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

天气渐渐热了,暑气不再安分的待在正午,清晨和午后,也开始热的叫人心慌。

京中百姓是热的,燕王府内也是热的。呼吸都带着叫人烦躁的热度,暑气包裹着每一个人,挑战着他们本就不悦的情绪。

可是京城中的大小官员,却是冷的,如凉水泼身,寒风吹过般的冷。

聆圣司设立已来,没办过什么惊天大案,倒是将收受贿赂,狐假虎威的官员斩下大半。那燕王,颇有几分杀气,像是要肃清官场一般,动作不小。

一时间,京中人人自危,唯恐惹祸上身。

逛青楼那等雅事也收敛了许多,就连娶妻纳妾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办。

这一年,是多事之年。

光正帝设聆圣司监察百官言行,削弱六部手中权利,六部不再各立门户,各部尚书手中权利有所回收,往后,所有的折子不再直接递交光正帝,而是需经过樊戚澜之手,由他刷下那些满篇废话的折子。

光正帝终结了大启自建国以来的老规矩,分权而治。另外,他还从勋贵手中收回了不少的兵权。这些兵权,全部交由宦官杨四宝。

就连当年刚登基时,闹得兵戎相向的削藩都没能把京中勋贵牵连其中。现在,光正帝却一反常态,就连他上任以来亲自封赏的勋贵,也被收走了手中的兵权。

还有其他各种零零散散的特权都被收回,除了封号和按祖制传下来的待遇,全部没了。而在这场浩劫中辛免于难的,只有一个燕王。

这是一场劫难,是大启勋贵的劫难,是京城勋贵的劫难,也是百官的劫难。可是这场劫难由何而起,却是无人知晓。就连光正帝的挚友樊戚澜,也只是摇头叹息,说上一声,“吾皇万岁。”

外头风声传的沸沸扬扬的,都说,光正帝这是在逼着他们反。至于他们是谁,也没人知道。

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叫嚣着“宦官酿祸、危害大启。”,无数人心照不宣的将矛头指向了杨四宝,逼着皇上处置了他。

许是他们也看出了,光正帝身边,能想出这般恶毒法子的,只有一个杨四宝。

时间一长,就连京中的百姓都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宵禁过后整齐的马蹄声,一声一声像是催命符,敲在心上;更夫看见的配着黑色腰刀的黑衣人,悄无声息的游走在这座威严的城;越来越多被斩头的贪官污吏,那腥臭的血液就算是流尽,也洗不去史书上的罪孽。

皇权,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带有诸多忌讳的词。

燕琢安身处浩劫的正中间,燕王府却十分平静。

洛知粟每天看着燕琢安昼伏夜出,看着他匆忙的回来,匆忙的离开。他总是风尘仆仆的,有时候回来,身上还带着掩饰不住的血腥味。他忙得和洛知粟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可那双眼看向洛知粟的时候,带着太多的疲惫。

洛知粟没多嘴问什么,只是安静的待在府里画画。

水面下的波涛汹涌,水面上是看不见的。那些隐秘,他不会多此一举的去窥探。

这就是他的身份该做的事,安静的不言不语,要乖的像一个傀儡娃娃。

燕琢安已经够累了,不要再去打扰他了。而且,也不要到处乱跑,外面那些人,一个个恨不得扒了燕琢安的皮,他是燕王妃,出去不就是自寻死路吗?

洛知粟就这么安静的待着,从料峭春寒,到酷暑炎炎。他看着看着,把院墙上的绿色新芽看成了茂盛的藤蔓,他就坐在亭子里,画冰雪消融的清冽湖面,也画烈日下波光粼粼的池塘。

他就那么安静的,像是要把四季都错过,不去触摸,只是看着。

那日,行渐回来了。

洛知粟都已记不清过了多久,他让行渐去寻小乞儿红三的下落,没想到这一去一回的,就将初春丢了,带着夏天回来。

红三低着头跟在行渐的身后,他头发剪短了,乱七八糟的,看起来十足的邋遢。燕王府高高的墙和长长的路,让他踏下的每一步都忐忑不安。

再见到红玉,他将那些感慨藏在心底,平静了喊了一句“姐姐”。比他矮上许多的小姑娘眼中含泪,笑着说,“没事儿,回来了就好。不要怕,以后姐姐照顾你。”

她话音刚落,红三右手上的伤口像是活过来了一样,疼的让他手脚发软。那只手残破不堪,竟有些像红玉的手,那只圆润的,布满了细小伤痕的手。可是那只手是温暖的,带着女子特有的包容和母性。

红三张了张五指,疼痛越发的鲜明,他看着红玉,险些没忍住落了泪。

姐姐,你不知道,我差点就死了。

我差点,回不来了。

红三去见了洛知粟,他不知道这个貌美的青年是好是坏,他也不在乎。他只在乎那个在寒冬里给他温暖的姐姐,这是他姐姐的主子,他便信他。

还有救他于水火的青年,脸上带疤的行渐大哥。这两个人,值得他用心的记上一辈子。

“你就是红玉说的弟弟?长得倒是精神,你若是不嫌弃,就在王府住下吧。外头现在局势不好,你出去外头也不稳妥,凭白叫你姐姐担心。”

洛知粟坐在檐下,他穿着清凉的料子,正在画院里扫洒的丫鬟。

红三站在台阶下,有些呆愣的看着眼前的人。若不是这次的意外,他终其一生也见不到这样的人,进不了这样的门。

高墙大院的王府,锦衣玉食的王妃,或许还有大权在握的王爷。

红三跪了下来,声音平缓的说道,“红三多谢王妃救命之恩,现有一事需禀明王妃。我已记不清被掳走的那天是几号了,但是,草民这些日子一直被关押在问佛寺。”

“问佛寺的方丈明思大师,早已被人杀害。而这场凶案的主谋,便是如今问佛寺的代理方丈,明礼。”

洛知粟猛地听到明礼的消息,便心生怀疑。之前他怀疑洛双雁和问佛寺有关联,甚至自己遭受的一切,都有着明礼的影子。可明礼一直在外游历,行踪成谜,要想找到线索,太难了。

洛双雁也没什么异常,父亲一直都有来信,说是她不曾离开家门半步。

就连燕琢安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绊住了手脚,不得不暂且将这件事放下。

可现在突然有人将这么一个消息送到他面前,洛知粟不得不怀疑他的用心。

“你有何凭证?”

“那僧人想让我扮作明思大师的样子,就说是用了什么‘起死回生’的法子,所以‘返老还童’了。他们这般急迫,是因为当今天子要见明思大师。”

红三抬头看着洛知粟,言之凿凿的说道,“王妃一定要揭穿他们的阴谋,除了我,还有好几个明思大师的‘替身’。有的人,真的和明思大师言行举止一模一样。”

“那他们为何要找你?”

“因为我长得像。我很小的时候,曾见过明思大师一面,和我如今的模样,七成相像。”

“绥染,你先带这位小兄弟下去休息。”洛知粟没有答复他,只是让人安排了他住的院子。先让人暂且安置在燕王府,其余的,都得等燕琢安回来再说。

他不是这个朝代的人,不知道他们这么做的意图,也不知道明思大师,乃至整个问佛寺对大启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再多的,也猜不出来了,他也不想去猜,既然不知道,便找一个知道的人,仔细问问就是。

燕琢安今天回来的依旧很晚,他亲自带人去截杀了几个人。

一个忠臣之后,平日里装的清风明月,私底下却陷害同窗,在官场上排除异己,手段狠辣。或许这些罪不至死,可是,燕琢安想到从他怀里掏出的那封书信,浑身的血都凉了。

原来,皇上的所作所为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他早就通过某些手段,知道了一些消息。

前朝覆灭已上百年,如今再出来个前朝余孽,属实可笑。

可这么荒唐的事,偏偏是真的。

回到家后,依旧是一身的血腥气。燕琢安想着明天的事就头疼,明天一早他得进宫,先将此事一五一十的说与皇上听,而后,得将此事掩饰好,写成和往常一般小打小闹的折子,送往樊相那里。

再由樊相告知百官,以免百官弹劾他。期间,樊相为了平复人心,或许会在皇上面前将他狠狠批判一番。

燕琢安摇了摇头,不怪皇上小心。

京中那么多的官员,早就被盛世养废了。别说是前朝余孽,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叛贼都能让他们手忙脚乱,惶惶不安。

“回苏,怎么还没睡?”

洛知粟之前睡的早,他怕燕琢安回来后还得强撑着陪他聊会儿,所以就睡得早了。这样燕琢安回来后看见他睡了,也能洗漱了就睡。

洛知粟给他倒了一杯茶,然后将红三的话说给了他听,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懂,为何要这样?”

“明思大师,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先皇在世时,明思大师就提点过,说藩王势大,先皇与藩王,必有一战。先皇不信,后来藩王反了,剑指皇城。当今天子登基之初,天下大乱,各地的逆贼叛臣杀也杀不尽,明思大师便说,皇上长子降生之际,会重新带回大启的国祚,只是,带着国祚的小皇子是活不久的。”

“大皇子周岁时,战乱便少了。大皇子一直没有名字,三岁时便死于心悸。”

“自他死后,大启国泰民安。”

“皇上想见明思大师,为的,是立太子。皇上有意立三殿下为太子,可是三殿下出身不好,又娶过男妃,必定是重重阻碍,所以,皇上需要明思大师。”

燕琢安说完摸了摸他的脸,“那红三的话,是可信的。明思大师的右手早年受过伤,行动不便。他并非生来就用左手,所以相当于废了武功,自保之力很弱。”

“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洛知粟给他递了一碗用冰镇过的莲子汤,说道,“明礼他们那取血续命的法子,他们已经验证了这么多年,为何还坚信是真的?”

燕琢安喝汤的动作顿住了,冰冰凉的碗壁在他手上,让他也开始怀疑,为何明礼不怀疑?他不知验证了多少遍,那为何还这么笃定?真的只是因为他“亲眼所见”,所以才那么坚信吗?

“你说,他们会不会装傻?”洛知粟坐在他旁边,跟他手臂挨着手臂,很小声的说道,“他们知道这是假的,但是,他们想让别人相信。相信的人越多,对他们越有利,他们想利用这件事做些什么。”

“砰——”

白瓷的碗落在地上,四分五裂。

燕琢安愣愣的看着那些碎片,许久之后,才缓缓说出了两个字,“皇上。”

洛知粟蹲着收拾碎片,也明白了燕琢安为何惊讶。

从古至今,对“返老还童”执念最深的,就是皇帝。坐拥天下,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怎么甘心去死,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活的更长,如何握住自己手中的权势。

燕琢安想的却是另外的东西,他进宫的次数频繁,再加上皇上对他从不避讳,所以他清楚。皇上一直在服药,经年久月的服药。

他想起来上一次进宫面圣,皇上怒极时拍案而起,就身形不稳的晃了一下,还是杨公公及时扶住了他。当时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皇上到底年纪大了。

现在看来,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了。

皇上着急立太子,或许是真的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

而这个时候,“返老还童”的出现,足以让他疯魔。只是不知,皇上抱恙的消息,明礼又是从何而知?

燕琢安后怕不已,原来那些人已经谋划了这么多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