭之后,郭伟不对别人提及他的战斗经历。他经常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打开电脑,面对火场的图像默默流泪,不知他流了多少泪。当支队长丛树印派他领命督战北侧阵地时说:你保不住37号、42号罐,我撤你的职!又补充了一句:你守不住就别回来了!郭伟到达火场,放眼一看,惨烈至极,心里说:还用撤我的职吗?我还能活着回去吗?

他和他的弟兄终于生还,大连依旧鸟语花香。郭伟见到街上穿戴鲜艳的小孩子走过,见到老年人在公园安适地健身,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心里复杂的情感翻江倒海说不清。“幸福生活”这四个字多么沉重,多么来之不易。“活着”这两个字多么金贵。“大连消防铁军”这六个字比所有纪念碑都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