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丰收的忧郁
脸突然好痛,火辣辣的那种。
阔怜觉得自己这巴掌很值很值,神女不愧是神女,一句话就解决了自己所有的问题,毕竟一场比赛下来,自己手底下那帮士兵,连个像样的网都没有织出来也就罢了,还弄坏了好几根宣龙草,虽然这些草本来就是用坏的,可阔怜还是忍不住心疼。
上次自己去森林深处,若不是有赐傲帮衬,怕早就死在森林里了,那还能听神女的指示呢!
获胜的雌性们傲娇的看着士兵们,好不容易有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还不翻身农奴把歌唱一把,特别是以后自己能够为族人们做点事,而且是跟着神女干的,那说出去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
士兵们面上一片死气沉沉,心里却高兴到了极点,有了雌性们帮忙,自己就能安心捕鱼了,也不至于耳朵在遭受阔怜的唠叨折磨,虽然阔怜是为了族人能够活下来着想的,况且雌性们织网,确实比自己要快要好。
“你们几个以后就为护卫队捕鱼织网了,日后若是做的不好,我,我可就选其他人了。”
这话一出,雌性们瞬间紧张起来,唯恐自己的错失会将机会让给别人,那些没有被选中的雌性,心里多了几分希望,倒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阔怜才是真正的心底乐开了花,正如神女所言,这方面雌性比自己的手下有优势许多,突然多了这么多劳力去织网,余下的雄性还能再捕鱼,自己也不用那么累了,果然神明就是比普通人聪明,直接拜倒在明铃的智慧之下了。
“这阔怜也不算太傻嘛!居然还知道给点压力呢!”
明铃站在远处,看着报名的雌性,心里舒坦了许多,在细河的时候,族人都是抢着干活的,哪怕是平民,也不愿意奴隶将自己的活干完,可到了风城之后,奴隶就只有被剥削的份,连最基本的吃食问题都解决不了,现在好了,没有奴隶,平民们都学会了自己动手。
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况且连傻大个科韵都跟着赋学聪明了许多,这阔怜要还是笨到不开窍,自己就扔回部落,让赋帮忙深造去!
阔怜一脸的欣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存在,会碍了神女的眼,被神女这番赤裸裸的嫌弃着。
娜依捂着嘴笑着,比起阔怜,自己还是更愿意接近科韵一点,至少科韵没有对着自己笑的那么渗人,想着阔怜的笑,娜依依旧觉得一阵凉意。
“娜依,你去告诉阔怜,织网设小陷阱可以教,但不能外传,免得遭人嫉妒,给咱们拉仇恨,就当做自家的传家宝,别说是我说的。”
本来为族人做贡献是好事,可方才士兵们的反应,明铃突然有点不爽了,雌性们拿了头彩,不也是为了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反正现在布置小型陷阱和织网都交给雌性们了,士兵和平民们只是负责捞网,这么简单的事,还得显摆,还不如让雌性直接来呢。
娜依点了点头,虽说对阔怜的印象不是特别好,可这是神女的话,只得硬着头皮跑了过去,朝着阔怜耳语几句。
阔怜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虑,可也没有去问,就算问娜依,娜依也未必知道原因。
被选中的雌性们也没有过多停歇,直接跟着阔怜来到海景房内,一脸紧张的看着阔怜,虽说阔怜应承自己合格了,可突然又将人召集起来,难免有所担心。
“你们的网织的挺好,方才士兵们也实验过了,以后我还会教你们布置小陷阱,但是设置陷阱的方法,你们不得告诉其他人,若是被其他人学了去,就会抢走我们的食物,当然你们可以传给你们的婴孩,或是婴孩的婴孩,若是让我知道,有人将方法告诉其他人,就让我们族人的敌人。”
阔怜的脸色很凝重,带着几分警告敲打。
这话一出,雌性们立刻点头,先不说其他,就成为自己家里的东西,就已经满足了,况且传出去若是别人学的比自己好,就会将自己挤下去,最可怕的是被阔怜发现,说不准还会被赶出部落呢!
对雌性们的表现,阔怜自是满意的,毕竟是神女发了话,肯定有神女的道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明铃坐在那块被台风挪位的巨石上,一脸的哭笑不得,自己好好的海景房,居然被士兵们生生堆成了仓库,足足有三里之多也就罢了,关键是到处都是海鲜味,就算自己爱吃小鱼干,也不至于都做成小鱼干吧。
“铃,你怎么啦?”
祝担忧的看着明铃,以前遇到邪神降灾,所有的族人都在担心食物的问题,自己的小雌性来了之后,总算得到缓解,可如今部落壮大到大城,食物也有了很多,可明显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小雌性不开心呢!
“神女,神女,我们的族人可以安全度过邪神降灾了。”
阔怜激动的跪在地上,朝着海景房重重的叩了叩头,又朝着海边叩首,朝着明铃和祝又是各种叩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拥有很多的食物。
不少士兵平民跪在地上,满脸辛酸泪。
“我知道,你先让我缓缓,我现在看着小鱼干都觉得恶心,要不你们先休息几天吧,这鱼干如果放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口感,人吃了还会生病。”
明铃实在是不想破坏众人的好心情,可眼下做了这么多鱼干,别说是一个风城了,哪怕加上细河和丰裕城,两城一部落,怕是三年都吃不完呢,况且细河还养着许多活物,有新鲜的兽肉,自己还真不想每天吃鱼干呢!
这话一出,众人皆如霜打过的茄子般,完全没了丰收和平安度过邪神降灾的喜悦,反而多了几分愁意,好不容易有了足够的食物了,却不想这些食物不能存放。
“我们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食物,绝对不能浪费。”
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人群立刻附和起来,特别是那些饿过肚子或是看着自己亲人死去的,大有宁可撑死也不能浪费的态势。