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 103 章

喜妹最终还是没有像自己之前想的那样直接退学等恢复高考,而是安安分分地和芳芳一起在县高中读了三年书。

高考已经废除了十年,除了被推荐上大学成为工农兵大学生以外,高三学生没有别的路径可以走入更高学府。

故而,对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从高中毕业,也就意味着要开始步入工作岗位当中了。

跟前些年不同,近几年的高中毕业生虽然仍旧算是高学历的高材生,但却并没有前几年吃香。

前些年的高中生,即便是一穷二白的家庭出身,只要成分没有问题,也不属于必须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话,基本都能被各大工厂瓜分抢走,顺利成为工人阶级,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

但是近几年可就不一样了。

城里的工作岗位本就稀缺,再加上接收了大批“病退”返城知青,各大厂子都处于人员饱和状态。

这给高中毕业生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除非家里能帮忙使使劲,才能顺利地被安排进厂子里,其余人要么黯然回家,差不多点的能在大队、公社、街道等地谋个文职,勉强就算是有出路了,要么在家静等厂子里招人的消息,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争一个正式工岗位,大多数时候刚进厂还都只能是临时工。

喜妹和芳芳刚从县高中拿到毕业证的时候,是既高兴又有些犯愁的。

高兴于自己终于成了一个高中毕业生,犯愁也是愁自己毕业了,毕业了工作却没个着落,能不愁嘛!

年初的时候,林家就有过关于她们姑侄俩毕业后去处的讨论,只不过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来。

现在真的毕业了,也没听说县里的各大工厂有什么招工的计划,芳芳一时间愁得大把掉头发,对着家里还得强装笑脸做个无事人。

对着家人不好表现愁容,对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喜妹,她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小姑,你说我们可怎么办啊?”她愁眉苦脸地开始了每日一问。

喜妹则还是同一句话回她:“什么怎么办?就这么办呗!”

如果说芳芳前几天还觉得喜妹小姑是山人自有妙计的话,现在她就觉出来小姑是在随口说说哄她了,闻言哀怨地瞅了喜妹一眼:“我是很认真地在问你,你认真一点回答我嘛!”

喜妹摊手做无奈状:“我很认真啊!”

“……你哪里像是认真的样子!”芳芳有点急了。

见她急了,喜妹坐直了身子,清清嗓子,正色道:“我真的很认真。这种事愁也没有用的,人家厂子不招人就是不招人,我们在家愁死了,人家照样还是不招人。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天天愁眉苦脸的呢?”

芳芳一噎,这话倒不能说有错,但是犯愁这种事情怎么能克制得住呢?要是能自我控制得了,她还这么愁干啥!

喜妹继续往下说道:“山娃那边说了会帮我们留意着,我干爸和夏叔那边也答应了帮忙留意消息,只要有地方招工,我们就能得到消息,到时候再愁自己能不能被选上也不迟啊!”

芳芳:……得,敢情小姑的意思不是让别犯愁,是嫌她愁得太早了。

“再不济的话,我们还能在队上上工嘛!我去种铁皮石斛去,你来帮我,也能挣工分供自己吃喝,反正饿不死。”

喜妹刚支起来不久的身子又趴了下去,就像是坐直身子是一件多累的事情一样。

“你应该想开一点,我们已经比城里的那些同学要好很多了,我们没工作还能回乡下挣工分,他们没工作就只能下乡当知青了。当知青说不定就得背井离乡,那可没在家里过得好,而且,我们队上这些年的日子越发好过,单靠挣工分也能活得很滋润,其他地方的乡下跟咱们这儿可不一样。”

听完喜妹小姑的这一串歪理,芳芳心里的焦虑倒是真的减轻了不少:是啊,大不了就在队上挣工分呗!大家不都是这么过下来的,总比在城里打零工糊火柴盒子好吧!而且他们第三小队现在的日子本就富足,在队上上工除了没厂里体面以外,挣得也未必少到哪去,毕竟花销这项就比城里要少得多了。

见她脸上的愁容消散了一些,喜妹眼珠子一转,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听林老太和刘大菊的墙角时听见的话,冲她挤眉弄眼地笑道:“而且,我听大伯娘和我妈唠嗑的时候说,都已经有人托人来你家问话啦,你还有啥好愁的,大不了找个好人家嫁了呗!”

所谓的问话,也就是传说中的说媒。

这年代可没有后世的女孩子可以不嫁人的观念,大多数女人到了适宜的岁数都是要早点定亲嫁人的。

没怎么读书的要嫁得更早一些,尤其是乡下,有的十四五岁就嫁人了,而读过书的女孩子则一般嫁得较晚,但这种晚也只是相对没读书的女孩子而言,像芳芳这种十九岁高中毕业,正是定亲嫁人的最适宜年纪。

十九岁定亲,相处一段时间,约莫二十岁头上嫁人,正好。

刘大菊回家也有隐晦地问过芳芳自己的意思,所以,面对喜妹的打趣,芳芳倒没有一下子慌了神,只是羞红了脸,嗔怪地瞪她:“你就知道打趣我!这种话说来羞人不羞人?!你也就是比我小两岁,不然的话,保准来问你话的比我的多多了!”

喜妹耸了耸肩:“你也说了,我还小啊,现在主要是在说你的事儿,诶,大伯娘有没有跟你说这事啊?谁家的儿子?我们见过么?长得怎么样?什么性格?本人是干嘛的?家里条件怎么样?”

芳芳脸上都快着火了,颇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我哪知道啊!人家就是随便说说,又不是真的正经问话,我奶才不会把这种还不确定的事情拿来跟我说呢!”

喜妹有点失望:“这些都不说,那还怎么判断这人合不合适啊……”

“都说了人家只是随便问问,不是正经说媒啦!”芳芳无力地吼道。

喜妹随意地点点头:“行吧。”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没等芳芳缓口气,她就又出其不意地问道。

芳芳:“……”

眼看着芳芳整个人从脸红到脖颈,喜妹眨眨眼,无辜地瘪瘪嘴:“我又没问你喜欢谁,就是问一下喜欢什么类型的而已,这有什么好脸红的!”

“……小姑!”

“我没聋,能听见呢!”喜妹被吼得一激灵,没好气地道。

芳芳刚刚是一时羞恼才没控制住声音,见喜妹被自己吓到了,她又有些愧疚和心虚:“……对不起,我就是一下子没控制住声音……但是你真的不要再问我这种羞人的问题啦!”

即便是愧疚和心虚,也无法阻止她拒绝回答这种让人害羞不已的问题。

喜妹还是不肯放弃,“语重心长”地教育道:“这有什么好羞人的呢?我们俩谁跟谁啊!就算你不跟我说,也要跟大伯娘他们说才是啊!不说清楚你喜欢什么样的,万一他们满意的你不喜欢,那岂不是很麻烦?凡事都说清楚,把喜欢的样子一条一条列出来,让大伯娘和大堂嫂她们对着找,总能找到你喜欢他们满意的嘛!”

芳芳被她这看似有道理实则还是很羞人的大段大段的话给直接羞到掩面逃走,再也想不起来什么没工作怎么办的愁事了。

望着她“狼狈逃窜”的背影,喜妹双手托腮,忍不住开始思考起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的女人们,是怎么做到婚前说起男人就害羞、婚后说下三路的荤段子都面不改色的呢?结个婚而已,又不是重新投了胎,变化还带脱胎换骨的?

芳芳暂时不急着嫁人,刘大菊和芳芳她妈暂时没寻摸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也不急着把孙女/女儿往外嫁,故而,摆在两家人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仍旧是两个孩子的就业问题。

喜妹知道今年秋天的时候就会传来恢复高考的好消息,对待分配工作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但林老太他们不知道啊!

在老两口的殷切期盼下,喜妹她干爸,也就是郭阳那边,传来了好消息——银行那边有两个临时工名额,采用招考的方式选人,但是消息只在银行员工内部流通,也就是说,竞争力度并不大。

喜妹知道不好在家一直傻等着恢复高考,对这个临时工名额倒也还算上心,再加上异常努力的芳芳的督促,她们俩都顺利地考上了,齐齐成为了银行的临时工。

这两个临时工岗位并不在一起,一个是站柜台的,在柜台前为人民服务,一个是幕后工作,属于文职部门。

于是,从五年级开始就没分开过的姑侄俩只好无奈分离。

好在银行给她们提供的集体宿舍还是在一个宿舍里,否则她们恐怕还真会有些不习惯。

这年代的银行业务并不算繁忙,甚至可以称得上清闲,再加上有郭阳这个干爸罩着,喜妹在银行的日子还算舒心。

舒心的日子总是过得格外地块。

她们俩正式入职银行时便已经是八月初了,感觉没过多久,就已经是阵阵秋风阵阵凉的十月了。

这天原本也是普通的一天,喜妹和往常一样照常上班下班,直到满头大汗、一身凌乱的谢庭宗找到她。

“喜妹!高考!……恢复高考了!……真的恢复高考了!”他接到电报后就立马骑着自行车冲到银行这边来找喜妹了,从城南到城北的距离,他硬是在一刻钟内就赶到了银行,急切地想要在第一时间跟她分享这一好消息。

喜妹原本还在慢条斯理地整理桌上的文书,听同事说门口有个姓谢的男同志找,还以为是家里让谢庭宗带话或者带东西来了,笑呵呵地迈步走至银行大门口,刚到就被他抓住了胳膊一阵大喊。

也就是现在银行门口没什么人,他的这一通大喊才没有引来围观,饶是如此,喜妹也可以想象身后的银行柜台里的同事们伸长脖子想要来看的情形了。

不对,他刚刚说的是高考?恢复高考了???!

喜妹满脸欣喜:“真的?恢复高考了?报纸上发布消息了么?我怎么没瞧见?!”

她这段时间都有在留意报纸和单位的收音机,就是怕错过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要是真的是恢复高考了,她没道理会没瞧见没听见啊。

刚才是太激动了,才没能控制住声音大喊了出来,现在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谢庭宗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用正常的音量回答道:“是的,真的恢复高考了!报纸上还没发布消息,是我姑奶那边来信说的,我姑奶奶现在被返聘了,是京市教育局的老主任,她来信说要恢复,那肯定是没错的。”

喜妹乐得像小时候一样,一蹦三尺高,直接转身回了银行,让谢庭宗在门口稍微等她一下:“我这就找领导说提前下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芳芳,我们一起回家!”

明天原本就是休息日,早点下班回家也没什么,下回来上班的时候早点到,把工作做完也就是了。

芳芳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以后也是兴奋异常。

那可是高考!考上了就能上大学,一旦成了大学生,往后的前程肯定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银行的临时工啦!

兴奋过后,她又有些犹豫纠结了:高考诶,肯定很难吧?她真的能考上么?

喜妹没有察觉到她的心情变化,仍旧沉浸在兴奋当中,骑着自己的女式自行车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快乐徜徉,大笑着对谢庭宗说道:“这下你就能回京市那边了。”

按照谢庭宗对第三小队的贡献,林建设老早就说要推荐他去上工农兵大学了,但是他自己死活不愿意去,一来是放心不下谢知隶,二来也是怕审核的时候揪出他和谢知隶的关系,把现有生活毁于一旦。

但是,谢知隶数月前已经平反回京了,他的所有顾虑不复存在,恢复高考对他来说就相当于一根适时伸过来的浮木,说是恰到好处的及时雨也不为过。

“是啊,我能回京市去了,当然,前提是我能顺利地考上。”现在的谢庭宗身上已经瞧不出之前的狼狈,潇洒地骑着车,的确良衬衫衣摆在风中飘荡,尽显青年的意气风发。

一行三人骑着车就像往常一样回到了第三小队,没有掀起任何水花,除了路上遇见几个本队的人随口问了几句“回来了啊”“遇见什么好事了笑得这么开心”,与其他几个休息日之前并无异样。

然而,当天晚上,整个第三生产队就炸开了窝。

最先闹出动静的是知青点。

这些年陆续有新知青来,也有知青走,少数的返城了,也有知青和本地人结婚,在本地安家落户。

无论这座知青点曾发生过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这里都是知青们的第一个落脚点,无论是搬出去的还是嫁出去的知青,时不时都会在晚上回来坐坐。

谢庭宗选择了知青点人最多的晚上,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他是个想得开的,没有那种藏着掖着的想法,按照他的说法,反正恢复高考以后是跟全国人竞争,又不是跟周围的这些人竞争,没什么好藏着掖着偷着瞒着的。

骤然得了这么一个大消息,知青点的空气都凝滞了一两分钟。

众人脸上的表情都空白了。

半晌,才有人憋不住了,磕磕巴巴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恢复高考?可以考大学的那个高考?”

得到谢庭宗肯定的答案之后,整个知青点都哄乱了起来。

在知青点的知青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剩下的一些因为跟本地人结婚而搬出知青点了的知青当晚也得知了消息。

这个消息如果是其他人说的,或许还有人会质疑是不是真的,但这话是谢庭宗说的。

谢庭宗这几年的表现,无论知青们心里是嫉妒、羡慕还是佩服,他们都算是服了这个人,也知道这个人的靠谱程度。

也就是说,恢复高考的事情,□□不离十了,剩下的那一丝不确定,是留给这事中途出现变故的可能性的。

这一夜,许多人、许多家庭都辗转未眠。

第二天,队上就闹开了。

嫁给本地汉子的女知青蹦着跳着要开始看书复习参加高考,娶了本地媳妇的男知青则赌咒发誓自己考上了绝对会带妻子儿女一块进程,知青和本地队员还在谈婚论嫁阶段的则更干脆一些,婚事直接吹了。

还是单身的和知青之间内部消化的就要简单多了,一大早,大家就上队上借了驴车,朝县里去了,他们大多都离开学校很久了,身边连书都凑不齐,更别说学习资料了,还是早点去县里书店和垃圾站弄点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回来,越早开始复习越好。

林建设昨晚也听小堂妹和堂侄女说了,心情复杂的同时,也还是替知青们高兴的:都是家里心尖尖上的娃儿,城里的娇花娇草放到乡下这种地方养,本来就不合适,容易水土不服,现在要是有机会考回城里,从此以后成为金贵的大学生,那也是好事一桩。

故而,他答应借驴车答应得很是爽快,只是随口叮嘱了几句,让他们好好赶车、记得给牲口喂食,便目送着活泼有朝气的一群知青们走了。

知青们的或高兴或纠结都与喜妹他们没什么关系。

就连身为知青一员的谢庭宗,在告知了他们这个消息之后,自觉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便也将他们抛到了脑后。

“我姑奶奶说会给我寄学习资料,让我等着收包裹就行了,京市那边的资料肯定比我们这儿要齐全一些,到时候我们一起用就好了。”他心情很好,笑眯眯地坐在林家的门槛上,喝着林老太递来的白糖水,一脸惬意。

喜妹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应道:“那当然啦!对了,你有高中课本么?没有的话还得赶紧去凑一套,等大家都得了消息,肯定就很难凑齐了。”

“有的,之前你说让我保持学习的劲头,不要被你超过,我就随手买了一套书回来,省得下回你问我什么书上的问题我都不知道。”

喜妹瞬间心领神会。

她以前是有在他面前隐晦提过未来不可能一直靠推荐上大学的,没想到这人还挺上道,在还没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凑齐了书,看样子还早就看过书复习过了?

芳芳疑惑地看着他们俩。

总觉得,他们俩好像有什么背着自己的小秘密?

而且,喜妹小姑明明是班上最厉害的,老师提什么问题她都能答出来,这样的小姑,竟然还需要问谢哥问题?!那谢哥得多厉害啊!

等等,不对。

小姑是班上第一名,谢哥跟小姑差不多,甚至可能比小姑还厉害。

也就是说,这儿确定要参加高考的三个人,就她自己一个人学习不太好?

想到自己毕业考科科七八十的分数,原本还在傻乐呵的芳芳脸绿了。

谢庭宗没顾上问芳芳怎么了,还在那跟喜妹分享自己收到的电报和信。

昨天急着去知青点说恢复高考的事,有些细节都没来得及跟小喜妹说,今儿可得补回来才行。

“我姑奶,也就是我爷爷他妹妹,有个老来子,我应该叫表叔的,他几年前就吵着闹着要来第三小队来看望我和叔爷爷,我和姑奶死活拦着不让,这回拦不住了,姑奶也说,正好让他给我带点寄包裹怕丢的资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